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脾虚如何调理脾虚能肥胖吗(脾虚怎么调理脾虚)

小荷医典 0
文章目录:

脾虚易“胖”?中医教你祛湿健脾!

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嗜卧多睡,头脑不灵光,经常感觉头晕眼花,没有饥饿感,食欲减退,食后腹胀,大便不成形、溏稀,这些症状你都有吗?如果有,那么可能你脾虚了!

说到脾虚,首先我们应该先说说脾。今天我们就从中医的领域来了解一下脾。脾位于中焦,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输至全身的作用。《素问•厥论》中提到“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并且脾对水液起着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脾胃好能够有效的防止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产生。也就说如果我们调理好自己的脾胃,很大程度上我们就可以改变自己的痰湿体质,成为易瘦人群。

那么接下来我们说一下,为什么身体健康的我们,会出现脾虚的症状呢?其实大家的先天因素都差不多,主要是后天长期没有保养好所致,我们反思一下自己反生活习惯是否有不合理之处,比如三餐是否规律,是否大吃大喝,会不会整日忧思过多,每日无辣不欢,喜爱生冷甜品?其实这些都有可能造成我们脾虚!

从开始到现在,脾虚始终是一个空旷的概念,可能你觉得离你很远,那么看看这些症状你有没有,自己来诊断一下是否脾虚?

1.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腹痛绵绵,喜温喜按,没有饥饿感,食欲不振,食后脘腹胀满,大便溏稀,不成形,黏腻不爽,便后冲不净。

2.整日肢体倦怠,头晕眼花,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嗜睡,头脑不清晰。

3.气色不佳,面色晦暗微黄,头发没有光泽,劳累后下肢肿胀。

4.女性出现白带量多,月经过多或淋沥不尽、崩漏。

5.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入睡后口角流涎,虚胖。

当然也不是说有这些症状你就一定是脾虚,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辩证论治。如果你觉得你真的脾虚了,由衷的建议去医院看大夫,根据自身的情况,才事半功倍。

健脾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工作,首先我们要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配合饮食疗法,按摩,才能使身体达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1.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加强锻炼,增加消耗,使身体整个运转起来。生活中尽量少吃辛辣油腻刺激食物,最最重要是忌食生冷!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2.我们可以每天餐后或睡前,进行摩腹,也就是把手掌搓热,顺时针揉肚子,促进消化吸收。

3.配合食疗,首先推荐传统祛湿健脾老配方—薏苡赤小豆粥。如果有条件可以把薏苡仁炒后再煮粥。其次推荐健脾益气配方——山药薏米粥(薏米:山药:糯米=1:3:7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4.每日在家可以进行按摩,比如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白、地机等穴位。用指腹按摩,最好感受到酸麻胀痛。坚持按摩,一定有效果。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缘一横指处。(虎口围住膝盖,四指并拢,食指放于胫骨前缘,中指指尖所指位置就是此穴。)

阴陵泉: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足三里相对。

三阴交: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孕妇禁针。

地机:小腿内侧,内踝尖与阴陵泉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太白: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个脾健康的状态,告别脾虚。“脾主肌肉四肢,荣唇”,所以我们就定个小目标以肌肉温暖四肢有力,口唇红润有光泽,整个人生机蓬勃,对于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拥有passion为我们的步入脾健康的第一阶段。

要减肥,先治脾虚:调理“脾虚型肥胖”,中医有妙招

又到了露肉的夏季,今年的超短裙能遮住肚子上的肉肉了吗?

我们知道减肥有两宝:“控制饮食” “合理运动”,百试不爽,但是总有些人却怎么也瘦不下来,而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器官“脾”了。

在中医的诊断当中,很多肥胖人群的脾胃不太好,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脾虚。所以看中医减肥,很多医生都会先让病人健脾,那么为什么脾虚的人容易长胖呢?

一、为什么脾虚的人多肥胖?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其中运化包括运化机体内的水谷精微和水液代谢,简单来说,脾主运化就是主管了机体的消化和吸收,当脾出现问题时,消化系统就会受到影响,所以脾胃虚弱的人容易导致废水留在身体中,自然就会肥胖。

这是因为脾虚的人,体内的体液难以流动,心脏包膜容易产生积液,时间一长,会导致心脏能力弱,而心脏作为血液的泵,当心脏功能降低时,整个身体的活力都会因此而下降,体内的废物自然无法排出体外,久而久之,人就肥胖了。

《素问•至真要大论》就曾提到有关脾虚和肥胖之间的关系,“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所以说,肥胖的人跟脾虚是有很大关系的,那么,脾虚又是怎样形成的?

二、脾虚大多都是“作”出来的

脾虚主要有3大原因。

暴饮暴食

中医认为,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两者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众所周知,日常的饮食主要与胃有直接关系,因为胃是消化食物的主要脏器,而食物要靠脾的运化才能化为精微,滋养五脏六腑,所以如果暴饮暴食,就会导致胃的负担加重,无法及时处理的“烂尾楼”,就会衍生成痰湿,成为体内的废物,同脾就会因此受到影响。

不运动

脾虚的原因之一是不运动,久坐或久卧都会伤及脾胃,最终导致脾虚,从而出现乏力等症状。

这是因为长期的不运动会导致心肺功能下降,机体的血液循环因此变得缓慢,就会出现气血生化不足,体内的废物排出量减少,脾失健运,就会引起脾的功能虚衰,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脾虚。

常发脾气

俗话说,脾气大,脾受伤,中医认为,怒伤肝,而肝的失衡生怒又跟脾虚肝乘有关。

在中医理论中: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克脾土,所以肝气过盛就会导致脾虚。

另外,常生闷气也会导致脾气受损,引起脾虚。

由此可见,脾虚的出现多半是跟自身有关,除此以外,喜爱油腻、辛辣食物的人也容易出现脾虚,而针对脾虚型“肥胖”,不妨试试中医的治疗方法。

三、治疗脾虚型“肥胖”,中医有妙招

上文我们说了,脾虚导致的肥胖,有一个原因就是暴饮暴食,所以减重,首先要从吃入手。

在饮食上注意荤素搭配,尤其是控制肉类的摄入量,当然也不能常年吃素,这样子瘦是瘦了,但营养跟不上。

另外,在吃东西时一定要控制量,食物过多时,不仅会增加胃的负担,也会增加脾的负担。

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暴饮暴食,胡吃海吃或是饥一顿饱一顿都容易伤脾胃,同时生冷油腻的食物要少吃,饮食以清淡为主。

其次,一定要运动。适当的运动对于改善脾虚型“肥胖”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注意不要饭后马上运动,要先给胃部充足的时间消化食物,在选择运动项目时,也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散步、太极、广场舞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可以选择中医药协助减重,例如针灸、药物。脾虚型“肥胖”者可以针灸足三里、三阴交,也可以试试五苓散。《伤寒论》中就有提到,由茯苓、白术、泽泻、桂枝、猪苓组成的五苓散能够治疗水液代谢失常,对治疗脾虚型“肥胖”有一定的效果。

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健康了,身体自然也就健康了。

参考资料:

[1] 侯雅静,陈家旭,宋明,王方方,王亭晔.从脾气虚探讨消瘦或肥胖的形成机理[J].吉林中医药,2017

[2] 耿引循.老年人如何调理脾胃[J].养生保健指南,2016:41.

[3] 佟彤.脾虚肥胖试试五苓散[J].家庭科学,2015:4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发胖的人,多因湿重脾虚?这个非遗疗法,即做即走,很不错!

“他们说我这么胖,是因为懒;中医说我这么懒,是因为湿气太重…”

所以,中医是懂安慰人的,不但如此,还懂“拯救”你。

此前,刘殿全主任曾给大家介绍过如何拯救带脉大肚腩的方法”(点击标题查看,今天继续给大家一些减肥指导。

1

肥胖是一种病

提到肥胖,很多人却不当回事,认为它只是一种外形上的问题,是一种“懒病”。

肥胖被很多人排除在疾病的范畴之外,那它究竟算不算一种“病”呢?其实,超重和肥胖是一类复杂的慢性的代谢病,跟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都属于代谢综合征。

怎么判断是否属于肥胖呢?

1.体质指数(BMI)

是常用来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方法。

计算公式为:

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

体重过低:BMI<18.5

体重正常:18.5 ≤ BMI<24

超重:24≤BMI<28

偏胖:BMI≥ 28

该公式不适合用于专业运动员、老年人。

2.量腰围

男性腰围≥90厘米,

女性腰围≥85厘米,

就属于腹型肥胖了,危害更大!

但这个标准与身高有一定关系,身高太高或太矮就不准确。

2

肥胖真的湿气太重?

“肥人多湿”,不无道理。

众所周知,吃进去的东西需要脾胃来消化吸收,过量的食物摄入 不良的饮食结构,首先会引致湿气加重,继续困脾,降低脾胃运化,然后导致湿重脾虚。

但脾虚湿重又只是肥胖的一个方面,中医治疗上还会辨证分型,如分为脾虚湿阻证、胃肠湿热证、肝郁气滞证和脾肾阳虚证等。

刘殿全主任认为,综合来看,肥胖不仅仅是脾虚失其健运,致体内脂肪、痰湿郁积腹中,还是慢性炎症不断积蓄的恶性循环,治疗关键在于抗炎,消除慢性炎症,调节身体各项机能,健脾祛湿,通阳利水,使脾运化恢复,痰湿得以排泄,使其体内阴阳平衡。

刘殿全主任根据患者情况辨证施治,如药用苦温的白术和辛温的苍术,健脾气而运化水湿;特别是桂枝温中通脾阳,助膀胱之气化等。

不仅通过健脾祛湿,通阳利水,使脾运化恢复,痰湿以及水谷之精微物质输布得以正常的排泄,以使肥胖自减,而且体重减轻以后精神、食欲更佳,身体无不适感。

2

减肥试试天穴疗法

刘殿全主任是非遗项目桑氏针灸疗法的第四代传人,以华佗蟠龙针法和华佗夹脊穴为主要治疗方法,辅以“天穴”疗法,即人体的玄关暗窍天窗穴(颈上交感神经节)、天鼎穴(星状神经节)、腰俞穴(骶神经节)针刺与穴位注射,通过独特的桑氏针法,调动人体经气,让其起到自我调节从而疗愈疾病的作用。

华佗夹脊穴是刘殿全主任治疗肥胖的重要操作穴位,与背俞穴相叠,是脊神经背根和交感神经相交通的体表投影处,也就是躯体内脏反射,针刺体表却能对内脏起到刺激作用。

针刺被认为可以提高肝脏处理脂质的效率,从而减少脂质积累,改善代谢功能。

针刺已被证明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这对调节脂质代谢至关重要。

针刺潜在的抗炎作用可能在其治疗肥胖的疗效中发挥重要作用。

3

天穴疗法,巧搭火龙灸

火龙灸也是刘殿全主任在解决肥胖问题时常用的一种外治疗法,其以“通”为主体,以火攻邪,通经和络,使气血运行,温经止痛;以“温”为载体,散滞化瘀,开通全身经络,双向调节为用,促使脾胃气血流畅,从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逆转病理改变的目的。

采用腹部火龙灸后,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有助于药物的吸收,药物又能刺激腧穴,腧穴反过来放大药物效能,在温热刺激作用基础上药物、腧穴、经络的作用对抗炎互助加倍,减少腹部白色脂肪。

此外,刘主任还会结合每个人的体质和病因的不同,采取个性化治疗,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的选择、针灸穴位的确定、脐部火龙灸的运用等。

4

9个理由告诉你:必须重视减肥

人体脂肪分成白色、棕色两种。白色主要用来储存体内多余热量,如果在体内过多聚集就会形成肥胖;棕色则是一种天然耗能型脂肪,主要维持体温和能量。

而胖子正好是白色脂肪多。

在肥胖状态下,这些脂肪组织分泌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不仅会引起全身性的慢性炎症。

慢性炎症又会进一步诱发诸多代谢性疾病,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1.高血脂

高血脂的主要危害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并进一步导致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

2.加重心脏负担

研究发现,肥胖者心绞痛和猝死的发生率比正常体重者高4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30%者,10年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3.II型糖尿病

从肥胖到2型糖尿病的进展一般为:肥胖→糖耐量减低→2型糖尿病→难以控制的高血糖→糖尿病并发症。

4.癌症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的专家指出,33%的癌症发生在肥胖人群中。其中,肥胖女性比肥胖男性患恶性肿瘤的风险更高。

5.皮肤衰老

肥胖者的皮肤容易出现问题,如黑棘皮病;也容易发生皮肤感染。

6.不孕不育

据调查,BMI>25的女性因不能排卵而造成不育的概率比体重正常的女性多1倍,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此外,肥胖会降低男性睾酮的分泌,从而降低精子的数量和质量。

7.痛风

肥胖者的痛风发病率较非肥胖者高3倍。

8.脂肪肝

轻、中度的脂肪肝多数是可逆的,但重度脂肪肝会诱发脂肪性肝炎,到后期甚至会导致肝硬化。

9.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肥胖会导致脂肪的堆积而压迫呼吸道,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种“睡觉打鼾”会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任何方式的减肥都离不开生活方式的调整:

1. 饮食调理: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注意饮食的平衡和多样性,适当控制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摄入。

2.适量运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瑜伽、太极等,帮助促进体内的气血运行,加速脂肪代谢。

3.长期坚持:中医治疗肥胖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患者要有耐心,坚持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提醒:本文为医学科普,供读者参考学习,中医看病需辨证论治,如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前往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