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肥胖(华尔街 丑陋)
有钱人越来越瘦,女人越胖反而越穷?美国这项研究结果太诛心了
一姐看到这样一条视频,震惊地连回笼觉都睡不下去就赶紧跟仙女们分享了。
美国《肥胖》杂志发布了一条结论:有钱人越来越瘦,穷人越来越胖。一姐含泪掐住了肚子上的肥肉。
他们调查了7000人,把财富分成了房、车、债务、储蓄和投资这五个方面。发现财富意味着健康和健康行为的潜在资源。
最扎心的时刻来了,还显示不管是黄种人还是白种人还是黑种人,对于女性来讲,财富和肥胖负相关,也就是说越胖越穷...
所以,你以为我摆脱不了的是脂肪吗?我摆脱不了的是贫穷!
《格调》的作者保罗说过:100年前,肥胖是成功的标志。而现在,肥胖是穷人的标志,意味着爱吃速食品、啤酒、土豆。
而富人大多吃有机食物、喝红酒,吃螺旋藻,有钱投资在健身上……变胖很容易,变瘦却是一件昂贵的事情。
如果大家觉得不可信,毕竟很多人都说工作忙压力大没时间,但华尔街精英的案例真滴要再次搬出来了。美国RBC每年组织一次“华尔街精英运动会”,要在四小时内完成400米和800米跑,500米划桨,扔橄榄球,引体向上,卧推等项目,所以华尔街精英脱下衣服是这样的...
其中不乏各种高管。
RBC市场总监。
大型交易公司的高级副总裁,好像阿米尔汗。
IRC证券老总。
还有这种体脂吓人交易大佬。
果然精英美女都是没有赘肉的。
可能有人说,那王健林不是挺胖?但是人家早上4点15分就开始健身了...
这一切到底为啥?有钱人不享受生活吗?其实很简单,只有健康强壮的体魄才能胜任更难的挑战,胜任未知的未来。
那咱们普通人这边的战况如何呢?17年美国一项调查发现,人们最爱定的新年目标,减肥、健康饮食占了21.4%,生活提升占了12%。到头来却只有9.2%的人实现了。
为什么我们普通人却很难坚持运动、控制饮食,或者说逢年过节都给自己立下目标,到头来一个都没实现?
其实不一定是意志力不够、不够自律这种遍大街的理由,你很有可能陷入了“虚假希望综合征”!这是个啥?意思是在一开始就把不现实的期待当目标,越是不现实,大家越对它期待很高(这个逻辑十分鬼才)。结果呢实现不了,对我们的打击就会别开生面地大。
所以你有没有想过为啥你目标都实现不了,最有可能就是你定错了目标。
错误的目标
1、错误估计需要改变的总量
最最最常见的一个事,之前有同事问我说:一姐我马上要参加婚礼当半年,怎么才可以在1个月之后瘦10斤,我没有说不太可能,只是委婉地说了不健康。首先大家根本不需要减掉那么多体重才能看起来苗条,科学的减脂只需要2kg体重就能达到瘦10斤的视觉效果。
况且,如果真的按照一个月10斤的目标去奋斗(忽略不计那些不健康的方式),会发现能瘦掉5斤都已经很奇迹了。
2、错误估计实现目标的速度
有些目标不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大家总是莫名自信,觉得自己能迅速完成,还给自己下了死命令,但给自己完成任务的时间非常短。
比如,给体重减轻20斤这样的目标只设定1个月的时间,先不说健康不健康是不是大基数,这基本上就注定了失败。
3、想的过于简单
一姐见过太多朋友把健身当做快速减肥一时的手段,而不是需要长期坚持。其实就算你是每天运动、控制饮食,等到达了你理想的体重之后,立马回归到肥宅的生活,不管是谁也会复胖呀。因为事实上,很多目标的实现都需要经过长期、反复的努力,不可以一蹴而就。
虚假的希望看起来真滴可怕,但是你陷入的时候,基本上是不自知的,所以你一定要避免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定目标。
你正在陷入虚假的希望
1、目标正在困扰你的时候
事件突如其来,并且对你造成极大困扰的时候,你特别容易就给自己定了个完不成的目标。比如你今天一上称发现自己体重达到了历史新高,你可能就会疯狂想减掉几十斤肥肉。你双十一把钱花超了信用卡透支,你可能想的就是飞来横财这种。所以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冲动地定目标。
2、心情低落时
有没有发现当我们定了目标之后,就突然有一种“能够掌控自己生活”的感觉。但当我们心情很down的时候,这种对生活的掌控感就会极其缺乏,你可能定下一些与改变自己相关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希望从中获得一种虚假的掌控感,获得一种安慰的感觉。
所以首先避免在以上情况下制定目标,然后再学会如何定制一个科学的目标,看起来要比如何行动更重要,小本本拿出来!
一、明确目标
千万不要妄想一口吃个胖子,一姐总说的那句话,脂肪都不是一两天才长出来的,怎么可能期待它一下子全减掉呢?要给它一点时间。
建立目标的时候,千万不要好高骛远,先充分的了解自己,比如你每天就习惯喝一罐可乐,建立目标时候没必要逼自己一口可乐都不喝。
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比如有氧刷脂的时候,游泳、瑜伽就是比跑步、hiit让你更能坚持下去,就不需强迫自己每天跑五公里。
二、目标详细化
相信这个仙女们都不陌生了。比如你的目标是一个月内体脂降低2个点,首先要做到目标可视化,那么具体到执行上,比如每天通过运动、饮食制造500大卡的热量窗口。
千万不要搞那种“不瘦10斤不是人”,想起来就饿一顿,想不起来就随便吃喝,这种假大空的目标基本上会让你再胖个两三斤。
三、光说不练假把式
目标都制订完了,具体的行为也整明白了,就差一步步执行了。很多人会在执行上犯懒,一姐也是。但前提是你上来就给自己定个每天五公里,搁谁谁都受不了。
四、奖励自己
完成了小目标之后,一定要给自己个奖励。哪怕是减肥的时候允许自己吃个冰激凌奖励自己呢?
其实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叫做递延享受,也就是当你内心产生了需求,需要行动来满足的时候,你通过意志力控制住你的欲望,选择在完成目标之后再满足自己。这其实就已经是自律的表现了。
美国20岁及以上人群约有42%患有肥胖症 《平价医疗法案》与GLP-1药物几乎无关
华尔街确信,抗肥胖 GLP-1 药物是一个主题性牛市案例,高盛(Goldman Sachs)最近预计,到 2030 年,这些药物的全球年销售额将达到 1300 亿美元。事实上,金融分析师已经开始下调麦当劳等快餐巨头的长期需求前景,其依据是假设美国总人口的7%将在未来 10 年内使用 GLP-1 药物,而这些使用者的平均热量消耗将下降约 20%。
然而,正是这些药物高昂的价格--1000 美元或更高--目前成为了这一肆无忌惮的看涨案例的最大阻力。
GLP-1 激素能抑制饥饿感,调节胰岛素和葡萄糖的分泌。餐后,这种激素会提高胰岛素水平,从而降低血糖水平。同时,它还能降低胃将内容物排入小肠的速度,从而增加饱腹感。虽然最初是作为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但现在许多利用 GLP-1 激动剂的药物,包括诺和诺德公司的 Wegovy 和礼来公司的 Zepbound,都作为专门的抗肥胖缓和药物出售。
目前,仅有 1% 的 ACA 市场计划涵盖诺和诺德的抗肥胖 GLP-1 药物 Wegovy,而礼来公司的 Zepbound Label 根本就与此无关。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 年的一项调查,美国 20 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有 41.9% 的人肥胖。更重要的是,一项又一项研究表明,美国低收入阶层比高收入者更容易肥胖。然而,正是这些最需要可行的抗肥胖治疗方法的弱势群体,目前却无法享受《平价医疗法案》(ACA)市场计划的保险。
《美国医疗保险法案》为医疗保险计划设立了一个交易所(市场),没有获得雇主提供的医疗保险的个人可以在这里比较私营保险提供商提供的各种计划。
全美医疗保险市场计划中 GLP-1 抗肥胖药物的覆盖范围
根据 KFF 最近的一项调查,诺和诺德公司的 Wegovy GLP-1 抗肥胖药物目前仅被 1% 的 ACA 市场计划所覆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公司的糖尿病药物 Ozempic(采用相同的塞马鲁肽 GLP-1 激动剂)在这些市场计划中的覆盖率高达 82%。
有趣的是,即使 GLP-1 类抗肥胖药物被这些私人保险计划所承保,它们也几乎总是被要求事先授权。
美国身材经济学:越穷越胖背后的资本游戏
“在美国,胖=穷,瘦=富?”最近,一条关于“美国身材经济学”的视频引发热议。一位旅美博主直言:“想分辨美国的有钱人和穷人?看一眼身材就够了!”看似荒诞的结论背后,竟暗藏着一场资本精心设计的“健康围剿战”。
一、撕裂的美国:胖瘦分明的阶层图鉴
在纽约曼哈顿的中央公园,两种人群形成鲜明对比:晨跑者清一色身材紧致,手握12美元一杯的绿色果蔬汁;而街边快餐店里,挤满大口啃着1.99美元炸鸡的肥胖人群。这种现象被《华尔街日报》称为“卡路里鸿沟”——穷人的BMI指数比富人平均高出4.5个点,糖尿病发病率更是高出3倍。
更残酷的是,这种体型差异正在代际传递。研究显示,美国贫困家庭儿童肥胖率高达25.6%,而富裕家庭仅为6.4%。一位公立学校教师曾拍摄学生午餐:餐盘里堆满芝士通心粉、炸薯球和含糖饮料,唯一的水果是罐头黄桃——而这正是美国政府补贴的“免费营养餐”。
二、食品定价暗战:穷人被迫吃成“代谢炸弹”
走进加州一家沃尔玛超市,价格标签暴露真相:
- 穷人套餐:5美元炸鸡桶(热量4800大卡)、0.99美元2升装可乐、1.5美元家庭装甜甜圈。
- 富人清单:8美元/磅的有机菠菜、12美元/盒的蓝莓、20美元/磅的草饲牛排。
资本早已算好这笔账:工业化生产的玉米、大豆享受巨额补贴,使得以它们为原料的加工食品(薯片、汉堡肉饼)便宜到离谱;而新鲜蔬果因运输、损耗成本高,价格连年上涨。数据显示,过去10年美国蔬菜价格涨幅达40%,而碳酸饮料价格反而下降7%。
更隐秘的是“糖衣炮弹”。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默许企业添加“隐形糖”:一罐番茄汤含糖12克,低脂酸奶含糖量竟超过可乐。穷人花1美元就能买到400大卡的甜甜圈,而等热量的沙拉需要花费7美元——资本用“廉价多巴胺”锁死了穷人的选择。
三、健康剥削链:从餐桌到药房的死亡循环
得克萨斯州居民詹姆斯的故事极具代表性:这位卡车司机每月食品预算仅200美元,只能顿顿吃微波炉汉堡。确诊糖尿病后,他每天需要注射胰岛素,而医药公司把每支胰岛素定价从21美元暴涨至300美元。“我的血快被资本榨干了。”他在社交媒体控诉。
这正揭开一个闭环陷阱:
- 食品巨头:用廉价高糖脂食品攻占穷人餐桌;
- 医疗集团:通过慢性病治疗持续吸血;
- 健身产业:向富人兜售每节100美元的私教课。
正如经济学家托马斯·菲利普在《饥饿资本主义》中所说:“穷人先被喂胖,再被治病,最后连棺材钱都要分期付款。”
四、有机标签:富人的健康护城河
当穷人挣扎在温饱线时,富人正在构建健康特权:
- 全食超市(Whole Foods)里,贴着“非转基因”“零抗生素”标签的鸡蛋比普通款贵4倍;
- 硅谷精英们流行订阅“FarmBox”服务,每周配送68美元的有机蔬菜盒;
- 纽约高端健身房Equinox会员费高达300美元/月,却宣称“我们卖的不是健身,是阶级通行证”。
这种分化甚至写入政策。2018年,特朗普政府将薯条列为“蔬菜”以缩减学校午餐开支,而富豪扎堆的比弗利山庄学区,早已立法禁止校园出现含糖饮料。
五、全球警示:谁在制造“代谢囚徒”?
美国的“胖穷困境”绝非孤例:
- 墨西哥因放开可口可乐投资,成为全球含糖饮料消费第一大国;
- 巴西贫民窟儿童因长期食用政府补贴的廉价饼干,患侏儒症比例激增;
-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显示,进城务工人员肥胖率较10年前增长3倍,泡面 火腿肠的“打工套餐”正在埋下健康隐患。
当食物不再是生存需求,而是资本谋利的工具,每个人都可能沦为“代谢囚徒”。或许正如网友的辛辣评论:“这年头,保持身材不仅需要毅力,更需要财力。”
站在旧金山湾区,你可以看到两个美国:金门大桥上奔跑的精英用Lululemon瑜伽裤划分阶层边界,而奥克兰贫民窟的肥胖人群正用膨化食品填充被资本掏空的人生。当健康成为奢侈品,所谓的“自由选择”,不过是困在系统里的生存游戏。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