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强脾虚 肥胖(脾胃虚弱 肥胖)
脾虚易“胖”?中医教你祛湿健脾!
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嗜卧多睡,头脑不灵光,经常感觉头晕眼花,没有饥饿感,食欲减退,食后腹胀,大便不成形、溏稀,这些症状你都有吗?如果有,那么可能你脾虚了!
说到脾虚,首先我们应该先说说脾。今天我们就从中医的领域来了解一下脾。脾位于中焦,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输至全身的作用。《素问•厥论》中提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并且脾对水液起着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脾胃好能够有效的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也就说如果我们调理好自己的脾胃,很大程度上我们就可以改变自己的痰湿体质,成为易瘦人群。
那么接下来我们说一下,为什么身体健康的我们,会出现脾虚的症状呢?其实大家的先天因素都差不多,主要是后天长期没有保养好所致,我们反思一下自己反生活习惯是否有不合理之处,比如三餐是否规律,是否大吃大喝,会不会整日忧思过多,每日无辣不欢,喜爱生冷甜品?其实这些都有可能造成我们脾虚!
从开始到现在,脾虚始终是一个空旷的概念,可能你觉得离你很远,那么看看这些症状你有没有,自己来诊断一下是否脾虚?
1.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没有饥饿感,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大便溏稀,不成形,黏腻不爽,便后冲不净。
2.整日肢体倦怠,头晕眼花,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嗜睡,头脑不清晰。
3.气色不佳,面色晦暗微黄,头发没有光泽,劳累后下肢肿胀。
4.女性出现白带量多,月经过多或淋沥不尽、崩漏。
5.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入睡后口角流涎,虚胖。
当然也不是说有这些症状你就一定是脾虚,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辩证论治。如果你觉得你真的脾虚了,由衷的建议去医院看大夫,根据自身的情况,才事半功倍。
健脾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工作,首先我们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配合饮食疗法,按摩,才能使身体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1.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加强锻炼,增加消耗,使身体整个运转起来。生活中尽量少吃辛辣油腻刺激食物,最最重要是忌食生冷!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2.我们可以每天餐后或睡前,进行摩腹,也就是把手掌搓热,顺时针揉肚子,促进消化吸收。
3.配合食疗,首先推荐传统祛湿健脾老配方—薏苡赤小豆粥。如果有条件可以把薏苡仁炒后再煮粥。其次推荐健脾益气配方——山药薏米粥(薏米:山药:糯米=1:3:7)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4.每日在家可以进行按摩,比如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白、地机等穴位。用指腹按摩,最好感受到酸麻胀痛。坚持按摩,一定有效果。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缘一横指处。(虎口围住膝盖,四指并拢,食指放于胫骨前缘,中指指尖所指位置就是此穴。)
阴陵泉: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
三阴交: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孕妇禁针。
地机: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太白: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个脾健康的状态,告别脾虚。“脾主肌肉四肢,荣唇”,所以我们就定个小目标以肌肉温暖四肢有力,口唇红润有光泽,整个人生机蓬勃,对于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拥有passion为我们的步入脾健康的第一阶段。
人不胖却肚子很大,小心是脾胃虚寒!
相信很多女性朋友都有过这样的问题,自己明明看起来很瘦的,可肚子却是圆滚滚的,就好像肚子有气往外鼓、腹胀的感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人瘦可肚子胀是脾胃虚寒惹的祸
脾胃的作用是消化食物,将食物营养送至身体各处,当出现脾胃虚寒时,则丧失了运输工作,导致食物变为脂肪堆积在腹部,容易出现下腹有赘肉现象。同时脾胃虚寒会导致食物不吸收直接从大肠排出去,营养也无法及时完全进行转化,让身体显得十分瘦弱,严重时肚眼突在外面,肚皮没有肉,一层皮。
此外,脾胃虚寒还有其他症状,如舌胃部隐痛、乏力、腹部酸痛、小腹下坠、大便溏稀、消化不良以及女性白带多、白带清稀、小腹坠痛等等问题,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那我们平时该如何调理呢?
三个方面调理脾胃虚寒
导致脾胃虚寒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脾气虚、胃气虚导致的,二是生冷食物、寒冷食物刺激脾胃,导致脾阳虚、胃阳虚,因此,改善脾胃虚寒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1 补脾气、养胃气
调理脾胃虚寒要注意补脾气、养胃气,可以食用健脾养胃的莲子、胡椒、高粱、生姜、陈皮、白术、大枣、肉桂等。
2 注重脾胃保养
调理脾胃虚寒要减少对脾胃的伤害。平时要少吃生冷刺激食物,多吃点黄颜色的东西,比如玉米、土豆、薏米等,它们都是调脾胃非常好的选择。日常也要注意保暖,即使在夏天,空调的温度也不能过低。
3 注意运动
腹部缺乏运动会导致肌肉松弛,器官下垂,因此要多做腹部锻炼,改善松弛的肌肉,同时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下腹血液循环,改善肚子胀的情况。
腿粗肚子大吃得多,是脾胃虚了!每个人身上自带“健脾开关”
腿粗肚子大吃得多,是脾胃虚了!每个人身上自带“健脾开关”,打开以后,腿细了,肚子平了,吃的少了!
你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烦恼:明明吃得不多,却还是胖?或者明明在控制饮食,可肚子上的肉就是减不下去?腿粗得穿不下裤子,稍微动一动就喘,还总是饿得快、吃得停不下来?
真相可能是脾胃虚了!
中医讲“脾主运化”,脾虚了,吃进去的食物不能正常代谢,水湿停滞,脂肪堆积,就会出现腿粗、肚子大、容易饿、代谢差等肥胖难题。
现代人,冷饮、油炸食品、甜食吃得多,脾胃负担重,运化功能越来越弱。脾虚则湿盛,湿聚成痰,痰湿堆积在腹部就是“游泳圈”,堆积在腿上就是“大象腿”。
不过别担心,每个人身上自带“健脾开关”,把它拧紧就能轻松瘦腿、平腹、控食欲。
1、风市穴
位于大腿外侧,是胆经的重要穴位,被誉为“瘦腿特效穴”。中医认为,胆经循行于下肢外侧,通过刺激风市穴,可以有效促进腿部气血循环,加速脂肪代谢,从而达到瘦腿的效果。
每天早晚,用指腹或按摩工具适度按压风市穴,每次持续5-10分钟,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腿部线条变得更加紧致优美。
2、滑肉穴
位于小腿前外侧,是胃经的重要穴位。胃为后天之本,主受纳与腐熟水谷,脾胃功能强健,则水谷精微得以正常运化,脂肪不易堆积。按摩滑肉穴,能增强胃动力,促进消化,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
每日餐后半小时,轻轻揉按滑肉穴,每次约10分钟,不仅能缓解餐后腹胀,还能逐渐让你的小腹恢复平坦。
3、中脘穴
位于上腹部,是任脉的穴位,也是胃的募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的功效。肥胖者往往食欲旺盛,难以自控,这多是由于胃火过旺,中脘穴便是调节胃火的“遥控器”。经常按摩中脘穴,可以调和胃气,平衡食欲,减少不必要的热量摄入。
每日早晚,以掌心温热中脘穴,顺时针旋转按摩,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你会发现对食物的渴望不再那么强烈。
案例分享
方女士,主要症状为腹部肥胖、大腿粗壮,日常食欲旺盛,尤其偏爱高糖高脂食物,常伴有消化不良、便秘等问题。
综合辨证为脾胃气虚,湿热内蕴。脾胃虚弱导致运化失职,水湿内停,加之湿热蕴结,形成肥胖。
开方: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泽泻、荷叶、山楂、决明子、大黄等中药(一人一方,辨证使用),以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消食降脂。
同时辅以穴位调理:每日按摩风市穴、滑肉穴及中脘穴,每次按摩10-15分钟,早晚各一次。
经过3个月的综合调理,方女士体重从145斤降到了117斤,吃的少了,腹部明显平坦,大腿围度也有所减小,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得到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