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儿童肥胖分级(儿童肥胖分级标准表格)

医学界儿科频道 0
文章目录:

美国儿童肥胖率上升,儿童肥胖如何分级?

作者:@白衣奶爸

来源:医学界儿科频道

炎炎夏日,很多少男少女开始想穿上泳裤泳衣,到水里清爽一番,适宜的体重,穿起泳装自然开心,如果体重严重超标,难免羞涩。

让我们通过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来了解一下太平洋另外一边孩子们的情况。也通过了解太平洋彼岸孩子们的体重,进一步警示我们重视孩子的体重问题,因为国内儿童的体重也在逐年上升。

最新国际儿童新闻:根据美国联邦营养健康调查局的数据研究,在1999年到2014年的数据显示,与早前的报道相反,美国儿童(尤其是青少年)的肥胖率,并没有往下降,事实上,肥胖率的曲线一直在往上升,尤其是青少年严重肥胖比例。

调查报道作者指出,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怀着微小的希望,认为美国部分儿童群体肥胖率已经比较稳定,比如,根据JAMA.2014年的一份报道指出,美国学龄前儿童肥胖率较之前有一定下降,再比如,曾经有报道指出,在发达国家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部分群体的儿童肥胖率可能有所下降。

不管既往报道如何,如今的数据都向大家表明,美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仍在上升。

Asheley Skinner, PhD,这位来自南卡罗来纳州Duke临床研究中心的教授与其同事在《Obesity》发表了最新文章,指出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999年到2014年,几乎所有类别的肥胖率都在上升,尤其是青少年儿童,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中男女比例并没有太大区别。

然而,William教授,一位来自华盛顿大学的公共卫生学教授,有着稍微不同的见解:

从既往的文献可以看到,2003年到2004年美国2岁到5岁的儿童,肥胖率有5.5%的下降,同时2008年到2011年,美国2到4岁的儿童,肥胖率也有显著的下降。(MMWR Morb Mort Wkly Rep. 2013;62;629-634).2008年到2011年的调查资料来自:Pediatric Nutrition Surveillance System (PedNSS)

威廉教授同时指出,调查数据同时显示,在过去十年中,含糖饮料和快餐的数量在逐渐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提示我们美国2到19周岁的儿童肥胖率,应该会到达一个峰值。

威廉教授指出:关于“尽管临床努力和政策引导,儿童肥胖率在任何群体依然上升”这个结论,结合以上这些数据,都在一定程度让,让我们这个结论存疑。

最新美国儿童统计数据:

Dr Skinner 和他的同事们研究了NHANES统计数据(1999到2014),其研究结果,提供了美国儿童及青少年肥胖率的最新最可靠数据。

所有年龄在2岁到19周岁的儿童,都在统计数据范围。

Dr Skinner教授说,体重状况,用身高和体重来衡量。

超重的定义:根据年龄和性别的BMI指数,≥85%百分位的称之为超重;

肥胖的定义:≥95%百分位(一级肥胖);

二级肥胖:在≥95%以上的人群中,超过95%百分位体重的120%到140%之间,或者BMI≥35;

三级肥胖:在≥95%以上的人群中,超过95%百分位体重的140%以上,或者BMI≥40;

在2013年到2014年的样本中,约1/3(33.4%)的样本超重,17.4%到达一级肥胖标准;6.3%到达二级肥胖标准;2.4%到达三级肥胖标准。

(作者指出,该数据有重复计算部分,比如超重标准的33.4%已经包含了一二三级肥胖标准的数据。)

2013到2014年肥胖率表格:(根据年龄划分)

Age (y)

年龄

Overweight (%)超重

Class I obesity (%)

一级肥胖

Class II obesity (%)

二级肥胖

Class III obesity (%)三级肥胖

2–5

25

9.2

2.1

0.2

6–11

33.3

17.9

4.6

1.1

12–19

37.4

20.9

9.5

4.3

种族差异中,黑种人和西班牙人的儿童和青少年,相比白人高一些。(2013年到2014年的数据显示,黑种人儿童肥胖率37.1%,西班牙人41.8%,白种人29.5%。)

被夸大的肥胖率下降:

Medscape 医学记者咨询Dr Skinner教授,为什么既往有报道,从相关的数据中,看出学龄前的儿童肥胖率有所下降?

Skinner 教授指出,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2003年到2004年期间,2到5岁儿童,肥胖发病率是13.9%,而2011年到2012年,确实是下降到8.4%。

然而,发表这篇文章的作者,刻意地不去强调这一个点,因为同时我们发现,在1999到2014年的数据中,肥胖率在2到5岁儿童,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都没有太大变化。

共识:青少年严重肥胖数据惊人!

Dr Skinner教授指出,更重要的部分是目前研究青少年二级肥胖及以上的数据,在2013年到2014年的样本中已经达到10%,这是十分惊人的!

“特别是在青少年中,我们已经观察到,肥胖,跟他们患有糖尿病、心脏代谢综合征等方面的疾病有较高的风险关联。”

“同时,严重肥胖在青少年中极有可能再进入成人阶段,继续肥胖甚至是进一步发展,这是我们所担心最无法改善的部分。”

Dr.Skinner 教授不同意威廉教授的其中一个观点。威廉教授指出,早期的儿科医生对肥胖的干预,对严重肥胖没有太大意义。

“可能对于现在只是稍微超重的儿童,儿科医生可以提供的帮助更多一些,但是对于严重肥胖的病例,我们需要的是很多的干预,可能就不是一个普通儿科医生就可以解决的事情。”

“4.5百万患有严重肥胖的儿童和青少年,需要长期、细致的减重治疗方案。”

与该研究相呼应,Elsie 教授,肥胖人群的其中一个代言人,呼吁更有效率的,更经济的,同时更加标准的方法,来帮助这些患有严重肥胖的儿童和青少年。

“现在,我们很多关于儿童减肥治疗中,有很多医学项目,其中对于严重肥胖的儿童,并不包括减肥手术。”

“这项研究报道提醒我们关注儿童和青少年严重肥胖问题,提醒我们必须发展有效的儿童肥胖诊治标准。”

参考文献:

Obesity Rates Climbing in US Youth, Especially in Adolescents. Medscape. Apr 27, 2016.

医学界儿科频道投稿邮箱:yxj_ek@yxj.org.cn

稿费:100—1000小编微信号:huanbala

中小学生超重肥胖 怎么防怎么控

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是社会共同的责任。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如何科学、系统采取各项综合防控措施?在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近日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中,这个问题有了更清晰的答案。

强调技术支撑提出三级预防

提及此次印发的《技术导则》的特点,参与起草的专家之一、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主任张倩表示,一是强调技术支撑,提出三级预防策略;二是提出了更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措施。

《技术导则》明确提出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专家介绍,肥胖的发生受遗传、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共同影响,不同成长阶段、不同情况的中小学生防控重点各有不同。

“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张倩表示,《技术导则》从评估筛查、生活干预和控制、及时诊断治疗等方面入手,强调分级实施预防策略,构建以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三级预防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其中,一级预防干预技术强调在超重肥胖发生前控制危险因素、提升保护水平,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其中包括进行超重肥胖风险评估,鼓励学校和家长运用和《技术导则》同时印发的《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风险自测评估表》,评估个体和群体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通过早期识别超重肥胖高危个体,为针对性地开展饮食、身体活动干预提供依据。一级预防干预技术中包括的生活方式管理、营造支持环境等内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

二级预防干预技术侧重开展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筛查和早期干预,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包括进行筛查建档、评估预警、个体干预。“专业机构指导学校结合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等工作,开展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监测。同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向家长反馈体检结果,指导家长关注并定期监测学生体重变化。”张倩介绍,对已发生超重或肥胖的学生,根据综合评估结果予以预警,并及时告知学校和家长。

此外,二级预防干预技术还包括个体化干预,即专业机构要指导学校、家庭和超重肥胖学生,通过优化饮食结构、加强身体活动、养成健康行为习惯等措施,实施个体化干预,控制学生超重肥胖程度。

三级预防干预技术则侧重对严重肥胖及伴有临床危险因素的学生,根据相关指南规范,开展医疗卫生、膳食、运动、心理和行为矫正等联合干预。“这个阶段的孩子们需要更专业的指导和干预,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下及时控制肥胖及相关疾病,必要时采取临床治疗。”张倩解释,三级预防策略为构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综合防控技术体系搭建了框架,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具体实施措施也在《技术导则》中进一步细化。

实现多病共防凝聚社会合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状况整体呈快速增长趋势。“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张倩强调,诸多现状急需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一系列保护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一些政策文件从公共卫生角度出发,提出了更多综合干预的技术和措施。比如,国家疾控局2023年8月印发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技术指南》,从公共卫生维度科学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和综合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水平。今年4月,国家疾控局印发的《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指出,学生近视、超重肥胖、脊柱弯曲异常、心理健康问题等多种疾病或健康问题具有普遍的公共卫生影响因素,通过行为与环境干预可实现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

“多病的病因相同或具有共同的风险因素时,可采取多病共防策略。”张倩介绍,此次印发的《技术导则》也提出了控制危险因素、实现多病共防的具体实施措施。

据介绍,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缺乏、睡眠不规律、营养失衡等因素往往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共因。《技术导则》指出,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近视、脊柱弯曲异常等常见病存在共同的病因或危险因素,如膳食结构不合理、户外活动不足、健康素养不高等。

“为此,可通过促进合理膳食、促进身体活动、提高防控知识知晓度、保持充足睡眠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亲子交流等综合手段,同时预防多种疾病或健康问题。”张倩说。

此外,《技术导则》还提出加强监测干预、推动关口前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支持环境等具体实施措施。

“全面系统推进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需要将防控技术落到实处,构建立体防护网络。”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刘爱东说。

专家表示,推动《技术导则》进一步落地落实,一是要加强宣传推广,推动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疾控部门和各专业机构用好《技术导则》,加强监测干预,纵向发挥实效;二是要发挥横向联动作用,卫生健康与教育、体育等多部门共同推动政策落地,营造支持环境。

依据三级预防策略的思路,目前已有一些试点工作正在开展。“中小学生肥胖防控行动试点工作覆盖北京市房山区及顺义区、河北省石家庄市、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山东省青岛市、四川省成都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等地的部分中小学校。试点通过开展创建健康环境、提升学校供餐质量、促进学生身体活动、加强营养监测、普及营养健康知识等工作,预防与控制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张倩表示,希望能通过试点形成可推广的经验和模板,进一步建立多部门合作的预防控制机制。

专家介绍,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围绕三级预防策略,持续探索更多防控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有益经验和有效路径。

文:健康报记者 段梦兰

编辑: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21R0IU7J】获取授权

12岁女童脂肪肝、糖尿病,都因它…娃是不是高危人群?一个公式自查

同样是白白胖胖,如果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大家就会有所警惕,担心影响健康或者美观;

然而如果发生在孩子身上,达人常会夸ta“肉嘟嘟的很可爱嘛”。

但是,孩子胖可未必是好事!

12岁的欣欣(化名)身高163厘米,体重138斤。去深圳市儿童医院体检时被检查出“肥胖症(重度)、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轻度)、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

——新闻来源武汉晚报

小小年纪

怎么会有这么多问题?

和很多孩子都有的

这些生活习惯有关系!

爱吃甜食,不爱运动!

家长介绍,欣欣平时能吃能睡,闲时还爱吃零食,像蛋糕、巧克力之类的甜食,也不爱运动。

住院10天后,她的病情趋于稳定,家人为她办了出院手续。

在三个月内,欣欣的体重也一下下降了整整10斤。

你以为这是减肥成功了吗?

NO!

欣欣再次住进了病房,原来她经常感到口干,即使是上课也想喝水,这水一喝多,就经常想上厕所。而这就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了!

其实,像欣欣这样小小年纪

就得了糖尿病、轻度脂肪肝的小胖子

并不在少数

小胖墩是怎么养成呢?

不合理的饮食生活习惯;

运动量不足;

导致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积聚于体内。

但令人担心的是,不少家长对孩子变成小胖墩,并没有太在意,甚至还觉得是身体好的表现。

肥胖会影响孩子这些方面

医生介绍,儿童期肥胖不仅会对孩子当前的身体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还将增加成年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超重、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3倍、3.9倍。

肥胖儿童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

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4.3倍。

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9.5倍。

除此以外,肥胖还会影响儿童青春期发育,危害呼吸系统及骨骼,对心理、行为、认知及智力产生不良影响,并诱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癌症等。

因此

儿童期肥胖千万不可忽视

它甚至会影响孩子成年期的健康

家长必须及早重视孩子的体重控制

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胖墩?

这当然不是靠目测

也不是靠简单的称重

而是有一套科学的标准

BMI(又称体重指数)

BMI是体重(公斤数)/身高(㎡)得出的数字,它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一种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

一般来说,判定孩子是否过胖,需要按照性别并对比每岁的标准值进行,但简单判定孩子胖的方法可按照以下进行:

√ 学龄前儿童的BMI超过19kg/㎡

√ 小学三年级以下超过20kg/㎡

√ 小学四年级以上超过24kg/㎡

√ 初中生超过26.5kg/㎡

√ 高中生超过28kg/㎡

肥胖儿童应积极控制体重,平衡膳食、合理三餐、改变生活、增加运动。

保持饮食的多样化

保持饮食多样

注意荤素兼顾、粗细搭配,保证鱼、瘦肉、奶、豆类、蔬菜、水果的摄入。

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充足供应。

三餐比例要适宜,按照所提供的能量占全天总能量的比例,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

适宜选择的食物

选择适宜的食物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鱼、虾、蛋、奶、牛肉、禽类、豆腐、豆浆,喝白开水、不喝含糖的饮料及果蔬汁。

尽量不吃这些食物

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等高热量食物,各种蛋糕、糕点、糖果、蜜饯、巧克力、冰淇淋、甜点、膨化食品、西式快餐、肥肉、黄油、油炸食品、各种含糖饮料。

医生建议,在“管住嘴”的同时

小胖墩们还要“迈开腿”

若孩子有心肺功能异常或严重高血压者则谨慎运动,或避免剧烈运动。

坚持每天锻炼至少30分钟,最好达到每天60分钟的中等强度。

每周至少完成中等强度运动5天,才可起到控制体重或减轻体重的作用。

同时,下面这些千万要注意!

不然运动就前功尽弃了呀

孩子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和使用电脑的时间每天不应超过2小时;课间10分钟应离开座位去做身体活动,作业每做40分钟,就应活动10分钟;周末、假期作息时间应规律,早起早睡、不睡懒觉。

你看懂了吗?

快点转给身边需要的“小胖墩”吧

本文来源:武汉晚报等

编辑:乐康 图片来源:123rfsoo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