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热痰瘀型肥胖(胃热痰瘀型肥胖的中成药有哪些)
中医分型调肥胖
肥胖如今已是很多人的苦恼,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肥胖亦是一种疾病,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十大慢性疾病之一。目前中国人体重超重人群达两亿,肥胖人群超过9000万。如何更加有针对性的减肥呢?来试试中医的分证型减肥方法。
胃热痰瘀型肥胖
这类胖子一般肌肉结实,但是容易口渴,而且食量大,天热的时候喜欢喝冰水,且以男性居多。这类型胖子最容易瘦身成功,且复胖率不高。这类型的胖子,体内如有一把火,吃得多但是因为痰邪瘀阻在体内,多余的东西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久而久之就容易肥胖。
穴位按摩可以选择内庭穴。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有泉水已成小流的意思。《灵枢·本输》中说:“内庭,次趾外间也,为荥。”内庭穴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功效,可以说是热证、上火的克星。《难经·六十八难》中指出:“荥主身热。”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症。内庭穴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可以祛胃火。内庭穴位于足背,当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取穴时,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第2跖趾关节前方,第2、第3趾缝间的纹头处。平时也可多用指端按压此穴,按压时,以一侧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压,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每天坚持按摩。
脾虚湿阻型肥胖
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是肥胖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生活安逸、少动多静亦是诱发肥胖的主要因素。肥胖的直接原因虽为“饮食不节,入多于出”,导致脂肪在体内堆积,但其内在原因多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主要与脾胃、肝、肾相关,尤以脾胃运化失常为关键。饮食水谷入胃,须依靠脾胃运化功能健运才能转化为精微物质。若脾胃虚弱则运化失职,水谷肥甘之物无以化生气血津液,转化为脂膏、痰浊积聚体内,导致体态肥胖。故治疗以调理脾胃、开清降浊为大法。
这类肥胖者大多食欲一般,肌肉松软、容易疲倦无力、四肢浮肿、手脚无力,不喜欢运动、吃完饭浑身发软想躺下、嘴里发粘,早晨起来时眼睛浮肿。如何调理呢?
《黄帝内经》记载“湿气通于脾”。因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可见,祛湿同时还要健脾。中医专家建议大家可以试试艾灸丰隆穴。丰隆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本穴位处胃经下部,胃经及脾经天部水湿浊气汇合于此,所降之雨又分走胃经及脾经各部,有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物质的作用,故为足阳明络穴。针对这个穴位艾灸健脾祛湿,效果较佳。一般每日艾灸这个穴位15分钟即可。
肝郁气滞型肥胖
这类胖人因为肝郁导致气血在身体内运行不畅,新陈代谢都不正常,如何不会肥胖呢?
居家防治以穴位按摩为主。中医专家为大家推荐的穴位是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大拇趾和第二趾之间两根骨头相交的地方。按揉太冲穴前,可以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先做几次深呼吸,扩扩胸,然后再坐下来用拇指肚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应手即压至太冲穴。缓缓用力,按住1分钟后再缓缓收力放开,如此反复指压太冲穴3~5次即可。按摩时的用力应以适度微痛为宜,循序渐进。按摩位置可以在太冲穴附近,有时也可能在肝经的其他有结节、压痛感的部位,比如说蠡沟穴。但不可用力过大,否则会导致皮下瘀血。按压后可以喝少量的水,以助代谢。
肝肾两虚型肥胖
这类肥胖患者一般通常超过50岁,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即便平时少吃体重仍上升。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肾主水。肝肾两虚的人,疏泄功能出现障碍,体内的水液代谢也不规律,久而久之会出现虚胖。补肝肾是最直接的调理办法。
补肝肾的食物和药物有很多,中医专家为大家介绍一种鱼—鲈鱼,尤其是春夏之交的鲈鱼,口感更是鲜美,尤其是清蒸之后,口感绝佳。北宋药学著作《嘉佑本草》中记载鲈鱼能“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所以,肝肾虚的胖子,在春夏交替的时候可以适量多吃一些鲈鱼。
血虚型肥胖
血虚肥胖是因体内血液不足引起的。当血液不足的时候,不但必要的营养无法运送到身体各部位,多余的物质还很容易在体内堆积,身体基本机能下降,代谢功能发生异常,最终导致肥胖。
中医专家介绍,被清代名医陈修园赞誉为“补血之妙品”的南瓜,所含的钴是构成维生素B12的重要成分之一,可以帮助血液中的红血球正常运作,其中的锌则会直接影响成熟红血球的功能。其中铁质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基本微量元素,全都是补血的优良营养素。所以,血虚的胖子如果症状较轻可以多吃一些南瓜制作的食物。
减肥成功秘笈:中医辩证分型瘦身
中医辩证分型瘦身
胃热痰瘀型肥胖可多补充青菜、瓜果等含凉性食物。
一、胃热痰瘀型
表现:肌肉结实、容易口渴、食量大、爱吃冰。
瘦身方法:少吃几口。可多补充青菜、瓜果等含凉性食物。
凉性食物推荐:
莙荙菜、茄子、白萝卜、冬瓜子、冬瓜皮、丝瓜、油菜、菠菜、苋菜、芹菜、小米、大麦、绿豆、豆腐、小麦、柑、苹果、梨、枇杷、橙子、西瓜皮、杧果、橘、槐花、菱角、薏仁、茶叶、蘑菇、猪皮、鸭蛋、养麦。
二、肝郁气滞型
表现:常郁闷叹气、容易失眠多梦、容易紧张、烦躁、经常觉得疲倦、女性有月经失调。
瘦身方法:喝点放松情绪的玫瑰花茶、泡澡。
形状:迷人的花苞,隽永的色彩。
味道:玫瑰花特有的香气在水中悄然释放。
功效:具有舒肝镇痛、收敛止泻的作用。对经痛或月经过多者有一定疗效。
三、产后脾虚湿阻型
表现:肌肉松软、容易疲倦无力、四肢浮肿、食欲差、产后居多。
瘦身方法:可补充利水排出的食物如薏仁等,一方面多运动锻炼肌肉。
四、更年期或老年的肝肾两虚型
表现:通常超过50岁,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少吃体重仍上升。
瘦身方法:补充有益肝肾,延缓老化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海蔘等。
我是严子龙老师,我的微信和QQ都是206183369,欢迎大家进入神奇的经络世界。
我的微信公众号是Yanzilong2015,欢迎大家加我,每天都有专业实用的养生知识。
大肚腩咋变小蛮腰?快试试汉滨中医这个方子
随着现代人群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习惯改变,身体困倦、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肥胖等一系列亚健康问题,成为许多人的困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近日,为满足大家需求,汉滨区中医医院妇科精心推出中药减脂瘦肚贴。
中药减脂瘦肚贴1号方,具有健脾益气、渗利水湿之功效,用于形体肥胖、神疲、嗜睡,身体困重为主的人群。
中药减脂瘦肚贴2号方,具有清泻胃热、通腑降浊之功效,用于形体肥胖、多食易饥、腕腹胀满、大便干燥为主的人群。
中药减脂瘦肚贴3号方,具有活血化瘀、燥湿祛痰之功效,用于形体肥胖、面晦唇暗、气滞血瘀为主的人群。
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用不同的瘦肚贴,使脾虚、胃热、痰瘀逐级化解,达到消脂减重目的。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蜂蜜调成糊状,再贴敷穴位或患处,是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无痛穴位疗法。
1.选穴为人体百穴之王-神阙穴,位于腹部正中,含有药材的敷贴贴于神阙处,适当按压敷贴,以促进药物更好地吸收。
2.贴敷时间及注意事项:穴位贴敷时间一般为6~8小时。可根据病情、年龄、药物、季节调整时间。
3.注意事项:
①孕妇、哺乳期、经期禁用,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
②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及皮肤有破损或有皮疹者,严重荨麻疹患者不宜贴敷。
③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灼热、疼痛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取下,禁止抓挠,不可擅自涂抹药物,宜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正确的治疗。
④贴敷期间应远离空调不贪凉,避免感冒。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汉滨区中医医院将不断挖掘中医药潜力,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让更多居民了解并受益中医药带来的好处。
(汉滨区中医医院 王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