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群(肥胖群体)
被“肥胖”还发家长群?幼儿园组织体检不要“走过场”
尽管幼儿园对检查结果不负直接责任,却可以设身处地、更加谨慎地对待一切关乎孩子成长的工作。幼儿的个人隐私理应得到最起码的尊重和保护。
一位幼儿园老师在班级里为小朋友上课(图文无关)。 (新华社记者 李博/图)
“我们家这样的,能算是重度肥胖吗?”“如此不负责任的体检报告,是会误导我们家长的,还是不要公布为好!”平日安静的家长群里突然掀起轩然大波。
那天,儿子幼儿园的老师公然在家长群里公布了班里小朋友们的体检报告,且报告中显示的体检结果实在是令家长们大跌眼镜。大多数家长抱怨,“测量出的身高数据与实际身高差距十多厘米”,也有家长指出,正是身高数据的不准确才会导致孩子体检报告中显示轻度、中度或者重度肥胖等字样。
一份体检报告,为何会让家长们反应如此强烈?身为家长之一的我,对于其中的缘由实在是再明白不过。
大家都知道,体检报告特别是幼儿体检报告,一般都被家长视为孩子成长情况的晴雨表。身高作为一项最基本的体检指标,其测量程序简单且精准度相对较高。然而,实际检测结果却与现实反差太大,这就使得此次体检活动显得太过敷衍,难怪我们家长会质疑这是一场“走过场式”体检。
更关键的是幼儿园的处事态度。幼儿园作为本次体检工作的组织单位,尽管其对检查结果不负直接责任,却可以设身处地、更加谨慎地对待一切关乎孩子成长的工作。我想,如果老师们怀有“同理心”,能够“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相信他们会对相关检查结果作出基本的价值判断,而并非是例行公事地随便公布体检结果。
同时,幼儿园还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幼儿的个人隐私理应得到最起码的尊重和保护。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即便他们年纪尚小、不通人情,但是小朋友们也同大人一样,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然而,幼儿园却反其道而行之,竟大张旗鼓、堂而皇之地将错误的体检报告发布到家长群里,让孩子们的各种身体指标遭遇家长们的评头论足。倘若哪个孩子知道自己一不小心成了“重度肥胖”儿童,他是否会羞于见人呢?同理,那个“重度肥胖”儿童的家长,是否会因为“被暴露家丑”而如坐针毡呢?
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体检报告事件已然发生,我们也大可不必揪着此事不放,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幼儿园的一切工作,但却希望幼儿园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在今后工作中,一方面,老师要真正关心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要充分认识到体检是全面掌握孩子身体状况的有效渠道,学校有责任、有义务监督相关医疗机构实施体检活动。针对明显错误的检查结果或是不负责任的检查机构,幼儿园都有权利要求重新检查。
另一方面,幼儿园还应注重保护孩子的各类隐私,包括身体方面的情况。在发布幼儿身体检查报告时,学校应当通过私密渠道,包括推送短信息、邮寄报告等方式,向家长传递相关报告信息,有效防止孩子的隐私被侵犯。
(作者为浙江衢州公务员)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天使球
180斤小胖墩5个月瘦24斤!常州20多名小学生集体减肥
现在有不少孩子都有体重的烦恼
今年2月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脂肪肝中心团队
为华润小学的20多名小胖墩
量身定制了减肥处方
快半年了
孩子们减肥效果怎么样呢?
最近,医生给孩子们做了一次集中复诊。经过肢体动脉血管硬度、肝脏硬度、脂肪定量检测后,一份份减肥报告单新鲜出炉。虽然只有5个月的时间,但孩子们身材管理的效果整体不错。
“小孩原先肚子很大,现在通过调整,他的肚子明显小下来,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有学生家长说。
“感觉自己比以前更加有精神了,现在跳1000个绳比以前轻松了,以前觉得1000个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位体验过的学生这么说。
小胖墩们是如何减肥成功的呢?医生表示,同样是吃一碗饭,营养和能量摄入差别很大。在确保吃饱的前提下,医生给孩子们合理地调整了饮食结构,核心目标就是减少脂肪的摄入。与此同时,明确孩子们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保证肉蛋奶等蛋白质的供应。
“有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初始体重是90.5公斤,按照成人的标准都已经达到了肥胖的程度。减肥后他的体重由90.5公斤到了78.2公斤,减重了24斤,所有的身体指标都有所好转。”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叶春艳说。
针对孩子们减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院方还组建了微信群,及时答疑解惑。
医生表示,肥胖对儿童的危害很大,不但会影响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多数儿童肥胖可延续至成年,因此,体重控制需要从小抓起。
“儿童肥胖不光会导致肝硬化,肝病转氨酶的升高,小升初、高中考大学的时候,也可能会因为肝功能不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还会增加患上其他疾病的风险,比如血糖血脂的异常,有一些男孩会有尿酸痛风,所以应该在小的时候积极干预。”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叶春艳说。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许薇
转自 / 武进台
来源: 江苏新闻
爱吃不爱动胖小伙血糖飙升诊断为糖尿病
多学科团队为胖小伙制定诊疗方案。
吴萍 摄
“所有指标都正常!”日前,在东湖医院内分泌科,两位家长紧紧握着管雅文医生的手表达感激之情。一张包括运动、药物、饮食、心理调理的处方伴随儿子小王4个月,多学科协作诊疗让这个Ⅱ型糖尿病患者恢复了活力。
■ 不动又爱吃的小伙子血糖飙升
小王身高不到1.7米,体重却有80公斤,而且不爱运动,一年前被诊断为Ⅱ型糖尿病,当时餐后血糖最高达20mmol/L,开始注射胰岛素。听说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能够减重及逆转Ⅱ型糖尿病,家长决定带他前去试一试。
经初步专科评估,小王可以进行减重及糖尿病逆转治疗。入院后,管雅文医生组建了营养师、心肺功能康复科医生、糖尿病专科医护及心理咨询师的多学科团队,对小王进行全面评估,为他制定了个体化的降糖、营养、运动及心理支持方案。
营养科医师为他制定低热量高蛋白饮食方案及补充微量营养素、纤维素和Ω3鱼油计划;每天有氧运动训练,立式功率车训练和坐式蹬腿训练、坐式躯干稳定训练;出院后坚持游泳和打球及抗阻训练……心肺功能康复师为其进行全面的心肺功能评估,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减脂减重处方;糖尿病专科医护在为其进行血糖波动特点、胰岛分泌曲线及并发症评估后,制定个体化的降糖、治疗并发症处方及健教方案;心理咨询师在评估其焦虑及抑郁后,定期对其不良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曾经动一动便喘气的小伙子逐步变得积极配合,一周后,小王的体重和腰围开始下降,管雅文医生停用了小王的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三周后,小王的体重和腰围进一步下降,管医生试着停用口服降糖药,小王的血糖依然平稳地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小王再也不用打胰岛素和吃降糖药了! 如今半年过去了,小王的血糖仍然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糖化血红蛋白完全正常,已经达到了糖尿病临床缓解。
■ 成功逆转多名肥胖的新发Ⅱ型糖尿病患者
管雅文医生介绍,一些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严重的肝脏和胰腺的脂肪沉积,从而导致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在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及糖尿病专科医护的精准指导下,通过低热量饮食联合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治疗,可以得到明显改善,从而达到糖尿病缓解或逆转,对于病程较短的患者疗效更好。目前,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已成功逆转多名肥胖的新发Ⅱ型糖尿病患者,让他们对生活重新充满信心。
糖尿病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佳,容易导致多系统并发症,如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等,患者因此医疗费用高昂且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以往这类糖尿病患者入院后,管床医师先后请各个科室医师会诊,分别开具临床处方,可能导致多重用药、过度医疗且治疗不连续,住院日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管雅文说,现在这类患者入院后,管床医师马上召集多学科医师团队,一起进行综合病情评估,经讨论后制定规范化、个体化、连续性的治疗方案,患者的就医体验、治疗效果明显改善,且单次住院日及就医费用较以前下降。
■ 独创糖尿病共享门诊倡导“同伴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糖友们治疗需求的变化,多学科协作诊疗糖尿病成为临床诊疗趋势。同时,对于糖尿病门诊患者,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还开创性地开展了糖尿病专科医护及多学科医师参与的糖尿病共享门诊,倡导“同伴教育”。
内分泌科医师收集糖友们在该科糖友群里经常问到的各种问题,定期召集6至10名糖友到门诊参加糖尿病共享门诊。在90分钟内,多学科医师团队会对糖友们的共性问题统一答疑,也会对某一位糖友的个性化问题进行针对性解惑,患者从团队就诊中能学到更多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知识。
另一方面,患者之间通过“坦诚布公”分享自己治疗疾病的经验,互相学习促进,也互相监督改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糖尿病管理。“这样的共享门诊,还可以帮助我们这些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树立起抗病的信心”,一位年轻糖友在诊断后,整天谨小慎微、怨天尤人,在一次共享门诊见到了10年甚至30年的老糖友可以把疾病控制得很好,他向老糖友取经,对治疗糖尿病也慢慢树立了信心。
文/毛茵 吴萍
来源: 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