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肥胖瘦不下来(产后身体胖瘦不下去怎么回事)
产后如何健康快速减肥,甩掉大肚腩,从这5个方面着手减一减
宝妈产后患上抑郁症的一大原因就是感觉自己身材完全走样,失去往日自信,甚至非常自卑,不敢照镜子,亲友见面时不等对方问起体型,自己先调侃一番,这都是因为产后肥胖引起的,尤其是大肚腩,不管是看起来还是摸起来都让人崩溃。那么,产后如何健康快速减肥甩掉大肚腩,可以从这5个方面,着手减一减。
◇ 1. 产后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产后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可加速提高身体肌肉弹性,适当燃烧脂肪,对子宫的恢复以及身体塑形很有帮助。产后宝妈不易剧烈运动,以防落下病根,应做适当的有氧运动,不可过于劳累,这样有利于增加肌肤的弹性,对于身材恢复有积极作用。
◇ 2. 饮食方面注意的比较多,贵在坚持。产后因为肚子被腾空,因此吃的就会增多,在这个关键时刻,可不能随便的吃,在食材、用法用量上都要有所控制:①肉要吃脂肪含量低的瘦肉;②吃饭时一定要放慢速度,细嚼慢咽,给大脑反应的时间;③记得每次吃不要吃撑,吃饱就好,因为很多宝妈习惯加餐。最后,一般情况下,按照这几点饮食上控制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减去身体多余的重量。
◇ 3. 正常哺乳,不要为了自己减肥而把宝宝的奶断了。哺乳是大部分宝妈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在哺乳的时候,完全可以减肥,宝妈记住不能为了减肥而给宝宝断奶,相信大多数宝妈都不会这么做的。 有研究表明,正常哺乳不但不会影响减肥,还可以有效消耗掉身体多余的脂肪,促进子宫收缩,是一件好事。
◇ 4. 塑身衣很有必要穿戴。虽然很累,但是合身的塑身衣对于产后塑形很有帮助。塑身衣对于身材的恢复非常重要,很多的宝妈觉得没有必要穿塑身衣,那么我给你两个穿塑身衣的理由:一 分娩过后,身体内的各项器官都有所下垂,主要是因为胎儿已经娩出,这时的子宫尚未恢复,因此,需要适当穿戴塑身衣,帮助维持各项脏器“各就各位”;二 分娩过后,宝妈的胃就是一个“无底洞”,感觉多少东西都能吃得下,因此,这时需要一个类似于“测量器”的物品就是束身衣,来管住自己的胃。另外,剖腹产的宝妈穿戴束缚带不宜过早,应等刀口完全恢复再穿塑身衣。
◇ 5. 想要快速甩掉大肚腩,不妨试一试这一个收腹的训练动作。宝妈躺床上,两条腿平行弯曲,深深的吸气,然后呼气,最大限度的收紧腹部,停留5~10秒,然后放松。重新再来一次。在这里彩彩还有一个温馨小提示,这个动作完全没有什么副作用,对于大部分时间都在家的宝妈来说,做这个动作再合适不过了。宝妈要注意一下,这个动作就是在刚开始做的时候,因为肚子的脂肪层稍微厚一些,可能反应不太大,经过坚持每天反复的锻炼,相信不久的将来,甩掉大肚腩已经成为现实,腹部也变回了结实平坦的腹部。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产后为什么瘦不下来?
生完孩子后的明星一个比一个有身材,一个比一个更加有女人的韵味,再看看自己,身材臃肿似大妈,双目无神头发散,一心只为带好娃,却仍落得个满嘴吐槽“黄脸婆”。是明星生完孩子后的体质跟我们不一样?还是明星花了一把把的人民币?抑或是明星们生产后在自己的身材上花了很多精力去打理?……钱固然花了,产后塑形固然做了,但是细细分析,对我们多数普通人来讲,产后怎么也瘦不下去,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No.1
脂肪太多难以消
孕期为了肚子中的“Ta”,拼命吃吃吃,哺乳期为了襁褓中的“Ta”还是拼命吃吃吃,你要知道吃进去的是营养,长出来的可全是肉,肚子、大腿、胳膊全都是甩不掉的肉肉,再加上产后女性腰腹部肌肉易失去弹性及过度摄入蛋白质的“坐月子”方法,体态自然而然就变形了。这种脂肪存在身上过多导致的产后体态,确实很难消,正所谓“吃到嘴里一两肉,瘦下去一两可能要一年啊”。
No.2
腹直肌分离
随着孕期的进展,再加上孕期体内激素的作用,孕期营养不良肌肉组织弹性下降,多胎等使得腹部中间腹白线处的肌肉松弛,腹直肌距离增大导致部分纤维发生断裂,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生完孩子后腹壁松弛,而松弛的腹直肌未及时恢复,脏器移位,久而久之便出现了大肚子松垮下不去,怎么也甩不掉的大肚腩。
有研究表明,产后第4天,约62.5%的产妇患有腹直肌分离,产后6-8周,阴道分娩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3%,剖宫产发生率为70.8%,2次及以上剖宫产发生率则高达90.8%。
No.3
骨盆松弛或移位
在孕期松弛素的作用下,产后女性的骨连接及肌肉的力量都相对松弛,再加上产后很多不良的抱娃或哺乳姿势,容易导致骶髂关节及耻骨联合错位,从而形成骨盆移位,骨盆移位后则会影响产后妈妈的形体,导致大屁股、胯部变宽,而这种原因导致的看起来的“瘦不下去”则应先进行骨盆矫正。
此外,骨盆松弛或移位还会导致女性内分泌失调,代谢功能紊乱,胃肠功能减慢,还会出现尿频尿急、便秘等盆底问题。
No.4
自暴自弃
“反正都生完孩子了,还在乎胖瘦干嘛”、“今天好累啊,要多吃点,明天再减肥”、“生完孩子都会胖的”……这是生完孩子后的妈妈们的“心声”,可是这种“心声”却让很多宝妈们总是想瘦,却总是瘦不下来!
No.5
没有找到科学的塑形方法
生完孩子后想真正瘦下来,找到一个科学的塑形方法才是最关键的!科学的塑形方法应该包括以下四点:
1) 均衡饮食
勿暴饮暴食,荤素搭配合理,每次吃饭七八分饱即可,每次吃得太饱会让体内多余的食物代谢成脂肪,肉就会越长越多了。
2) 适量运动
跑步、游泳、瑜伽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如果有条件的,也可以每天在跑步机等健身器材上进行运动。
3) 电刺激
通过低频电刺激,可以加快肥胖部位新陈代谢,从而减少脂肪堆积,为产后松驰的皮肤及肌肉提供收缩空间,此外还能活化并修复因生产而损伤的细胞,自动修复断裂的筋膜和韧带,从而达到塑形的目的。
4) 手法
产后康复按摩采用中医的点、按、揉、拨、滚等按摩手法,达到疏通经络、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腹部塑形手法如下:
从腰部侧面,往内侧拉,也可以停顿,突然用力往外拉,对侧的腰部则从里往外推,整个过程大概4-5分钟;在腹直肌外侧缘,将腹直肌筋膜从中间提起来,往里面挤,上下摆动,前后拉动。
产后想瘦其实没有那么难,找到一套科学的瘦身方法,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你会看到前凸后翘小蛮腰的优雅体态正在向你招手!
产后大肚子迟迟不消?恢复“小蛮腰”的实用锦囊
伴随二孩政策的开放,多胎、高龄产妇增多,同时,女性也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问题,很多宝妈们发现,产后尽管身体其他地方都瘦下来了,但是腹部松弛、腹部膨大让人焦急,而且会经常出现腰背部疼痛等症状。这时宝妈们就要警惕是否有腹直肌分离了。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李舜表示,女性产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大部分腹直肌间距不大的女性,是可以通过科学的自我锻炼达到修复紧致“小蛮腰”的目的。
“腹直肌分离”影响身材更影响健康
李舜解释,女性妊娠时,增大的子宫会使腹直肌从腹白线的位置向两侧分离。产后4周—8周,分离的腹直肌会逐渐向中线靠拢。但有部分产妇由于腹直肌被过度拉伸,超过了腹白线的弹性极限,产后半年仍然不能回到原先的位置,这被称为产后腹直肌分离症。多见于腹肌本身薄弱、多胎妊娠、胎儿过大、有多次生产史的产妇,这4种因素均从不同程度加重腹肌的负荷,加速浅层腹直肌的分离。
“腹直肌分离”不仅导致产后身材走样,还会因为腰腹前后力量不均衡,又经常弯腰抱孩,腰背肌肉过度使用,极易诱发腰背疼痛。此外,还会影响盆底肌的恢复,导致内脏器官下垂,尿失禁,性生活不和谐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脐疝,甚至用手可以明显摸到向外凸出的内脏器官。李舜提醒,如果一胎的腹直肌分离没有处理好,等下一胎时,只会加重分离程度和症状,建议各位宝妈一定要重视。
科学的自我锻炼可恢复“小蛮腰”
李舜表示,女性产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直肌分离,大部分腹直肌间距不大的女性,是可以通过科学的自我锻炼达到修复紧致“小蛮腰”的目的。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林君技师表示,产妇训练前要排空大小便,穿着舒适的运动服装,避免太饱或太饿,保持愉悦的心情,训练的难度不要过于简单,也不要太困难,如果有条件,尽量在专业技师的指导下进行。一般的锻炼方法包括,仰面平卧训练法、跪姿训练法、平板支撑和站姿收腹训练法等。
林君强调,制定科学训练计划前,最好先咨询康复医学科医生,若腹直肌分离伴随严重的盆底肌功能障碍,需要先纠正盆底肌的问题,不严重者可以同步治疗。
实用锦囊
●自测
李舜表示,产妇在家可以自测腹直肌的分离情况,步骤如下:
仰卧,两腿弯曲,露出腹部;左手在头后支撑,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将上身抬起,感觉到两侧腹肌向中间挤压手指,如果感觉不到,可把手指向两边挪动,直到找到紧张的肌肉。
测试位置:分别测试脐中,脐上、下3指处。
●干预
如果自测结果在2指以内,表示产妇的腹直肌情况正常,没有因为生产而导致腹直肌分离的情况。自测结果在2-3指,表示产妇的腹直肌出现了一定情况的分离,建议尽早进行干预和改善,可在康复技师的指导下,科学进行家庭锻炼。
自测结果在3指以上,属于比较严重的腹直肌分离,可能会引起疝气,需要及时就医。目前的专业干预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意大利筋膜手法:通过松解人体筋膜,平衡人体张拉结构。
2、理疗:中频电刺激疗法,激活浅层的腹直肌;激光磁治疗仪可以刺激深层肌肉,激活深层的腹横肌。
3、运动功能训练:结合呼吸训练,激活核心肌,一对一指导;达到治疗腹直肌分离、盆底肌松弛,淡化腹部色素瘢痕的效果。
4、手术:保守治疗无效,严格治疗一两年后腹直肌仍有3指以上的宽度,可以考虑腹直肌分离腹壁重建术。
■新快报记者 高镛舒 通讯员 黄璀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