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血压一定高吗(肥胖血压高减肥会恢复吗)
为什么肥胖的人,血压和血糖都会升高?本文告诉你真正的原因
朋友小刚跟华子诉苦,说他刚刚体检完,结果血压也高,血糖也高,问华子怎么办。华子看着他二百多斤的身躯,告诉他真的应该减肥了。高血压与高血糖有一个共同的“土壤”,叫做“胰岛素抵抗”,而肥胖正是根源。
一、肥胖同时影响血压和血糖1、血糖超标的人血压多半也会高:在血糖超标的人群中(包括确诊为糖尿病或是糖耐量受损者),超过一半人同时血压也超标。在高血压和高血糖同时作用下,这类患者的血管病变,以及器官损害进展速度更快,也更严重。
2、发生“双高”的多为肥胖者:在发生血压、血糖“双高”的患者中,肥胖者占了大多数。事实上,即使没有发生高血压,肥胖者的血压也会高于非肥胖者。
二、“胰岛素抵抗”是病根对于这种现象,医学专家们做了大量的观察试验,结果发现这一类人群中,血中的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人,造成血压和血糖双高的共同病根,是“胰岛素抵抗”。
1、什么是“胰岛素抵抗”:胰腺分泌的胰岛素控制着人体中糖、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代谢,可以把剩余营养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时,人体就要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这种现象,就称为“胰岛素抵抗”。
2、为什么会发生“胰岛素抵抗”:遗传、疾病与肥胖都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其中肥胖是最大的原因,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中心性肥胖。肥胖会造成游离的脂肪酸增多,反馈给大脑“脂肪过多”的信息,大脑就会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减少营养物质转化为脂肪。
可是血中的无法正常转化成脂肪的营养物质又会刺激胰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超量的胰岛素把血糖合成脂肪后,又使得血糖降得过低,增加了人进食的欲望,结果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本意是想减少人体脂肪合成的“胰岛素抵抗”,反而成为了人体发胖的祸首。
3、“胰岛素抵抗”的后果:胰腺会过度分泌胰岛素,引起高胰岛素血症。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造成心率加快;引起远端小动脉收缩造成血流阻力增加;会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增多,造成水钠潴留;会促使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之兴奋收缩,所有的一切都会导致一个后果,就是血压上升。
而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有限,当发生持续的“胰岛素抵抗”后,胰腺在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就会“累垮”,逐渐丧失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人体内的血糖就会急剧上升,引起糖尿病。
三、如何应对“胰岛素抵抗”当人出现“将军肚”之后,无论血压与血糖是否正常,“胰岛素抵抗”都已经发生了,只是在于程度的不同。所以要趁着血压受影响不大,胰腺还没被“累垮”的时候,积极应对,消除“胰岛素抵抗”。
1、控制体重:对于肥胖者,降低体重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式。标准的体重指数(BMI)应当在20~24之间,对于超胖者如果达到24以下较困难,可以控制在27以下。
体重指数(BMI)的计算方法:体重的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
2、增加运动量:建议有氧运动与力量锻炼同时进行,每天进行30分钟至1小时的中度强度有氧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脂肪代谢,减轻体重,还可以增加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是对抗“胰岛素抵抗”最有效的方式。而力量锻炼可以促进肌肉增长,肌肉是“吃糖大户”,即使在休息状态,肌肉组织也在消耗大量血糖。
快步走是简单可行,安全有效的有氧运动。如果所处地区环境污染不大,建议户外运动,大步快速行走,身体出汗以略有潮湿感为宜。如果外界环境不适合运动,也可以室内跑步机练习,每次运动30分钟至1小时。力量锻炼可以做平板支撑、深蹲、俯卧撑等运动,注意量力而行,避免受伤。
3、调整饮食:控制盐摄入每天在3~6克之间,脂肪摄入每天不超过25克。可以多食蔬菜、杂粮、粗粮、水果等食物,其中富含纤维素,既能产生饱腹感,又可以减少热量摄入,还可以在肠道中吸附脂肪和胆固醇减少吸收,降低血压及血糖。
运动量大的人,可以多食用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以补充运动中身体蛋白的损耗。肾功能没问题的人,可以多食用含钾高的蔬菜,或是食用含钾的低钠盐,钾离子可以对抗钠的升压作用,帮助降低血压。
4、调整心态:愤怒、忧郁、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会使人处于“应激状态”,造成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使腺体分泌增强,使人易于饥饿,从而进食更多的食物造成肥胖,有个名词叫做“压力性肥胖”说的就是这种现象。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还会使心率增加,外周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
所以多与人交流、进行户外活动,或是听音乐,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会帮助自己更好地控制血压和血糖。
综上所述,肥胖的人一定要尽早的减肥,才能更好地预防疾病。当然了,如果已经确诊为高血压和糖尿病,而且通过增加运动、调整饮食都无法控制时,就需要尽早寻求医生的帮助了。要注意的是,如果需要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安全使用。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
肥胖与高血压的关系?
肥胖是因为高脂肪食物过多的摄入人体,引起脂肪在人们体内堆积形成发的。因肥胖而引发的高血压形成不同于原发性高血压和肾性高血压。由于肥胖人的脂肪组织大量增加,扩充了血管床,血液循环量相对增加,在正常心率的情况下,心搏出量要增加许多,长期的负担过重,左心肥厚,血压升高。
肥胖除了诱发高血压外,还会诱发糖尿病,糖尿病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进食过多、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活性增强,交感神经活动加快,导致血压升高。肥胖人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一定程度的水钠潴留,又进一步增加了循环量,加剧了血压升高。高脂血症恰恰是可以诱发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和脑血管病。血脂高是肥胖的必然伴侣。高脂血症是指血中甘油三酯与胆固醇的增加。肥胖者体内脂肪增加,血液中脂肪也会相应增加,所以,中重度肥胖者一般还会伴有高脂血。
肥胖与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成正比的,有研究显示,超重在10%以内时,高血压发生率为10.3%,仅比正常体重的人略有增加;超重10%-20%时,高血压发率为19.1%,相当于正常体重人群的2.5倍;当超重30%-50%时,高血压发生率高达56%,为正常体重人群的7.2倍。换句话说,有中度以上肥胖的朋友有一半以上可能会得高血压。
如何控制体重
我们要有合理膳食,调整饮食结构,以控制体重为目标。膳食需要多样化,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节制零食,少吃油炸高脂食品等食品,多吃些糙米、杂粮、面食以及含纤维素较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另外,要坚持运动,特别是年轻的朋友,不要久坐不动,每天最好能有1小时左右的体育锻炼,这有利于增强呼吸功能,确保心血管健康。同时,也要适当的舒缓压力,消除疲劳。体育锻炼还有利于增加骨质密度,加强神经肌肉的协调发展,增强免疫力。
因此预防高血压,适当的减轻体重,可有效预防高血压的病发,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血压超过多少算高?国家卫健委回应来了,你的血压可能并不高
这几天大家应该都被高血压的事迷糊住了,前几天刚听说血压标准下调了,结果官方又来回应,说国家没有调整成人高血压。不少人表示自己糊涂了,本来以为自己很健康,突然有一天变成“高血压患者”了,正伤心着呢,官方又说未调整标准,自己到底应该听哪个的?
血压超过多少算高?是140/90,还是130/80?
先简单和大家回顾下这件事的始末
本月13日,《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发布出来,大家都关注到高血压标准发生变化,降到130/80了,所以也出现了很多网友自嘲说:一觉睡醒成高血压病人了。
但是很快15日,国家卫健委就回应: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
众人听后长嘘一口气,还好,还好,这下自己还是健康的。
那我们来讨论一下,若国家标准真的下调了,有何利弊?
有利的一面
高血压的知晓率会进一步提高,相信这两天很多人都关注到这个讯息,连平时不怎么看见健康新闻的年轻人也注意到了,很担心自己的血压也高了。
血压降低身体更健康,症状慢慢得到改善,若人们能够积极控制血压,心血管风险会进一步降低,连带着其他慢性病的风险也降低了,人们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会逐步提高。
有弊的一面
标准降低了,意味着超标的人数会更多,可能翻一番,患者有几个亿,而医疗资料就这么多,相应地压力就增大了,制药、用药的压力也会迎来爆发。
而且人们因为疾病会产生焦虑,老年人本身血压高可能没什么,本身就要吃药,但是年轻人、青年人,突然由“健康人”转变为“病人”,心理变化还是比较大,现在这个社会本来压力就很大,还要忧心自己的身体,烦恼更多了。
血压标准很早之前就调整过,三十多年前是160/90,后来是140/90,降低标准是跟随国情来的,现在生活饮食条件好,心血管疾病人数多、危害大,必须要重视前期防治,而且研究也发现把血压控制好对人体大有裨益。
哪怕没有调整,大家也要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保持在130/80以下肯定比140/90以上来得安全。
换个问题说,超过130/80就一定要吃药了吗?
不管是国外指南还是国内指南,首先推荐的方式都是生活干预,所以大家不必纠结到底高到多少算高,只要明白超过130/80对健康有风险要积极干预就可以了。
虽说不用吃药,但是大家一定要重视血压升高这个问题,很多朋友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觉得年轻是资本,觉得自己不抽烟不喝酒,结果发生意外让自己终身后悔。
所以,关键是转变生活方式,不要等身体难受了,扛不住了,医生说必须要吃药控制了才知道严重性。
但是也有另外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患者还有其他危险因素,比如说肥胖、先天性心脏病等等,那就要医生进行评估,这种情况是吃药获益大,还是暂时不用吃。
这些高血压误区,看看你有没有被“忽悠”
每天都要量血压,多量几遍更保险
虽说家里有个血压计量起来比较方便,但是也没必要天天量、频繁量,因为血压本来就是波动的,除非做动态监测,否则频繁量没什么意义,还会耽误正常工作和生活,自己也会觉得麻烦,一旦忘记量就会焦虑。
血压不稳定的时候,一天量2-3遍,血压稳定的时候,每天早晨量一遍就可以。
老年人血压高点也没事
老年人里面也分年轻老人和高龄老人,两者的标准有所区别,前者和年轻人没什么区别,控制在140/90以下比较好,后者比如说八十岁以后,到150/100或者160/100都是能承受的。但不是说还能再高,太高的话同样有危险。
此外要提醒大家,高龄老人的血压不能太低,因为研究发现低压对老人的危害更大,会影响心脏泵血,那么大脑就容易缺血缺氧,那是非常危险的。
吃药效果不好就加量、换药
吃了几天或一个星期,身体什么变化都没有,血压还是原来那样,有的患者就说这个药不管用,要换一换,咱们吃得不适神药,一般一个月或两个月的时间会慢慢降下来,从高压平稳过度到正常状态,这样患者也不会感觉不适应。
加量这个事在生活中也很容易看到,假如让患者联合用药,患者会很排斥,但是却主动提出加量。
如果你有这种想法,要尽快改正,因为药本身就存在副作用风险,剂量越大风险越高,这个道理大家应该都懂,所以,吃多少要按照规定来,效果不好可以换、可以加上别的药,具体的要咨询医生。
希望大家看完了这篇文章能不那么焦虑,对血压标准调整这件事也有一定了解,其实不管是什么标准,都要健康生活,如果平时能好好管理自己,就不会出现这些担心。而对于已经确诊的人来说,下调标准不过是让自己更自律,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总之一切听医生的,不要自己乱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