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医院肥胖症(儿童肥胖医院哪个好)
儿童超重率达12.2% 北京儿童医院暑期开设“肥胖门诊”
新京报快讯(记者王卡拉)今天(7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营养膳食科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推出“我健康我快乐”减重计划,其中包括暑期开设“肥胖门诊”、组织肥胖儿童义诊以及肥胖儿童夏令营等,帮助更多“小胖墩”利用假期抓紧建立健康生活习惯。
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的首部《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数据显示:1985-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则由0.5%增至7.3%。
北京儿童医院营养膳食科主任闫洁表示,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心脑意外等疾病的诱因,当孩子出现超重或肥胖时,应引起家长的足够认识。肥胖不仅会引起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疾病,还会对心理、精神带来不良影响。
“很多家长过于关注孩子减重的速度和斤数,这是很大的误区,会导致孩子抗拒减肥,容易反弹,甚至发生营养不良。”闫洁说,减肥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肥胖儿童,由于还在生长发育期,随着身高不断增长,只要体重增长的速率减下来,肥胖程度就会减轻。
北京儿童医院营养膳食科发起的“我健康我快乐”减重计划将利用APP平台,联合心理医师、内分泌专家以及国家体育总局的儿童运动专家,一起为每位孩子制定个性化减重食谱和运动方案,并进行心理疏导,通过减重打卡、奖励方案等让孩子减重更加轻松。
其中,“肥胖门诊”将于每周一、三、五全天及周四上午,在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楼2层26诊室开诊,7月15日和22日上午还将举行“肥胖儿童义诊”。此外,该院将在暑假开设儿童肥胖夏令营,招募24名“小胖墩”科学减重。即日起至7月28日的每周一、三、五全天及周四上午,参与者可在医院门诊楼2层26诊室报名。
嘉定区中心医院开设儿童肥胖规范诊治门诊,担心孩子长胖的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日,嘉定区中心医院开设儿童肥胖规范诊治门诊,帮助超重和肥胖的儿童恢复健康体重,促进全面发展。
11月9日下午,市民张女士带着10岁的女儿走进嘉定区中心医院儿科门诊。经过一系列详细的身体检查,医生发现小朋友的体重比同龄标准超出6公斤,尤其是腰围达到78厘米。幸运的是,孩子的血糖、血脂等关键生理指标尚在正常范围内,这意味着通过合理饮食调整与适量运动,她的肥胖问题有望得到有效缓解。
在儿科门诊进行初步诊断后,张女士母女俩被引导至营养科,进一步获取针对性的营养建议。营养科执行主任陈之琦仔细检查了孩子的脂肪分布情况,并深入了解她的日常饮食习惯。基于这些信息,陈之琦为孩子制定了一份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并特别强调了记录饮食的重要性,建议张女士为女儿准备“饮食日记”,以便定期回顾与调整。
“其实我很早就开始注意她的体重问题,但是有时候工作忙确实没有太顾得上。现在有了具体的指导,我会根据医生们的建议,给她准备好合适的饭菜,合理运动,期待一个好的效果。”张女士表示。
陈之琦指出,儿童科学减重不仅依赖于专业的医疗指导,更需要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参与。她希望通过优化孩子的营养模式,以及改变家校行为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起健康的生活习惯。
嘉定区中心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孙建梅提醒,儿童期肥胖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和骨骼发育,还会对行为、认知及智力等产生不良影响。更重要的是,大约75%-80%的青少年肥胖可延续至成年,严重威胁儿童和成人健康。肥胖可能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给孩子未来的生活带来巨大负担。
“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肥胖症状,家长还是要予以重视,而且减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协助饮食管理、鼓励运动,在心理方面也要深入地沟通,鼓励他树立减重的信心和决心。”孙建梅说。
营养科门诊的食物模型,标注每一份食物的分量
据了解,嘉定区中心医院儿童肥胖规范诊治门诊采用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由儿科和营养科的专家共同接诊。根据孩子的肥胖原因及程度,制定个性化健康营养计划和运动方案,帮助孩子科学减重。
嘉定区中心医院儿童肥胖规范诊治门诊
地点:嘉定区中心医院门诊楼1层
挂号方式:线上预约
撰稿:黄湘钰(见习)
摄像:黄佳星
编辑:袁悦
喜欢就点个“赞”和“在看”吧~↓↓↓↓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儿童肥胖应定期检查
儿童肥胖是世界性公共卫生难题。近年来,我国肥胖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单纯肥胖症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其中环境是主要因素。在环境因素中,家庭生活方式和个人行为模式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儿童期肥胖影响青春期生长发育,其严重危害将累及内分泌代谢系统、呼吸系统、骨骼等,对心理、行为、认知及智力产生不良影响,并增加成年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儿童肥胖增加了儿童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超重学龄儿童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升高的可能性是同龄人的2.4—7.1倍。几乎一半的肥胖儿童有血脂异常,其中以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常见。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也更高。此外,肥胖儿童的血压超过本年龄段血压正常范围的风险增高1.79倍,肥胖儿童虽然在儿童期可能未患高血压,但在成年期患高血压的风险较高。
肥胖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自身形象受损无疑会影响自尊,产生消极情绪和回避社交活动,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率更高。肥胖儿童易发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包括厌恶、情绪易激、易分心、反应阈值低、自我意识受损、自我评价低、不合群、不快乐和不满足感、社会适应能力差等。
很多父母会有这样的疑问:孩子胖到什么程度需要去看病?是不是要到重度肥胖或者影响发育了才需要看病?还是只要超重肥胖就必须去医院就诊?
实际上,并非所有相同程度肥胖的个体都具有相同的心血管代谢风险,儿童体重和代谢状态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部分儿童在青春期肥胖程度会出现减轻或缓解。如今肥胖筛查方式由过去的身体质量指数(BMI)高低分型转变为根据代谢的异常来进行分型,可以将儿童青少年肥胖分为代谢健康型肥胖、代谢异常型肥胖以及体重正常的代谢性肥胖。代谢异常型肥胖指在肥胖的基础上合并至少一项代谢异常,异常因素包括血压升高、血糖异常、血脂异常及存在胰岛素抵抗,这是儿童期肥胖治疗的关键点。
建议对所有儿童青少年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定期检查身高、体重,使儿童青少年在合理的生长速率上成长。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采用不同的肥胖筛查策略。
6—10岁的儿童发现肥胖,由保健医生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筛查有无生活方式或心理、睡眠等因素引起的肥胖或超重,由保健医生定期监测肥胖程度,及时教育和提醒家长纠正这些不良因素。如存在患儿伴随智力发育异常、先天畸形、生长发育迟缓、头疼、视野缺损、黑棘皮、紫纹、矮小、后发际低、颈蹼、第二性征发育异常等表现或肥胖程度持续快速增加,建议到医院就诊,筛查继发性肥胖。
10—18岁的儿童青少年体重持续超标,建议筛查代谢异常型肥胖。出现代谢异常,成年后出现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增高。要到医疗机构检查血脂、血糖、血压,尽早发现相应的异常,积极治疗,并至少每年复查1次。
有一些儿童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遗传综合征,肥胖往往是其症状之一,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例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小胖威利综合征等,尽管发病率不高,只占到儿童肥胖的3%—5%,但是由于危害大,应当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高珊)
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