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和血压的关系(胖和血压有关系吗)

药师华子 0
文章目录:

为什么肥胖的人,血压和血糖都会升高?本文告诉你真正的原因

朋友小刚跟华子诉苦,说他刚刚体检完,结果血压也高,血糖也高,问华子怎么办。华子看着他二百多斤的身躯,告诉他真的应该减肥了。高血压与高血糖有一个共同的“土壤”,叫做“胰岛素抵抗”,而肥胖正是根源。

一、肥胖同时影响血压和血糖

1、血糖超标的人血压多半也会高:在血糖超标的人群中(包括确诊为糖尿病或是糖耐量受损者),超过一半人同时血压也超标。在高血压和高血糖同时作用下,这类患者的血管病变,以及器官损害进展速度更快,也更严重。

2、发生“双高”的多为肥胖者:在发生血压、血糖“双高”的患者中,肥胖者占了大多数。事实上,即使没有发生高血压,肥胖者的血压也会高于非肥胖者。

二、“胰岛素抵抗”是病根

对于这种现象,医学专家们做了大量的观察试验,结果发现这一类人群中,血中的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人,造成血压和血糖双高的共同病根,是“胰岛素抵抗”。

1、什么是“胰岛素抵抗”:胰腺分泌的胰岛素控制着人体中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代谢,可以把剩余营养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时,人体就要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这种现象,就称为“胰岛素抵抗”。

2、为什么会发生“胰岛素抵抗”:遗传、疾病与肥胖都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其中肥胖是最大的原因,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中心性肥胖。肥胖会造成游离的脂肪酸增多,反馈给大脑“脂肪过多”的信息,大脑就会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减少营养物质转化为脂肪。

可是血中的无法正常转化成脂肪的营养物质又会刺激胰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超量的胰岛素把血糖合成脂肪后,又使得血糖降得过低,增加了人进食的欲望,结果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本意是想减少人体脂肪合成的“胰岛素抵抗”,反而成为了人体发胖的祸首。

3、“胰岛素抵抗”的后果:胰腺会过度分泌胰岛素,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造成心率加快;引起远端小动脉收缩造成血流阻力增加;会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多,造成水钠潴留;会促使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之兴奋收缩,所有的一切都会导致一个后果,就是血压上升。

而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有限,当发生持续的“胰岛素抵抗”后,胰腺在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就会“累垮”,逐渐丧失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人体内的血糖就会急剧上升,引起糖尿病。

三、如何应对“胰岛素抵抗”

当人出现“将军肚”之后,无论血压与血糖是否正常,“胰岛素抵抗”都已经发生了,只是在于程度的不同。所以要趁着血压受影响不大,胰腺还没被“累垮”的时候,积极应对,消除“胰岛素抵抗”。

1、控制体重:对于肥胖者,降低体重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式。标准的体重指数(BMI)应当在20~24之间,对于超胖者如果达到24以下较困难,可以控制在27以下。

体重指数(BMI)的计算方法:体重的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

2、增加运动量:建议有氧运动与力量锻炼同时进行,每天进行30分钟至1小时的中度强度有氧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脂肪代谢,减轻体重,还可以增加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是对抗“胰岛素抵抗”最有效的方式。而力量锻炼可以促进肌肉增长,肌肉是“吃糖大户”,即使在休息状态,肌肉组织也在消耗大量血糖。

快步走是简单可行,安全有效的有氧运动。如果所处地区环境污染不大,建议户外运动,大步快速行走,身体出汗以略有潮湿感为宜。如果外界环境不适合运动,也可以室内跑步机练习,每次运动30分钟至1小时。力量锻炼可以做平板支撑、深蹲、俯卧撑等运动,注意量力而行,避免受伤。

3、调整饮食:控制盐摄入每天在3~6克之间,脂肪摄入每天不超过25克。可以多食蔬菜、杂粮、粗粮、水果等食物,其中富含纤维素,既能产生饱腹感,又可以减少热量摄入,还可以在肠道中吸附脂肪和胆固醇减少吸收,降低血压及血糖。

运动量大的人,可以多食用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以补充运动中身体蛋白的损耗。肾功能没问题的人,可以多食用含钾高的蔬菜,或是食用含钾的低钠盐,钾离子可以对抗钠的升压作用,帮助降低血压。

4、调整心态:愤怒、忧郁、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会使人处于“应激状态”,造成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使腺体分泌增强,使人易于饥饿,从而进食更多的食物造成肥胖,有个名词叫做“压力性肥胖”说的就是这种现象。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还会使心率增加,外周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

所以多与人交流、进行户外活动,或是听音乐,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会帮助自己更好地控制血压和血糖。

综上所述,肥胖的人一定要尽早的减肥,才能更好地预防疾病。当然了,如果已经确诊为高血压和糖尿病,而且通过增加运动、调整饮食都无法控制时,就需要尽早寻求医生的帮助了。要注意的是,如果需要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安全使用。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

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等靶器官结构或功能损坏的临床综合症。在我国高血压为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2015年的流行病血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5.2%,也就是大约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高血压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还在逐年上升。

高血压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 收缩压≥140 mmHg和 (或) 舒张压≥90 mmHg。

众所周之,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则是高血压人群最主要的并发症,其它并发症还包括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心房颤动、终末期肾病等。尽管高血压带来如此大危害,但是近几年的流调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51.6%、45.8%和16.8%。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受遗传、年龄、环境、不良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影响,但是高体质指数、中心性肥胖、经常饮酒、缺乏体力活动与高血压存在独立相关性。

体质指数(BMI)

超重和肥胖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体重每增加12.5千克,收缩压可升高10mmHg,舒张压可升高7mmHg,有效的控制体重不仅可以降低血压,同时还可以改善心脏功能。

体质指数(BMI)来用来衡量体重是否健康的方法之一,计算方法是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健康成年人体重的判定标准

中心性肥胖

内脏型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较为密切, 随着内脏脂肪指数的增加, 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也随之增加,在2021年《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指南》中明确: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定义为中心性肥胖。

饮酒

过量饮酒也显著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且其风险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增加, 限制饮酒可使血压降低。在即将发布的最新高血压防治指南中也明确建议高血压患者不推荐饮酒。如饮酒, 则应少量并选择低度酒, 避免饮用高度烈性酒。

体力活动

运动可以改善血压水平。有氧运动平均降低收缩压 3.84 mmHg, 舒张压2.58 mmHg。有研究发现, 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有氧锻炼可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因此, 建议非高血压人群 (为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 或高血压患者 (为了降低血压) , 除日常的活动外, 每周4~7天, 每天累计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太极拳等)。运动形式可采取有氧、阻抗和伸展等。以有氧运动为主, 无氧运动作为补充。

运动强度须因人而异,可根据个人的年龄、病情、原来的体力基础等情况来定,常规运动时可用最大心率来评估运动强度,中等强度运动为能达到最大心率【最大心率(次/分钟)=(220—年龄)*85%】的60-70%的运动。高危患者运动前需进行评估。

尽管高血压为常见慢性病,但是大众对高血压的认识及危害还远远不够,需要广大的医务工作者积极宣传及引导,通过我们日常改变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戒烟戒酒,控制体重,调整心态,清淡饮食,定期监测血压,坚持服药,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

(文中图片均来自于网络,侵删。)

作者:王亚非

来源: 中日友好医院营养科

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

肥胖是因为高脂肪食物过多的摄入人体,引起脂肪在人们体内堆积形成发的。因肥胖而引发的高血压形成不同于原发性高血压和肾性高血压。由于肥胖人的脂肪组织大量增加,扩充了血管床,血液循环量相对增加,在正常心率的情况下,心搏出量要增加许多,长期的负担过重,左心肥厚,血压升高。

肥胖除了诱发高血压外,还会诱发糖尿病,糖尿病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进食过多、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活性增强,交感神经活动加快,导致血压升高。肥胖人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一定程度的水钠潴留,又进一步增加了循环量,加剧了血压升高。高脂血症恰恰是可以诱发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和脑血管病。血脂高是肥胖的必然伴侣。高脂血症是指血中甘油三酯与胆固醇的增加。肥胖者体内脂肪增加,血液中脂肪也会相应增加,所以,中重度肥胖者一般还会伴有高脂血。

肥胖与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成正比的,有研究显示,超重在10%以内时,高血压发生率为10.3%,仅比正常体重的人略有增加;超重10%-20%时,高血压发率为19.1%,相当于正常体重人群的2.5倍;当超重30%-50%时,高血压发生率高达56%,为正常体重人群的7.2倍。换句话说,有中度以上肥胖的朋友有一半以上可能会得高血压。

如何控制体重

我们要有合理膳食,调整饮食结构,以控制体重为目标。膳食需要多样化,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节制零食,少吃油炸高脂食品等食品,多吃些糙米、杂粮、面食以及含纤维素较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另外,要坚持运动,特别是年轻的朋友,不要久坐不动,每天最好能有1小时左右的体育锻炼,这有利于增强呼吸功能,确保心血管健康。同时,也要适当的舒缓压力,消除疲劳。体育锻炼还有利于增加骨质密度,加强神经肌肉的协调发展,增强免疫力。

因此预防高血压,适当的减轻体重,可有效预防高血压的病发,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