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产后肥胖影响性生活吗(产后肥胖会导致不来月经吗)

中国青年网 0
文章目录:

产后肥胖 产后肥胖的因素是什么

很多女性朋友在生产完之后都会出现产后肥胖的情况,很是影响美观以及体现,那么大家知道产后肥胖的原因是什么吗,产后肥胖怎么减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产后肥胖的原因吧。

在孕妇怀孕期间,她们身体中会产生很多的激素,在生产完之后就常常会导致身体在一段时间之内出现激素紊乱的情况,从而导致体重的增加。

产后肥胖的鉴别诊断

一、单纯性肥胖

1、体质性肥胖

原因

先天性。体内物质代谢较慢,物质合成的速度大于分解的速度。

现象

脂肪细胞大而多,遍布全身,脸上有婴儿肥现象。

2、获得性肥胖

原因

获得性肥胖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过量的饮食造成的,在饮食中含有大量的糖类和脂肪,没有被消耗就被身体储存了起来。

现象

脂肪细胞大,但数量不增多。虚胖型体质,一捏肉松垮垮的,不紧实。

二、病理性肥胖

1、柯兴综合症

原因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皮质醇分泌过多。

现象

脸、脖子和身体肥大,但四肢则脂肪不多。

2、胰源性

原因

对于胰岛素分泌过多,也是会导致肥胖的情况出现的哦,身体的代谢变慢,脂肪分解减少就导致身体肥胖了。

现象

全身肥胖。

产后妈妈3个月成功瘦身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学院临床营养科主管曾青山

产后身材走样,是很多新妈妈们的“心头痛”。为什么会这样?产后肥胖的原因你找到了吗?该怎样才能回复怀上宝宝之前的“小蛮腰”?营养科医生支招:想要身材不走样,试试“低碳水 高蛋白”饮食加适量运动。产后3~6个月新陈代谢高,是减肥瘦身的黄金期。不过,有些哺乳期女性对饮食的敏感度较高,如果调整饮食,容易出现乳汁分泌不足的现象,这类人减重不能操之过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白恬

产后妈妈成功减重 3个月重现“小细腰”

产后已两年,小蔓依然“大腹便便”,好像肚子还怀着宝宝一样。

刚生完那会为了催乳,小蔓听从家人意见,开始大量进食,自那以后体重就一路飙升。身高162厘米的她,产后从110斤胖到130斤。

“哺乳两年,借着喂奶的名义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胖到产前所有衣服都塞不下了。”小蔓说。除了体型的变化,发胖后的小蔓还发现身体大不如前,不仅血糖升高了,运动几分钟就心慌气短。

断奶后,小蔓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学院临床营养科体重管理门诊咨询,下定决心减重。

充分评估了身体状况后,广医三院营养科主管曾青山为她制定了为期三个月的减重计划,要求她饮食以“戒糖”为核心,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如米饭、面条、粥等主食),只吃肉和青菜,要多吃肉,并辅以一些代餐加适量运动。三个月后,小蔓减重明显,体重减掉16斤,而腰围瘦了足足21cm!原本囤积在腰腹的肉全没了,血糖也跟着降下来了。

饮食减重模式:

低碳水 高蛋白

产后身材走样,是很多新妈妈们的“心头痛”。但出于哺乳的考虑,很多妈妈不敢减重,而带娃很辛苦,她们更无暇运动。俗话说“三分练,七分吃”,“怎么吃”对想减重的人来说尤为关键。

重现“小细腰”,小蔓是怎么做到的?曾青山给小蔓开出的减重方案要求不吃米饭、面条、粥等任何淀粉类的食物,而肉类不仅可以吃反而要多吃。

“这其实就是‘低碳水、高蛋白’的饮食模式,其核心就是‘戒糖’。”曾青山解释说,碳水化合物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很多人肥胖的原因在于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而当身体消耗不了时,就转变成多余的脂肪囤积在体内。科学减重要实现的是减少脂肪含量,将由碳水化合物供给能量,转变为由脂肪供给能量;在减重期间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调动身体已有的脂肪供给能量,达到消耗多余脂肪的目的。

而减重不能以牺牲肌肉蛋白含量为代价,肉类里有大量的蛋白质,高蛋白饮食能增加体内蛋白和肌肉,有利于去除多余的水分(浮肿)。这也就是为什么不仅要吃肉,更要多吃肉的原因。

产后3~6个月

是减重黄金期

曾青山分析说,产后有两大原因导致容易发生产后肥胖:一是身体机能的改变:激素水平不断变化,雌激素、孕激素下降,泌乳素和动情素上升,表现为新陈代谢的降低和脂肪代谢的紊乱,导致脂肪的大量存储。二是生活习惯的突变,很多产妇月子里大量进补,产后极少体力活动导致脂肪积存。

产后一个月所增加的体重(和产前比较),是净增加的体重,这些重量绝大部分都是以脂肪形态存在身体的各部位,这些多余的脂肪是产后减重要主攻的。曾青山说,产后3~6个月是减肥瘦身的黄金期,这一阶段新陈代谢高,适合减重。她提醒,产后一年内若不及时进行体形回复,以后每年体重的增加大概1.5~2.5kg,5年后就会变成不可逆性的肥胖,容易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母乳喂养者

不建议哺乳期减重

虽然产后减重很有必要,但也不能操之过急。

“有一些哺乳期女性对饮食的敏感度较高,如果调整饮食,容易出现乳汁分泌不足的现象,所以一般不建议哺乳期减重。”曾青山说。有些新妈妈为了催乳而大量进食,甚至担心乳汁不够而过食油腻食物,曾青山提醒,这容易导致产后生育性肥胖。哺乳期间的饮食要注重均衡,在保证母乳充足的情况下,适量摄入各种食物就行。

她建议,产后减重不必一开始就设定太高目标,可设定用6~8个月恢复原来体重。当然,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制订合理可行的计划,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更有助于减重成功:

1.饮食上,吃高营养、适当热量、低血糖指数的食物。

2.运动方面,建议制定有氧运动计划,从每天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至少30分钟。

3.母乳喂养的女性每周减重不宜超过0.5公斤,热量摄取不得低于1800大卡。

4.减重期间,建议每天记录体重,以持续进行体重管理防反弹。

肥胖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

陈苗苗,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妇产科生殖中心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编辑

肥胖是由于体内脂肪的体积和(或)脂肪细胞数量增加导致的体重增加,或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通常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进行判定。我国目前的肥胖评级:正常24 kg/m2>BMI≥18.5 kg/m2,超重28 kg/m2>BMI≥24.0 kg/m2 ,肥胖 BMI≥28 kg/m2。

人体BMI处于正常范围时,脂肪组织不会对机体的内环境造成显著的影响。但是过度肥胖时,过量的脂肪组织可严重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平衡。脂肪细胞通过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等方式产生的多种肽类激素、细胞因子,显著影响了体内激素的分泌、运输以及对靶器官的作用。肥胖通过改变性激素水平,对两性生殖能力均产生负面影响。

1. 肥胖降低女性受孕概率并增加孕妇流产风险

肥胖对女性生育功能的影响尤为显著。脂肪组织通过对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性腺轴的影响,导致女性月经紊乱,影响排卵,从而造成女性不孕,最常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患者。在育龄期女性中,PCOS的发病率为12%~20%,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也是最主要的非排卵性不孕的首要原因。大多数PCOS患者以月经紊乱或不孕作为就诊的最初临床症状,多同时出现肥胖以及月经稀发等临床表现,且在肥胖妇女中PCOS患者不孕的发生率更高哺。即便受精卵成功着床,在肥胖孕妇中,受精卵成功发育的概率仍低于正常体重孕妇。受精卵于成功着床后需要适宜的内环境才能继续生长发育,肥胖孕妇中过多的脂肪组织会对内环境的稳态造成多种危害。

2. 肥胖增加早产率、胎儿宫内死亡率及新生儿死产率

在肥胖女性中,早产发生的风险增加,特别是孕周<28周的极早早产。当BMI指数增加时,分娩时死产的风险增加。

3. 肥胖导致多种妊娠期合并症发生率升高

妊娠期糖尿病(GDM)为了保证发育期胎儿的营养物质供给,孕妇体内的多种内分泌激素如胎盘生乳素、胰高血糖素、β-hCG等内分泌激素产生胰岛素抵抗效果,升高血糖。在一部分孕妇中,特别是肥胖孕妇,这种升糖激素的增多及胰岛素抵抗的效果导致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4. 肥胖对女性分娩及哺乳的影响

肥胖导致产后大出血风险增加,同时还降低了产后哺乳的概率。超重或肥胖的女性进行母乳喂养的概率低于正常体重的女性,这可能与肥胖的女性中初乳分泌时间延迟及社会心理因素相关。

在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的今天,肥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健康挑战。肥胖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积极倡导肥胖的一级预防,强化教育,提高育龄妇女自我体重管理意识,提倡健康饮食及合理运动,是控制体重、减少肥胖对女性生殖健康影响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