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性肾病是否可治愈(肥胖性肾病影响寿命吗)
肥胖性相关肾病减肥后能好吗?
肥胖性相关肾病,它的临床表现为肾小球局灶节段硬化性病变或肾小球的体积增大。如果是早期的肥胖性相关肾病,它可以通过减肥得到改善或者是痊愈,但如果出现明显的大量尿蛋白,或者经过病理穿刺确认出现明显的局灶节段硬化。
在经过治疗以后,减肥以后可以得到一定的程度的缓解,但是要想全部恢复到正常的范围之内,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肥胖性相关肾病也已经对肾脏造成了损害,然而这种损害是不可逆的,尤其是局灶节段硬化,肾小球出现了部分的纤维化,对于纤维化只能说是延缓不能说恢复。
因此,减肥性相关肾病,减肥只可以让部分好转但不可能完全治愈。
专家呼吁关注肥胖引发慢性肾病 减肥作用积极
资料图片,英国某杂志评选减肥达人。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中新网上海3月9日电(记者陈静)今天是第12个“世界肾脏日”,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常委、上海医学会肾脏病分会主委、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肾脏科主任倪兆慧教授9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近些年来,肥胖合并的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问题,已逐渐为人熟知,但是肥胖所引起的慢性肾病及其对慢性肾病患者预后的不良影响,还未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
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话题,蔓延到了世界各国和社会的各个阶层,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肥胖的发病率正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其势头已经超过了发达国家。据介绍,单纯由肥胖导致的慢性肾病,称为“肥胖相关性肾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
今年3月9日是第12个世界肾脏日,今年主题是“肾脏病与肥胖”(Kidney Disease &Obesity),就是希望全社会重视肥胖带来的肾脏损害。本周亦是第四届“上海肾脏周”。
倪兆慧说,肾脏病与肥胖密切相关。严重肥胖会导致大量蛋白尿,部分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伴肾功能不全,并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此外,肥胖并发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并发症都可以加重肾脏的损伤。她告诉记者,在其所在医院肾脏科接诊的患者中因肥胖导致肾脏病者约占两成。
倪兆慧说,体型偏胖,尤其是明确的肥胖患者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定期体检,筛查肾脏病。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眼睑、下肢浮肿,尿中泡沫增多,尿色加深,夜尿次数增多、血压升高(尤其是年轻人)等症状都应尽早去医院就诊,通过相关检查排查肾脏疾病,避免延误病情。这位专家指出,对于有早产或者低出生体重史的人群最好进行肾功能及血压的终身随访。此外,还应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以提高人群对慢性肾脏病的预防。
对于与肥胖相关肾病的治疗,倪兆慧表示,肥胖是该病之源,在病程的各个阶段,减肥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肥胖患者应该提倡低热量低脂饮食、加强有氧运动,同时合理用药关于近年来已逐渐被人们认识的“中草药肾病”,倪兆慧表示,虽然如今很多减肥药中已经不再有导致肾病的成分,但是选择减肥药仍要谨慎。(完)
专家提醒:别再胖了,当心伤肾!
刘栋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肾内科主任医师
问
肥胖为何会伤肾?
在大多数与肥胖相关的肾脏疾病中,肥胖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进一步导致糖尿病和血压升高,血脂异常,尿酸异常,血管内皮损伤和微炎症状态,最终导致肾脏损伤。当脂肪沉积在器官周围时,机械压力增大,同时通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进一步损伤相应器官包括肾脏。
肥胖可以引起许多疾病,常见的有心血管代谢并发症,比如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高尿酸血症等;也可以引发生物力学并发症,比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骨关节病等。另外,肥胖可以增加肾病患者心脑血管的发生几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问
哪些症状可能提示肾脏出现问题?
1、浮肿
身体浮肿是肾脏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不同患者的浮肿现象或轻或重,轻者可能会在早晨出现脸颊、眼部的浮肿,重者可能会出现全身浮肿现象。
2、血尿、蛋白尿(泡沫尿)
血尿可分为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肉眼血尿是指肉眼可见的尿液呈红色或洗肉水样,镜下血尿是指在显微镜下可见尿液中的红细胞增多。蛋白尿是指尿化验中尿蛋白阳性,患者尿中常见泡沫增多,以较小的泡沫为主,久久不能散去,提示患者尿中有蛋白。
3、血肌酐升高
血肌酐是检验肾功能的一个指标,但不是一个十分灵敏的指标,它的升高就意味着肾脏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伤。
4、食欲不振,乏力
若患了肾病,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肌肉酸困无力,容易疲劳提不起精神。体内毒素积聚,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引起食欲不振甚至恶心呕吐等症状,常常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而误诊,错过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5、贫血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浆中一些毒素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贫血程度常与肾功能减退的程度相关。
问
如果出现肥胖相关性肾病我们应该怎么办?
1、生活方式干预
首先需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选择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避免喝甜饮料、避免饮酒,适度运动可以预防肥胖,也可以改善肥胖带来的相关并发症。
2、药物治疗
包括二甲双胍、SGLT2 抑制剂、GLP-1 受体激动剂、DPP4 抑制剂等有减轻体重、减少尿蛋白作用。由于药物治疗专业性较强,且上述几类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尽可能让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来确定处理方案,切忌乱投医,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转自:CCTV生活圈
来源: 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