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肥胖图片大全(恐怖的胖子)
408斤美国胖男29岁去世,肥胖的危害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可怕
【408斤美国胖男29岁去世,肥胖的危害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可怕】曾因参加真人秀节目《沉重人生》而广为人知的美国男子肖恩米利肯于17日因并发症去世,年仅29岁。在他参加节目前,他的体重甚至一度飙升至408公斤,无法站立超过30秒。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曾发表过报告,过度肥胖与12种癌症存在密切关联。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恐怖肥胖岛瑙鲁:全岛都是超级胖子,究竟是怎么变成这样的?
提到瑙鲁,很多人可能会一头雾水:这是一个国家吗?没听说过!
其实,这个只有1.3万人口、面积不足24平方公里的小岛,曾经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人均GDP高居全球首位。
令人震惊的是,如今的瑙鲁几乎成了“恐怖肥胖岛”:肥胖率高达90%,成为全球肥胖率最高的国家。
瑙鲁的悲喜剧,离不开它的土地和那层厚厚的“鸟粪”。
这个全球最小的岛国之一,原本默默无闻,但19世纪末的一次地质勘探,让它突然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当时,英国人发现岛上80%的土地都被磷酸盐覆盖,这些磷酸盐是鸟类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积累下来的粪便经过高温作用形成的。这是制造肥料的重要原料,需求极大。一时间,瑙鲁的鸟粪成了世界工业化的“黄金”,各国竞相争夺这个弹丸小岛的资源。
可惜,这个富矿并没有让瑙鲁人立即享受到财富。
最初,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轮番占领瑙鲁,利用磷酸盐大发横财,而瑙鲁人几乎没有话语权。到了1968年,瑙鲁终于独立,并收回磷酸盐的开采权。矿产的控制权回归本国,让这个小岛国迅速跻身富裕国家行列。
靠着卖磷矿,瑙鲁的经济坐上了“火箭”:人均GDP全球第一,政府收入源源不断。
于是,瑙鲁人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土豪”生活。
富裕到什么程度?
瑙鲁政府大手一挥,宣布国民的医疗、教育、住房全部免费。不仅如此,留学生的生活费一年高达2.4万美元,随便申请,分分钟到账。家家户户至少两辆汽车,很多人甚至买了私人飞机。
机场停满了波音飞机,岛上修了3公里长的铁路,就为方便矿工上下班。然而,讽刺的是,这些矿工大多是外来劳工,而瑙鲁人根本不用工作,只需要躺着数钱。
财富来的太快,瑙鲁人根本没时间消化。
奢华生活迅速侵蚀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开始沉迷于进口的高热量食品,西餐、甜点、酒精成了生活主流,几乎取代了传统饮食。由于工作压力几乎为零,居民们的日常活动变成了吃喝和娱乐。
短短几十年,瑙鲁成为全球肥胖率最高的国家,男性肥胖率高达96%,女性也达到93%。体重超300斤的男人随处可见,200斤的女人更是普遍。
肥胖带来的不仅是行动不便,还有健康危机:糖尿病成了岛上最常见的疾病,平均寿命仅为50多岁。
富裕生活的背后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和无节制的挥霍。
磷矿不是取之不尽的资源,过度开采让这些“鸟粪黄金”在短短几十年内接近枯竭。到了20世纪90年代,磷酸盐的储量几乎见底,出口量大幅下降,经济收入断崖式下滑。而瑙鲁人因为长期的安逸生活,完全没有储蓄意识。
他们习惯了坐享其成,没有发展其他产业的能力。旅游业和渔业原本是瑙鲁的潜在机会,但由于土地退化严重,农业和渔业完全丧失了发展基础。
面对经济危机,瑙鲁政府曾试图通过投资海外房地产挽救颓势。
由于管理不善,这些投资项目不仅没带来回报,反而拖累了财政。为解决债务,瑙鲁卖掉了游艇、飞机,甚至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修建的标志性瑙鲁大厦也被拍卖抵债。眼看着昔日的辉煌一点点消失,瑙鲁开始铤而走险。
他们对外出售外交护照,甚至允许犯罪集团在岛上洗钱、避税。短期内确实获得了一些收入,但也让瑙鲁成为国际社会的“眼中钉”,最终被列入洗钱黑名单。
当磷矿枯竭、国际制裁重压之下,瑙鲁只能向其他国家寻求援助。
澳大利亚出于地缘政治考虑,每年提供3000万美元资助,但作为代价,瑙鲁需要为澳大利亚建难民收容所。这些难民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岛上的经济和社会压力。
今天的瑙鲁,已从曾经的“富裕天堂”滑向“贫穷地狱”。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威胁,更让这个弹丸小国的未来变得岌岌可危。
曾经的繁华生活只剩下回忆,而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的现实却是不可逆的。
瑙鲁的故事,既是一场资源驱动的短暂狂欢,也是一堂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教训。
任何国家都不能仅靠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单一经济模式的脆弱性在瑙鲁体现得淋漓尽致。国家的强盛需要长远规划和多元产业支撑,而不是一味挥霍和依赖自然馈赠。对于瑙鲁来说,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经济上的援助,更是思想上的觉醒。
未来是否能找到一条新的出路,还需要时间和智慧去回答。
参考资料:
姚明星;付成双.磷矿的悲歌:生态殖民主义视野下的瑙鲁环境危机[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6(02):53-64 123.
瑙鲁:靠鸟粪生存的国家[J].党的生活(黑龙江),2018,(08):54.
恐怖的“肥胖岛”瑙鲁:全岛基本都是超级胖子,为何会变成这样?
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一个地方,全岛的生计来源只能靠鸟粪,鸟粪却能让他们富的流油。
【严重肥胖的岛民】
不止如此,该岛居民的普遍体型更是令人费解。
按照世卫组织的标准来说,这个地方的肥胖率高达90%,全岛基本都是超级胖子。
这个恐怖的“肥胖岛”就是瑙鲁,它为何会变成这样子呢?
瑙鲁瑙鲁是一个太平洋小国,世界上有关这个国家最早的记载是在1798年,当时一个名叫约翰的英国船长在太平洋上航行时,发现了这个只有21平方公里的岛屿。
【瑙鲁的地理位置】
因为当时这个岛上的人们都非常惬意,不管男女老少,都与世无争,怡然自乐,和中国的桃花源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约翰便给这座岛屿取名“快乐岛”。
不过英国却并不想要这个快乐岛,因为岛屿上既不能种植,也不能建设什么大型设施,各种稀有资源也少之又少,但架不住彼时各个国家之间的争夺攀比,最后这座快乐岛被德国占领。
此后瑙鲁便开启了被一些国家轮番殖民的历史。
【一个镜头就能拍完的瑙鲁】
1920年,国际联盟把瑙鲁划给了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共同管辖;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瑙鲁又被日军所占领。
等到日军战败,瑙鲁重新成为联合国托管地,并重新由英国,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管辖。
直到1968年,瑙鲁才真正独立,到1999年时,瑙鲁才成为了人口最少的联合国成员国。
说是独立,但瑙鲁的经济条件和发展受到的限制,又让他们不得不去抱紧其他大国的大腿。
【小到几乎看不见的瑙鲁】
一开始瑙鲁先去找俄罗斯,得到了5000万美元的援助,但那个时候俄罗斯也才刚独立不久,自顾不暇。于是瑙鲁便将俄罗斯抛之脑后,另觅“新欢”,开始抱美国的大腿。
甚至为了获得台湾省的援助,瑙鲁还打破过“一个中国”原则,和台湾省“建交”。
后来为了获得中国的帮忙,他们又高调宣布和台湾省断交,结果三年后,瑙鲁再次跑去和台湾省“建交”,和中国闹得极不愉快。
直到2024年1月份,瑙鲁才再次和中国恢复外交关系。真可谓是“反复横跳”,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瑙鲁。
【有关瑙鲁建交的新闻报导】
岛内的经济来源我们说一个地方穷,有一个专门的词语叫“鸟不拉屎”。
而瑙鲁这个快乐岛的经济发展,则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因为他们的国家经济全靠鸟粪,这是怎么回事?
上世纪90年代,一位地质学家发现瑙鲁的土地岩石中含有大量的磷酸盐,并且瑙鲁80%的区域土地都是这种极其珍贵的优质磷矿。
【在岛上排泄的海鸟们】
这可不得了,因为这些磷矿是医药,陶瓷,燃料等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东西。
瑙鲁这个岛上之所以能有这样大面积的磷矿,则是因为瑙鲁周围都是大海,所以瑙鲁方圆几百公里范围内的鸟类都把这里当成栖息点,几乎都把粪便拉在了瑙鲁岛上。
经过数千年的日积月累,便有了这些优质磷矿。
靠着这些磷矿,瑙鲁可发了家,但他们自己没有开采磷矿的设备,于是其他国家只要交钱就能上岛开采磷矿,就这样,瑙鲁这个弹丸小国硬生生的把自己给干成了彼时全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国家。
【被开采后的土地】
哪怕只有21平方公里,瑙鲁也划分了14个区,并且设立了首都。
在首都亚伦区,虽然只有一家商铺,一家小旅店和一家邮局,但光是公务员就有1200个。
因为不差钱儿,他们的公务员上班也不用干什么实事,天天就是吃饭、睡觉、领工资。但是岛上又没什么娱乐设施,那么多工资又拿来干嘛用呢?
于是瑙鲁在岛上修建的机场,哪怕每天只有1~2个人有乘飞机的需求,他们的飞机也照开不误。
此外瑙鲁政府还免费资助读书,只要学生愿意,每年就给学生2.4万美元的留学补助。
但就算是这样,他们的就读率也不超过15%,因为每家每户都实在太有钱了,根本不想通过读书来改变什么。
甚至还有瑙鲁人为了炫富,还拿20美元擦屁股。
就算这样,他们的钱还是用不完,于是他们开始大吃特吃。
饮食习惯据说瑙鲁的人每天都要吃六顿饭,而且他们的饮食非常单一。当地人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维——西方的东西都是好的,深加工的东西才是健康先进的食品。
【肥胖的瑙鲁人】
所以什么汉堡、罐头、薯条统统往嘴里塞,这也导致了瑙鲁男性肥胖率达到了96%,女性肥胖率达到了93%,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来到了63%。
男性普遍有300斤以上,而瑙鲁的老女老少平均体重也达到了200斤。
从世界富豪到国际乞丐但坐吃山空终究不是办法,很快瑙鲁的磷矿就被挖的差不多了,而瑙鲁人的疯狂挥霍和乱投资收购,也让他们的财政所剩无几,持续走低的最后是常年累月的财政赤字。
于是才有了前面瑙鲁疯狂抱大腿的操作。他们为了钱,还开始搞起了贩卖国家主权的行当。
不管是哪个国家的犯罪分子,只要你有钱,就能在瑙鲁花3万美元建一所银行,不管你是洗钱也好,还是搞什么避税,随便折腾。
【2001年是纽约时报对瑙鲁参与洗钱问题的报道】
现在的瑙鲁因为温室气候,国土面积也在逐渐减小,不知道这样的瑙鲁在未来应该何去何从。
参考资料:
【1】瑙鲁国家概况·外交部官网
【2】瑙鲁总统全国讲话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瑙鲁·北京青年报
【3】平洋岛国瑙鲁宣布与台湾当局“断交”·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