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相关性肾病(肥胖相关性肾病的临床表现)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肥胖人群为什么容易得肾病?高蛋白肉类吃多了,增加肾脏代谢负担

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大鱼大肉可以随便吃。脂肪的香味的确是非常诱人的,平时不用担心长胖的人都非常喜欢吃肉,毫无节制。殊不知,经常吃大鱼大肉即使不会长胖也会造成脏器的伤害尤其是肾脏的损伤。

蛋白质是重要的营养成分,充斥身体每一个部位,维持着我们的正常生命活动。我们提到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首先想到的作用就是补充营养,但如果经常大量地摄入蛋白质的话,不仅对身体没有补益作用,而且还会造成伤害。

蛋白质在体内会被分解、利用,还会留下一些含氮废物,这些代谢废物需要通过肾脏进行过滤排泄。如果大量地吃一些大鱼大肉,体内产生大量的含氮废物必然会对肾脏造成负担,损害我们的肾脏健康。

另外,蛋白粉也是一样,很多人在孝敬长辈、馈赠亲友时喜欢送保健品,但保健品可不能随便吃,尤其是蛋白粉。

因为很多人都没有基础的医学知识,如果随便乱吃蛋白粉,不仅会对肾脏造成很大伤害,还可促进钙从骨中溶解,增加钙的丢失,严重的还可能会患上尿毒症,对大家的身体健康损害很大。

中老年人本身钙质流失就越来越快,应该适量地进行补钙,如果吃太多蛋白粉,就会更容易造成骨质疏松,影响中老年人的活动能力,从而大大损害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每日膳食中,适量的瘦肉、蛋奶类食物完全可以满足蛋白质需求,不必额外补充所谓的蛋白粉。消化吸收功能出现问题或胃口不佳,晚期癌症,无法通过正常饮食摄入足够蛋白质的人群才适合补充蛋白粉,而且要在医生或者营养师的建议之下按要求来吃,普通健康人群绝对不能乱吃。

此外,大部分蛋白粉的嘌呤含量非常高,患有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更要慎重。

大家在日常饮食中,还应该注意不能吃太多盐,尽量选择低盐饮食和低盐的烹饪方式,如果饮食过程中,盐摄入量太高的话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而且高盐饮食还会增加血管硬化的危险,对心血管健康也是十分不利的。

各位朋友,你还知道大鱼大肉吃多了,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吗?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专家提醒:别再胖了,当心伤肾!

刘栋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肾内科主任医师

肥胖为何会伤肾?

在大多数与肥胖相关的肾脏疾病中,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进一步导致糖尿病和血压升高,血脂异常,尿酸异常,血管内皮损伤和微炎症状态,最终导致肾脏损伤。当脂肪沉积在器官周围时,机械压力增大,同时通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进一步损伤相应器官包括肾脏。

肥胖可以引起许多疾病,常见的有心血管代谢并发症,比如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高尿酸血症等;也可以引发生物力学并发症,比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骨关节病等。另外,肥胖可以增加肾病患者心脑血管的发生几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哪些症状可能提示肾脏出现问题?

1、浮肿

身体浮肿是肾脏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不同患者的浮肿现象或轻或重,轻者可能会在早晨出现脸颊、眼部的浮肿,重者可能会出现全身浮肿现象。

2、血尿、蛋白尿(泡沫尿)

血尿可分为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是指肉眼可见的尿液呈红色或洗肉水样,镜下血尿是指在显微镜下可见尿液中的红细胞增多。蛋白尿是指尿化验中尿蛋白阳性,患者尿中常见泡沫增多,以较小的泡沫为主,久久不能散去,提示患者尿中有蛋白。

3、血肌酐升高

血肌酐是检验肾功能的一个指标,但不是一个十分灵敏的指标,它的升高就意味着肾脏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伤。

4、食欲不振,乏力

若患了肾病,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肌肉酸困无力,容易疲劳提不起精神。体内毒素积聚,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引起食欲不振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常常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而误诊,错过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5、贫血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贫血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

如果出现肥胖相关性肾病我们应该怎么办?

1、生活方式干预

首先需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选择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避免喝甜饮料、避免饮酒,适度运动可以预防肥胖,也可以改善肥胖带来的相关并发症。

2、药物治疗

包括二甲双胍、SGLT2 抑制剂、GLP-1 受体激动剂、DPP4 抑制剂等有减轻体重、减少尿蛋白作用。由于药物治疗专业性较强,且上述几类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尽可能让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来确定处理方案,切忌乱投医,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转自:CCTV生活圈

来源: CCTV生活圈

世界肾脏日丨肥胖也会引发肾病,建议肥胖者定期做尿检

今年3月9日,是第12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肾病与肥胖”。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发病率正逐年上升,肥胖相关性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肾脏风湿科副主任医师李新华告诉记者,肥胖相关性肾病起病相对隐匿,主要早期临床表现为蛋白尿,肥胖者应当定期做尿检以早发现早治疗。

当前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高达10.8%。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滤过形成尿并排出代谢废物,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摄入的食物、水经过血液循环进入肾脏,在肾脏进行过滤重吸收,形成尿液。且人体内的很多代谢产物、废物也会随着尿液一同排出体外。当肾脏受到损伤,会导致代谢产物无法正常排出体外,从而导致肾功能不全。

李新华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包括其他代谢相关代疾病性患者(如肥胖、高血脂、高尿酸等患者);有肾病家族史者是易患肾病的高危因素。慢性肾病起病隐匿,往往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就会让很多患者缺乏警惕导致未能及时就诊治疗,最后出现肾功能衰竭甚至威胁生命。”

美国纽约艾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曾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PLOS ONE)期刊上发布研究结果称,多数腹部肥胖的青壮年都存在可检测的慢性肾病风险因素,而绝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自己有发展为慢性肾病的风险。

对此,李新华表示:“肥胖相关性肾病的临床发病率的确呈年轻化趋势,这和如今年轻人长期高脂高热量饮食,伏案久坐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脂肪细胞可以分泌特殊的细胞因子,影响肾小球内血管的舒缩,增加肾小球内压力,导致肾小球肥大,肾组织纤维化,导致肾功能衰竭。肥胖除了能直接导致肥胖相关性肾病外,其伴发的糖代谢异常和高血压等问题,也会加重肾脏损伤。”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蓄积过多和分布异常,常用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和腰围作为评估标准。结合我国人群的体质特点,卫生部疾控司2003年发布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定义成人BMI 25-27.9kg/ 为超重,BMI 28kg/ 为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为肥胖。

李新华告诉记者:“大部分肥胖相关性肾病呈‘无症状性’,晨尿如果出现较多泡沫的话就要引起警惕是否有蛋白尿,建议肥胖者3-6个月左右到正规医院做一次尿检,若有异常要进一步检查,有必要时医师会建议进行肾穿刺检查以更好地对病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一旦出现肥胖相关性肾病,控制体重,用药物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减少和消除蛋白尿,减轻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维持肾功能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