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避孕药引起的肥胖怎么办(吃避孕药引起的头疼持续多长)
西媒:持续使用口服避孕药可能引发肥胖
西媒称,西班牙一个研究团队证实,持续使用口服避孕药可能会导致长期肥胖。研究人员强调谨慎服用此类药物的重要性。
据埃菲社10月14日报道,这项研究是由西班牙纳瓦拉大学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系的肥胖与营养网络研究中心科学家展开的,他们的结论发表在《国际肥胖症杂志》上。
研究人员阿尔弗雷多·盖亚强调,研究结果除建议应谨慎使用口服避孕药外,还为女性在做出是否使用这类药物的决定时提供了重要信息。
此外,该结果与瑞典和北美先前的一些与肥胖有关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和乳腺癌等致病风险研究中的结论一致。
研究人员对年龄在28岁左右的4920名年轻女性进行了长达8年多的随访,对她们的肥胖风险展开了分析。
上述所有女性最初都不肥胖,研究人员根据是否定期使用口服避孕药将她们分为两组,并在随访期间定期对她们使用口服避孕药的情况和体重指数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表明,口服避孕药与肥胖发生可能性较高“显著”相关,尤其是当研究对象定期持续服用避孕药超过两年时。
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阿尔瓦罗·圣胡安·罗德里格斯指出:“我们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持续有规律地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在连续几年内肥胖的风险几乎翻了一番,持续使用这类药物两年以上的女性肥胖风险几乎翻了三倍。”(编译/韩超)
【安全用药】道听不途说:吃避孕药,会不孕?会变胖?
【来源:安徽药品监管】
口服避孕药是最常见的药物类避孕方法,许多女性朋友曾想通过每天按时服用避孕药来避孕,但听说避孕药伤身体?吃了还会变胖?会使经期大乱?甚至听说常吃避孕药会导致不孕?
本期【安全用药】,一起来科普。
如何避孕?
避孕药通常由不同比例、浓度的人工合成雌激素和孕激素组成,按其服用方式可简易分为2种:一种为事前避孕药,另一种为事后避孕药,前者是在性行为之前就每天按时服用的药物,而后者则是事后应急使用的高浓度黄体素药物。不论事前或事后避孕药,其目的都是抑制女性排卵,使子宫内膜不增厚,间接干扰受精卵着床,此外药物本身也会使子宫颈管黏液产生变化,使黏液粘稠度增高,到达阻碍精子进入的目的。
用处多多哦
其实避孕药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甚至它还有以下多种用处哦:
01
经血过量或经期过长的女性朋友,可以通过服用避孕药来减少经血量,进而改善贫血、预防子宫内膜症。因为服用避孕药后,子宫内膜增生受到抑制,子宫内膜就不会增厚,从而使经期出血量下降。
02
在经期有严重痛经的女生们,避孕药可是有减缓经痛的功效呢!生理痛的产生是由于前列腺素所致,覆盖在子宫上的内膜细胞会分泌大量的前列腺素,而服用避孕药后,子宫内膜增生受到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也就相对减少了!
03
经常受到经期不规则困扰的女生们,也可以通过避孕药来改善。口服避孕药基本就是依照正常女性生理周期设计的药物,通过每天按时服药,连续服用21天后停药7天,完整走完28天的生理周期,避孕药也是一种调经药。
04
避孕药还能改善经前症候群及青春痘的困扰,通过药物成分雌激素和黄体素改善自身内分泌失调的问题,肤况不佳、情绪不稳、肠胃不适、体毛变多等症状都可以得到改善!
05
当然避孕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避孕,口服避孕药由动情激素及黄体素2种激素组成,服用后会减缓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幅度,波动不大就不会引发排卵,因此可以降低罹患卵巢相关疾病的风险、降低子宫外孕及内膜癌的概率,同时还能预防骨质疏松以及乳房和大肠相关疾病!
1
道听不途说
此外,针对「吃避孕药会发胖」及「吃多了以后就不能怀孕了」这2个误区,此处要特别说明~
目前医学界并没有服用避孕药会导致肥胖的证实研究,而且新一代避孕药不会有水肿的不良反应,所以女生们无需过于担心。
事后避孕药是应急救命丸
事后避孕药是利用高剂量的黄体素去抑制或延迟排卵,从而干扰受精卵着床,达到避孕目的,由于该方式是通过高浓度(非正常浓度)的黄体素避孕,因此不良反应会比较多,并且其避孕效果很看重时效性。
所谓时效性,即指性行为后多久服用事后避孕药,越早服用其避孕效果越好。医学研究表明,在性行为后24小时内服用,避孕效果可达95%,24~48小时服用其避孕率降至85%,48~72小时后服药则仅能达到58%左右的避孕率。
近期有一种新的事后避孕药主推在120小时内服用都有避孕的功效,但还是建议尚未打算怀孕的姐妹们,尽量不要将事后避孕药作为常态的避孕方法,因为长期使用可能会增加内分泌失调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来源:中国合理用药探索Chinahlyy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25岁姑娘长期吃「避孕药」致肺栓塞,药师教你4步减轻副作用
近日,一则#女子长期口服避孕药调月经致肺梗#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
杭州一名25岁女性月经不调且暂时没有生育计划,听朋友说口服避孕药可调理月经,于是常常到药店自行买药服用。
最近一段时间,她总觉得胸闷、气短,到医院检查后发现两侧肺动脉分支多处栓塞。庆幸的是,该女子经过将近2周的抗凝治疗,已逐渐好转出院。
这一新闻事件引发了大家的疑问:避孕药难道不安全吗?为什么会导致肺栓塞?《生命时报》采访专家,解答大家最关切的几个疑问,并教你科学减轻药物副作用。
受访专家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医疗风险防控专业委员会 蔡雁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妇产科教授 伍招娣
北京朝阳医院药事部主管药师 宫丽丽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药师 刘容吉
避孕药会导致肺栓塞吗?常用的口服避孕药都属于甾体类激素药物,主要成分是雌激素和孕激素。
现代口服避孕药是目前市场上审查最为严格的药物之一,是比较安全的,为什么会导致开头提到的新闻事件呢?
我们通过下面几个问题来梳理分析。
1、吃避孕药,血栓风险高吗?
避孕药会使凝血功能亢进,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
口服避孕药和静脉血栓之间的关系与雌激素剂量有关,在每天服用30~35微克雌激素的女性中,每年的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1万,而未服药的年轻女性发生率为2.3万。
数十年来,复方口服避孕药服用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正在明显下降,这是因为雌激素剂量减少的缘故。
2、避孕药是否可以调经?
很多月经不调是由于卵巢排卵障碍、缺乏孕激素造成的,可以通过服用口服避孕药安全地控制出血,调节月经周期。
3、“长期服用”的上限是多久?
新闻事件中并没有提及该女子的服药时间。
不过,服药期限通常短效药为6~7年,长效药以3~4年为宜,速效避孕药每年最好不超过2~3次。需要长期避孕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4、哪些因素会增加血栓风险?
有吸烟、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心脏瓣膜病、心房纤颤、高龄、长时间不动等危险因素的人,需要更加注意避孕药带来的血栓风险。
5、有什么办法评估风险?
可以半年到一年做次抽血检查(血生化、凝血功能等),评估是否可以继续用药。
6、避孕药还有哪些副作用?
避孕药的副作用与个人体质有关。
对避孕药比较敏感的女性,短期可能有类早孕反应、白带增多、乳房胀痛等不适;服用时间较长者可能有内分泌紊乱、月经失调、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现象。
总的来说,避孕药是比较安全的避孕方式。严格遵医嘱用药,就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上述风险。
8个用药禁忌男女都该知道避孕药给健康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微乎其微,正确服用还能预防异位妊娠/宫外孕、盆腔炎的发生,降低患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风险,减少月经量和痛经的发生……
不过,以下服药禁忌男女都应该知道。
1、重大疾病患者
由于激素类药物要在肝脏代谢,从肾脏排出,用药会加重肝肾功能负担,故急、慢性肝炎或肾炎患者均不宜使用。
2、血液病及内分泌疾病患者
避孕药会使凝血功能亢进,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使血糖升高,影响甲状腺功能。因此,各种血液病、血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者均应避免服用。
3、妇科肿瘤患者
妇科肿瘤、乳房疾病大多为激素依赖疾病,服用避孕药可加重病情。
4、月经稀少的人
避孕药可能会使月经进一步减少。
、545岁以上人群
更年期女性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一般不宜使用避孕药。
6、长期吸烟的人
35岁以上、长期吸烟的女性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卵巢功能早衰。
7、哺乳期女性
避孕药可抑制乳汁分泌,并可经乳汁分泌影响新生儿的发育。
8、正在服用药物
正在服用利福平、巴比妥类抗癫痫药,长期服用抗生素或影响肝酶代谢的药物的人也不宜服用避孕药。
4步减轻药物副作用避孕药常见的副作用大多可以预防,下面这4个方法能把影响降到最低。
防血栓
多喝水
吸烟、超重、年龄超过35岁、分娩不久的女性,服避孕药后出现血栓的风险相对较高。这些人群可咨询医生后选择新型避孕药,服药后多喝水、多运动。
防炎症
少吃甜食、少喝酒
通常长期口服避孕药可以减少附件炎、宫外孕的发生。但血糖控制不佳、喜欢吃甜食、喝酒或免疫力低下时,服避孕药可能引起酵母菌感染。建议服药期间尽量少吃甜食,少喝酒,必要时遵医嘱用抗真菌药治疗或换用其他避孕方式。
缓解眼干
多眨眼
服避孕药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引起干眼症,从而影响视力。一旦感觉视力有所下降,应尽快就医。
如果只是觉得眼睛干,视力没有受到影响,可通过多眨眼、多喝水缓解症状,必要时遵医嘱滴生理盐水或人工泪液。
防长胖
用新药
不少女性担心吃避孕药会发胖。其实,目前很多新型避孕药含高选择性的孕激素,发胖的副作用很小,正确用药时获益远大于风险。
总之,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避孕药,不必过于焦虑或担忧。当然,如果不想陷入“吃”和“不吃”两难的境地,也可以选择其他避孕方式。▲
本期编辑:张杰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