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预防肥胖(幼儿园预防肥胖教案)
中小学生肥胖防控新政发布,三级预防策略预防小胖墩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7月22日,国家疾控局微信公众号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创新性提出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
其中,《导则》明确提出鼓励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筛查建档,结合健康体检等工作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向家长反馈体检结果;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自测评估表》,部署家校在专业机构指导下通过计算自测评估表总分,开展评估预警等一系列具体实施措施,将全面、系统地推进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2)》数据显示,我国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0%。相当于将近每5个中小学生就有一个“小胖墩”。据预测,如果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到2030年,0—7岁儿童肥胖率将会达到6%,人数将会达到664万;7—18岁儿童超重及肥胖率将达到28%,超重及肥胖人数将达到4948万。
“父母是儿童肥胖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儿童的出生体重、是否是母乳喂养,以及父母是否能够给孩子定期监测身高和体重,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尽早解决,对预防肥胖十分重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赵文华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在饮食行为和积极进行身体活动方面,如果父母不喜欢吃的东西,可能孩子也吃不到;父母如果不愿意活动,孩子可能也不会进行积极的身体活动,所以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有责任把好的行为习惯传给自己的孩子。”
“学校和老师在儿童肥胖防控中有着像父母一样的作用,如果按年龄说,3-5岁的孩子每天至少进行3个小时的身体活动,其中包括1小时的霍里玩耍,鼓励多做户外活动;对于6-17岁的孩子,每天进行中到高强度身体活动至少达到1个小时。当然,保障孩子们户外活动时间,除了父母负好责任以外,也需要幼儿园和学校有相应的支持。”
赵文华表示,学校现在每年都要给孩子们体检,体检的结果一定要把身高、体重这两项指标测好用好,一旦孩子们出现了超重肥胖,一定要及时跟家长沟通、跟医疗卫生部门沟通,互相支持,共同支持。“我想,学校和家庭是儿童肥胖防控最直接的两个主战场。”
责编:任璇
主编:邱越
校对:王卓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四部门发布最新政策
人民网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孙竞) 近日,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了《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从公共卫生维度出发,明确提出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通过科学、系统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导则》指出,超重肥胖已经成为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亟需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共同努力。落实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是综合防控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导则》构建了以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一级预防干预技术即在超重肥胖发生前,通过超重肥胖风险评估、生活方式管理和营造支持环境等措施,控制危险因素,提升保护水平,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二级预防干预技术即开展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筛查和早期干预,通过筛查建档、评估预警和个体干预等措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预防相关疾病;三级预防干预技术即对严重肥胖及肥胖伴有临床危险因素的学生,开展医疗卫生、膳食、运动、心理和行为矫正等联合干预,防止肥胖及相关疾病发展,保障学生健康。
记者注意到,《导则》中提到,引导家庭和学校提供种类多样、搭配合理的食物,烹饪逐步做到少盐、少油、少添加糖。学生要坚持身体活动,每天进行至少1小时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以户外活动为主。引导学校科学管理自动售卖机、小卖部,避免提供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
《导则》强调,专业机构、家庭、学校、社区应密切协作,共同推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同时,提升防控技术的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筛查、预警和干预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导则》还附带《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自测评估表》,帮助家长和学生通过自我评估了解超重肥胖风险,为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来源: 人民网-教育频道
健康中国 | 预防孩子肥胖,家长这样做
央广网北京10月5日消息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为了有效预防孩子肥胖,家长们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你知道该如何行动吗?戳图了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