肥胖对呼(肥胖对呼吸系统的影响表现)
230斤男子打鼾夜夜被老婆巴掌呼醒!一个方法就能有改善!
本文指导专家
郭兮恒,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中心主任
杭州有位230斤的男士,每晚鼾声如雷,有时甚至还出现呼吸暂停,妻子只好把他叫醒,不得已就得呼几个巴掌。
就医后发现,他患的是阻碍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经过专家摘除过于肥大的扁桃体,“打通”其气道,解决了病症。
呼吸暂停危害大
有报道称,1/4打鼾者有睡眠呼吸暂停症。打鼾,绝大多数人不以为然,是因为不知其危害。
请在WiFi状态下戳视频,土豪请无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中心主任郭兮恒表示,
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超过30次,每次暂停时间超过10秒,就称为呼吸暂停综合征。
它严重妨碍气体交换,使机体夜间长时间处于反复缺氧状态。
日积月累,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严重者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癫痫、阳痿等多种疾病。
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原因很多,有全身性的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等内分泌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此病也能由咽部窄小或阻力增高引起。
8类情形要去医院检查
1.打鼾,特别是不均匀的鼾声,呼吸有间断;
2.夜间憋气憋醒;
3.白天总是困倦、乏力,开会、开车都能睡着;
4.晨起头痛;
5.睡眠后不能解乏;
6.晨起口干;
7.夜尿增多;
8.出现吃药也控制不好高血压,容易暴怒。
当家人反映您有夜间鼾声不规则,不均匀时,尤其是体型偏胖者,应当怀疑得了睡眠呼吸障碍疾病。
为您导医
郭兮恒提醒,日常有打鼾情况的网友们,可以试试改变睡觉姿势,将仰卧改成侧卧。如果情况已经很严重了,还是推荐去医院就医。
幺幺为大家整理了国内治疗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有名耳鼻喉科,主要有北京同仁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瑞金医院。
此外,这些医院的鼾症门诊也非常推荐: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疾病诊疗中心、空军总医院耳鼻喉科鼾症门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
除了郭兮恒主任,还有几位名专家也别错过:
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日医院院长王辰,擅长呼吸危重症与呼吸支持技术。
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张亚梅,擅长儿童鼾症的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何权瀛教授、韩芳教授等是国内研究睡眠疾病的数一数二的专家。
关注健康时报大夫说微信,听权威专家说尽健康事。微信关注方式:搜索“大夫说官微”
冬天说话时哈出的热气越多 意味着肺活量越大越健康?
都市快报 见习记者 张煜锌 通讯员 方序 鲁青 颜妤
2018年12月31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冷得让人窒息。北京卫视跨年晚会的一个现场就设在这里。当晚,汪峰在这里深情演唱《勇敢的心》时,口中吐气成雾,观众和网友称他“自带加湿器”,实力诠释烟嗓的最高境界——边唱歌边“冒烟”,消息很快登上热搜。也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了重点:“说明汪峰老师坚持真唱了,值得表扬!”的确,唱歌时嘴里冒出大片大片雾气,要说是假唱,谁都不信。
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在户外说话时,也很容易看到口中冒出“白烟”。其实,这就是初中课本里所介绍的水蒸气凝结现象。冬天,人呼出来的热的水蒸气一遇到外界的冷空气,就液化凝结成了特别细小的水滴,飘在空气中,形成了“白烟”。
看来,汪峰吐了多少“白烟”,就说明当时哈尔滨有多冷啊!
晚会视频截图
歌手的“口气”比正常人大?确实!
但有些哮喘病人和胖子
产生的“白烟”也比正常人多
普通人冬天说话时口中也会冒“白烟”,但肯定没有汪峰这么明显和源源不断,是因为唱摇滚的人肺活量特别大,“口气”也特别大?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吕群说,汪峰唱歌时吐气的情况,在冬天是常见现象,并且天冷了,人体骨骼肌会颤抖会加速释放热量,促进呼吸频率增快,人在说话唱歌时呼气量会更大一些,产生的白烟更多。
“当汪峰在唱歌时,唱完一句接着唱下一句,所吸入的气体是潮气量加补吸气量,因而呼出的气体就比一般人说话时要多,这些气体凝结成的‘白烟’也就多了。”吕主任说,潮气量指人在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正常为8-10ml/kg,肺活量即指人在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的气量,包括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部分。
歌手的肺活量确实大于常人,“歌手在唱歌时要运气,需吸入足够的气才能唱下去”,因此肺活量不够可能无法在歌唱界立足。
不过,肺活量大小和吐出“白烟”的多少并不总是成正比。吕主任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的人群,肺活量不高,但冬天说话时产生的“白烟”比正常人多,这是因为他们有呼吸困难,喘得厉害,呼气量就会高于常人。
另外,肥胖人群肺活量小,呼出的气也会多,冬天说话会比正常人群产生更多“白烟”。
肺活量大的人往往更健康
耐久跑、游泳、踢球、打篮球、折返跑等
可以显著提高肺活量
肺活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显示一个人的心肺功能,一般来说,肺活量大的人,身体供氧能力更强,往往更健康。“肺活量小的话,组织供氧减少”,而只有在供氧充足的情况下,人体各器官才能正常工作。
吕主任说,有些人天生是扁平胸,肺容积小,造成肺活量小,这样的人在水里会浮不起来,也有些人肺活量小是因为从小发育不良,有缺钙、生长激素低等情况。还有就是肥胖,也会造成肺活量低,肥胖的人脂肪层厚,导致肌肉收缩减弱,肺通气量减少,这就是为什么胖的人跑步都不太行。
现在的年轻人,比起运动,更喜欢玩手机、宅在家里,朋友聚会也都是在室内。长期下来,缺乏锻炼,肺活量会变小,不利于身体健康。吕主任注意到,她在小区里走路锻炼时,年轻人不多,反而是年纪大的锻炼积极性比较高。
吕主任建议大家,虽然工作都较忙,但还是要尽量多运动,提升心肺功能,平时没事可以做做扩胸、振臂运动。耐久跑、游泳、踢足球、打篮球、折返跑等运动,能显著提高肺活量,这类项目的专业运动员肺活量可达6000毫升及以上。
肥胖|疫情给了大家变胖的机会,有人牢牢抓住了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曼玉
武汉小伙子林舟(化名)从小就爱美食不爱运动,身高1.78米的他,体重曾经在200斤左右。疫情期间,因为多吃少动,6月,他的体重飙升至556斤,身体负荷不了,躺下来难受,呼不出气,曾打120求助。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医护人员上门为林舟做了核酸检测和住院前检查。医生表示,肥胖导致了林舟急性心衰,如果不及时救治会有生命危险。入院后,林舟接受了彩超、睡眠监测等各项检查和对症治疗。一个多星期后,林舟终于脱离生命危险,转入普通病房。
疫情期间,饱受体重增加困扰的人实在不少。今年4月,本报对300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疫情期间,73.7%的受访者体重增加了。受访者认为增重的三大原因是运动量少、作息混乱和多餐多食。
【专家建议】:
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超声心动图室主任汪芳:
肥胖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或者相关疾病,进而影响人的预期寿命或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可能引发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已证实肥胖症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呢?
医学上有对于肥胖相关的判定方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肥胖程度(%)=(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肥胖程度在±10%之间为正常,10%-20%之间为超重,20%-30%之间为轻度肥胖,30%-50%之间为中度肥胖,大于50%为重度肥胖,大于100%为病态肥胖。
现代治疗肥胖的方法包括合理饮食、运动、行为和生活方式调整、心理和社会支持、药物和手术等。其中,生活方式干预非常重要。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含以下四方面内容,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贵在坚持;戒烟限酒,受益无穷;保持乐观,心理平衡。
合理的饮食结构需要控制总热量、饮食均衡、合理搭配。“我们吃下去的食物要分解和代谢,之后产生热量供人体消耗。消耗热量的方式主要包括基础代谢(维持生命基本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体力活动和其他消耗。当供给的热量多于消耗时,剩余的热量就会储存起来,机体更倾向于把这部分热量变成多余脂肪。进食过多的食物,消耗偏少;饮食正常,但是体内消耗不足都可能导致出现多余脂肪。肥胖人比正常体重的人‘合成代谢’更亢进,意味着吃同样的食物,前者更容易合成脂肪保留下来。”汪芳说。
汪芳强调,控制摄入热量不意味着节食,也不可采用不吃主食这种极端的减肥方式。她表示吃饭要本着:早餐吃好、午餐按时吃、晚餐尽量清淡的原则。有些细节需要注意,比如尽量放缓吃饭速度,细嚼慢咽;少吃零食;不要边吃饭边看电视或手机。
具体到数值上,汪芳建议女性每天摄入1200千卡热量,男性1800千卡,这样不会有热量剩余。1200千卡热量的参考食谱为:早餐,馒头半个、牛奶250毫升;午餐,米饭75克、瘦肉50克、蔬菜250克、植物油1勺;晚餐,米饭75克、鱼75克、蔬菜250克、植物油1勺。1800千卡的参考食谱为:早餐,馒头半个、鸡蛋1个、牛奶250毫升;午餐,馒头1个、瘦肉100克、蔬菜250克、植物油1勺;晚餐,馒头1个、豆腐100克、蔬菜250克、植物油1勺;睡前,牛奶250毫升、咸饼干3-5块。
“值得一提的是,肥胖除了跟饮食有直接关系,与遗传也有密切关系。研究发现,对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来说,父母体重均正常,他们后代肥胖发生率不超过10%;而父母都肥胖,后代肥胖发生率超过70%。因此,为了我们后代的健康,还没有当父母的朋友们也要管理好自己的体重。”汪芳说。
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要有科学的运动。汪芳表示,运动光“动了”是不够的,运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可重复的多个大肌群参与的,旨在促进心肺耐力、肌肉力量、平衡性和柔韧性的身体活动,并非没有卧床或静坐就等于进行了运动,日常活动不能代替运动。
“运动的能量消耗是安静的几倍及几十倍。1小时静坐消耗80千卡,1小时走路消耗180千卡-200千卡,1小时跑步消耗500千卡-700千卡。”汪芳表示,运动方式的选择因人而异,一般可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和游泳等。运动要适当,以运动后不感到疲劳为适度。如果有条件,每天都要运动30分钟,至少要保证每周运动3次。
汪芳建议运动要有恒、有序、有度地进行。汪芳介绍,可以通过“心率估算法”判断运动的强度。一般来说,人在安静时的心率会维持在(60-100)次/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心率范围公式为:最大心率*(60%-70%),其中最大心率=220-年龄。比如一个45岁的男性,最大心率是220-45=175,中等强度范围就是175*(60%-70%)=(105-122)次/分钟。如果该男性运动后心率在上述区间,那么他做的就是中等强度运动,超过即为高强度,反之就是低强度。
汪芳特别强调,运动要讲科学,切忌随意锻炼,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体质等,循序渐进地进行。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