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烧伤后糖尿病(烧伤糖尿病人吃什么好)

中国新闻网 0
文章目录:

烧伤领域专家山西授课 糖尿病足等慢性创面修复受关注

来自全国各地烧伤领域专家聚集山西太原,通过现场授课、互动等方式交流探讨国际先进的创面修复治疗方法。 薛富强 摄

中新网太原8月11日电 (范丽芳)老龄人口和糖尿病患者的增加,使得慢性创面的修复受到业内关注。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上海市烧伤研究所所长陆树良等来自全国各地烧伤领域专家聚集山西太原,通过现场授课、互动等方式交流探讨国际先进的创面修复治疗方法。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逐年增加,每年需要创面修复治疗的人数也随之剧增。2016年的一份公开数据显示,中国1亿多糖尿病患者中约15%的糖尿病人有严重的糖尿病足高发因素,其中5%的病患因足溃疡而需要截肢或下肢血管重建。这一现象引起烧伤领域专家的注意。

“其实如果能进行早期干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会有很大提高。”太钢总医院(山西省烧伤救治中心)医生王建明坦言,但因多数综合医院未设创伤修复科室,“患者可能去了普外科、血管科、骨科或是整形科,最后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陆树良则关注到了中国创面修复领域人才的短缺和烧伤科医生操纵的不规范,他认为创面修复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门学科,“创面修复规范化培训在目前的医学教育体系中较为缺失,本科医学院校几乎没有相关专业”。加之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行动不便且需要多次复诊的患者被困于就医的“最后一公里”。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上海市烧伤研究所所长陆树良、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韩春茂、太钢总医院烧伤科主任段鹏、太钢总医院临床首席专家雷晋等围绕创面修复治疗方法及基层相关科室体系建设等内容进行主旨演讲。

当日举行的山西省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2018学术年会暨烧创伤及创面修复新进展学习班,由太钢总医院主办,旨在交流创面修复的最新理念和进展,促进治疗的规范化、系统化,提高从业人员处理创面的能力,进而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当日,来自山西各地医疗机构相关科室人员等百余人参加。(完)

糖尿病足破溃露骨只能截趾?济南市中心医院烧伤科治疗终获愈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小蒙 实习生 李梦涵

近日,出院不久的患者郑大叔和老伴一起又专门到济南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复外科一病房,为科室送上了写有“华佗再世永流芳,德艺双馨名四海”的锦旗,以此表达一位糖尿病足患者对科室医护人员精心治疗、热情服务的感谢。

郑大叔因糖尿病十余年,导致左足大拇趾破溃迁延不愈,辗转于驻济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均被告知由于左足拇趾破溃已暴露远节趾骨,病情严重,为防止进一步恶化,建议尽快手术截去左足第一趾。郑大叔为此愁眉不展,经朋友介绍,建议到济南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复外科就诊,因为作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中心医院烧伤科在治疗烧烫伤和伤口难愈有很好的口碑。

郑大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来就诊,并收入院。入院时郑大叔左足拇趾已暴露远节趾骨,并由腐肉覆盖,烧伤整复外科高聪、邵阳主治医师立即进行深度清创,将腐肉全部清除后进行包扎、抗感染、控制血糖等治疗,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由于下肢受伤,需要卧床,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责任护士每日都会指导郑大叔进行踝泵-环绕运动,做运动的同时,还会为大叔讲解规范血糖监测和管理对加速伤口愈合的重要作用,不仅提高了大叔治疗的信心,更是提高了大叔治疗的依从性。按照疫情防控管理要求,郑大叔的老伴作为陪护也不允许回家,为了避免老人生活上的不方便,韩梅护士长特意将自己的电话留给老人,有生活上的需要,护士们都帮助及时解决。

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治疗,郑大叔原本已破溃严重的大拇趾开始长出了新鲜肉芽并逐渐将趾骨覆盖,大叔两口子脸上也露出了笑容。郑大叔的老伴激动的说:“住院期间医护人员耐心、周到的服务让我很受感动,更没想到的是拇趾保住了!”

这面锦旗是患者对烧伤整复外科每一名医护人员一点一滴付出的认可和肯定,同时也是对济南市中心医院的一种鞭策。医护人员表示,今后我们将更加尽心做好工作,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南开大学团队设计用于烧伤愈合和烧伤后抑郁情绪调节的功能水凝胶敷料

烧伤初期炎症反应加剧,往往会导致长时间的氧化应激和炎性疼痛,从而加重抑郁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传统烧伤敷料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感染和促进组织修复,但并不能缓解烧伤恢复过程中的炎症性疼痛和抑郁。

近日,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药学院薛雪课题组设计合成了一种自愈合水凝胶H@EFCP,旨在减轻烧伤后的炎性疼痛和抑郁。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

皮肤烧伤区域的坏死细胞及其释放的炎症因子会以级联放大的模式迅速激活炎症通路,导致常驻免疫细胞迅速产生炎症介质,进而使更多的免疫细胞被招募到烧伤部位,导致外周炎症升级。具体来说,被招募到烧伤创面的M1型巨噬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直接刺激感觉神经元,导致包括P物质在内的神经肽释放,从而激活神经网络的信号通路,增加对疼痛的感知。此外,由于烧伤后外周炎症加剧,免疫细胞和炎症介质可穿过血脑屏障,从而加剧中枢神经炎症与疼痛加剧,所以在临床上导致一半以上的烧伤病人伴有抑郁样症状。因此,在烧伤后改善烧伤创面的炎症微环境对于减轻疼痛和烧伤后的抑郁情绪具有积极意义。

图:用于烧伤创面修复和烧伤后抑郁干预治疗的H@EFCP

基于此,薛雪教授团队研究以羧甲基壳聚糖(CMCS)和聚乙烯醇(PVA)作为H@EFCP的主要结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4-甲酰基苯硼酸(4-FPBA)形成的硼酸酯复合物被用作H@EFCP的交联剂。PVA和CMCS之间的氢键作用促进了水凝胶中双交联网络的形成,从而提高了H@EFCP的机械性能。同时H@EFCP中还加入了普鲁士蓝纳米粒子(HMPB)。在高活性氧(ROS)和低pH值的伤口微环境中,H@EFCP结构中的硼酸酯键和席夫碱发生降解,导致HMPB和EGCG的释放,改善创面炎症微环境并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

据介绍,H@EFCP良好的机械性能,可以防止伤口部位在日常活动中引起的二次伤害。同时,通过重塑创面炎症微环境,可以减轻伤口部位的疼痛感受和中枢炎症,从而降低出现烧伤后抑郁的风险,对处理给患者造成心理困扰的复杂外周伤口(如烧伤、糖尿病足溃疡等)具有积极影响。(蔡琳)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