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型肥胖算肥胖么图片(腹型肥胖和肥胖有什么区别)
“你就算死了,也只是个死胖子!”腹型肥胖的伤害到底能有多大?
猝死,是生命最猝不及防的戛然而止——
舞台上永远都笑呵呵的高秀敏,在睡眠中猝死。
相声演员马季突发心肌梗塞,猝死。
川人熟悉的“哈儿师长”刘德一,心脏骤停,猝死。
就在上周末,45岁的大特保CEO周磊猝死的新闻也刷爆朋友圈。
回不来的他们……
小康妹儿发现,这些逝去的名人都有着同一种特征: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已成为一种新概念,引起全球关注!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腹部作为包裹着重要脏器的部位,该部位的肥胖比全身肥胖更可怕,它可能引起致命性心脏病!
触目惊心!胖子解剖后长这样!
BBC的一部纪录片,《解剖肥胖》,将一具1.65米高,体重却重达215斤的女尸被逐步解剖……
尸体的捐赠者正是死于心脏衰竭,并在去世之前同意将尸体捐赠给医疗研究。
这张图正是腹部的解剖图,很明显就能看到厚厚的一层脂肪。
腹部,往往是胖友们,最先发胖的地方。
甚至就连不少全身上下都很瘦的家伙,偏偏都凸着腹部。
腹部的肥胖,不仅仅是影响美观,还是致命的风险!
内脏脂肪比皮下脂肪更危险!
据四川省骨科医院运动医学科主治医生蔚浩介绍,人体脂肪主要分为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
皮下脂肪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肥肉;而内脏脂肪,则是指存储在腹腔内,围绕在很多内脏器官周围的脂肪,譬如肝脏、胰腺和肠等。
这,正是造成腹部肥胖的主要原因。
非要说这两种脂肪区别的话,皮下脂肪再多,它也只是横着长,顶多影响你的形象。
而内脏脂肪就不一样了。少量的内脏脂肪能对内脏起到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一旦多了,它会大量挤占正常组织的空间,引起一系列症状。
腰粗一公分,寿命缩短一岁
腹部肥胖的危害极大,大量内脏脂肪可能会把胃往上顶,从而引发胃灼热;会挤压肺的扩张空间引起呼吸困难;分泌各种物质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比如:
1、脂肪肝
内脏脂肪会导致肝脏功能受到损害,从而引发脂肪肝。严重的脂肪肝患者可出现皮肤瘙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还会发展成肝硬化,乃至肝癌。
2、糖尿病
腹部脂肪堆积过多,易引起糖代谢功能异常,导致血糖不稳定,从而引发糖尿病。
3、心脏疾病
上文中提到的名人都是因为心肌梗塞猝死,而腹部脂肪过多会造成血流量需求增加,从而加重心脏的泵血负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更大。
同时,在动脉壁上日益累积的脂肪,会引起人体动脉脂肪斑块,这些脂肪斑块一旦脱落就会堵塞血管,从而引发心脏类疾病。
4、癌
腹部脂肪堆积会造成内分泌紊乱。如长期处于内分泌失调状态,女性很容易患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
而男性过量的腹部脂肪,则会造成胰腺负荷过大,容易患胰腺癌。
此外,过多的脂肪组织会释放雌激素等肿瘤组织需要的营养因子,促进癌细胞生长。
5、不孕不育等其它问题
腹型肥胖者的生殖内分泌容易出现问题。
具体地说,男性脑垂体分泌的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素水平较低,导致精子质量随之下降。
而女性腹型肥胖,体内雌激素代谢发生改变,易导致不能诱发排卵。
来测下,这就是腹部肥胖!
通常,我们通过体重指数 BMI(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 判断是否肥胖,我国 BMI 大于 24 为超重,大于 28 为肥胖。
而腹部肥胖的主要表现是腰围增加,所以更常见的是通过腰围估测是否属于腹部肥胖。
男性腰围 ≥ 85 厘米,女性腰围 ≥ 80 厘米,即为腹部肥胖,应多加注意。
另外,CT 和磁共振是诊断腹型肥胖最精准的方法,但由于价格偏昂贵,临床上不常用到。
内脏脂肪,到底该怎么减?
第一步:拒绝投机取巧的诱惑。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的是:局部减脂是不靠谱的。
比如什么减肥带、什么震动环……都不靠谱。减肥的第一步,先把这些诱惑你投机取巧的东西给彻底屏蔽掉。
第二步:调整饮食
说直接一些,就是多摄入纤维素,少吃碳水化合物。
食物纤维,可以让排泄顺畅,吸收有害物质和胆固醇,并将其排出体外。包括:燕麦、绿豆、蕃茄、葡萄柚等。
另外,可溶性的食物纤维更有助于排出内脏脂肪,如木耳。
而米饭、面包等主食属于碳水化合物。过多地食用这些食物将导致过多的糖分被代谢出来,从而会让内脏脂肪囤积在腹腔。当然也不能完全不吃,还是那句话,按照自己的体质需求,适量摄入。
第三步:运动
这是避免不了的一条减肥准则。
对于内脏脂肪来说,有氧运动,尤其是游泳、慢跑和快走这几项效果显著。
据调查,快走可以提升体内脂肪的激素含量,所消耗掉的内脏脂肪比慢走要多47%。如再配合一些腹部训练,效果会更好。
内脏脂肪,被人称作是“最危险的脂肪”。
我们渴求的真正的健康,是容不下它的。
而如果真的想将多余的内脏脂肪给驱逐掉,唯一的真理就是:精食 运动。
永远记住一句话,在通往健康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日常。
腹型肥胖危害大,教你一招,快速判断自己的内脏脂肪高不高
日子越来越好,我们身边肥胖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尽管不断的有医生及媒体,不厌其烦的提醒大家其危害性,但依旧很多人认为这是“富贵”的象征。甚至有人还说像“将军肚”这样的身材,更是成功的表现。今天,我们就重点说一说腹型肥胖,它的危害性到底有多大。
提到肥胖,一般分为2种,第一种是全身型肥胖,肥肉主要集中在臀部以及大腿部位,也就是下身较上身胖,状似梨形,也叫“梨形肥胖”。第二种是中心型肥胖,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重点,以腹部为中心肥胖,就像是苹果,也叫“苹果”型肥胖。
腹型肥胖,影响的不光是身材,说它的危害甚至大于全身型肥胖的原因在于,其肥肉的沉积不光是肚皮以下,更多的是腹腔内的重要脏器周围,如肝脏、胃肠道、胰腺、大网膜等。由于腹部的脂肪新陈代谢活跃更容易进入血液,因此更容易累及腹腔的脏器而诱发各类疾病,如脂肪肝(肝脏)、糖尿病(胰腺)、冠心病(进入血液导致血压血脂异常)。所以,再也别说“将军肚”“老板肚”是自己的骄傲了(这真的不露脸)。
那么,如何才能判断自己的是不是腹型肥胖或者说自己内脏脂肪高不高呢?其实并不难,一般来说,苹果型肥胖的人群,腰围是大于臀围的。男性腰臀比>0.9、女性>0.8,就可定义为苹果型肥胖,也就是腹型肥胖。除了这个办法外,也可以测量腰围,我国《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就有明确的界定:男性不能大于85厘米,女性不能大于80厘米的界限。有研究数据显示:男女腰围在标准基础上每超1㎝,其罹患慢病的风险就会升高3%到5%!
当然了,不管是苹果型还是梨型,减脂、控制体重都是第一要务。这方面也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在调整饮食的基础上,多进行有氧的体育锻炼,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当然,要排除一下一些天生腰粗的小伙伴,这部分人要判断自己是否内脏脂肪过高,可以通过检测自己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等重要指标来判定。如果发现数据异常,就尽早的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理。
我是药疗君,你的腰围是否合格呢?欢迎留言评论,若觉得文章有用,别忘了点赞并转发给身边的家人朋友们吧,感谢您的支持(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什么是腹型肥胖?腹型肥胖会有哪些危害?
肥胖是全球范围的健康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肥胖问题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大家也都知道,肥胖是有一定的标准的,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就属于肥胖。但其实,即便体重不超标,也有可能是肥胖。家庭医生在线编辑提醒,大家需要警惕腹型肥胖,主要表现为腰围超标,它可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不得不防。
什么叫做腹型肥胖?
肥胖有两个测算标准,首先就是大家都知道的BMI,也就是体重指数。计算方法是用体重(单位公斤)除以身高(单位米)的平方,国际上认为BMI超过25属于超重,超过30则为肥胖,对中国人而言,理想BMI应在20-22之间。
至于腹型肥胖,主要测量数据就是腰围。我国成年男性的腰围应在90厘米以内,女性腰围则不宜超过80厘米,否则即便体重不超标,也可认为是腹型肥胖。还可以计算腰臀比,男性数值大于0.9,女性数值大于0.85,也属于是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会带来哪些危害?
据了解,目前在我国,腹型肥胖患者出现明显增多的趋势,走在大街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个顶着大肚子的人,除了少量的孕妇以外,其实大多都是腹型肥胖的患者,或者说潜在患者。
大家都知道,肥胖是一种疾病,可带来一些列的相关并发症,严重甚至可以致死,与普通肥胖相比,腹型肥胖患者由于腹腔内脂肪含量更多,因此其危害性也会更高。
首先,腹型肥胖可以诱发脂肪肝,腹型肥胖患者会出现内脏脂肪超标的现象,这些脂肪进入消化系统时,会对以肝脏为代表的器官带来损害,从而引发脂肪肝。
其次,腹型肥胖患者也更容易患上2型糖尿病,这是由内脏脂肪太多导致的新陈代谢紊乱以及脂肪肝所导致的。
此外,腹部脂肪过多还可能会压迫到肺部,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和困难的现象,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进而出现全身乏力、免疫力下降甚至诱发高血压。
为什么现在腹型肥胖的人越来越多?总的来说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等都有关系,就目前而言,不良饮食习惯以及久坐不动都是导致腹型肥胖的原因之一,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平常一定要少吃多动,控制体重的同时也要防止腰围不觉一天天增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