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脾虚导致肥胖怎么办(脾虚肥胖怎么办?)

小荷医典 0
文章目录:

脾虚易“胖”?中医教你祛湿健脾!

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嗜卧多睡,头脑不灵光,经常感觉头晕眼花,没有饥饿感,食欲减退,食后腹胀,大便不成形、溏稀,这些症状你都有吗?如果有,那么可能你脾虚了!

说到脾虚,首先我们应该先说说脾。今天我们就从中医的领域来了解一下脾。脾位于中焦,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输至全身的作用。《素问•厥论》中提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并且脾对水液起着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脾胃好能够有效的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也就说如果我们调理好自己的脾胃,很大程度上我们就可以改变自己的痰湿体质,成为易瘦人群。

那么接下来我们说一下,为什么身体健康的我们,会出现脾虚的症状呢?其实大家的先天因素都差不多,主要是后天长期没有保养好所致,我们反思一下自己反生活习惯是否有不合理之处,比如三餐是否规律,是否大吃大喝,会不会整日忧思过多,每日无辣不欢,喜爱生冷甜品?其实这些都有可能造成我们脾虚!

从开始到现在,脾虚始终是一个空旷的概念,可能你觉得离你很远,那么看看这些症状你有没有,自己来诊断一下是否脾虚?

1.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没有饥饿感,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大便溏稀,不成形,黏腻不爽,便后冲不净。

2.整日肢体倦怠,头晕眼花,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嗜睡,头脑不清晰。

3.气色不佳,面色晦暗微黄,头发没有光泽,劳累后下肢肿胀。

4.女性出现白带量多,月经过多或淋沥不尽、崩漏。

5.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入睡后口角流涎,虚胖。

当然也不是说有这些症状你就一定是脾虚,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辩证论治。如果你觉得你真的脾虚了,由衷的建议去医院看大夫,根据自身的情况,才事半功倍。

健脾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工作,首先我们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配合饮食疗法,按摩,才能使身体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1.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加强锻炼,增加消耗,使身体整个运转起来。生活中尽量少吃辛辣油腻刺激食物,最最重要是忌食生冷!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2.我们可以每天餐后或睡前,进行摩腹,也就是把手掌搓热,顺时针揉肚子,促进消化吸收。

3.配合食疗,首先推荐传统祛湿健脾老配方—薏苡赤小豆粥。如果有条件可以把薏苡仁炒后再煮粥。其次推荐健脾益气配方——山药薏米粥(薏米:山药:糯米=1:3:7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4.每日在家可以进行按摩,比如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白、地机等穴位。用指腹按摩,最好感受到酸麻胀痛。坚持按摩,一定有效果。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缘一横指处。(虎口围住膝盖,四指并拢,食指放于胫骨前缘,中指指尖所指位置就是此穴。)

阴陵泉: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

三阴交: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孕妇禁针。

地机: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太白: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个脾健康的状态,告别脾虚。“脾主肌肉四肢,荣唇”,所以我们就定个小目标以肌肉温暖四肢有力,口唇红润有光泽,整个人生机蓬勃,对于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拥有passion为我们的步入脾健康的第一阶段。

脾虚肥胖怎么办 五个方法来拯救你

生活中大部分的胖子都是因为脾虚所导致,因此脾虚肥胖患者减肥首先就是调理脾虚,否则怎么减肥都会反弹。下面介绍几个脾虚肥胖患者有效的减肥方法。

脾虚肥胖怎么办

1.吃酸

例如乌梅、醋,这是用来化解食物中毒素的最佳食品,可以增强肠胃的消化功能,使食物中的毒素在最短的时间内排出体外。同时酸味食物还具有健脾的功效,可以很好地起到“抗毒食品”的功效。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一日3餐要早晨吃饱、中午吃好、晚上吃少,这样有利于人体的消耗,不至于堆积形成脂肪而肥胖。不吃煎炸食品,不吃甜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晚上睡觉前1.5~2小时最好不再进食。

3.按压腿部穴位

这是指商丘穴,位置在内踝前下方的凹陷中,用手指按揉该穴位,保持酸重感即可,每次3分钟左右,两脚交替做。

4.饭后走一走。

运动可以帮助脾胃消化,加快毒素排出的速度,不过需要长期坚持,效果才会更好。餐后是最容易产生毒素的时刻,食物如果不能及时的消化或是吸收,毒素就会积累很多。除了饭后走一走,因为甘味健脾,还可以在吃完饭1小时吃1个水果,帮助健脾、排毒。

5.纠正不良恶习

生活无规律、好吃懒做、不活动、吃饭没规律、暴饮暴食、自暴自弃、没有自信等坏习惯一定要改掉。养成良好习惯是脾虚肥胖者减肥的首要问题。

脾虚肥胖如何减肥

1.草莓

减掉腰部的“救生圈”草莓最厉害,这要归功于草莓中含有的一种叫“天冬氨酸”的神奇物质,它能自然平缓地除去腰部的多余水分,慢慢溶解腰部堆积的脂肪,帮助身体消脂排毒,助你轻松瘦腰。

2.白萝卜

像骆驼的驼峰是为了给身体储存养料一样,大腿也是人体用来储备能量以备不时之需的“仓库”,所以特别容易堆积脂肪。多吃些白萝卜吧!它含有的辛辣成分 ——芥子油能够促进脂肪类物质更好地进行新陈代谢,避免脂肪在皮下堆积。这个功能,是任何一种蔬菜和水果都比不上的,对付大腿脂肪也是最合适不过的。

3.西瓜

西瓜中含有的某些物质有排毒作用,能使盐分大量排出,尤其对于容易水肿的小腿更有效果。此外,它的钾含量也很多,可以起到修饰小腿线条的作用。

4.葡萄柚

背部赘肉的增加,大多是因为体内的血糖被吸收,进而转化成脂肪,因此,想减掉它们就要从“糖”入手。这时,选择葡萄柚是再合适不过的,它不但热量极低,而且富含特殊的酶,能影响人体吸收糖分,使其不再轻易地转化成脂肪。

5.番茄

饭前吃番茄有助减少小腹脂肪堆积,肠道中堆积了太多的废物,就容易形成小肚腩。番茄富含食物纤维,可以吸收肠道内多余的脂肪,将油脂和毒素排出体外。饭前吃一个番茄,还可以阻止脂肪被肠道吸收。长期坚持,你便会远离小肚腩的烦恼。

用于减肥改善肥胖的中成药全解析,收藏备用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不能作为治疗疾病的指导。如有需要,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使用。

降浊祛瘀颗粒
  • 成分:山楂、莱菔子、枳实、厚朴、菊花、麦芽、陈皮、火麻仁、神曲、绿茶叶。
  • 方药分析:方中山楂消食化积、活血化瘀;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厚朴燥湿消痰、下气除满,四药合用消食导滞、理气化痰。菊花清肝明目、清热解毒;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火麻仁润肠通便;神曲消食和胃;绿茶叶清利头目、醒神开窍,诸药协同起到降浊祛瘀之效。
  • 功能主治:消积导滞,利湿降浊,活血祛瘀。用于湿浊瘀阻,消化不良,身体肥胖,疲劳神倦。
  • 应用指导:适用于因饮食不节、脾胃运化失常导致痰湿内蕴、气血瘀滞的肥胖患者。服药期间应控制饮食,避免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适当运动。
轻身消胖丸
  • 成分:罗布麻叶、泽泻、白术(麸炒)、薏苡仁、芒硝、防己、海藻、当归、川芎、荷叶、大黄、麻黄、玫瑰花、茯苓、滑石、山楂、黄芪、荷梗。
  • 方药分析:方中罗布麻叶平肝安神、清热利水;泽泻利水渗湿泄热;白术、薏苡仁健脾祛湿;芒硝、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防己、海藻利水消肿、软坚散结;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荷叶、山楂清暑化湿、消食化积;黄芪补气升阳;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玫瑰花行气解郁;茯苓利水渗湿;滑石清热利水通淋;荷梗通气宽胸。全方共奏健脾利湿、活血化瘀、清热利水之功。
  • 功能主治:益气、利湿,降脂、消胖。用于单纯性肥胖症。
  • 应用指导:适用于脾虚湿盛、痰瘀内阻型肥胖。孕妇忌服,服药期间注意监测体重及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化浊轻身颗粒
  • 成分:何首乌、龙胆、夏枯草、玄参、陈皮、益母草、黄芪、冬瓜子。
  • 方药分析: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龙胆清热燥湿、泻肝胆火;夏枯草清肝泻火、散结消肿;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黄芪补气升阳;冬瓜子利水消肿、清热化痰。诸药合用,能化浊降脂、健脾利湿。
  •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清热降浊。用于肝肾阴虚,痰湿郁结而致的单纯性肥胖症,以及肥胖症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者。
  • 应用指导:适用于肝肾阴虚兼痰湿的肥胖人群。用药期间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桂枝茯苓丸
  • 成分: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
  • 方药分析: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桃仁活血祛瘀。全方具有活血化瘀、缓消癥块的作用。
  •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消癥。用于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现代临床也用于女性肥胖伴有月经不调、瘀血阻滞等情况。
  • 应用指导:适用于瘀血内阻型肥胖且有相关妇科症状者。孕妇慎用,经期停服。
轻身减肥胶囊
  • 成分:大黄、山楂、泽泻、丹参、防己、茵陈、水牛角、黄芪、淫羊藿、白术、川芎。
  • 方药分析: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山楂消食化积、活血化瘀;泽泻利水渗湿泄热;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防己利水消肿、祛风止痛;茵陈清利湿热;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黄芪补气升阳;淫羊藿补肾壮阳;白术健脾益气;川芎活血行气。诸药配合起到减肥降脂、健脾益肾之效。
  • 功能主治:轻身减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宽胸去积。用于单纯性肥胖。
  • 应用指导:适用于脾虚湿阻兼血瘀的肥胖患者。服药期间注意饮食控制,避免过度劳累。
降脂减肥片
  • 成分:何首乌、葛根、丹参、茵陈、大黄、三七、槐花、荷叶。
  • 方药分析: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丹参活血祛瘀;茵陈清利湿热;大黄泻下攻积;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泻火;荷叶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全方共奏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之功。
  •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润肠通便。用于高脂血症,改善单纯性肥胖,缓解习惯性便秘,痔疮出血。
  • 应用指导:适用于肝肾阴虚兼湿热型肥胖伴有便秘等情况。孕妇忌服,服药期间注意观察大便情况。
防风通圣丸
  • 成分: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白术(炒)。
  • 方药分析:方中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疏风解表;大黄、芒硝泻下攻积;栀子、滑石清热利湿;桔梗宣肺利咽;石膏清热泻火;川芎、当归、白芍养血活血;黄芩、连翘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白术健脾益气。全方具有解表通里、清热解毒之效。
  • 功能主治: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风疹湿疮。也可用于肥胖伴有便秘、内热等情况。
  • 应用指导:适用于表里俱实、肠胃积热的肥胖患者。孕妇慎用,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
香砂胃苓丸
  • 成分:木香、砂仁、苍术(炒)、厚朴(制)、白术(炒)、陈皮、茯苓、泽泻、猪苓、肉桂、甘草。
  • 方药分析:木香、砂仁行气止痛、健脾和胃;苍术、厚朴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白术健脾益气;陈皮理气健脾;茯苓、泽泻、猪苓利水渗湿;肉桂温阳化气;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能祛湿运脾、行气和胃。
  • 功能主治:祛湿运脾,行气和胃。用于水湿内停之呕吐,泄泻,浮肿,眩晕,小便不利等症。对于肥胖伴有水湿内停、脾胃不和者有一定疗效。
  • 应用指导:适用于脾虚湿盛型肥胖。服药期间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
香砂六君丸
  • 成分:木香、砂仁、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制)。
  • 方药分析:木香、砂仁行气和胃;党参补中益气;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炙甘草补脾和中;陈皮理气健脾;半夏燥湿化痰。诸药合用,具有益气健脾、和胃之功。
  •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和胃。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对于因脾胃虚弱导致运化失常而引起的肥胖有调理作用。
  • 应用指导:适用于脾虚型肥胖。服药期间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柴胡舒肝丸
  • 成分:柴胡、青皮(炒)、陈皮、防风、醋香附、麸炒枳壳、木香、乌药、姜半夏、茯苓、桔梗、姜厚朴、紫苏梗、豆蔻、甘草、山楂(炒)、当归、黄芩、薄荷、槟榔(炒焦)、六神曲(炒)、大黄(酒炒)。
  • 方药分析:柴胡疏肝解郁;青皮、陈皮理气健脾;防风祛风解表;香附疏肝理气;枳壳、木香行气止痛;乌药顺气止痛;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利水渗湿;桔梗宣肺利咽;厚朴燥湿消痰;紫苏梗理气宽中;豆蔻化湿行气;甘草调和诸药;山楂消食化积;当归养血活血;黄芩清热燥湿;薄荷疏散风热;槟榔消积导滞;六神曲消食和胃;大黄泻下攻积。全方能疏肝理气、消胀止痛。
  • 功能主治:舒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肝气不舒,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对于因肝郁气滞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而引起的肥胖有一定作用。
  • 应用指导:适用于肝郁脾虚型肥胖。服药期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附子理中丸
  •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 方药分析:附子温补肾阳;党参补中益气;白术健脾燥湿;干姜温中散寒;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有温中健脾之效。
  •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一般较少直接用于单纯肥胖治疗,但对于脾肾阳虚兼寒湿的肥胖患者可能有一定调理作用。
  • 应用指导:适用于脾肾阳虚型肥胖。孕妇慎用,服药期间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
金匮肾气丸
  • 成分: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
  • 方药分析:方中地黄滋阴补肾填精;山茱萸补肝肾、涩精气;山药补脾阴、益脾肺肾;茯苓淡渗脾湿、助山药之健运;泽泻清泄肾火,并防熟地之滋腻;牡丹皮清泄肝火,并制山茱萸之温涩;桂枝、附子温补肾阳,鼓舞肾气;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引药下行;车前子利水通淋,渗湿泄浊。诸药配伍,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功效。
  •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畏寒肢冷。在肥胖治疗方面,主要针对肾阳不足、水湿代谢失常所致的肥胖。肾阳亏虚,不能温化水液,导致水湿内停,泛溢肌肤而出现肥胖,同时可伴有腰膝冷痛、夜尿频多等症状。
  • 应用指导:适用于肾阳不足型肥胖患者。此类患者通常除了肥胖外,还有明显的肾阳虚症状。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节制房事。因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可能在服药初期出现上火等症状,若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 。

需要注意的是,中成药的使用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辨证结果等进行合理应用,并且要遵循相关的用药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