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激素肥胖(雌激素肥胖水钠潴留胖哪里)
女人胖容易患病,也许跟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3类食材能改善
我们知道肥胖对人健康有各种危害,比如心血管疾病、三高等等,但肥胖对于女性健康所造成的风险可能更大一些,除了心血管疾病、三高外,可能还会增加不少跟女性相关的疾病风险。研究认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问题可能与部分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
糖尿病也与雌激素有一定的关系,我们都知道体重过重的人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为什么呢?是因为体重高脂肪多的人会产生胰岛素抵抗,身体为了平衡自然就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代谢糖分,而长期胰岛素过高会让雌激素水平升高,尤其是雌酮,会进一步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阻抗,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过高的胰岛素会产生过多的雌激素,进而导致胰岛素过高和胰岛素阻抗,而那会让人体重增加,使得身体制造更多雌激素。而在更年期后,女性主要是在脂肪组织中制造雌激素。体重过重或肥胖的女性脂肪细胞会比苗条的女性多不少,因此也会制造更多雌激素。
这样的结果也就是,雌激素水平高,可能会让女性更易患糖尿病,这也是更年期后肥胖女性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
雌激素更容易让女性患上女性恶性疾病美国卫生局指出,从18岁到中年期间体重增加超过9公斤的女性,更年期后患乳癌的风险会增加1倍。而之所以会有这样问题是因为体重过重的更年期女性雌激素,会比苗条女性的多出50-100倍,因为脂肪细胞也能产生雌激素,这可能就是体重较重的女性患乳癌风险较大的原因之一了。
而在另外一项由全美癌症协会针对超过10万名女性所进行的研究中发现,那些从18岁以来体重增加超过20公斤的人,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了5倍。而据统计发现,在患有子宫内膜癌的女性中,有40%都是肥胖的。
总而言之,更年期过后雌激素过多是患女性恶性疾病的风险因素之一,那么可以通过调整雌激素来避免这些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减重恢复正常值,并且改变饮食习惯,减少摄入过多的雌激素。
3类食材起到减重,并且调整雌激素水平的作用既然科学证实了雌激素过高和癌症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性,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日常的一些习惯来调整,以便达到减重及调整身体雌激素水平的作用,以下有三种食材可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1、海苔
据了解在日本,女性患乳腺恶性疾病的风险少6倍,而那里的人都常吃海苔。一项随机试验显示一种叫做翅藻的棕色海藻,每天食用5克,连续7周之后,食用翅藻的人群大幅降低了雌激素值。所以,在日常可以考虑选择适量摄入海苔来起到预防效果。
不过,因为海苔含碘,有相关疾病的人群摄入较多的碘可能会引发问题,所以在选择吃海苔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者营养师。当然即使没有相关的疾病,那么也要适量摄入,碘每日建议摄取量为150微克,儿童应更少一些。
2.、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是一种强效的植物成分,萃取自葡萄、莓果,以及其他植物,有助于引导雌激素代谢,从而减少身体的雌激素水平。在一项研究中,白藜芦醇经证实能阻断雌激素受体。此外,白藜芦醇也是一种抗氧化物,能对抗自由基。不过,白藜芦醇最好是从食物中摄取,比如葡萄、蓝莓等等。
3、姜黄
这种食材比较常见,我们常见的咖喱之所以是黄色,就是因为里面有姜黄。姜黄经证实能降低癌细胞上的雌激素增生效果。姜黄是目前所知食物中最强的抗炎物质之一,适当的多摄入有助于健康,吃午餐或晚餐时,就可以撒1勺有机姜黄,长期下来就能够起到较好的预防疾病的作用。当然,如果你不喜欢姜黄的味道(很多人不喜欢吃咖喱),那么也可以考虑食用含有姜黄的营养品或保健品,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雌激素药会使人肥胖吗
在妇科门诊中,有不少妇女面对医生开出的雌激素药物,忧心忡忡地询问:“服雌激素会引起肥胖吗?”这种忧虑是事出有因的。因为雌激素是激素类药,她们不免担心自己的身体会像农作物一样被激素“催肥”了。
雌激素是由妇女卵巢产生的内分泌激素,能促进女性发育成熟,维持正常月经和性功能。如果体内雌激素产生不足,妨碍了上述功能,就会发展成各种妇女病。在妇科门诊中,一些由于卵巢不发育或发育不全。以致青春期迟迟不能来临的少女,要服雌激素来促进女性性征的发育;一些由于卵巢功能紊乱以致月经失调的病人,要双雌激素来调整;一些因卵巢切除或 50岁前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出现阵阵潮热、心慌、情绪不稳定等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病人,也要服雌激素来纠正。
另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雌激素对保障老年妇女的健康长寿有益。雌激素有促进钙在骨板中贮存的作用,绝经后雌激素减少,骨钙贮存也减少,使骨密度下降。间隙增宽,造成骨质疏松。如果能在绝经后及早补充雌激素,并加服钙片,则可以延缓骨钙丢失。防止和减少股骨颈骨折的发生。同时,雌激素能参与脂肪的代谢,有减少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从而保持动脉血管壁的韧性和管腔的通畅,减少老年妇女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有关资料还指出,绝经后的妇女服用雌激素后,心血管和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可以减少一半。
激素类药物有很多种,确实有一些激素具有引起肥胖的副作用,但有一些激素是不会引起肥胖的,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的强的松、可的松、地塞米松等药,因为其具有促进营养物质贮存及脂肪的异常分布作用,所以长时间服用时,可出现满月脸、水牛背的体型。再如,雄激素类制剂的苯丙酸诺龙、甲基睾丸素等。常用来治疗食欲不振、体虚,因为他们具有促进体内蛋白质合成作用,也会引起肥胖。还有妇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所用的丹那唑,也是一种激素,有些妇女服用后也会引起体重增加。但是,目前所用的雌激素,包括炔雌醇、已烯雌酚、尼尔雌醇等,既不会增加食欲,也没有促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贮存的作用,服后不会引起肥胖,女士们尽管放心。
下半身肥胖,脂肪增加在臀部、大腿上?当心你的雌激素过盛
【声明】本原创内容只做信息分享,不做任何医疗建议。请随意转发分享,“转载”请私信我。
下半身肥胖,脂肪增加在臀部、大腿上?这是雌激素过盛的表现,这样的体型不仅出现在女性的身上,对于成年男性来说,如果雌激素过多,也可能会导致男性胸大等女性化特征。
雌激素是一种在女性和男性性功能中都起着关键作用的激素。除了对生殖健康至关重要外,雌激素还涉及身体的许多其他系统,包括免疫、血管、神经内分泌和骨骼系统。
虽然雌激素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激素,但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健康。过多的雌激素会增加某些慢性疾病的风险,包括乳腺癌和卵巢癌,这种情况正式称为雌激素优势。
那么,怎么知道雌激素过高了呢?像这种下半身肥胖、月经量大、经痛、经前症候群(PMS)等都是。最后会变怎样呢?会形成肌瘤。很多人子宫肌瘤,就是因为雌激素太高了。
有趣的是,研究表明你的饮食和生活方式都会影响你的雌激素水平。
因为饮食会影响体内雌激素的代谢和排泄,而某些饮食模式也与肥胖有关,体内脂肪过多会增加雌激素水平和疾病风险。
所以,今天逆糖计划要给大家带来的就是“饮食与雌激素水平”的关系,以及如何降低雌激素水平。
研究表明,某些饮食模式可能会促进雌激素的优势以及与这种不平衡相关的疾病风险。
例如,许多研究发现,大量摄入红肉、加工食品、甜食、乳制品和精制谷物为特征的西式饮食模式始终与较高的雌激素水平相关。
同样,这些饮食模式与乳腺癌和肥胖症的风险增加有关。例如,对32项研究的回顾发现,富含红肉、加工肉类和甜食的西方饮食模式与14%的乳腺癌风险增加有关。[1]
同时,富含水果和蔬菜的饮食模式与风险降低 18%相关。该评论指出,风险增加可能是由于雌激素水平升高和与西式饮食相关的体脂水平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绝经后,当卵巢停止产生雌激素时,脂肪组织就会成为女性雌激素的主要来源。这就是为什么患有肥胖症的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较高,并且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的原因所在。
这意味着,如果遵循会促进体重增加和雌激素优势的饮食模式的绝经后妇女,其患乳腺癌和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可能更高。
促进健康雌激素水平的饮食研究表明,富含纤维的饮食,例如富含全谷物的饮食,可能有助于降低雌激素水平并预防某些与雌激素优势相关的癌症。
全谷物富含纤维,可减少胆固醇的吸收。鉴于胆固醇是雌激素的前体,这可能会降低血液中雌激素的循环水平。
此外,高纤维摄入量还会导致结肠中雌激素吸收减少和粪便雌激素排泄增加。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研究表明,高纤维饮食与较低的雌激素水平和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有关的原因所在。[2]
比如多吃十字花科类蔬菜,就能有助于平衡雌激素,像是羽衣甘蓝、花椰菜、球芽甘蓝、高丽菜等都属于十字花科类蔬菜。
但我们很多人一般都存在过度烹煮蔬菜的情况,很少有人会当做生菜吃,事实上,生菜其实更能有助于帮你去除过多的雌激素、平衡雌激素和化学物。
降低雌激素水平的技巧总之,通过遵循有营养的饮食、进行足够的运动和减少体内多余的脂肪来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帮助促进健康的雌激素调节的。(但年龄和健康状况同样也会有所影响)
有助于促进健康的雌激素水平的技巧:
一些研究表明,富含纤维和全食物的饮食,如地中海饮食,低碳水饮食都与最佳雌激素水平有关,而富含红肉和加工肉类、糖果和精制谷物的饮食模式则与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
遵循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对于荷尔蒙健康至关重要。然而,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激素水平,包括年龄、药物使用和某些医疗条件。
所以,如果你有与激素失衡有关的问题,且已经出现一些明显的病症,除了要在饮食上找找原因,还要及时就医,咨询医生的意见。
- end -
撰文 / Rocky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资料:
1. Yunjun Xiao, Junjie Xia, Liping Li, et al., Associations between dietary patterns and the risk of breast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Journal List Breast Cancer Res v.21; 2019 PMC6352362.
2.Maryam S. Farvid, PhD, A. Heather Eliassen, ScD, Eunyoung Cho, ScD, et al., Dietary Fiber Intake in Young Adults and Breast Cancer Risk. Pediatrics. 2016 Mar; 137(3): e20151226.
原创不易,觉得好看
记得点个赞再走哦~
如果觉得有用,
一键“转发”让更多人看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