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生长纹肥胖(向阳生长壁纸)
父母回归常识 孩子向阳生长
近日,在北京举行的木棉说“让孩子向阳生长”主题演讲活动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田宏杰、资深药师冀连梅、儿科医生陈英等8位嘉宾,从不同视角分享科学育儿的专业知识。
木棉说演讲是一个专注于女性成长和家庭教育的公益演讲项目,邀请各行各业专家传递有价值、有温度、有态度的知识理念,本次演讲活动产生的门票收益已全部捐给陈香梅公益基金会。
如何让孩子营养均衡少生病
在3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北京新世纪妇儿医院儿科门急诊主任陈英经常被家长问:孩子为何总生病,是营养不够,微量元素缺乏,还是免疫力问题?怎么养一个少生病的孩子?陈英现场分享了6大秘籍,其中特别强调孩子科学运动和合理饮食的重要性。
她说,家长全年都要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运动的时长和强度要循序渐进。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体能,还可以辅助消化,增加食欲,有助于孩子心情愉快。在饮食方面,建议尽量居家饮食,常态饮食,粗茶淡饭对孩子身体状况最佳,晚餐不宜过多。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一也强调,食谱是死的,人是活的。在家给孩子做好吃的,不用严格遵守食谱,做到食物多样,选择营养密度更高的食物即可。
另外,顾中一还建议家长要多关注膳食结构,尽量选择低盐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不要吃高糖、低铁钙、油炸食品、含饱和脂肪的食品。由于孩子发育快,建议每隔半个月记录一下孩子的身高体重,“当孩子出现典型的营养缺乏信号时,比如牙龈出血,可能是维生素C缺乏,就要及时关注”,还要及时预防出现贫血、维生素缺乏、肥胖等,
“孩子是高代谢机体,怕热不怕冷,一定要恰当衣着,不要给孩子穿得过多,不要让孩子在穿多穿少之间过度变化。”陈英还呼吁家长要让孩子有一些无忧无虑的时间,“有些孩子因压力大会把焦虑、紧张、不良情绪隐藏在内心深处,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
孩子生病后该如何安全有效地用药?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学硕士、曾任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药房主任的冀连梅说,全世界因用药错误产生的相关花费每年高达420亿美元,英国平均35秒产生一份与医疗伤害相关的事故报告。因此,她建议家长不要凭借自己的一知半解给孩子用药,应该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用药问题交给专业的医生或药师来做。
“有统计数据表明,80%的国人用药之前不看说明书,所以才会经常发生把高锰酸钾外用片口服的用药伤害事件。”冀连梅举例说,作为专业的药师,要想彻底明白抗生素的知识,需要学的专业知识都很多,“家长要做的是学会看药品说明书,学会理解抗生素等于抗菌药物,不等于消炎药,从而避免滥用抗生素”。
孩子遇到挫折和伤害怎么办
家长都希望孩子一生健康平顺,可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心理学博士田宏杰形象地举例说:“每个人都像一座冰山,冰山上面外显的是行为及情绪,水面以下看不见的是心理需求。要帮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就需要家长看到孩子行为和情绪背后的心理需求。”
田宏杰分享了女儿刚上学时学英语遇到困难,很沮丧地说自己“讨厌英语”,“这时候不要急于宽慰孩子,说‘别沮丧’‘你很棒’之类的话,应该看到与沮丧一起被压抑的,还有无能感和力量感,孩子这时的心理需求是‘我真的好想把英语学会,达到老师的要求’。”田宏杰提醒说,如果孩子多次尝试仍然做不到,可能会产生习得性无助,简单的加油打气没有用,家长要看到孩子的难处在哪儿,帮孩子找到有用的方法,降低难度,逐步克服困难。
家长这样做了孩子仍然做得不够好,又该怎么办?田宏杰建议家长把关注点从结果成功与否,拉回到孩子跨越挫折时的努力与过程,“在过程中找到坚强的力量、智慧与方法,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成为最好的自己”。
针对近期儿童遭受性侵害的社会热点,专注于儿童性启蒙课程的心理咨询师宫学萍认为,遭受性侵是童年的大不幸,对孩子身心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孩子长大后会有不安全感以及很强的自我归咎,会认为“我是残缺的,我是不完整的”。而实际遭受性侵的儿童数量远比被公开报道的要多,按照业内标准,只要成年人将自己的性器官呈现在儿童面前,碰触孩子的身体部位,就是性侵,就会对孩子造成创伤。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宫学萍建议父母一是要成为孩子百分之百信任的对象,二是最好能主动对孩子进行系统的性教育。“引导孩子认识身体、了解性知识,是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部分。当孩子对身体产生好奇,想要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时候,家长应该不着急、不逃避,真诚且诚实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努力打破性教育的各种‘不可说’”。
为什么有的孩子遇到挫折、遭遇伤害时不敢跟父母说?宫学萍认为,如果孩子一提问就从父母那里得到指责和埋怨,而不是理解和帮助,孩子遇到事儿就不会百分之百地信任父母。“即使父母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关于性方面的问题,也不妨把你的谨慎呈现在孩子面前,鼓励肯定孩子提问,并陪孩子一起查找答案。父母有责任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任何的闪躲、躲避和欺骗,都会让孩子逐渐失去向父母求助的信心。”
如何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
到底什么是孩子的价值?人的价值由何而来?如何帮助孩子找到他的价值?李玫瑾从“影响力”“贡献”“个人标价”三个方面解读人的价值,建议父母要引导孩子明白自己的价值是“别人因你的存在而受益”。李玫瑾说:“价值小可报恩,大可报国;价值不在大小,关键在于能否知道自己的价值;价值不在挣钱多少,关键在于能否被人发现与认可;价值不在远近,关键在于彼此能否相互需要。价值类型不同,价值也不只体现在一时一事,价值可以在努力中有增有减。”
分析人的价值来源时,李玫瑾指出一是先天遗传,二是后天养成。先天遗传是智力与特殊能力,后天养成最重要的是技能、行为和性格。李玫瑾特别强调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吃苦耐劳、心胸大气、宽容平和、不斤斤计较等性格。
如何帮助孩子寻找到他的价值?李玫瑾坦言,目前的学习几乎都是课堂学习,应该在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多的天地,为其创造体现价值的机会。父母应该观察孩子的兴趣与专注点,扩展孩子的涉猎领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特别是孩子接近成年时,我们只给孩子做参谋,把选择权交给他自己”。
关于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李玫瑾建议父母要努力探索“导师”的角色,通过亲自抚养,带孩子进入各种“社会圈”,接触不同的人,指导孩子为人处世。李玫瑾提到,言语是一个人社会发展的根本基础,父母要多和孩子聊天,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要告诉孩子如何与社会打交道,帮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根据孩子的性格,引导他选择适合的职业”。她建议家长放平心态,以引导与尊重为中心,而不是以包办与管制为中心,给孩子阳光与空间。
在亲自抚养孩子方面,知名美食达人文怡因为养育两个男孩自嘲处于“生育鄙视链”末端,但因为孩子们有一个负责任的好爸爸,文怡深刻体会了父亲育儿的重要性。
如何培养一个乐于参与育儿的负责任的好爸爸?文怡说,男人进入父亲的角色比较慢,妈妈要给予新爸爸适应的时间,没必要在产后身体和情绪都不稳定的时候产生家庭纠纷,否则真的就成为“丧偶式育儿”了。“妈妈既要放心又要放手,让爸爸参与到育儿中来,爸爸参与越多,成就感和责任感也会越强”。
具体做法上,文怡建议妈妈们不要剥夺爸爸照顾孩子的权利,在孩子面前不妨多示弱、在老公面前不妨多“装傻”,自己做得越少,老公就会做得越多,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到妈妈的不容易,体会到孩子对他的依赖。“笨妈妈是培养好爸爸的天梯,好爸爸都是夸出来的,如果爸爸不够好,说明妈妈夸的力度不够大、不够及时、不够具体。”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05日第9版 实习生 王娟 记者 杨咏梅
大学生灵活就业如何另辟蹊径、向阳生长
目前,我国灵活就业者接近2亿人。其中,大学毕业生占据相当比例,人数持续攀升——
大学生灵活就业如何另辟蹊径、向阳生长
在山东曹县职业教育中等专业学校实训基地,胡春青(右)在为学生整理头饰,准备拍照。2018年,攻读博士学位的胡春青回到家乡山东曹县大集镇,一边研读学业一边创业,经营演出服装和汉服。近年来,山东曹县已有12000多名大学生返乡创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路上的排头兵。新华社发
在四川彭山区公义镇,刘沈厅(右)到家庭农场主郑利彬的果园查看交流晚熟柑橘的长势情况。2016年底,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毕业后,刘沈厅放弃公派留学和留校的机会,回到家乡创办家庭农场,和父亲一起创业。新华社发
江苏南京市溧水区凤麟府小区的菜鸟驿站,90后大学毕业生孙延婷在扫描包裹信息。2020年毕业前夕,她选择在家门口创业,开办一家菜鸟快递驿站,为社区居民免费保管、分发快递。新华社发
凌晨2点,某网络平台助农专场直播间内仍灯火通明,镜头前的安秋金一身标志性打扮:齐眉刘海、黑墨镜,亮眼的橙色围裙系在宽松黑衫外。此时,这个24岁的小伙子已直播10余个小时,但在与果农的现场连麦中还是妙语频出,毫无倦意。
2018年,安秋金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美食视频创作者。随着线上经济兴起,网络写手、短视频制作者、网约配送员等岗位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蓄水池”,安秋金们如同激荡而起的朵朵浪花,怀着梦想奔向自己的星辰大海。这些青年过着怎样的生活?灵活就业何以成为一种现象?就业者如何爬坡过坎才可向阳生长?
画群像:有勇气追梦,敢尝试创新
与安秋金类似,95后刘宁儿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也选择了一份“不那么传统”的职业——电竞主持人。镜头前的她谈笑自若,镜头后的她不断为此付出努力:每天上午10点练舞、健身,中午1点开始做功课、练解说,4点直播直至凌晨左右。每月会给自己放一两天假,但赶上赛季就得频繁奔波于不同城市之间。她说:“这份工作鲜活、有趣,内心的热爱支持我不断走下去。”
网络文学作者吴梦炜的状态与刘宁儿不同。毕业于南昌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他,“跨界”开启了“以梦为马,执笔走天涯”的生活:每天晚上工作5~6小时,更新小说4000~6000字。如果中途休息一天,就会择机补上。“平时比较宅,喜欢在夜深人静时伏案码字。但坐久了会发胖。”吴梦炜笑谈自己的生活常态。
自由、热爱、梦想,是几位年轻从业者一致的内心诉求。那么,如何界定“灵活就业”概念?这个群体具有哪些特征?
多位专家认为:灵活就业岗位与互联网经济息息相关,一般指自雇的、临时性的或非正规的就业模式,其灵活性体现在工作形式、时长、劳动关系等方面,基本可分为非全日制就业、个体工商户、新就业形态三种。与自由职业相比,灵活就业涵盖范围更广,可以是“打零工”,也可以是自主创业,不一而足。
基于多年调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描绘了这样一幅“群像”:就业者以95后、00后为主,普通本科和高职院校毕业生占比较大,多为主动择业或将其作为创业、二次就业的“跳板”,同等条件下比传统岗位从业者收入略高。他们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创造性,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响应并进行改变。
受访专家表示,部分省份选择灵活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呈上升状态:以江苏省为例,2017年、2019年全省毕业生总量分别为55.6万人和56.2万人,年终灵活就业率分别为2.5%、2.9%,增长约2500人。据麦克思研究院《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2020》显示,2014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内自主创业占比2%,毕业5年内则上升至4.8%。伴随毕业时间的延长,其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
从用人需求看,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中国企业采用灵活用工比例约55.7%,比2019年增加约11个百分点,近30%的企业打算稳定或扩大灵活用工规模。“互联网经济开辟的新蓝海正为有意投身灵活岗位的年轻人创造更多与之匹配的岗位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朱迪说。
寻原因:融入数字时代,追求自我价值
暮色已沉,两三碟菜上桌。父女二人相对而坐,吃饭间聊着一天的家常琐事。这种再普通不过的农家生活,被95后王晓楠剪辑成了“家人对坐,灯火可亲”的画面。几年前,为了照顾身患肾病的父亲,毕业不久的王晓楠辞职回到河南滑县大寨乡,成了一名短视频制作者。乡土生活给了她创作的灵感,使她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朱迪曾对青年择业展开调研,她发现,有很多像王晓楠一样的青年渴望在工作、生活与家庭间寻找平衡,灵活就业岗位为满足这种需求创造了可能。此外,年轻人向往自由、希望掌控人生的观念也成为灵活就业受青睐的内驱力。很多情况下,灵活就业并非无奈之举,而是实现自我价值或为创业积累经验的主动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等专家认为,数字技术的革新带动了共享经济、线上经济的发展,云客服、短视频、在线教育等内容平台为灵活就业创造条件,在时间、空间、形式上拓展了大学生择业的外延,丰富了供给端的就业岗位。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李长安分析认为,在我国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迈进的过程中,势必有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方面的转变。一方面,以传统固定工为主要特征的就业市场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社会需求增多,其他劳动者的就业份额随之减少。因此,在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909万人的情况下,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向着高技能自我提升是一种方式,灵活就业也不失为另一种可行的通道。
在这条通道上,无论是身处上海的刘宁儿,还是位于厦门、南昌的安秋金和吴梦炜,或是安居大寨乡的王晓楠,“一张大网”为身处异地的他们拓展了就业形式,并带来可观收入。张成刚分析称:“在国家推行‘就业优先’的宏观背景下,灵活就业有利于人力、信息资源在区域间合理流动与配置,便于三、四线城市吸引劳动力就业,为‘小镇青年’发展开拓空间。一些返乡创业的青年为乡村振兴积蓄力量,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发展的差距。还有部分青年通过灵活就业‘试水’,之后成立工作室并注册公司自主创业,这些都为创新创业培育了新动能。”
探方向:保障 引导,激活一池春水
“成立公司、有可观的收入、买套公寓房……”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薛海鹏,在顺利完成一个大型企业网页设计项目后,感觉离人生目标更近了一步。虽然有听力障碍,但这并未妨碍他规划人生:凭借专业所学和两年的互联网从业经验,从知识技能服务网站“打零工”接单开始,逐渐增加收入、积累口碑,再成立商铺、筹建公司。
采访中,不少青年表示灵活就业并非“脑子一热”,而是从大学期间就有所准备或者已开始创业。张成刚提示,择业者如果没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市场意识,很容易迷失自我。这就要求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引导学生及时做好职业规划,树立正确择业观。学校还应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上统筹安排,适应灵活就业发展的趋势与需求。
记者注意到,大部分灵活就业者每月收入不稳定,一般按照接单或项目来分配薪酬,很容易因为薪酬体系设计不标准而产生同工不同酬及工资纠纷等问题。李长安提醒,大学生要对劳务合同及相关法律有所了解,增强法律意识、保障自身权益,劳动仲裁部门需对这些新问题足够重视。
社会保障是受访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朱迪的调研显示,在近1万位从事直播、外卖配送等职业的青年中,有25%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任何社会或商业保障。不难发现,从业者与用工平台劳动关系边界模糊、城乡户籍限制、“跨平台、多雇主”等情况成为社保不健全的影响因素。
对此,受访专家呼吁构建一种适应灵活就业模式的新型社保体系,由政府筹建并提供财政补贴,劳动者及与之有劳务关系的企业分别缴纳一定资金。马亮还建议,推动相关政府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加强政府同企业用工社保数据对接,用平台型社会保障解决平台经济遇到的难题。
实际上,相关政策的“春风”早已吹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及多个中央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为灵活就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相关负责人从降门槛、强扶持、优服务、促孵化四个方面强调“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为从业者吃下一颗“定心丸”。
在顶层设计引导下,地方探索愈见明朗。马亮告诉记者:纵向看,不少二三线城市成为灵活就业者的流入地,为人才认定、落户开通了绿色通道,并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策落地方面下功夫;横向看,规范竞争机制、完善行业监管,严格治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为灵活就业提供了充分保障。
“新事物、新模式势必有其发展规律,相关部门与社会舆论应该以包容的心态‘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择业者可以另辟蹊径、向阳生长,最终实现社会发展红利的共创与共享。”李长安说。(记者 李晓)
来源:光明日报
大学生灵活就业如何另辟蹊径、向阳生长
编者按
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灵活就业成为摆在求职者、创业者面前一个越来越有吸引力的选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继续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支持各类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零工市场建设,广开就业门路,为有意愿有能力的人创造更多公平就业机会”。
在灵活就业群体中,相当一部分是大学毕业生。在他们职业方式的变化背后,有择业观念的改变,有客观因素的促动,更有亟须补足的短板。正值就业季,我们走近一些灵活就业青年,倾听他们的故事与心声,探寻灵活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之路。
目前,我国灵活就业者接近2亿人。其中,大学毕业生占据相当比例,人数持续攀升——
大学生灵活就业如何另辟蹊径、向阳生长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晓
凌晨2点,某网络平台助农专场直播间内仍灯火通明,镜头前的安秋金一身标志性打扮:齐眉刘海、黑墨镜,亮眼的橙色围裙系在宽松黑衫外。此时,这个24岁的小伙子已直播10余个小时,但在与果农的现场连麦中还是妙语频出,毫无倦意。
2018年,安秋金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美食视频创作者。随着线上经济兴起,网络写手、短视频制作者、网约配送员等岗位已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蓄水池”,安秋金们如同激荡而起的朵朵浪花,怀着梦想奔向自己的星辰大海。这些青年过着怎样的生活?灵活就业何以成为一种现象?就业者如何爬坡过坎才可向阳生长?
在山东曹县职业教育中等专业学校实训基地,胡春青(右)在为学生整理头饰,准备拍照。2018年,攻读博士学位的胡春青回到家乡山东曹县大集镇,一边研读学业一边创业,经营演出服装和汉服。近年来,山东曹县已有12000多名大学生返乡创业,成为当地乡村振兴路上的排头兵。新华社发
画群像:有勇气追梦,敢尝试创新
与安秋金类似,95后刘宁儿从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也选择了一份“不那么传统”的职业——电竞主持人。镜头前的她谈笑自若,镜头后的她不断为此付出努力:每天上午10点练舞、健身,中午1点开始做功课、练解说,4点直播直至凌晨左右。每月会给自己放一两天假,但赶上赛季就得频繁奔波于不同城市之间。她说:“这份工作鲜活、有趣,内心的热爱支持我不断走下去。”
网络文学作者吴梦炜的状态与刘宁儿不同。毕业于南昌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他,“跨界”开启了“以梦为马,执笔走天涯”的生活:每天晚上工作5~6小时,更新小说4000~6000字。如果中途休息一天,就会择机补上。“平时比较宅,喜欢在夜深人静时伏案码字。但坐久了会发胖。”吴梦炜笑谈自己的生活常态。
自由、热爱、梦想,是几位年轻从业者一致的内心诉求。那么,如何界定“灵活就业”概念?这个群体具有哪些特征?
多位专家认为:灵活就业岗位与互联网经济息息相关,一般指自雇的、临时性的或非正规的就业模式,其灵活性体现在工作形式、时长、劳动关系等方面,基本可分为非全日制就业、个体工商户、新就业形态三种。与自由职业相比,灵活就业涵盖范围更广,可以是“打零工”,也可以是自主创业,不一而足。
基于多年调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描绘了这样一幅“群像”:就业者以95后、00后为主,普通本科和高职院校毕业生占比较大,多为主动择业或将其作为创业、二次就业的“跳板”,同等条件下比传统岗位从业者收入略高。他们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创造性,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响应并进行改变。
在四川彭山区公义镇,刘沈厅(右)到家庭农场主郑利彬的果园查看交流晚熟柑橘的长势情况。2016年底,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毕业后,刘沈厅放弃公派留学和留校的机会,回到家乡创办家庭农场,和父亲一起创业。新华社发
受访专家表示,部分省份选择灵活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呈上升状态:以江苏省为例,2017年、2019年全省毕业生总量分别为55.6万人和56.2万人,年终灵活就业率分别为2.5%、2.9%,增长约2500人。据麦克思研究院《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2020》显示,2014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内自主创业占比2%,毕业5年内则上升至4.8%。伴随毕业时间的延长,其自主创业比例持续上升。
从用人需求看,由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发布的《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显示,2020年中国企业采用灵活用工比例约55.7%,比2019年增加约11个百分点,近30%的企业打算稳定或扩大灵活用工规模。“互联网经济开辟的新蓝海正为有意投身灵活岗位的年轻人创造更多与之匹配的岗位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朱迪说。
寻原因:融入数字时代,追求自我价值
暮色已沉,两三碟菜上桌。父女二人相对而坐,吃饭间聊着一天的家常琐事。这种再普通不过的农家生活,被95后王晓楠剪辑成了“家人对坐,灯火可亲”的画面。几年前,为了照顾身患肾病的父亲,毕业不久的王晓楠辞职回到河南滑县大寨乡,成了一名短视频制作者。乡土生活给了她创作的灵感,使她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朱迪曾对青年择业展开调研,她发现,有很多像王晓楠一样的青年渴望在工作、生活与家庭间寻找平衡,灵活就业岗位为满足这种需求创造了可能。此外,年轻人向往自由、希望掌控人生的观念也成为灵活就业受青睐的内驱力。很多情况下,灵活就业并非无奈之举,而是实现自我价值或为创业积累经验的主动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等专家认为,数字技术的革新带动了共享经济、线上经济的发展,云客服、短视频、在线教育等内容平台为灵活就业创造条件,在时间、空间、形式上拓展了大学生择业的外延,丰富了供给端的就业岗位。
江苏南京市溧水区凤麟府小区的菜鸟驿站,90后大学毕业生孙延婷在扫描包裹信息。2020年毕业前夕,她选择在家门口创业,开办一家菜鸟快递驿站,为社区居民免费保管、分发快递。新华社发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李长安分析认为,在我国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迈进的过程中,势必有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方面的转变。一方面,以传统固定工为主要特征的就业市场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社会需求增多,其他劳动者的就业份额随之减少。因此,在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909万人的情况下,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向着高技能自我提升是一种方式,灵活就业也不失为另一种可行的通道。
在这条通道上,无论是身处上海的刘宁儿,还是位于厦门、南昌的安秋金和吴梦炜,或是安居大寨乡的王晓楠,“一张大网”为身处异地的他们拓展了就业形式,并带来可观收入。张成刚分析称:“在国家推行‘就业优先’的宏观背景下,灵活就业有利于人力、信息资源在区域间合理流动与配置,便于三、四线城市吸引劳动力就业,为‘小镇青年’发展开拓空间。一些返乡创业的青年为乡村振兴积蓄力量,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发展的差距。还有部分青年通过灵活就业‘试水’,之后成立工作室并注册公司自主创业,这些都为创新创业培育了新动能。”
探方向:保障 引导,激活一池春水
“成立公司、有可观的收入、买套公寓房……”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薛海鹏,在顺利完成一个大型企业网页设计项目后,感觉离人生目标更近了一步。虽然有听力障碍,但这并未妨碍他规划人生:凭借专业所学和两年的互联网从业经验,从知识技能服务网站“打零工”接单开始,逐渐增加收入、积累口碑,再成立商铺、筹建公司。
采访中,不少青年表示灵活就业并非“脑子一热”,而是从大学期间就有所准备或者已开始创业。张成刚提示,择业者如果没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市场意识,很容易迷失自我。这就要求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引导学生及时做好职业规划,树立正确择业观。学校还应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上统筹安排,适应灵活就业发展的趋势与需求。
记者注意到,大部分灵活就业者每月收入不稳定,一般按照接单或项目来分配薪酬,很容易因为薪酬体系设计不标准而产生同工不同酬及工资纠纷等问题。李长安提醒,大学生要对劳务合同及相关法律有所了解,增强法律意识、保障自身权益,劳动仲裁部门需对这些新问题足够重视。
社会保障是受访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朱迪的调研显示,在近1万位从事直播、外卖配送等职业的青年中,有25%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任何社会或商业保障。不难发现,从业者与用工平台劳动关系边界模糊、城乡户籍限制、“跨平台、多雇主”等情况成为社保不健全的影响因素。
对此,受访专家呼吁构建一种适应灵活就业模式的新型社保体系,由政府筹建并提供财政补贴,劳动者及与之有劳务关系的企业分别缴纳一定资金。马亮还建议,推动相关政府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加强政府同企业用工社保数据对接,用平台型社会保障解决平台经济遇到的难题。
实际上,相关政策的“春风”早已吹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及多个中央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为灵活就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相关负责人从降门槛、强扶持、优服务、促孵化四个方面强调“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为从业者吃下一颗“定心丸”。
在顶层设计引导下,地方探索愈见明朗。马亮告诉记者:纵向看,不少二三线城市成为灵活就业者的流入地,为人才认定、落户开通了绿色通道,并在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策落地方面下功夫;横向看,规范竞争机制、完善行业监管,严格治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为灵活就业提供了充分保障。
“新事物、新模式势必有其发展规律,相关部门与社会舆论应该以包容的心态‘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让择业者可以另辟蹊径、向阳生长,最终实现社会发展红利的共创与共享。”李长安说。
【一线讲述】
①选择独立摄影,探索万物肌理
②一位“码农”的创业路
③“试错”之后,期待找到最适合的那条路
【微调查】
“硬币总有两面”,如何保障是关键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李晓、王斯敏、陈之殷、蒋新军光明日报通讯员高源)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16日08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