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是否肥胖(检测是否肥胖的公式)
你到底算不算胖?自己测测就知道
如今“减肥”二字已经成了不少人挂在嘴上的口头禅,但你究竟算不算胖,自己心里有数吗?图为民众健身。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此无论老少,不少女士都把减肥当做是自己“毕生的事业”,把“胖了”两个字挂在嘴边。不少男同胞也都纷纷加入了减肥的浪潮。可你有没有想过,关于胖或是不胖,应该怎样测定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不是单单依靠体重表上的读数就能测定的——时常健身的、65公斤的你,一定会比没有运动习惯,63公斤的你显得苗条不少。人们口中说的“穿衣显瘦,脱衣有肉”就是这个道理。
胖瘦的判定并不能由体重秤上的读数简单判断。图为女子进行健身运动。程希雪 摄
而具体的测定方法,这里介绍以下三种。诸位看官可以自行选用,以了解自己的胖瘦情况。
最简单方法
想要判定自己的胖瘦?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看腰围。老话说,腰围越长,寿命越短。这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不少外媒也曾报道,腰围过粗会使预期寿命缩短,无论男女皆是如此。
与此同时,腰围也可以拿来简单测定你的体重是否超标。一般来说正常的腰围是:男性不大于85厘米。如果你的腰围超过了90厘米,就已经属于肥胖了,需要控制。而女性的腰围不大于80厘米都可接受,如果超过了85厘米,就可能会被定义为肥胖了。
腰围是人们可以用来简单判定身材的标准之一。图为 健美健身达人在舞台上秀自己的魔鬼身材。张云 摄
最常见方法
测量腰围的方法虽然简单,但却有很大的局限性。身高、体型差异过大,腰围标准也可能随之变化。而最目前最常见的评价人体肥胖程度的指标当属BMI,也就是身体质量指数。
这是根据人体身高与体重数据计算得出的数值。其计算方法为:BMI=体重(千克)/身高2(米)
而其指数与肥胖程度的关系如下:
身体质量指数评分表。
这个数据可以粗略的反映一个普通人的肥胖程度——只要你的BMI指数在18~24的范围内,就算是正常的,小于18则判定为消瘦,大于24的话,就会被判定为超重了。
不过,BMI指数对于健身爱好这很难有参考意义。因为有健身习惯的人,肌肉和脂肪的比例与不常健身的人有所不同。因为肌肉发达,这些人体重通常比常人要大,因此BMI指数计算结果很容易超过24,但他们却不能被称为“胖子”。
最精确方法
目前一个较为精确的参考数据就是体脂率。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是高端设备的测量结果,用一些简易方法,人们同样可以在家自测体脂率。
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借用皮脂钳来测量身体两个部位的数据,然后代入公式即可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体脂率。
具体方法为:用皮脂钳,分别测量上臂部位(肱三头肌肌腹,也就是大臂臂窝上方)以及背部(肩胛角下方),数据单位为毫米。
得出数据后,首先,以测量得的数据计算身体密度。计算方法为:
男子
15~18岁身体密度=1.0977-0.00146×(背部皮脂 上肢皮脂)
19岁以上身体密度=1.0913-0.00116×(背部皮脂 上肢皮脂)
女子
15~18岁身体密度=1.0931-0.00160×(背部皮脂 上肢皮脂)
19岁以上身体密度=1.0897-0.00133×(背部皮脂 上肢皮脂)
而后就可以用来计算体脂率,即:身体脂肪百分比=(4.57/身体密度-4.142)×100
皮脂钳检测部位如图。图为参与健身的市民。中新社记者 殷立勤 摄
其实如果没有体脂钳,还可以用前文提到BMI指数进行计算,以对自身体脂率情况大致了解,计算公式为:计算公式:1.2×BMI 0.23×年龄-5.4-10.8×性别(男为1,女为0)
得出体脂率后就可以直观的展现你身体的肥胖情况了。一般来说成年人的体脂率,男性在15%~18%,女性在25%~28%。如果你的体脂率在这个范围之内,说明你的身材是比较标准的,但是如果所得的数值超出了这个范围,可能就真的需要开始减肥了。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胖 照着下面的方法测测
我胖了!我怎么又胖了!我没多吃啊,体重反而增加了!去年秋天买的牛仔裤,现在穿上,好像“缩水”了!越怕越胖,越减越肥,减肥人永远在路上!减肥永远是热门话题,除了肉眼看到的肥胖,跟大家聊聊哪些指标可以科学评价肥胖。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胖
照着下面的方法测测
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中,超重率和肥胖率高达34.3%和16.4%,每2个成人就有1个肥胖或超重。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李春君主任医师说,减肥一定要科学健康,首先要了解自己肥胖相关的指标。
1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判断肥胖的常用指标
BMI计算公式: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单位(公斤/平方米kg/m2)。例如,一个身高1.70米男性,体重85公斤,简单的计算BMI=85÷1.7÷1.7=29.4 kg/m2 ,这个数值代表什么意义呢?因种族的差异,西方人块头比较大,所以中西方对于BMI的分类标准是有所区别的。
那么相同BMI的男性和女性患慢性病的风险是不是一样的呢?李主任说,为了明确这个问题,我们团队整理了2019年全年的体检数据,将BMI进行 10分位分层分析,显示男女在相同的BMI水平下,特别是当BMI>25 kg/m2时,女性患慢性病的风险明显高于男性。此外,当女性BMI>21.97 kg/m2、男性BMI>23.89 kg/m2时,患慢性病的风险开始显著增加。因此,女性应比男性更警惕因BMI增加而导致的慢性病风险,女性BMI诊断肥胖的标准可能需要下调。
2
天津腹型肥胖人群位居全国第1名 看看里面有你吗
腰围是衡量腹型肥胖简单、实用的指标
身边有一些人,体重并不大,计算一下BMI也没在肥胖的行列,但是看看那隆出的肚子也无法和“正常”划等号,那么这种算肥胖吗?这里就适用腰围这个评价指标了,腰围是腰部周径的长度,是衡量腹型肥胖简单、实用的指标,我国的标准为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
测量方法:自然站立,平静呼吸,沿右侧腋中线,确定髂骨上缘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将软尺紧贴皮肤沿水平方向围绕腹部一周(如上图所示)。相比于周围型肥胖,腹型肥胖危害更大。俗话说,腰围越大,寿命越短。在这次调查中“天津腹型肥胖位居全国第1名”,所以行动起来,测测自己的腰围,看看自己是否为天津腹型肥胖高发病率贡献了一份力量!
3
如何进行内脏脂肪的测量?
腰围检测虽然简单便捷,但是不能够区分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最近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THE LANCET:Diabetes&Endocrinology上的研究显示,通过CT或核磁准确测量的内脏脂肪组织是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和死亡的独立危险标志,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均与内脏脂肪组织过多密切相关。CT和核磁是最早用于内脏脂肪(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测量的方法,通过三维成像技术,精确测量整体和局部的身体组成。但CT检查有辐射暴露,MRI扫描时间长,二者价格均较昂贵,在临床进行大规模推广受限。
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内脏生物电阻抗法(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BIA)是继CT和核磁检测内脏脂肪的替代方法。DEXA最早应用于测量骨密度,是一种二维成像技术,但也存在辐射,故不作为临床监测肥胖体重变化的常用指标。
4
体成分分析仪BIA是临床常用的多维度评价肥胖的方法
BIA其测试体成分的基本原理是 4 室模式。该原理假设人体主要由 4 种成分组成:水分、蛋白质、 矿物质和体脂肪。虽然不是直接测量VAT,且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受测试过程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其易操作、费用低、无辐射的优点在肥胖管理中心被广泛应用。
体成分评估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评价肥胖,其中包括我们常用的信息如体重、BMI、腰围,也有更精准的信息如骨骼肌总量、脂肪总量、体脂百分率、内脏脂肪的面积、以及不同部位的脂肪和骨骼肌的含量、基础代谢率等指标。我们肥胖门诊根据体成分中的各项数据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运动方案。减重后随访,根据体成分复查结果推测饮食运动落实情况并沟通优化以往方案,真正到达“减脂增肌”的理想效果。
5
WHO 推荐以身高标准体重法对儿童肥胖进行判定
最后关注儿童肥胖问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至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达到10%。儿童肥胖诊断标准:WHO 推荐以身高标准体重法对儿童肥胖进行判定,同等身高、 营养良好的儿童体重为标准体重(100%),±10%标准体重的范围为正常。>15%为超重,>20%为轻度肥胖,>3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
肥胖在成人和儿童的高发病率应该引起关注,进行肥胖的筛查和治疗迫在眉睫。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内脏脂肪是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内脏脂肪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分布不同,单凭BMI指标并不能评价内脏脂肪情况,无法识别代谢风险显著增高的群体。所以,为了全面评估个体是否存在肥胖,除了BMI外,还要重视腰围、内脏脂肪、体脂率等指标的测量,考虑到无辐射、操作简便、价格实惠、检测结果全面等因素,首选BIA作为多维度评估和复评肥胖的方法。
来源:天津市人民医院
你有多胖?对照这三个标准查查看!健康“三减”,帮你减重
过完春节,不少人都长了肉,又到了减肥的时候,今天咱来说说科学减重。
正好需要!
你有多胖?对照这三个标准查查看~
01
人体BMI指数:
体重(kg)/身高(m)的平方。按中国标准来对照,BMI指数在18.5~23.9之间为正常体重、24.0~27.9之间为超重、大于28.0的则为肥胖。
02
腰围:
男性腰围大于90cm,女性腰围大于85cm,都属于腹型肥胖。
03
人体体脂肪率:
它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当男性体脂>25%、女性>30%就是肥胖一族。
看清上面这三个标准,我们不仅可从外形上判断是否肥胖,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检查判断人体内脏脂肪是否超量。
是的,有的人虽然瘦,但是内脏脂肪也高,还是需要按照科学的标准来判断。
在减肥过程中,也有人常说要节食减肥,其实减肥贵在平衡。
这四个减肥误区你中了没?
01
误区一:节食
通过节食来减肥确实有些人能收到短期的效果,但这并不是科学持久的减肥方式。
节食会导致营养失衡,短期减下来的不是脂肪,而是肌肉和水分。而节食因为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导致基础代谢率低。基础代谢率一旦降低,人体消耗热量变少,热量就很容易堆积在体内。
另外,人体的细胞具有记忆功能,节食会让细胞在一段时间内处于饥饿状态,而一旦恢复饮食,细胞就会疯狂地摄取热量,导致吸收更多。
节食带来的基础代谢率降低,让节食人群在恢复正常饮食后,陷入吸收高、消耗低的状况,反弹是必然的。
02
误区二:光吃素
水果、蔬菜被很多人视为减肥圣品,殊不知,有些水果和蔬菜比肉类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更高,特别是某些水果,其含糖量很高,完全不适合减肥人士。
吃过多的高糖分水果和蔬菜,不但不能减肥,还可能适得其反。相反,适当吃些肉类,尤其是瘦肉类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其实反而低。
03
误区三:只吃粗粮杂粮
对于正常人群而言,粗粮是好东西,但只吃粗粮其实与只吃水果蔬菜来减肥是一个道理。大多数的粗粮不仅含有纤维,同样也含有碳水化合物。
单一营养物的摄入,一方面会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多;另一方面不吃肉类和奶蛋类食物,蛋白质的匮乏会让肌肉流失,基础代谢率降低。因此,恢复正常饮食后,都容易反弹。营养摄入不能过于单一,均衡的饮食才是硬道理。
04
误区四:运动后喝饮料
“一瓶运动饮料的能量相当于小半碗米饭!”运动过程中应该多次少量喝水,以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等不含糖的水为主,运动后不要马上进食、喝碳酸饮料及运动饮料、吃宵夜啤酒等,不然很容易把运动消耗掉的能量马上给补回来,这是导致运动减重失败的常见原因。
如何科学减肥,这三点建议请收好啦!
加强锻炼,坚持“五三一”法则
想减肥,运动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的“五三一”法则就是每周运动5次,每次30分钟,每分钟心跳至少要达到110下。
慢走一个小时或散步对于想要通过运动来减重的朋友可能收效微弱,推荐快步走、游泳、平板支撑等。
运动过后这样吃
1.运动后喝白水、淡茶水等不含热量的液体。
2.运动后半小时内尽量不要进食(水除外),不要选择在运动完第一时间即身体最饥饿的情况下进食。
3.运动后大概30~40分钟,进食的欲望降低后,适当补充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作为加餐,如鸡蛋、牛肉棒、牛奶等。
减盐、减油、减糖
生活中要注意“隐形盐”,比如调味料里的鸡精、酱油、蚝油,包括酱类,都是含有盐分的,要减少摄入;
烹饪的时候,把先放盐变成后放盐,在快出锅时撒上盐,这样口感既好,又能控制盐分的摄入量;
每人每日摄入不超过30克的食用油,相当于三小勺的油;
多用蒸煮炖烩等烹饪方式,少用煎炸,减少油的使用;
烹饪时用葱、姜、蒜,或者胡椒一些芳香配料来代替,这样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糖和盐的摄入。
在生活中,可以选择低糖或无糖的食物和饮料,减少糖的摄入;
减少在外就餐,点餐时可以让厨师少放盐油糖,达到“三减”的目的。
综合自人民网健康、中国疾控动态
来源: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