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子宫内膜癌(肥胖子宫内膜会厚吗)
为何胖人更易得癌
深圳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李 强
肥胖就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一般认为,肥胖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易患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尿酸血症、骨关节病等。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肥胖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涉及500多万英国成年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较高的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与10种常见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当BMI超标(18.5~23.9千克/米2),每增加5,子宫肿瘤风险就会增加62%,胆囊癌增加31%,肾癌增加25%,宫颈癌增加10%,甲状腺癌和白血病风险约增加9%。此外,还有研究发现,肥胖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比正常女性高2~3倍,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生率随体重增加而升高,胆囊和胆道癌也较为常见;肥胖男性结肠癌、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较正常体重的男性更高。
为什么肥胖人群更易得癌?这或许可以从胰岛素抵抗来解释。由于脂肪组织分泌的瘦素、TNF-α及游离脂肪酸,都会导致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所以肥胖人群大多存在这一问题。他们体内的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以致身体误以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无法满足基本的生理代谢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胰岛素分泌量就会增加,最终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胰岛素可以直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分化,也可以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增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活性,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不仅如此,肿瘤组织还能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
从这个角度说,肥胖人群应当主动减重,降低胰岛素抵抗,进而达到预防癌症的目的。
113公斤女子患上子宫内膜癌,脂肪太厚差点做不了手术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从尤艳记者顾潇)身高只有1.52米,体重却重达113公斤。近日,扬州高邮市人民医院妇科接诊了一名超肥胖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由于腹壁脂肪过厚,给手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最终在妇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科室的密切配合下,手术成功进行。
近日,扬州44岁的姚女士诊刮检查后,病理提示是子宫内膜癌,因其身患糖尿病,并有开腹胆囊切除史,手术难度较大。为寻求进一步治疗,她来到了高邮市人民医院妇科。
△患者体重高达113公斤,给手术带来了难度
入院后,医生第一时间为其完善了相关检查,子宫内膜癌手术指征明确,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尽快完成手术。虽然无绝对手术禁忌,但由于患者身体条件的特殊性,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成了困扰医生的难题。原来,患者身高只有1.52米,但体重却达到了113公斤,体重指数(BMI)为48.9,属于超肥胖人群。
为尽快定下手术方案,徐荣主任召集全体妇科医生针对患者情况进行了病例讨论。鉴于患者的腹壁脂肪过厚,进行传统的开腹手术必然会出现手术过程困难、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感染、切口愈合不良、需长时间换药等诸多问题,进而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如果选择经腹腔镜手术,虽能基本避免切口脂肪液化、愈合不良情况,但可能出现穿刺器长度不够,无法完成手术等困难。
经过反复讨论和权衡,医疗组最终决定采取经腹腔镜手术方案,同时做好开腹手术准备。床位医生陈桂红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手术方案得到患者及家属理解和认同。
在进行术前准备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护理人员为患者备皮后清理肚脐时,发现患者肚脐竟有10厘米深,而普通棉签长度只有7.5厘米,无法彻底进行清理。面对这一情况,护士刘干琴采取血管钳夹取碘伏棉球的方式,进行耐心清理,花费近半个小时才使患者情况基本达到手术要求。
手术当天,徐荣主任、陈桂红医生为患者实施腹腔镜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手术。经患者肚脐充入二氧化碳气体,15厘米长的穿刺器勉强能穿透患者腹壁。手术全程,医生时刻用手固定住穿刺器,才能保证手术器械的正常使用。
因为患者有开腹手术史,腹腔内肠管、大网膜粘连致密,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术中医生需要小心谨慎地分离粘连,避免损伤肠管。经过近3个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
△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手术非常成功
术后的麻醉复苏,对于患者而言也是一道难关,肥胖患者在苏醒期易因上呼吸道的空间狭小导致呼吸不畅,存在着极高的窒息风险,进而引起缺氧甚至心跳骤停。这需要医生准确把握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消退顺序,做到仔细观察、耐心守候、及时处理。在麻醉医生的精准麻醉和精心看护下,患者在复苏室得以平稳苏醒,顺利转回妇科病房。
在妇科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姚女士恢复良好,术后5天就办理了出院,因为病理检查提示其为子宫内膜癌I期,出院前医生再次耐心对其进行了健康宣传,并嘱咐她定期复查。
(通讯员供图)
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为何胖人更易得癌
深圳大学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李 强
肥胖就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一般认为,肥胖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易患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尿酸血症、骨关节病等。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肥胖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涉及500多万英国成年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较高的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与10种常见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当BMI超标(18.5~23.9千克/米2),每增加5,子宫肿瘤风险就会增加62%,胆囊癌增加31%,肾癌增加25%,宫颈癌增加10%,甲状腺癌和白血病风险约增加9%。此外,还有研究发现,肥胖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比正常女性高2~3倍,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生率随体重增加而升高,胆囊和胆道癌也较为常见;肥胖男性结肠癌、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较正常体重的男性更高。
为什么肥胖人群更易得癌?这或许可以从胰岛素抵抗来解释。由于脂肪组织分泌的瘦素、TNF-α及游离脂肪酸,都会导致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所以肥胖人群大多存在这一问题。他们体内的胰岛素靶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以致身体误以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无法满足基本的生理代谢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胰岛素分泌量就会增加,最终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胰岛素可以直接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分化,也可以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增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活性,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不仅如此,肿瘤组织还能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
从这个角度说,肥胖人群应当主动减重,降低胰岛素抵抗,进而达到预防癌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