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VTE(肥胖纹会自己消除吗)

保健时报 0
文章目录:

青年肥胖,成年后静脉血栓风险更高

青年肥胖,成年后静脉血栓风险更高

瑞典哥德堡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青春期肥胖的男性在成年后患静脉栓塞(肺和下肢)的风险更高,且越胖这一风险越高。

腿部或肺部的血栓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这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5%~10%的人在其一生中会遭遇这种疾病,但是严重程度各不相同,对某些人来说,它可能是致命的。

刊登在《内科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对1969~2005年在瑞典服役的160万余名男性进行了跟踪随访,对其患病及死亡进行了记录。

研究表明,入伍时的BMI指数(体重指数)与患病风险呈现明显的正相关。BMI较高的两组人群中,肥胖和重度肥胖者VTE的患病风险持续上升。肥胖组的风险指数为对照组的2.93倍,达到对照组的两倍以上;重度肥胖者的患病风险指数更是达到对照组的4.95倍,即在随访期间静脉血栓栓塞形成的风险几乎是对照组的5倍。

研究小组认为,虽然目前的研究只针对男性,但研究结果对于女性来说可能同样适用。该研究小组曾对肥胖引起的其他疾病风险进行研究,例如心脏病发作、中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等等。结果表明,肥胖与疾病的正相关模式在男性和女性群体中同样适用。(摘自“芽孢体”)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李璐 李娜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 010-62969002转8486

邮箱:ln8103@cnki.net

VTE,沉寂的“杀手”

静脉血栓栓塞症是怎么得的?患病后怎么做?该怎样预防?

01

案例回顾

案例一

患者张某,重度膝关节炎,入院后行术前常规检查(术前可下床正常活动,所以未做下肢动静脉超声检查),术后24h内在医护指导下下床活动,活动后患肢肿胀明显,立即给予下肢动静脉超声检查,显示患肢胫后、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及时给予抗凝药物等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回访患者无异常症状。

案例二

患者李某,下肢骨折,体重肥胖,长期卧床,VTE评分为11分,为静脉血栓栓塞症高风险患者,指导患者多饮水,练习踝泵运动,并给予抗凝药物治疗,但患者依从性较差,饮水少,踝泵运动练习少,术后三天患肢较肿胀,给予下肢动静脉超声检查,示:肌间静脉血栓形成。

文献指出,医院死亡常规尸体解剖中,10%~25%发现与肺栓塞有关;住院患者大约1%死于PE;90%以上PE患者血栓来源于下肢深静脉;80%PE患者起病时无临床症状;2/3死亡在1~2 小时内发生。

02

知识链接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使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阻塞,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VTE 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两者相互关联,是VTE 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多见于下肢深静脉。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 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导致的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是导致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03

防血栓怎么做?

1.多吃粗

蔬菜、海藻、豆类、全麦面粉等富含膳食纤维,能阻碍胆固醇和中性脂肪的吸收,每天都要多吃点。

2.少吃油

减少肉、蛋、油炸食品等高脂肪摄取量,多吃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深海鱼。因为其具有降低胆固醇、中性脂肪以及预防血栓的功能。

3.多饮水

每日保证2000ml以上,水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促进血液循环,进而防止血栓形成。

4.少饮酒

适量饮用红葡萄酒可使血小板凝集力下降,进而防止血栓形成。但过量饮酒会使血细胞受损,增强红细胞黏合力导致血栓。

5.吃早餐

不吃早餐的人,血小板比那些吃早餐人的血小板更容易黏稠与凝集,容易形成血栓。

6.勤活动

运动能加快血栓溶解的速度,降低血液黏度。

7.常泡澡

每周泡次热水澡,水温能加速血液流动,从而使溶栓能力随之增加。每次20分钟,水温以舒适为宜。

8.鞋袜松

衣服、鞋袜不要太紧,血液循环差会促使血栓凝聚。

9.慎服药

常规服用抗血栓药物者在看病服药时,要提醒医师,以免误服与抗血栓药相冲的药物,造成血栓或出血。

重在预防:禁烟!禁久坐久站!禁穿紧鞋袜!!!

04

术后及长期卧床预防血栓

静脉血栓是意外“杀手”!由于术后及长期卧床患者静脉回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增高,血液中的物质容易凝集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栓子一旦脱落会随着血液漂流到肺血管,导致肺栓塞,患者会突然呼吸困难、胸痛,严重者会引起死亡。那么如何预防呢?

05

术后应该这样做

勤翻身,早下床,被动按摩;

使用梯度压力袜、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抗栓泵)以加速血液回流,防止血液瘀滞;

给予抗凝药物,加强用药护理。

06

预防血栓脚丫操

1.脚趾抓毛巾,反复多次。

2.脚趾收紧再放开,反复多次。

3.双脚交替上下活动:脚尖向上勾,用力最大限度坚持10秒,脚尖向下踩,用力最大限度坚持10秒。

4.双脚交替顺时针、逆时针转动,反复多次。

每次5分钟!每天6~8次!!!

总之,VTE所致的肺血栓栓塞症是医院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已成为医院管理者和临床医务人员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各级医护人员应足够重视,并有效预防,可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周亚婷,史颜梅,白 琳,等.山东省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721-726.

[2]陆清声,张伟,王筱慧,等.上海长海医院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8,25:1032-1037.

[3] 田伟.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16,36(2):65-71.

作者简介

文章作者:李芳芳

作者单位: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一妇婴应豪医生:高龄且“圆润”?准妈妈要小心血栓风险了!

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全球每16秒就有一人患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每37秒就有一人死于该病。有报道,因为血栓导致的死亡已经超过艾滋病、乳腺和前列腺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之和,每年超过一千万。在中国,静脉血栓形势同样严峻,静脉血栓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但是,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可防可治的,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仍然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

2020年10月13日,是第七个“世界血栓日”。我们就孕产妇血栓的问题采访了一妇婴产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应豪副院长,现将采访内容整理成稿与大家分享:

01 孕产妇也要防治血栓?

在孕产妇死亡率逐渐降低的社会背景下,血栓性疾病已成为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孕产妇是发生血栓的高风险人群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血栓的发生率。一旦血栓形成,早诊断、早治疗则是降低血栓相关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措施。

02 哪些原因导致孕产妇发生血栓?

除了孕期血容量增加,静脉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减慢及孕产妇在妊娠末期、产褥期活动量小,且孕产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高危因素以外。

中国孕产妇还存在独特的血栓性疾病发病风险:

(1)高龄产妇增加:2015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来,高龄产妇生育意愿不断增加。高龄妊娠是VTE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而且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VTE风险因素亦密切相关;

(2)活动减少, 肥胖等代谢相关疾病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状况的改善,营养状态已经从以往的“减少饥饿期” 进入“慢性疾病期”,进食增加、运动减少导致营养过剩,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加;

(3)产妇 “坐月子”的风俗限制了产后活动:而运动减少与产后血栓形成有关;

(4)辅助生殖技术应用增加:随着辅助生殖、试管婴儿技术的大量应用,以及孕期保胎导致的运动减少、孕激素使用增多等也是VTE的风险因素。

03 孕产妇预防血栓发生应该怎么做?

对于孕产妇来说,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应贯穿整个孕产期,从产前检查开始,加强保健和管理。

所有的孕产妇均需要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血栓:包括采用合理科学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肥胖、加强运动、避免脱水等。在无法有效运动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被动运动、按摩、穿弹力袜等物理方法。

对有静脉血栓史、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症的孕产妇,尤其是高龄、肥胖、长期卧床者等高危孕产妇,除了以上预防措施,在无明显禁忌的情况下,还需要根据医生建议采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策略。

04 怎么判断孕产妇已经发生了血栓?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肺栓塞(PE)深静脉血栓(DVT)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有股静脉血栓髂静脉血栓两种:

股静脉血栓主要症状和体征为弥漫性疼痛和肿胀,可能伴或不伴下肢红斑、皮温升高和压痛;髂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包括整条腿肿胀,伴或不伴侧腰部、下腹部、一侧臀部或背部疼痛。

肺栓塞的起病特征多种多样,从无症状到休克或猝死不等。妊娠期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胸闷或咯血时,均应警惕肺栓塞。

一旦出现小腿或大腿疼痛,或伴有轻微红肿,或行走时腿部疼痛并且痛处拒按等DVT症状以及胸闷、呼吸困难等疑似PE的临床表现,孕产妇应及时就诊。

就诊后通过各项检查及时识别和诊断,血管加压超声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诊断方法,CT肺动脉造影可作为肺栓塞的首选诊断方法。

05 孕产妇发生血栓应该怎么办?

血栓的治疗主要包括抗凝、溶栓、安装滤网等方法。一旦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肢应制动,避免按摩,以防止血栓栓子脱落,诊断后第一时间抗凝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并根据血栓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开展多学科联合诊治。

当然,血栓防控中,最重要的还是血栓预防!

世界血栓日的背景和由来?

2020年10月13日,是第七个“世界血栓日”。“世界血栓日”是为纪念德国病理学家 Rudolf Virchow而设立。

2014年3月,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宣布将他的生日——10月13日,作为“世界血栓日”,以此感激他在“血栓形成”理论上的卓越贡献,并期望借此提高公众对血栓的认知,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治,并号召世界各地不同团体团结起来,共同面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这一沉默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