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常见于)
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以下九种情况可能为继发性肥胖
肥胖与高血压常常合并存在,不仅增加血压控制难度,还促进多重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聚集,显著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于今年3月发布的《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提出了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概念并制定了诊断流程。
《共识》建议伴有下述临床症状与体征的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肥胖继发性病因临床评估及确诊检查:
(1)向心性肥胖、水牛背、锁骨上脂肪垫;满月脸、多血质;皮肤菲薄、瘀斑、宽大紫纹、 肌肉萎缩;
(2)高血压、低血钾、碱中毒;
(3)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
(4)骨质疏松、或有病理性骨折、泌 尿系结石;
(5)性功能减退,男性阳痿,女性月经紊乱、多毛、不育等;
(6)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7)神经、精神症状;
(8)怕冷、水肿;
(9)易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
共识提出,肥胖相关性高血压诊断的确立有两个要点:一是肥胖和高血压的诊断切点;二是排除其他继发性高血压。
本《共识》仍然沿 用 140/90 mmHg 这一诊断切点。但特别强调,对于肥胖人群,要选择合适的袖带准确测量血压尤为重要。
本《共识》强调,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干预应当兼顾血压控制、体重控制和改善代谢紊乱三个方面。着重阐述关于体重和血压的管理,治疗策略上应根据病情贯彻综合干预和个体化治疗原则,特别要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在药物选择上应降压和改善代谢紊乱并重。
在体重控制方面,对于生活方式干预无效的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共识》建议可考虑使用减肥药物。如果生活方式干预 药物治疗均不理想的难治性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患者,代谢手术治疗是获得长期减肥效果和改善心血管预后的重要手段。
在药物治疗方面,《共识》建议 RAS 抑制剂作为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首选治疗用药,钙拮抗剂可作为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联合治疗用药, 小剂量利尿剂也可联合使用。
你属于哪种类型的肥胖?进来了解一下
//
关于肥胖,很多青年男女只关注肥胖带来身材走样的问题,而更多的中老年人已经开始承受肥胖相关的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困扰。但是努力减肥谈何容易,减重真的只是“管住嘴,迈开腿”这么简单的事情吗?有些人哭诉自己喝凉水都胖,有些年轻人看起来明明不胖却还在拼命节食,也有些人把自己的肥胖归咎于父母的遗传……肥胖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你又是属于哪种肥胖类型?了解这些,你才不会在减重的路上越走越艰难。
由于导致肥胖发生的原因、部位、程度不同,临床上对肥胖的分类也不尽相同。
以肥胖原因分类
根据肥胖发生的原因,可将肥胖分为原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医源性肥胖等。
原发性肥胖又叫单纯性肥胖,一般与遗传和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有关。而继发性肥胖(也叫获得性肥胖),则是由于某些诊断明确的疾病导致的,这些疾病包括下丘脑—垂体炎症、肿瘤、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继发性肥胖一般占总肥胖人群的1%。医源性肥胖是治疗其他疾病过程中,因为药物和治疗方式等医疗手段而导致的肥胖。
以脂肪分布分类
根据脂肪分布的不同,肥胖还可以分为外周性肥胖(也叫均匀性肥胖、全身性肥胖等)和中心性肥胖(也叫内脏性肥胖、腹型肥胖等),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肥胖分类。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是利用人体成分检测仪器来判断是哪一种肥胖。如果脂肪均匀分布于四肢及皮下,或者下半身(臀部及大腿)脂肪较多(常见于“梨形身材”),我们称为外周性肥胖。而脂肪主要集中在躯干部、腹内,或仪器检测出内脏脂肪超标而四肢较细的“苹果型”身材,则被称为中心性肥胖。
苹果型身材常见于男性,因而也被称为男性型肥胖,但近期的研究也发现,在我国老年人群中,女性的中心性肥胖率超过男性。
由于脂肪分布的差异,脂肪集中于腹部和内脏的中心性肥胖的危害,远大于脂肪分布于四肢或下半身的外周性肥胖。研究发现,中心性肥胖的人群患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代谢性疾病和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更高,同时内脏脂肪的聚积还可能导致脂肪肝、脂肪心、脂肪肾、脂肪胰等,最终使得这些内脏器官的功能出现异常。
另外,中心性肥胖也与一些妇科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有研究指出,腰臀比(更能代表中心性肥胖的特征)的升高会使绝经前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79%,使绝经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50%。也有研究指出,由于中心性肥胖者体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浓度下降,游离雌激素水平升高,且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全身炎症反应,因而较外周性肥胖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相较于中心性肥胖,外周性肥胖者由于脂肪主要集中在大腿及臀部的皮下,因而患以上疾病的概率也大大降低了。
其他分类方式
近几年,有科学家依据人体是否存在肥胖伴发的相关疾病,将肥胖分为代谢正常性肥胖和代谢异常性肥胖。也有专家根据个人的BMI数值大小,将肥胖分为轻、中和重度肥胖。
由于肥胖发生的原因复杂,目前临床上的干预和治疗手段也不尽相同。不分原因的盲目减重很有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无论怎样,正确认识肥胖,保持身体健康最重要。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微信公众号
文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营养科 秦桐
来源: 健康报
科普 | 疾病也会引起体重增加?
陈伟 医学减重专家陈伟 2022-01-18 今天
肥胖者同时还患有另一种疾病,被称为原发性疾病,而且肥胖就是由这原发性疾病所引起的,就是“继发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属于病理性肥胖,是因内分泌代谢异常而引起的,肥胖者大都呈特殊体态,症状较单纯性肥胖明显。
在所有肥胖者中,继发性肥胖不到1%。有的时候,在原发性疾病被治好后,继发性肥胖也明显减轻。
继发性肥胖是哪些疾病引起的?
继发性肥胖症一般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包括下丘脑性肥胖、垂体性肥胖、甲状腺性肥胖、肾上腺性肥胖、胰岛性肥胖等,如发生在下丘脑—垂体的感染、肿瘤、创伤、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或性腺功能减退、胰岛素瘤等疾病都可导致继发性肥胖症。
一些精神疾病(如抑郁症、进食异常等)和药物因素导致的肥胖,也属于继发性肥胖的范畴。
哪些药物会增加肥胖风险?
常见的能增加肥胖风险的药物有:三环类抗抑郁药、类固醇激素、磺脲类药物、胰岛素、β受体阻滞剂等,以及某些口服避孕药、抗精神病药、抗癫痫药。
当有些人因为失眠或者糖尿病吃一些药物时,体重会不断增加,这时要避免焦虑,第一步还是先治疗原发性疾病。遵循医嘱治疗,当原发性疾病被治愈或者被有效控制,体重自己会减轻。
当身体更加健康,你会发现减肥速度加快,所以说健康减重,有利于健康,而健康又有利于减重。
大家如果有减重方面的问题,想咨询陈伟教授,可以发邮件到邮箱,陈教授会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答邮箱:yixuejianzh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