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磷(糖尿病血磷高)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磷有什么变化?
病例介绍
患者,男,23岁,恶心、胸闷4天。
既往体健,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糖尿病家族史。
查体:身高162 cm,体重95 kg,体型肥胖,嗜睡状态,呼吸深大,皮肤弹性差。
辅助检查:血气分析:pH 6.94,钾2.63 mmol/L,乳酸1.10 mmol/L (1.0-1.7),碳酸氢盐1.4 mmol/L,钾2.7 mmol/L,钠130 mmol/L,氯91.4 mmol/L,磷1.11 mmol/L,葡萄糖20.79 mmol/L,尿常规示葡萄糖4 ,酮体3 。
诊断: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重度)。
入院后给予大量补液、胰岛素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及对症处理后,患者精神状态较前明显改善,但患者仍感胸闷、憋气,复查生化碳酸氢盐17.4 mmol/L、钾 2.21 mmol/L、磷0.12 mmol/L,肌酸激酶正常,考虑合并严重低磷血症,给予静脉补充复合磷酸氢钾,血磷水平逐渐升高,同时逐渐出现肌酸激酶升高,肌酸激酶最高932 U/L,大量补液、纠正低磷血症肌酸激酶逐渐恢复正常。患者复查尿酮体 (-),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1月后停用胰岛素,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降糖治疗。血糖控制平稳。查IAA、ICA及GAD抗体均(-),诊断2型糖尿病。
问题:
书上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发高磷血症,为什么这例是低磷血症?
病例图片
病例思考
研究发现,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发病时,62.5% 的患者为高磷血症。在治疗过程中,所有病例的血清磷酸盐都有所下降(平均绝对降幅为 1.28 ± 0.77 mmol/L),11%为严重低磷血症(<0.32 mmol/L)。
知识链接
实用内科学第16版第2005页
磷酸盐向细胞外的急性转移是高磷血症的罕见病因,可见于乳酸酸中毒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单独的重度高血糖)。
既往笔记
低磷血症(磷酸盐尿性间叶性肿瘤)
2024-12-14
这几种营养素对糖友有益,你还不知道吗?
有经验的糖友都知道,糖友圈有名的“五驾马车”。
也听说过“管住嘴、迈开腿”这句控糖口决。
但在控糖的时候,也不能忽视了对我们有益的,重要的营养素。
下面这些营养素,不仅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组成,有的还可以辅助管理血糖。
钙
钙具有调节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当人体的血糖升高时,钙就把信息传递给胰岛b细胞,后者开始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帮助身体降低血糖。另外,钙还有调节血压的作用,科学研究表明,当人体日均钙摄入量增加100毫克时,收缩压可下降2.5毫米汞柱。
推荐食物:奶类、奶制品、豆类、海带、海参、紫菜、虾皮等海产品。
维生素C
维生素c有增加毛细血管壁通透性的作用,可以减轻毛细血管壁的压力。血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越高,血压就越低。另外,维c还可以促进体内糖代谢,从而维持血糖平稳。
推荐食物:苹果、柠檬、橙子、弥猴桃、大白菜、卷心菜、青椒、紫甘蓝等。
α-亚麻酸
α-亚麻酸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控制血压、调节糖代谢的作用。当人体缺乏α-亚麻酸的时候,会出现四肢无力、视力模糊、皮肤易过敏等症状。
推荐食物:海藻、深海鱼类、贝类、松子、亚麻子等。
铬
很多食物中都含有铬,像肉类和海产品都含有丰富的铬,谷类和豆类中也有丰富的铬。铬是人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医学上也有表明,铬可以调节血糖,对糖友有益。
推荐食物:豆类、谷类、肉类、动物内脏、坚果类、黑木耳、紫菜、香蕉等。
烟酸
烟酸其实不能降低糖尿病的风险,但对于糖友来说,补充烟酸,可以调节血脂,降低血磷等作用。
推荐食物:动物内脏(肝、肾)、瘦肉、鱼、全谷类、坚果类。
维生素B1
维生素b1可以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帮助消化,这对于糖友来说,可以间接辅助管理血糖,另外,维生素b1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也有一定作用。像出现神经病变和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友记得补充。
推荐食物:谷类、大米、小米、豆类、瘦肉、干果类、动物内脏等。
α-硫辛酸
α-硫辛酸可以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可以辅助糖友控制血糖,提高糖友对胰岛素的敏感度。还可以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周围神经症状,辅助糖尿病的多发性神经症状的治疗。
推荐食物:动物内脏、肉类、菠菜、马铃薯等。
大豆异黄酮
大豆异黄酮能够改善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血糖控制和血浆脂蛋白水平,从而降低其患冠心病风险。
推荐食物:各类豆制品
多酚类物质
多酚类物质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叶、花、根、茎、果实中。每日摄入500mg的多酚类物质,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下降5%,2型糖尿病患者可适量摄入茶多酚或绿茶提取物。
推荐食物:绿茶等
植物甾醇酯
膳食中每日补充2g植物甾醇酯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推荐食物:植物油、玉米油等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微糖君
掌握科学控糖知识
记录血糖健康,学习控糖知识,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微糖APP。
肾病患者血磷总控制不好,可能是你忽略了含磷药物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苏白海
在我们肾病医生接诊过的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虽然认真执行了血磷的控制手段,但血磷还是一直超标控制不住,这往往是肾友们忽视了一个容易导致血磷超标的“隐患”——含磷药物。
含磷药物:容易忽视的隐患慢性肾病患者常常会合并多种并发症,诸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等,因而慢性患者往往需要长期口服各类药物。某些药物是含有磷酸盐作为赋形剂成分的,美国FDA批准的药品中共有34种药物含有磷。
食物中的有机磷酸盐,我们的人体吸收率通常为60%,而无机磷酸盐,如食品添加剂和赋形剂,则有可能被完全吸收,故增加10%的药物磷摄入可能增加多达28%的额外透析磷负担,所以说药物作为磷摄入的重要来源不容忽视。
虽说磷结合剂可以降磷,但磷结合剂也并非全部有效。比如最广泛使用的磷结合剂只能结合相当小剂量的磷:100mg的司维拉姆和醋酸钙可结合的磷酸盐量分别为3.2mg和4.3mg。
目前已知磷含量最高的是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单片含磷111.5mg(有效剂量40mg),这意味这患者服用一片帕罗西汀后需要额外服用高达4.4倍剂量的司维拉姆(800mg,即8片)来结合其磷含量。
慢性肾病患者长期服用的常用药物主要包括:降压药、抗凝药、免疫抑制剂、降糖药、降脂药、止痛药、抗组胺药、抗抑郁药、抗痛风药、心血管药物、胃肠道药物等等。
含有磷作为赋形剂的药物中,口服降糖药所占比例最多(23.8%),之后依次为抗抑郁药(19.2%)、抗高血压药(17.5%)和胃肠道用药(16.4%),其他常用药物成分中均含磷(抗痛风药物除外)。
表格:常见药物的磷含量
由此表格可见,慢性肾病患者的口服药物中绝大多数均含有磷,并且这些药物中的磷含量并不能忽略不计。同种药物的含磷量虽不尽相同,但也会进一步加重血磷管理负担。
所以,药物中的磷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想好好的控制血磷,你值得跟这个药物中的磷较真!
减少药物磷摄入,怎么做?为控制药物摄入的磷含量,建议慢性肾病患者在问诊时,应该主动向医生提及自己的慢性肾病史,要求使用低磷药物。
此处的医生不仅限于肾内科医生,还包含其他科室的,因为慢性肾病患者常常会因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并发症,去看其他科室医生的。
为此,医生在配药时,会根据你的控磷需求,选择临床上那些具有相似安全性、有效性和成本的药物,来代替高磷药物。
这样一来,许多含磷“高风险”的药物(如赖诺普利、氨氯地平、比索洛尔),我们就能避则避之了。
以血液透析患者小李为例,医生建议小李每天的饮食磷摄入量应限制在1000毫克(mg),每周进行3次透析治疗,单次透析能够排出1000毫克(mg)磷,一周7天,相当于平均每天排出磷约400毫克(mg)。
那么还剩下的600毫克(mg)磷,这部分磷,平均约360毫克(mg),即 60% 可能会被人体吸收。
但小李同时还患有高血压和轻微抑郁症,因而需要每天服用5毫克(mg)氨氯地平(含磷13.4毫克)和10毫克(mg)帕罗西汀(含磷20.1毫克)。
使用这两种药物使体内可吸收的磷额外提高了近8.5%(30.5毫克,除以能被人体吸收的360毫克磷),相当于小李每天多摄入了16.1克(g)的瘦猪肉。
但如果能将小李所服用的含磷药物换为不含磷的替代药物,则可消除这8.5%的磷摄入,减少体内的磷负担,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磷水平。
药物中磷的摄入量虽微小,但所谓滴水能穿石,再微量的磷,经过日积夜累也是一种负担,这就很可能是部分慢性肾病患者血磷一直控制不佳的原因之一。
#医师报超能团##健康科普排位赛##超能健康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