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也是一种美(胖是一种态度,肥是一种精神)

快快乐乐健康减肥 0
文章目录:

美是多样的,瘦是美,胖也是美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打开社交媒体,映入眼帘的大多是身材纤细、面容姣好的形象,似乎在潜移默化地告诉我们:这,才是美。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美,不应该被单一的标准定义,瘦很美,胖也同样美。

瘦的确很美

先来说说瘦之美。那些身姿轻盈的人,穿上修身的礼服,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时,像灵动的精灵,每一个旋转、跳跃都散发着优雅的气息。他们能轻松驾驭各种简约的时尚单品,走在街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瘦,让他们拥有了一种清新脱俗、轻盈灵动的美感,那种骨感之美,宛如春日里刚抽出新芽的柳枝,柔弱且充满生机,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尽显独特韵味。

其实胖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美。圆润的身形,自带一种富态与亲和力。当胖女孩穿上色彩鲜艳的民族服饰,那丰满的身材将服饰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从画中走来。胖的人笑起来,脸上的肉肉跟着抖动,满是真诚与温暖,让人不由自主地被吸引。他们的美,是一种包容的美,就像广袤无垠的大地,宽厚而温暖,承载着万物的生长,没有丝毫的局促与狭隘。

胖也是一种美

我们不能因为瘦被推崇,就忽略了胖的魅力;也不能因为胖独特,就否定瘦的美好。每一种身材,都是生命的独特表达,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闪光点。如果一味地用单一标准去定义美,就如同给美丽戴上了沉重的枷锁。

美,是多种多样的,它藏在每一个人的笑容里、善良的举动中,藏在我们独一无二的个性与气质里。无论是瘦还是胖,都只是外在的一种表现形式,真正的美,源自内心的自信与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打破那些陈旧的美的定义,去欣赏、去拥抱每一种独特的美,因为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美的真谛 。

国家不同意你胖!官方盖章:胖,是一种“违法行为”?

最近,一则“国家不同意你胖”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什么?胖竟然成了“违法行为”?难道以后胖友们出门要带“体重合格证”了吗?别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严肃又搞笑”的话题!

1. 国家为什么“不同意你胖”?

原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中国居民肥胖防治指南》,明确指出肥胖是一种慢性病,不仅影响健康,还增加了医疗负担。换句话说,国家不是不让你胖,而是不让你“胖到病”!

于是,网友们纷纷调侃:

“原来我胖,是因为我没听国家的话!”

“国家都不同意我胖了,我是不是该去自首?”

“胖友们,赶紧减肥吧,不然可能要‘进去’了!”

2. 胖友们的“心酸日常”

胖友们的生活,简直就是一部“血泪史”:

买衣服时,店员微笑着告诉你:“对不起,没有您的尺码。”

坐公交时,旁边的人默默往旁边挪了挪,生怕你“占地方”。

吃饭时,朋友调侃:“你不是在减肥吗?”你只能含泪放下筷子。

更扎心的是,现在连国家都“不同意你胖”了,胖友们纷纷表示:“我太难了!”

3. 国家“不同意你胖”,但也没放弃你!

虽然国家“不同意你胖”,但也为胖友们操碎了心。比如:

鼓励全民健身,广场舞大妈们成了“减肥先锋”。

推广健康饮食,外卖平台纷纷上线“轻食专区”。

甚至还有“减肥补贴”,听说减掉10斤就能领红包!

胖友们,别再躺平了,赶紧动起来吧!毕竟,国家都为你“量身定制”减肥计划了,你再不努力,可就真的“违法”了!

4. 胖友们的“逆袭宣言”

面对国家的“不同意”,胖友们也发出了自己的“逆袭宣言”:

“胖怎么了?胖也是一种美!”

“我胖我骄傲,我为国家省布料!”

“减肥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减肥的!”

当然,调侃归调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毕竟,国家“不同意你胖”,也是为了你好!

胖友们,别再抱怨国家“不同意你胖”了,赶紧行动起来吧!毕竟,瘦下来的你,不仅更健康,还可能更美、更自信!至于那些还在躺平的胖友们,我只能说:“国家都发话了,你还不赶紧减肥?小心‘进去’哦!”

#国家不同意你胖# #减肥逆袭# #健康生活# #今日头条#

从审美变迁看儿童青少年肥胖:美有界限,健康无价

在历史的长河中,审美的浪潮不断翻涌。回溯唐朝,那是一个 “胖美人” 的时代。杨贵妃丰腴的身姿,成为了大唐盛世美的象征。她的美,展现出一种富贵、雍容的气质,当时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也多以体态丰满的形象为主。在那个时代,肥胖似乎代表着富足与安康,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美态。

然而,时光流转至当下,明星们的形象却引领着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审美潮流——纸片人。打开电视、网络,映入眼帘的明星们大多身形纤细,他们的照片经过精修,展现出极致的苗条身材。这种审美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众,尤其是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儿童和青少年。

在这样的审美变迁背景下,我们再审视当下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现状,不禁令人担忧。如今,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超 20%,在一些大城市,这个比例更是居高不下。走在校园里,小胖墩的身影随处可见。这些孩子,在体型上与当下流行的审美背道而驰,可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美丑来评判他们的肥胖。

图源:视觉中国

肥胖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审美的范畴。从身体健康层面来看,肥胖如同一个隐匿的健康杀手。肥胖儿童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大幅增加。原本应充满活力的身体,却因为肥胖过早地承受着疾病的威胁。同时,肥胖还会给骨骼关节带来沉重的负担,导致关节疼痛、发育异常等问题。许多肥胖儿童在运动后,常常抱怨膝盖、脚踝疼痛,这正是肥胖给他们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

在心理层面,肥胖也给孩子们带来了不小的创伤。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孩子们往往会因为体型被调侃、嘲笑。这种外界的负面评价,容易让他们产生自卑、孤僻的心理。他们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体型而不敢参与集体活动,逐渐变得内向、不爱与人交流。长期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下,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对未来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呢?饮食结构不合理是一个关键因素。如今,孩子们的饮食选择愈发丰富,但其中不乏大量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汉堡、薯条、炸鸡、各类饮料等快餐食品深受孩子们喜爱,这些食物虽然美味,却含有大量的油脂和糖分,过多摄入会使热量严重超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孩子们对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量明显不足,这使得他们的饮食结构严重失衡,为肥胖埋下了隐患。

图源:视觉中国

除了饮食,电子产品的普及也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重要原因。随着电视、电脑、手机的广泛应用,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大多被这些电子产品占据。原本在户外奔跑嬉戏的时光,如今变成了坐在屏幕前玩游戏、看视频。运动量的严重不足,使得孩子们摄入的热量无法及时消耗,只能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再加上学校体育课时间有时被压缩,孩子们在学校也缺乏足够的运动机会,进一步加剧了肥胖问题。

我们必须明确,肥胖并非完全不可取,就如唐朝的审美一般,肥胖在特定情境下也有其独特的魅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肥胖可以毫无节制。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肥胖必须要有界限。这个界限,就是健康。适当的体重,是孩子身体健康发育的保障,也是他们拥有积极心理状态的基础。

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让孩子告别肥胖:儿童青少年全程体重管理》一书中提到中国6-17岁儿童青少年,每5个就有1个超重或肥胖,这个数据仍在不断上升。儿童青少年的肥胖从来不是单一因素,孩子不会因为一时的“吃得多、动得少”而引起肥胖,我们要多方面来剖析原因,这或许和家长有关。

《让孩子告别肥胖:儿童青少年全程体重管理》,牛杨 汤庆娅 主编,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

预防儿童超重、肥胖有三个关键时期,受孕到2岁、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儿童青少年肥胖除了后期饮食运动习惯影响,产生因素还可以追溯到从受孕到2岁“生命最初的1000天”。多项研究证明:母亲孕前和妊娠期的超重肥胖与孩子肥胖密切相关,也就是母亲肥胖很容易增加孩子后期肥胖风险。对于孕妈妈来讲,正常体重不仅关乎自己的生命健康,更关乎孩子未来的健康。现在,孕妇和宝宝都不再需要“以胖为美”。

《让孩子告别肥胖:儿童青少年全程体重管理》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牛杨表示:希望这本书可以为家长和老师和医务人员提供有效的饮食、运动、睡眠和治疗的行动方案,也希望打破肥胖孩子的“束缚”,让他们可以收获更有效、更安全、更轻松的减重时光。

在这个世界肥胖日,让我们正视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我们要让孩子们明白,美有多种形式,肥胖在一定范围内也可以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但前提是不能以牺牲健康为代价。让我们携手,帮助孩子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在追求美的道路上,把握好肥胖的界限,拥抱一个健康、活力满满的童年。

原标题:从审美变迁看儿童青少年肥胖:美有界限,健康无价

栏目主编:朱自奋 文字编辑:周怡倩

来源:作者:姜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