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指数26(肥胖指数26.5严重吗)
17岁男孩体重228斤,脖子发黑身上异味!医生表示再不减肥就晚了
杭州富阳17岁男孩小明(化名),
身高1.75米,体重228斤,
达到重度肥胖标准,
身体出现了黑棘皮、水牛背、紫纹……
↓↓↓
△小明(化名)颈部出现黑棘皮,腹部有紫纹
爸妈都很苗条,17岁儿子却重达228斤
以为长身体,变着法给他补营养
前几日,小明(化名)的爸爸带着他到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小明爸爸说,他与孩子妈妈都属于苗条型,可17岁的儿子却越长越胖,身上还有股异味,越来越难闻,所以带他来做个检查。
小明到底有多胖?他身高1.75米,体重达到228斤,且腰围有98厘米。对于小明长胖的过程,他爸爸说,孩子小时候并不胖,到了小学四五年级开始长高长胖,但他们认为孩子处于长身体阶段,一家人就变着法儿给他补充营养。上初中的三年里,小明一下子重了50斤,身上就开始有了异味。
接诊的内分泌科主治医师许燕一看,这哪里只是身上有异味的问题,孩子颈背部还出现了黑棘皮,背部是水牛背,腹部有紫纹,且身体质量指数已经超过37千克/平方米。
“我国人体正常身体质量指数在24以下,大于24为超重,大于26为轻度肥胖,大于28为中度肥胖,大于30为重度肥胖。”许燕说,小明已经达到重度肥胖标准。
为明确小明是原发性肥胖还是继发性肥胖,他们选择了住院治疗。
肥胖是一种代谢疾病
再不减肥就晚了
经过入院详细检查后,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孙丽琴基本排除小明是继发性肥胖的可能性,考虑是原发性肥胖(也被称为单纯性肥胖)。这说明孩子是硬生生把自己吃胖的。
孙丽琴很好奇,孩子这么吃,家长怎么不干预?
小明的父母表示很无奈,他们是从外地到富阳来打拼的,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几乎整天都扑在工作上,少有时间陪伴和监管孩子。而小明性格较为内向、喜静,课余时间爱宅在家中玩手机,有时候一玩就是一天。
他的饮食很不健康,喜欢炸鸡、可乐等西式快餐,高热量食物大量摄入,肥胖是迟早的事。“后来我们要求他多锻炼,但那个时候已经太胖了,走路都吃力,没几天孩子就不愿动了。”小明爸爸说。
“再不减肥可就晚了!”孙丽琴当着小明和他爸爸的面说道。因为小明已出现糖耐量受损、尿酸水平升高的问题,前者是发展为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再不加干预,后续极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后者则可以诱发痛风、关节炎、肾脏损伤等一系列问题。此外,重度肥胖容易引起高脂血症、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其他问题,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这时,小明爸爸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说回去一定按医生说的做。
医生的要求很明确:禁止油炸食品、含糖饮料、饱和脂肪酸摄入,减少久坐及使用电子产品娱乐的时间,让孩子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最好是通过游泳锻炼减轻体重。“一定要树立战胜肥胖的信心,家长要多关心、多鼓励、多督促孩子,从而实现减肥目标。”
医生提醒:
肥胖是一种代谢病。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总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到一定值时会演变为肥胖症。尽管目前因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原发性肥胖越来越多,但不能忽视继发性肥胖,特别是短期内体重增长迅速的人,更应该排查继发性肥胖的可能性。一旦发现身体异样,要尽早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45的女性,胖点好还是瘦点好?计算公式来了,大于28说明变胖了
不管是什么年纪,女性都希望自己有个好身材,走在街上回头率高,自己多有面子,再稍微打扮一下,可以说风韵犹存了。但是现实很残酷,很多女性人到中年都会发福,每年都要换一批大一号的衣服,有时老公还说自己是“肥婆”,虽然是开玩笑的,但是却让听话的人心里不舒服。45岁以后,一定要瘦才是标准身材吗?
45岁左右的女性,体重多少合适?
一个人身材好不好,主要有两个决定性因素,一个是体重,一个是身高,用BMI公式计算一下便能得知。
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大家可以算一算,结果在18.5-23.9之间是标准身材,体重比较合适,如果大于28,就说明身材太胖了,给人从外观看就是一个胖子。
在我国一般用身高-100来计算女性的标准体重,允许上下浮动10%,若是超过15%就说明过胖。
假设黄阿姨今年45岁,身高158cm,体重50kg,通过计算BMI可以得知,指数约等于20,属于标准体重,用第二种方法计算,也没有超重,所以还是值得高兴的,毕竟人到中年变胖是很正常的,如果还能保持标准身材,说明平时自律性很高,如果超过了一点也可以理解,毕竟新陈代谢变慢了,有点发福很正常。
为什么女性到了45岁以后容易发胖呢?
原因一、基础代谢率下降。青春期身体代谢率高,脂肪容易消耗,25岁以后代谢率每年都会下降5%,到了45岁以后,代谢率大概只有年轻时的八九成,热量堆积在体内无法消耗,自然会慢慢变胖。
原因二、吃得多,运动少。人到中年社会地位有所上升,很多人当上了中层领导,每天应酬多,大鱼大肉山珍海味,然而运动量却没有增加,在家里不是坐着就是躺着,体内的脂肪就会越来越多。
原因三、患上慢性疾病。患病后需要长期服药,有的药物含有激素成分,会导致身体变胖,或者是服用了降低激素水平或代谢的药物,内分泌紊乱,也会让身体水肿看起来变胖了。有的患者有心理疾病,可能会出现食欲旺盛,暴饮暴食的情况。
不要觉得身体胖是有福的象征,任由体重蹭蹭上涨,倘若体重超过一定范围,也会给身体带来一定危害,要及时了解。
肥胖对身体的危害有哪些?
①对心脏的危害:脂肪比较黏稠,会把心脏包裹起来,使流向心脏的血液和氧气变少,另外还会导致心脏搏动能力变弱,器官功能降低,有衰竭的危险。
②对血管的危害:人的血管就像水管,脂类物质变多了,就容易堵塞,血液流动不顺畅,如果是心脏或大脑部位的血管出现堵塞,就容易出现脑梗、心梗。
③对肝脏的危害: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脂肪肝,当脂肪占据了肝细胞之间的空隙,肝脏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逐渐向脂肪肝、肝硬化发展。
④对关节的危害:体重超重下肢要承担更多的重量,对关节的磨损非常大,还会在行走、爬楼梯过程中不管刺激软骨,导致炎症和骨刺产生。
⑤对卵巢的危害:肥胖的女性受孕能力比标准体重的女性低,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概率更高,影响卵泡生熟和卵子排出,需要更多的机会才有可能怀孕。
由此可见身体变胖是有原因,给身体带来多种危害,所以还是应该适当控制,那么,身体瘦一点就好了吗?并非如此,身材过瘦也有弊端,比如说容易骨折、贫血,抗病能力弱,易患胆结石等等,综合来看,45岁以后的女性还是胖一点好,保持微胖的身材,BMI指数在20-26之间是比较好的,既不算太胖,也不是太瘦。
身高体重指数BMI从30降到25,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你知道吗,NBA期间的姚明,体重是140公斤,还好,他身高有两米多。
那时候的他,高而壮,并不显胖,对吧?
所以说,光凭一个体重数值,是难以判断一个人的胖瘦的,因为还要考虑到身高是多少。那,有没有一个综合考虑体重和身高两大因素在内的,能一目了然地判断人肥瘦的数值吗?
你是瘦是胖,快来算算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肥还是瘦?
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表现为脂肪组织与其他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 肥胖评定五大常用指标是:体重指数和腰围、腰臀比、内脏脂肪面积、体脂比。
MI,身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
举例:
某个成人的身高为2.26米,体重为140千克,那么他的BMI计算为:
MI=140÷(2.26 x 2.26)≈27.4(kg/m2)
国际标准:BMI指数为18.5-24.9时属正常(注:中国标准有所微调,正常范围为18.5-23.9)。
嗯,这么看来,姚明的BMI指数是超标,是超重肥胖吗?
答案是“no”, 在姚明的篮球运动员辉煌时期,他的肌肉量是超过常人的,而体脂肪分比是在正常范围内(<20%),所以单一的BMI指数对专业运动员而言难以反应出他的身体成分是否属于肥胖。仅仅评价BMI是不够全面的,我们可以到内分泌门诊做个体脂测定,了解自己的体脂百分比是否属于肥胖。
看看减重的变化 图/受访者提供
胖瘦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莹表示,对于非专业运动员的大多数普通人而言, 一个人显不显胖,BMI个比较简易的指标,能直观地反应胖瘦程度。BMI除了衡量胖瘦,同时还是衡量是否健康的标准。
一个人的胖瘦,本身就跟健康密切相关。
MI值越大,人越胖,随之引发的健康问题也越多,例如代谢性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俗称三高)、痛风、不孕不育、多囊卵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张莹提醒,就连肥胖本身,也被视为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有数字显示,目前中国有3亿人超重和肥胖,1.1亿人血糖异常,3.3亿人高血压,1.6亿血脂异常,脂肪肝1.2亿,现中国已成为为全球第一的代谢综合征大国。
张莹强调,肥胖和这些代谢异常疾病,有着显著的相关性。甚至可以说,肥胖是罪魁祸首!
肥胖的可恨之处,是导致了众多疾病的发生,但庆幸的是,也正是如此清晰明了的“病因”,让众多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了行而有效的办法——减重!降低BMI。
让我们来看看体质指数从30减到25,除了外在体型,我们的体内,还有哪些可喜的变化?
(以一位身高1.65米,体重81.6公斤, BMI=81.6÷(1.65 x 1.65)≈30kg/m2的女士为例,当她减到体重68kg, 即BMI 25kg/m2时),身体发生了什么?
体重减轻5%,胰岛素抵抗即会出现较大的改善。医学家建议肥胖症患者在已有体重的基础上减重5%-10%,将极大地促进正常身体代谢和提高健康水平。
张莹表示,如果可以,能把自身BMI控制在中国标准18.5-23.9,则更为理想。如今,一些医院已经有开设肥胖门诊,必要时或可寻求专业内分泌代谢医生的帮助,有些可通过饮食、运动的调整,亦能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