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的黄蜂伏(停)(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是拟人句吗)

光明日报 0
文章目录:

还记得小时候读过的课文吗,看到这些插图你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各位宝宝们,你们一年一度的节日来了!局长虽然不能给各位宝宝送礼,但能带宝宝们回到童年哦!

还记得小时候读了一遍又一遍的课文吗?今天,局长就带你萌复习那些经典课文里有关童年的故事。听说,还能记得下面这些的都是学霸……

1

儿童的天性便是玩乐,鲁迅也不例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收于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为读者呈现了作者童年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景:有趣的百草园和沉闷的三味书屋。在二者的对比中,小主人公自然是喜欢生机盎然的百草园,在他的眼中,百草园的一切都充满了童趣。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科学证明,童年时代尝过的食物的确会影响人的味觉,童年家乡的美食也往往是我们终生难忘的味道。出生于江苏高邮的汪曾祺就对家乡的特产——咸鸭蛋念念不忘。普普通通的咸鸭蛋在汪曾祺的笔下似乎成为了人间难得的珍馐。无需多言,那一份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牵挂,尽在对咸鸭蛋的称赞之中。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3

《鸟的天堂》是一篇记叙作者与朋友们前往“鸟的天堂”游玩的散文。文风清新流畅,营造了一种清丽悠远的意境。没有特别的故事,没有特别的寓意,只是简简单单的旅程,也可以如同冒险之途一般。这便是童年的世界吧。

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榕树了。我有了机会看见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桠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进了泥土里。一部分的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躺在水上一样。

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树上已经结了小小的果子,而且有许多落下来了。)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览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巴金《鸟的天堂》

4

孩子们观察世界的眼光总是与大人们不同,有时稀松平常的事物在孩子的眼里也会变得妙趣横生。《冬阳·童年·骆驼队》为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作者由冬阳里的骆驼队来追忆童年的趣事,使人感受到了纯真的孩童之心,也感受到了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太阳特别的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吗?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里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林海音《冬阳·童年·骆驼队》

5

童年既有自由自在的玩耍,也有不负光阴的苦读。明代诗文大家宋濂在幼时便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在这篇赠予同乡青年马君则的文章里,宋濂回忆了自己早年刻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韶光,潜心治学。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

并不是每个人的童年都是欢乐与奋斗,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孩子们的童年有乐也有苦。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创作的短片小说《凡卡》则记叙了一段悲惨的童年故事。主人公凡卡是生活在沙皇时代的小学徒,在他的童年里,只有无尽的苦难与折磨。契诃夫以凡卡的视角,揭露了那个时代的残酷现实。

突然,凡卡对面飞来一辆马车,凡卡没注意,顿时倒在了血泊之中。“吁——”马车停了下来。原来是喝得醉醺醺的邮差驾着马车撞到了凡卡,邮差非但不下马车救凡卡,而是轻蔑地对凡卡说:“穷小子,撞死活该!写封信——不贴邮票,不写收信人地址,谁给你寄!”说完,便用手一撕,再一撕,再撕,再撕……手一扬,风一吹,凡卡给爷爷写的信变成千万只蝴蝶,漫天飞舞……凡卡用剩下的最后一口气,轻轻地叫了一声:“爷——爷……”用剩下的最后一点力气,捡了一张碎片,放在胸前,慢慢地死去了……

太阳升起来了,柔和的阳光照在凡卡瘦小的身子上,他嘴唇发白,嘴角却挂着一丝微笑:他可能在想,爷爷一定会来接他脱离苦海的……

——契诃夫《凡卡》

7

无独有偶,在经典革命小说《红岩》中,也有一个过着凄惨童年的人物——小萝卜头。在“小萝卜头”八个月的时候,就随父母被带进了监狱,最终在监狱度过了短暂的八年人生。他是共和国,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

1941年,我的爸爸妈妈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了。弟弟才八个月,也被带了进去,跟着妈妈住在女牢房里。

牢房一年到头不见阳光,阴暗潮湿。弟弟穿的是妈妈改小的囚衣,吃的和大人一个样,也是发霉发臭的牢饭。长期监狱生活把弟弟折磨得面黄肌瘦。他长得脑袋大,身子小。难友们都疼爱他,叫他“小萝卜头。

——罗广斌、杨益言《我的弟弟小萝卜头》

8

童年时代,长辈们的教诲有时会影响我们的一生。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中的父亲就借花生教育子女要做真正有用的人,不要做华而不实的人。散文也间接表露了作者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落花生》

9

童年时期的伙伴无论能不能伴随我们一直前行,都会给我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在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中,一个叫“闰土”的玩伴让主人公记挂了许多年,即便人到中年,还是能够回忆起那个月光下充满活力的少年。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少年便是闰土。

——鲁迅《少年闰土》

局长的这些选段是不是帮你回忆起了学生时代的故事呢?你还记得哪些课文,你的童年发生过哪些趣事,欢迎和局长分享!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综合语情局公众号

本期编辑:张进进、孙嘉靖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综合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语文期中综合练习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瘫痪(huàn) 匿(nì)笑 菡萏(hàndàn) 攲(xī)斜

B.拆(chāi)散 憔(jiáo)悴 骤(zhòu)然 粼粼(lín)

C.祷告(dǎo) 并蒂(dì) 脸颊(jiá) 姊(zǐ)妹

D.霎(chà)时 凝(níng)之 嫩(nèn)芽 逮(dǎi)住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捶打 烂漫 蜿豆 泼泼洒洒 B.领袖 桑树 拆散 暴怒无常

C.沉寂 淡雅 高洁 婷婷玉立 D.姊妹 花瑞 繁闷 心绪不宁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B.沿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只见水波粼粼,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

C.母亲节那天,张涵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D.班主任善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4.词语的词义包括本义、引申义或比喻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引申义或比喻义的一项是( )(2分)

A.班主任经常开导那些成绩落后的同学:“你不要有包袱,老师还是相信你的,继续努力肯定会有回报的。”

B.机智勇敢的小兵张嘎终于甩掉了尾巴,把重要情报送到了目的地。

C.四川德阳的白马关在三国时期是古蜀道上的咽喉,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已经成为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D.勇敢的海燕在暴风雨肆虐之时,勇敢地飞翔,毫不畏惧暴风雨的洗礼。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考生备战中考,关键是调整生活学习状态,把握复习迎考节奏,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B.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C.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

D.通过运动员的努力拼搏,使我们班一举夺得了年级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6.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金色花》和《荷叶·母亲》都是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作者分别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和中国女诗人谢婉莹。

B.《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

D.《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都选自《世说新语》,该书的作者是南朝宋的刘义庆。

7.依次填人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______________

①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这张“存单”,借助它走出困境。

②如果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③我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

④有了亲情这笔储蓄,我们即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可以很富有。

A.③①④② 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④③①②

8.名句默写。(7分)

(1)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作前龙标遥有此寄》)

(2)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4)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回乐峰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9.综合性学习(6分)

七年级某班准备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你制作了一个书签想要送给好朋友小语,请你在横线处仿写一句话,完成赠语。

朋友是一本书,一本让你一生都读不完的书:朋友是一个港湾,一个可以让你的心灵休

息的港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同学们在班级种植地一起种下了象征友谊的小树苗。小树苗立在地里的画面像极了篆文中的“苗”(下图)。请你据此给班级种植地起个有寓意的名字,并写出其寓意。

名字: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活动三】在“讨论怎样交友”这一环节中,大家对“网上交友的利与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赞成网上交友,有人反对网上交友,双方各执一词。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服对方,借助下面的调查进行分析,请写出你的结论。(总人数:50)

调查项目

喜欢上网交友

了解网友的真实身份

见网友

有过被网友欺骗的经历

人数

35

29

5

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动四】小语被选为了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但第一次登台主持的他紧张不已,你会对他说什么?你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著阅读(8分)

(1)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讲述了在_____________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在这段经历中发生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转变:____________。回国后,他将藤野先生的照片挂在北京寓居的东墙上深切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体现了作者鲁迅对____________心忧国事不为民众理解、终至消亡的悲剧命运的悲悯之情。

(3)《朝花夕拾》正文后的“后记”讲的是( )(2分)

A.本书的写作过程 B.本书的编纂过程

C.本书的修改过程 D.与《〈二十四孝图〉》《无常》相关的内容

(4)范爱农的一生是个悲剧,造成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2分)

A.受到日本同学歧视 B.先生不重视自己

C.生活贫困 D.封建势力复辟的罪恶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认真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5分)

题奉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1.(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3分)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论语》十二章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孔子家语》

【注】①商:“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为人谋而不乎_____________ ②不习乎_____________

③即与之矣_____________ ④丹之所藏赤_____________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B.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C.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D.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甲乙两文共同谈到了交友的话题,请结合两文内容,谈谈在交友方面你有哪些收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2段,完成16-19题(12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6.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段文字对景物的描写,顺序是从局部到整体。

B.作者小时候听别人说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可以成仙,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所以他觉得自己被欺骗,对百草园有着不满的感情。

C.本段的中心句是“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D.这段景物描写中,详写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略写了斑蝥、何首乌、覆盆子。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所提到的四件事,作者写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3分)

18.请从修辞手法和感官角度赏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换成括号内的字,为什么?(4分)

(1)肥胖的黄蜂(停)在菜花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飞)向云霄里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5分)

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龙应台

①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回放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火车站大厅里,人潮涌动。就在这川流不息的滚滚红尘里,妈妈突然停住了脚。

②她皱着眉头说:“这,是什么地方?”

③哥哥原来就一路牵着她的手,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说:“这是香港。我们要去搭火车。”

④妈妈露出惶惑的神情,说:“我不认得这里,我要回家。”

⑤身为医生的弟弟本来像个主治医师一样,背着两只手走在后面,这时一大步跨前对妈妈说:“这就是带你回家的路,没有错。快走吧,不然你回不了家了。”说话时,脸上不带表情,看不出任何情绪或情感,口气却习惯性地带着权威。三十年的职业训练使他在父亲临终的病床前都深藏不露。

⑥妈妈也不看他,眼睛盯着磨石地面,半妥协、半威胁地回答:“好,那就马上带我回家。”她开步走了。从后面看她,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

⑦陪她在乡下散步的时候,看见她踩着碎步戚戚低头走路,我说:“妈,不要像老鼠一样走路,来,马路很平,我牵你的手,不会跌倒的。试试看把脚步打开,你看﹣﹣”我把脚伸向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势,“你看,脚大大地跨出去,路是平的,不要怕。”她真的把脚大跨出去,但是没走几步,又戚戚低头走起碎步来。

⑧从她的眼睛看出去,地是凹凸不平的吗?从她的眼睛看出去,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吗?弟弟在电话里解释:“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都会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

⑨A.散步散到太阳落到了大武山后头,粉红色的云霞霎时喷涌上天,在油画似的黄昏光彩里,我们回到她的卧房。她在卧房里四处张望,仓皇地说:“这,是什么地方?”我指着墙上一整排学士照、博士照,说:“都是你儿女的照片,那当然是你家喽。”

⑩她走近墙边,抬头看照片,从左到右一张一张看过去。半晌,回过头来看着我,眼里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空洞。

⑪还没开灯,她就立在那白墙边,像一个黑色的影子,幽幽地说:“……不认得了。”大武山上最后一道微光,越过渺茫从窗帘的缝里射进来,刚好映出了她灰白的头发。

⑫火车开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键,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它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

⑬妈妈手抓着前座的椅背,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她看看前方,一纵列座位伸向模糊的远处。她转过身来看往后方,列车的门紧紧关着,看不见门后头的深浅。她看向车厢两侧窗外,布帘都已拉上,只有动荡不安的光,忽明忽灭、时强时弱,随着火车奔驰的速度像闪电一样射进来。她紧紧抓着椅背,维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她开始往前走。我紧跟着亦步亦趋,一只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B.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里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⑭我把她抱进怀里,把她的头按在我胸口,紧紧地拥抱她,也许我身体的暖度可以让她稍稍安心。我在她耳边说:“这班火车就是要带你回家的,只是还没到,马上就要到家了,真的。”

⑮弟弟踱了过来,我们默默对望。是的,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段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滋滋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

⑯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写“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间接反映了母亲年事已高。

B.妈妈踩着碎步戚戚低头走路,是因为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都会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

C.第④段的一系列动作描写,细致地写出了“我”对妈妈的怜爱之情。

D.第⑮段实写了眼前所见的一组生动的画面,描绘了妈妈想要回到的那段时光。

21.文章写“我”陪伴母亲在大武山乡下散步的内容,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文中划线的AB句。(6分)

(1)A. 散步散到太阳落到了大武山后头,粉红色的云霞霎时喷涌上天,在油画似的黄昏光彩里,我们回到她的卧房。(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从描写的角度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末段写到“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24.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都给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在你的生活中,曾有过什么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可贵?

《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C【解析】A项中“欹斜”的“欹”应读“qī”;B项中“憔悴”的“憔”应读“qiáo”;D项中“霎时”的“霎”应读“shà”。

2.B【解析】A项,蜿豆一豌豆。C项,婷婷玉立一亭亭玉立。D项,繁闷一烦闷。

3.C【解析】“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与句意不符。

4.D【解析】A项,包袱,比喻某种负担,使用了比喻义。B项,尾巴,比喻跟踪或尾随在后面的人,使用了比喻义。C项,咽喉,比喻形势险要的交通孔道,使用了比喻义。D项,暴风雨,大而急的风雨,使用了本义。

5.C【解析】A.否定不当,去掉“不要”。B.搭配不当,“挑起了……重担”或“承担……任务”。 D.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6.D【解析】《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不能称他为该书的作者。

7.A【解析】通读句子可知,本语段论述的是亲情的重要性。③是对横线前的“这一储蓄”的解释,应排在首位;①中的“离得多远”“隔得多久”与③中的“血脉相连”“超越时空”相照应,排在③后;④和②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论证这笔储蓄的重要性,排在最后。故选A。

8.(1)杨花落尽子规啼

(2)风正一帆悬

(3)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4)落花时节又逢君

(5)学而不思则罔

(6)受降城外月如霜

9.示例:(1)朋友是一束阳光一束可以让你的生活充满温暖的阳光

(2)育新园 培育新苗长成大树的园地。

(3)网上交友不安全,要谨防上当受骗。

(4)小语同学,恭喜你成为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这说明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的才能。你不要紧张,把同学们当成自己的家人,自然大方就好。保持轻松的心态,我相信你的主持一定会为活动增光添彩的。

【解析】(3)观察统计表可知,大多数同学喜欢网上交友,但只有极少数同学见过网友,同时大部分同学被网友骗过。由此可知,网上交友存在风险,要谨防上当受骗。(4)首先对小语表示恭喜,然后针对他紧张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对他进行鼓励。语言表达清晰流畅即可。

10.(1)日本仙台 弃医从文 对没有民族偏见的、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2)范爱农

(3) D

(4) D

二、阅读理解

(一)

11.(1)吟余小立闲干外。

(2)(2分)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二)

12.①尽心尽力;②老师传授的知识;③融合;④……的地方。

13.D【解答】本句句意为: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根据句意,节奏应划分为: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

故选:D

14.①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也有和他们相同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15.示例:交朋友要讲诚信,要和品质高尚的人做朋友。我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认为这一点很有必要。他人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我们很难发现自己的缺点,需要旁人的帮助才能认识到。所以认识到他们的错误并修正错误是有效的。

【参考译文】【乙】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为什么呢?”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子贡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本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君主,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所以说: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啊。

(三)

16. C

17.抓虫子(捉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目的是为了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18.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蟋蟀和油蛉人格化,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动物发出的悦耳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19.(1)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为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

(2)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无法表达这种效果。

(四)

20.(3分)D

21.(3分)插叙,交代了妈妈的病情,同时交代了我们带妈妈回大陆的原因,照应上文三个兄弟“放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陪妈妈回家或在火车站妈妈“步履细碎”地行走等内容。

22.(6分)(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黄昏色彩比作油画,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大武山黄昏的优美,反衬出作者在母亲失忆后的伤感。

(2)用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妈妈要回家的强烈愿望以及找不到家的惶恐。

23.(3分)妈妈要回的“家”不只是一个空间,而是满载美好生活的记忆,而随着岁月的逝去,年华渐老,妈妈再也无法在现实中真正返回。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光阴匆匆和对妈妈青春不再的无限感慨。

三、写作

24.略。

跟着“课本”踏春 鲁迅笔下百草园“童趣满园关不住”

中新网绍兴4月7日电(项菁)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迎着春光,在浙江绍兴鲁迅故里,鲁迅笔下的百草园迎来“满园春色”,大人孩童寻着“大先生”的儿时足迹,感受百草园的别样春天。

近日,百草园吸引众人打卡。项菁 摄

1926年,46岁的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回忆了童年的妙趣生活。该散文早已写入语文教材,成为中国人的必读文章。如今,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依然风景优美、郁郁葱葱,不少人跟着“课本”踏春。

近日,鲁迅故里一景。项菁 摄

近日走进百草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一眼望去比人还高;旁边是比较低矮却十分茂盛的芥菜,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油菜花和芥菜指的就是春天里的‘碧绿的菜畦’。”鲁迅故里讲解员陈佳兰受访时说。

重温课文,鲁迅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近日,百草园里的石井栏。项菁 摄

如今,在1000多平方米的园子里,石井栏、皂荚树、泥墙根等能找到对应的实物。这片百草园给童年的鲁迅带来了无限乐趣,也给当代青年留下了深刻记忆。

“我看到了伏在菜花上的肥胖黄蜂!”正在读初一的姑娘严可柔受访时兴奋地说。

近距离观看油菜花,小蜜蜂在花朵上采蜜,黑蝴蝶、白蝴蝶绕着花田翩翩起舞,俨然一幅动静结合的生动画卷。来自金华的严可柔虽然是第一次走进百草园,但她对于这里的场景“很熟悉”,“这是上个学期刚学过的课文,全部都背下来了。课文里的每句话,好像都能找到影子,感觉特别奇妙”。

百草园原为周氏家族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鲁迅曾经回忆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近日,百草园里的泥墙根。项菁 摄

眼下,一睹百草园的春日盛况,感受鲁迅的童年时光,已成为热门“玩法”。陈佳兰表示,近期,鲁迅故里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春游,包括上海、杭州、嘉兴、金华等绍兴周边地区的学校师生。

不虚此行,是带队到绍兴春游的一位上海初中老师的切身感受。他受访时谈及,“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的童年记忆,也承载了我们每个人‘学生时代’的记忆。春天百花齐放,百草园看似是一片菜园,却藏着无限的童趣、童真,是美好的象征。”

近日,大批学生参观百草园。项菁 摄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百草园在不同时节会种植不同的时蔬,包括玉米、茄子、南瓜、毛豆等,并由专人负责打理,为人们了解鲁迅、读懂鲁迅提供一扇生动的窗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