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型糖尿病多(一型糖尿病多发于什么年龄)
儿童糖尿病多为Ⅰ型 孩子多饮多尿要留心
来源:中国妇女报
“儿童时期的糖尿病属慢性全身性疾病,严重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的遗传性异质性疾病。”全军儿科疾病诊治中心、福州总医院儿科住院总医师翁增凤介绍说,糖尿病分为I型糖尿病(T1DM)、II型糖尿病(T2DM)、特殊类型糖尿病,儿童期绝大多数是I型糖尿病。
据介绍,许多患儿就诊时病情危重,并发了重度酮症酸中毒,是由于糖尿病患儿血循环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升糖激素(如皮质醇、生长激素、胰高糖素等)不适当升高引起的,以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为特征等一组临床症候群。翁增凤说,I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儿中占2/3,最常见诱因是感染,是儿童糖尿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临床上,患儿主要表现出糖尿病的典型表现,出现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及口唇樱红等症状,病情重时出现尿量减少、皮肤干燥、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等脱水表现,甚至出现昏迷。而部分患儿上述表现可不明显,呼气中的烂苹果味也不明显,未引起家长重视而忽略病情。血糖高的患儿,还会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物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已有随机血糖监测大于等于11.1mmo/L等情况。
需提醒的是,儿童多饮多尿时,家长就应该多留意,不要等到出现了呼吸困难、喘息后才引起重视而就诊。因为一旦出现上述情况,病情会快速进展,至患儿意识不清。
所以,遇到不明原因的酸中毒、昏迷患儿,应及早监测末梢血糖、尿糖、电解质检查,并了解有无糖尿病病史。当血酮或尿酮显著阳性,血糖升高或已知糖尿病患儿,血HCO3-降低或血PH<7.3即可诊断DKA。这类患儿治疗上,关键是扩容、补液,在血钾大于3.3mmol/L时,持续使用静脉胰岛素控制血糖。(吴志 李政)
央小新小百科|糖尿病的1型、2型和并发症
据统计
2021年,全世界约有5.37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
其中大约90%为2型糖尿病
你知道糖尿病1型和2型之间的区别吗?
糖尿病容易引起哪些不良后果与并发症?
《央小新小百科》下集
带你一探究竟!
戳视频↓
这些问题的答案
你get了吗?↓↓↓
胰岛素抵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身依靠的“外援”是什么?
糖尿病复杂多样的并发症有哪些?
据统计
2021年,全球糖尿病导致大约670万成年人死亡
平均每5秒钟
就有1人死于糖尿病
糖尿病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
第二大“健康杀手”
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要早早提上我们的健康日程
远离“甜蜜负担”
共同面对这场全人类的
抗“糖”挑战!
监制丨唐怡
制片人丨毕磊
策划丨何芊漪
编导丨陈毅
脚本|周佳艺
分镜设计丨周佳艺 朱灵萌
动画合成|郑瑞
统筹|刘莹 戴广宇 武贺
顾问|武曦蔼
医生直言,这4个因素是一型糖尿病发生的祸首,现在知道还不晚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者是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而我们今天要说的1型糖尿病,就是因为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缺乏所导致的糖尿病。
在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大概会经历以下过程:没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但是却有糖尿病的生理表现,也就是说外表看不出来,但是里面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初期没有发现之后接着会进一步的发展,出现空腹血糖过高或者是糖耐量降低;最后就发展成了糖尿病。
所以根据这个过程,我们就能够发现,最初的糖尿病表现是不明显的,而当我们发现时或者说是出现空腹血糖升高时,就距离糖尿病已经不远了。那么,明确糖尿病的相关病因,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就成了预防糖尿病的重中之重。
它的病因大概包括4种情况: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导致其发病的病因也各有不同,但是总体来说至关重要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
一、遗传因素
1有研究发现,对于同卵双生的孩子他们的共同发病率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那么这个研究的意义是什么呢?意义就是告诉我们,遗传因素在导致1型糖尿病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同卵双胞胎它们的基因可以说是几乎一模一样的。
2尽管我们知道1型糖尿病的发病和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我们仍然没有明确其主要的致病基因,只是找到了一些易感性的基因。
3 这告诉我们,尽管糖尿病可能会有遗传的倾向,但是这种倾向是微乎其微的,从优生优育的角度来讲,相对来说并不是那么重要的,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不用过分的担心孩子的健康问题,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排除孩子在出生之后含有易感基因,所以我们只需要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加其锻炼的兴致,这对于有效的预防糖尿病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二、环境因素
1 感染
常见的风疹病毒(风疹)、腮腺炎病毒(腮腺炎)和柯萨奇病毒、脑心肌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等都是与1型糖尿病发病有关的病毒,这些病毒感染会损伤我们分泌胰岛素的细胞,直接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是无法分泌。
2 饮食和使用有毒物质
a.对于孩子来说,过早的接触牛奶或者是一些谷类蛋白物质,可能会导致我们的肠道免疫出现问题,大大的增加了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会。
b.接触一些化学有毒物质中毒时,这些有毒物质会刺激我们的细胞,造成我们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损伤,比如说一些我们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老鼠药。
c所以这也提示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些对我们身体会产生刺激或者是危害的物质一定要远离我们的生活区放置,避免他人误食引起一些不可挽救的状况。
三、身体因素
1身体因素也就是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问题,有许多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其实也属于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2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身体中存在着某种物质会对我们分泌胰岛素的细胞产生破坏作用,误把这种自己人当成间谍处死。对于这种病人来说可能需要服用一些免疫抑制剂。
四、发展因素
1型糖尿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需要具备以上的多个条件才能够完成糖尿病的病程。
比如说,他首先要含有一些易感性的基因,然后在有这种基因的情况下感染了我们上述所提到过的那些病毒,然后在其中某些免疫反应过程中,免疫反应发生异常,导致我们产生胰岛素的细胞被破坏,最终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