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缘故肥胖是什么病(无缘故肥胖是什么原因)
为何体重不超标却显得很胖?
1.为什么我的体重未超标,甚至低于标准,却显得很臃肿呢?(超过70%的女性都有这个困扰)
举个例子,一个男人身高1.8米,体重250斤,一定是大胖子吗?No!还可能是一位健美先生。同样是1.8米和250斤,大胖子和健美先生的体型却是天壤之别,因为从专业角度讲,要判断一个人胖不胖,和身高体重无关,只需看“体脂比”这个数据,即脂肪重量占体重的比例。
一般男性以15%为宜,高于18%为超标,高于25%为肥胖;女性以22%为宜,高于25%为超标,高于30%为肥胖。同样是1.8米和250斤,两个人的体型却截然不同,因为大胖子的体脂比超过50%,而健美先生的体脂比却低于4%。以上只是两个极端例子,实际上1.8米身高和250斤体重可搭配出很多种体型,差别就在脂肪比例。
现在你身上的问题很显然了,体重不超标体型却臃肿,百分百是你的体脂比超标了。脂肪密度小,像泡沫,所以你看起来会显得臃肿。
2.你知道啥叫隐性肥胖吗?
事实上,10个女性至少有9个体脂比超标,一般都高于25%。也就是说除了少数特别干瘦的那些人,其余女性都是超标的。因为女性大多不爱运动,体重在正常范围时,肌肉比例偏低,脂肪比例当然要超标。健身行业内,把这种体重不超标但脂肪比例超标的称为“隐性肥胖”,如不及时纠正,30岁以后就会发展成真正的肥胖。有些女孩子要注意,别以为现在体重轻就没事,其实很可能是隐性肥胖。解决办法很简单,把脂肪减掉,增加一点肌肉,一减一加,体重不变,但体型绝对苗条得多。
很多健身小姐身高1.6米左右,体重110斤上下,但浑身几乎没有赘肉,手臂和腹部还很有线条感,正因脂肪含量低、肌肉含量高的缘故。一般她们的体脂比为20%左右,比标准略低。
另外人身上的脂肪并非越少越好,尤其是女人,低于18%就显得很干瘦,既不利于健康和怀孕,还会引起很多功能失调。
3.什么是肌肉性肥胖?
还有一类人,天生身材魁梧,肌肉含量高,有点像欧美人,这种叫“肌肉性肥胖”。大多是遗传因素,父母至少有一方体型魁梧。这种人减肥比较难,需极强的毅力,且不易看到效果,她们的一大特点是手腕比同身高的人更粗。如果你不幸是这种类型,就只能默默加油了。
4.女人可以有肌肉吗?
很多女孩子不但闻“脂”色变,更是闻“肌”色变,肌肉难道就真的那么恐怖?首先要明白,不管你是男是女、是胖是瘦,只要你是正常人,你身上都有639块肌肉,坚韧地连接在骨骼上,正因这些肌肉收缩并带动骨骼,你才能随意活动。所以说郭富城有肌肉、姚晨没有肌肉,这话是错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郭富城的肌肉强,姚晨的肌肉相对较弱。
5.锻炼会让你变成“肌肉女”吗?(这是很多女性最担心的问题)
很多女孩子担心,万一我把肌肉炼大,那多恐怖!去过健身房没?无数男人拼命锻炼,然而只有少数几个能把肌肉炼发达,所以你完全不用担心,肌肉要是随随便便能炼大,岂不满大街都是型男在跑?
想炼出发达的肌肉,需满足4点条件:足量雄性激素、极高强度的锻炼、正确的训练方法(大重量、每组6 – 12次)和一天吃8顿的营养补充,有的甚至还要使用许多激素。女性因为生理原因,雄性激素低,再从运动量、营养量和训练方法(小重量、每组15 – 25次)结合来看,根本不可能把肌肉炼大,只会让肌肉密度适当增强一点而已,即重量增加,体积围度不增加,所以请绝对放心。
这里是雅痞瘦身兴趣小组,请微信搜索公众号:nb6768
肥胖是一种病的10个原因
[原标题:肥胖是一种病的10个原因]
大家都很清楚什么是肥胖,但是对于产生肥胖的缘故原由,却鲜有人了解。很多人把肥胖的缘故原由归结于懒惰、贪婪。事实上,肥胖远不是身上多长了几磅肉那么简单。严酷说来,肥胖是一种医疗疾病,肥胖者的一样平常生活非常因肥胖变得很不方便,他们应该得到大家的帮助与支持。
每三个美国人当中就会有一个患有肥胖症,美国医疗学会(AMA)决定要协助医生以及其他医疗工作人员帮助肥胖症患者脱离这种疾病的困扰。肥胖会引发许多其他健康问题,还会使病情恶化(如:2型糖尿病和心脏病),因此在身体患有其他健康问题的情况下预防和治疗肥胖百利而无一害。在瑞典,肥胖症非常普遍,尤其是在青年人中,因此,政府需要着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查明其会牵涉到的社会、个人、以及经济上的代价。
2013年6月18日,美国医疗学会将肥胖症列入疾病领域。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对该决定争论不休,引起正反两方强烈回声。以下即为肥胖属于疾病领域的10个缘故原由。
10. 肥胖始终被社会各界视为一种病
早在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就已把肥胖列入疾病领域,且发现其会造成性无能等问题。希腊的历史学家普鲁塔克(Plutarch)申饬人们不要纵情于美味佳肴。希腊名医伽林(Galen)也成立了一个“减肥营”,通过让那些过度肥胖的人每天晨跑至汗如雨下来使他们“从大胖子转变为体格正常之人”。
到了17世纪,英国医生把肥胖症归为一种疾病。他们认为肥胖是由人体内部器官功效“失灵”引起。肥胖一直以来都被视为一种病,但人们一直都认为它是富人专属。就如《雾都孤儿》( Oliver Twist)里的一句歌谣所云:“有钱的老爷都是吃到消化不良呀……” 跟以前相比,现今有钱人太多了,而且食品安全问题也比以前好太多。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会有饮食问题——肥胖饮食。
9. 医生认为肥胖属于疾病
医生是研究疾病并找寻治疗方法的人。所以医生说某一种症状应列入疾病领域时,我们就应该信赖!美国医疗学会于2003年把肥胖列入疾病领域,对此,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美国肠胃病学院( 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等组织都十分支持这一举措。美国不是唯逐一个赞同把肥胖列为疾病的国家。
马来西亚营养协会(Nutrition Society of Malaysia )的Tee E. Siong博士和马来西亚肥胖研究所(Malaysian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的Mohd Ismail Noor教授都认为,将肥胖与疾病联系起来,公众会更容易意识到肥胖的威胁性。澳大利亚肥胖协会( Obesity Australia )也正在起劲争取把肥胖症归为正式的疾病,以到达“减少耻辱和降低肥胖率”的目的。
8. 世界卫生组织说肥胖是病
肥胖在1948年的时候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种疾病。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肥胖一直为人所忽视,它被认为是发达国家才有的问题。直到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肥胖报告讲明,肥胖正成为全球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的“肥胖与超重”实况报告在关于如何对抗肥胖症和别的相关“非传染性疾病方面给个人、社会和食品制造商列出了许多建议。”
7. 肥胖可以遗传
不论人们生活方式多么健康,饮食多么合理,有些人就是容易胖。患有威利综合症(Prader-Willi Syndrome)或者先天性疾病的人群,例如,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更倾向于患有肥胖,有时甚至年纪轻轻就会很肥胖。
即使你没有任何特殊症状,你也还是有可能患上肥胖症。如果你的父母都肥胖,那么你有80%的几率患有肥胖症。因为人体本身就有凌驾41种使人们更倾向于肥胖的基因。怎么会这样?因为肥胖有生存益处——如果平时储存足够能量,就可以在饥荒期间生存下来。这个所谓的“节俭基因”在过去可是非常有益的。
现在我们提及的“原始饮食”(paleo diet)也许非常好,但不适合所有人。即使在古代,也是有人更易于肥胖的。许多存留下来的“维纳斯时期”女人雕像的特征都是丰乳肥臀。这些雕像展示的也许就是当时的“完美标准”, 例如,“大”即是美。但“最美”的东西也得有懂得欣赏的艺术家。简单来说,一些洞穴人是肥胖的,他们的这种基因特性也遗传给了他们的后代——我们!
6. 肥胖影响寿命
无论一个人是否肥胖,只要他因此而寿命缩短,人们自然就会将它标志为“疾病”。不管患者是不是烟民,肺癌都是一种疾病;不管患者是不是酒鬼,肝硬化都是一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年都有340万成年人死于肥胖。
让人震惊的是,现在世界有65%的人口都居住在把“肥胖”列为“危害健康”行列的国家,在这些国家肥胖造成的伤害比饮养不良还要大。更令人沮丧的是,在10年中最严重的情况下,肥胖是全球可预防性死亡的诱因之一。如果有什么能和肥胖一样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则没有人会阻挡把它列为“疾病”,否则贸然将肥胖列为疾病必然会引起众怒。
5. 肥胖影响身体正常运转
当你问小孩子生病会有什么感受时,他们很可能会说那种不适使“身体某些部位”不能正常工作了。心脏病会影响心脏,肺病会影响肺部,肥胖也会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转。
肥胖对身体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而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第一,体重增加会导致机体问题,如骨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和移动障碍。如果体重下降,那么这些病症也常随之减轻。第二,身体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心脏病、脂肪肝、不孕和高血压等,而这类健康问题就不会随体重的下降而得到缓解。
4. 肥胖症的作用机理与2型糖尿病(TYPE ‖ DIABETES)类同
一个人变得过于肥胖后,身体相较于正常人而言会产生更多称之为瘦蛋白(Leptin)的激素。这是一种传达身体饱腹程度的激素,就像胰岛素传达体内葡萄糖含量一样。当瘦蛋白过多,人会对其产生免疫作用,就跟二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产生抗体一样。
随着人们体重上升,身体排泄出更多瘦蛋白,既而无法得知自己的饱腹水平,这样一来就会过度饮食。不论二型糖尿病的病因是先天而来或是生活方式所致,人们都将其视作一种疾病来对待。所以,既然二型糖尿病受到了这种待遇,肥胖症又有何不可呢?
3. 肥胖影响“体重牢固值”
大多数人都有一个稳定的“体重牢固值”,这是身体默认的。平时的体重或高或低于这个数值,但通常都与其相差无几。人的体重上升后,身体会适应一个新常态,这个牢固值会缓慢上升。而当人们试图减掉几斤时,身体就自动想要回到那个“牢固值”,捍卫原来的体重量。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饮食调节对于减肥不太有效,除非减肥者可以倾覆原有的生活方式。不过即使是这样,一旦减肥者稍有懈怠,身体就试图故态复萌。恰恰就如一个不可治愈的酗酒者一样,认真想要减肥的人也无法为所欲为地扬弃自己的饮食起居习惯。
2. 肥胖切合疾病的定义
疾病的定义并不是单一的,其中《韦氏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一种身体和某些器官的变化;有碍于身体重要功效的发挥;导致疼痛、虚弱;身体失调;心情烦躁;身体不适;吐逆;机能紊乱。
肥胖完全切合疾病的定义。它不但能改变人们的身体,使患者的体型变大,还能影响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影响器官的高效运作和患者的行动能力。肥胖会使人难受,局促不安和尴尬。它也会引发潜在的疾病。通常情况下,患者无法控制其因果,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甚至造成疾病或是死亡等后果。
1. 肥胖就像酒瘾和忧郁——过去被认为是生活方式,现在被列入疾病领域
一百年前,酒鬼是得不到任何帮助的。当时,人们对心理学、生理学以及酒瘾都不太了解,都认为酒瘾属于生活方式问题——形成了错误嗜好。过去,患有精神疾病是可耻的、被排斥的。在如今开明的时代,人们回想曾针对那些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时,难免感应恐惧,并为患者感应十分同情。现在,无论是神经病患者还是醉汉都能获得普遍的支持和治疗以挣脱困扰。
所以,我们没有理由特殊对待肥胖。即使某些人的肥胖是因为生活方式问题而不是遗传问题,但我们没有理由把肥胖排除在疾病之外。人们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抽烟喝酒,但所有人都需要吃饭,肥胖的人也不例外。改变我们和基本生活需求的关系是非常困难的。你可以在你的余生每天少喝一杯酒,但是你却没法不吃早饭、中饭或者是晚饭。
肥胖跟略微超重纷歧样,如果没有人帮助,将会是患者无法解决的问题。只要人们还居住在星球上,这个疾病就会一直存在。肥胖也可能从家族遗传——如果你的父母肥胖,极有可能你也会肥胖。在肥胖会导致心脏病、糖尿病之类的疾病的同时,潜在的健康问题也会引发肥胖。
一旦一个人长期处于肥胖状态,他便会习惯这种状态,他的身体会自动阻碍他减肥——因为人们的身体天生就有“左袒高体重”的倾向。肥胖的人对传达腹饱程度的荷尔蒙已形成了抵抗性,就跟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反应一样。肥胖限制了我们的生活,肥胖的人也需要医疗帮助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酒瘾、肺癌、肝硬化和抑郁症都属于疾病,那么肥胖也应该是一种病。
在全球,肥胖已经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肥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由很多潜在因素引发,解决方法复杂多样。如果肥胖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上的选择,那么这就是患者个人的责任。而如果肥胖是一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疾病,那么它涉及的范围就更普遍了。如此一来,医疗机构就可以研究种种新颖方法来治疗肥胖了。
政府必须为治疗肥胖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以确保所有人都能接受治疗并负担得起治疗用度。政府还要提倡健康生活,保证城市环境有利于人们做运动以磨炼身体。同时社会也要开始停止对患者的指责和耻笑。为了让这些解决方案行之有效,首要任务就是把肥胖归到疾病这一类。
翻译/@敬文 导语 10 9,@大文 8 7,@阿饭 6 5,@晴晴晴天 4 3,@Dreamer 2 1
审校/@哈利 编辑/listen via listland
标签:肥胖,疾病,身体
云浮在线,详情请访问:http://www.gdyfs.com/news/weibo/20150416/04162455Q62015.html
明明身材不胖,为什么查出来高血脂?3类人要引起重视
现如今,心脑血管疾病已然成为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高血脂就是常见的诱因,这是人体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后引起的问题,起初人体不会有明显变化,但是随着疾病发展,就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高血脂患者体内的脂质含量更高,所以一般也会很胖,但是也有不少患者表示,自己体重明明很标准,BMI并没有超标,为什么还会患上高血脂?难道高血脂更青睐于瘦子?
明明身材不胖,为什么查出来高血脂?
我们不否认,高血脂症患者确实是肥胖者居多,但这并不代表瘦子就一定不会得病,因为血脂升高和胖瘦没有必然联系。
高血脂症一般可以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的。
原发性高血脂大多和家族遗传有关,可能是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和年龄增长也有关系。
继发性高血压可能是疾病引起的,比如说肝肾疾病、甲减、多囊卵巢等,长期服用一些药物,或者雌激素缺乏,也有可能引起高血脂。
肥胖也只是里面的一种因素而已,撇开肥胖这个因素,患者高血脂依旧有很多诱发因素,所以高血脂患者也可以是瘦子。
接下来和大家分享一个案例,主人公是49岁的高血脂患者李先生。
李先生是今年才查出来的高血脂,此前一直没意识过这个问题,直到前段时间,总是感觉胸闷、头晕,去医院一检查才发现,总胆固醇7.37,甘油三酯2.15,属于高血脂。
但是李先生很奇怪,自己平时并没有吃大鱼大肉的习惯,饮食一向比较清淡,而且因为自己患有糖尿病,所以控糖控油很严格,怎么会得高血脂呢?
经过了解,原来正是糖尿病的缘故。李先生的胰岛素水平偏低,调节功能较弱,所以常会引起脂质代谢紊乱,无法充分代谢食物中的脂肪,脂肪被吸收入血液,久而久之就会引起高血脂,因此很多糖尿病人群不仅肥胖,而且常合并高血脂症。
高血脂的危害
高血脂本身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会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这也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最直接因素。
血液中的脂质,就像是河流里面的泥沙,泥沙过多,就会在流经时沉积下来,导致河道变窄,水流不同,我们的血管也是这个道理。当血管内的脂质沉积,形成斑块,血流不通,就会出现缺血症状,诱发心梗、脑梗。
面对高血脂症,3类人要引起重视
第一类人,40岁以上的糖尿病人群
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将有所增加。有研究发现,这类患者比起单纯的糖尿病患者,心梗风险增加1.9倍,脑梗风险增加2.3倍,因此,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尤其要重视起来。
首先要定期测量血糖、血脂,其次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如果日常调节已经无法控制血脂,就需要进行下一步药物治疗,以防疾病。
第二类人,高血压患者
有数据显示,在我国,高血压合并血脂异常的患者占比高达61.5%,但是很多患者只注意到了高血压,忽视了高血脂。高血压会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所以要尤其重视。
一方面,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健康,戒烟戒酒,清淡饮食,另一方面,注意复查血脂,监测药物服用情况。
第三类人,他汀不耐受人群
他汀是高血脂患者常用药,但是也有不少人对他汀不耐受,用药之后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所以只能更换药物,采取其他方式。比如说选择良好的生活方式,通过规划饮食,控制脂肪碳水的摄入,达到调脂目的。
总的来说,身材不胖的人,也一样可能出现高血脂,出现高血脂不要慌,只要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就可以将心血管风险降到最低,此外,糖尿病、高血压以及他汀不耐受人群更要重视降脂。
参考资料
[1] 《明明这么瘦,为什么还会得高血脂?》.健康界.2020-08-06
[2] 《可怕,高血脂杀人的过程曝光!》.健康界.2021-03-02
[3] 《胡大一:三类人群需尽快加强血脂管理,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健康时报.202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