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妊娠糖尿病牛肉粉(妊娠糖尿病牛肉食谱)

中国青年网 0
文章目录:

为提高米粉口感,长沙一粉店老板在汤里掺入致人上瘾处方药

记者 | 周凌如 通讯员 刘笑贫

“我没有想后果,只想着吸引更多的顾客长期到我的店里吃粉。”6月28日,贺某站在长沙开福区法院的被告席上说。

贺某与妻子廖某之前共同经营了一家粉店。去年11月,有顾客在这家粉店吃粉后,参加入职体检,被检出疑似含有毒品代谢物。警方联合食药监部门执法人员来到店内调查取证,不仅从汤料中检测出含有疑似毒品成分,而且现场查获复方甘草片5瓶(100粒每瓶)。

法院依法作出判决,贺某获有期徒刑两年,廖某获缓刑。

01

吃了碗牛肉粉,尿检出问题

2018年11月6日,即将奔赴新工作岗位的小王满怀期待参加入职检查,却被测出体内含有疑似毒品的成分。

“别说吸毒了,真正的毒品长什么样我都没见过。”小王很不解,怀疑是不是早上吃的牛肉粉有问题。他向警方求助。民警在了解清楚情况后,立即联合食药监部门执法人员一同赶到位于陡岭路和陡岭支路交叉口东北角的“德辉粉馆”进行调查取证。经检测,汤料中含有疑似毒品成分。民警还在店内获复方甘草片5瓶(100粒每瓶)。

这家位于长沙开福区伍家岭的“德辉粉店”是由贺某、廖某夫妻共同经营的。

贺某供述称,这家店是他从别人手上转来的。贺某说,有顾客反映汤太甜了。“我觉得汤太甜了可能是甘草的量不对,于是想到在高汤里加甘草片。”

2018年9月底,贺某回到湘乡,前往药店询问有没有复方甘草片可以购买。“我问了多家诊所,当时药店和诊所的人告诉我复方甘草片不能随使买,我问是不是加了罂粟或者其他会让人上瘾的东西,那些医生也没有明确回答我,只告诉我长期使用会使人上瘾。”贺某称,意识到复方甘草片里可能有类似上瘾的物质的成分后,他就想着它加入高汤中熬制,来增加汤的味道。

贺某通过多次少量购买。一共购买了12瓶复方甘草片。

02

一共用了700片复方甘草片

“我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到店里来吃粉,这样我就可以把生意做大。”贺某承认,加了“料”的高汤,他每天早晚会各熬制一锅。

“我一共购买了12瓶复方甘草片,每瓶100片,一共用了7瓶700片。”贺某称。

开福区法院审理查明,2018年10月1日至11月7日,该粉店通过生产、销售含有复方甘草片的汤粉、汤面营业收入约人民币13万元。到案后,被告人贺某、廖某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

法院认为,被告人贺某、廖某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其行为均已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依法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本案系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过程中,被告人贺某起主要作用,是主犯,应按其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被告人廖某起次要、辅助作用,是从犯,依法应当从轻处罚。

法院判决,贺某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8万元;廖某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8万元;在缓刑考验期内,禁止廖某从事食品生产、销售及相关活动;贺某、廖某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五年内,禁止从事食品生产、销售及相关活动。

03

延伸:

长时间持续服用可能会成瘾

为什么吃了添加复方甘草片的高汤,身体会被检出含罂粟成分?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黄剑臻主任药师介绍,复方甘草片的主要成分包括甘草流浸膏、阿片粉、樟脑、八角茴香油、苯甲酸钠等。其中阿片粉和罂粟壳的成分类似,临床上对干咳、喉咙刺痒等症状有较好疗效,但长时间持续服用,很有可能形成依赖和成瘾,主要表现包括让人精神振奋,心情愉悦。

停止使用时,则会产生一定的戒断反应,比如萎靡不振、打哈欠、流鼻涕、焦虑不安、震颤等表现,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幻觉等精神症状。除了成瘾风险,胃炎和胃溃疡患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儿童,还有其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的人都要慎用。

黄剑臻说,复方甘草片加在粉汤里,能一定程度上让汤更浓稠,味道更鲜、更香,所以可能会被某些商家利用。但复方甘草片是处方药,食药监局对其零售环节有严格管理,需要通过医生开具处方才可以购买,需严格遵医嘱合理使用。复方甘草片作为药品使用时,都要严加注意,更不应添加在食物里使用。

记者搜索发现,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复方甘草片和复方地芬诺酯片购销管理的通知》,要求这几类药品销售环节设置专柜由专人管理、专册登记,如发现超过正常医疗需求,大量、多次购买上述药品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为提高米粉口感,老板在汤里掺入致人上瘾处方药

“我没有想后果,只想着吸引更多的顾客长期到我的店里吃粉。”

6月28日,贺某站在长沙开福区法院的被告席上说。

贺某与妻子廖某之前共同经营了一家粉店。去年11月,有顾客在这家粉店吃粉后,参加入职体检,被检出疑似含有毒品代谢物。警方联合食药监部门执法人员来到店内调查取证,不仅从汤料中检测出含有疑似毒品成分,而且现场查获复方甘草片5瓶(100粒每瓶)。

法院依法作出判决,贺某获有期徒刑两年,廖某获缓刑。

吃了碗牛肉粉,尿检出问题

2018年11月6日,即将奔赴新工作岗位的小王满怀期待参加入职检查,却被测出体内含有疑似毒品的成分。

“别说吸毒了,真正的毒品长什么样我都没见过。”小王很不解,怀疑是不是早上吃的牛肉粉有问题,他向警方求助。民警在了解清楚情况后,立即联合食药监部门执法人员一同赶到位于陡岭路和陡岭支路交叉口东北角的“德辉粉馆”进行调查取证。经检测,汤料中含有疑似毒品成分,民警还在店内获复方甘草片5瓶(100粒每瓶)。

这家位于长沙开福区伍家岭的“德辉粉店”是由贺某、廖某夫妻共同经营的。

贺某供述称,这家店是他从别人手上转来的。贺某说,有顾客反映汤太甜了。“我觉得汤太甜了可能是甘草的量不对,于是想到在高汤里加甘草片。”

2018年9月底,贺某回到湘乡,前往药店询问有没有复方甘草片可以购买。“我问了多家诊所,当时药店和诊所的人告诉我复方甘草片不能随使买,我问是不是加了罂粟或者其他会让人上瘾的东西,那些医生也没有明确回答我,只告诉我长期使用会使人上瘾。”贺某称,意识到复方甘草片里可能有类似上瘾的物质的成分后,他就想着它加入高汤中熬制,来增加汤的味道。

贺某通过多次少量购买。一共购买了12瓶复方甘草片。

一共用了700片复方甘草片

“我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顾客到店里来吃粉,这样我就可以把生意做大。”贺某承认,加了“料”的高汤,他每天早晚会各熬制一锅。

“我一共购买了12瓶复方甘草片,每瓶100片,一共用了7瓶700片。”贺某称。

开福区法院审理查明,2018年10月1日至11月7日,该粉店通过生产、销售含有复方甘草片的汤粉、汤面营业收入约人民币13万元。到案后,被告人贺某、廖某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

法院认为,被告人贺某、廖某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其行为均已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依法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本案系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过程中,被告人贺某起主要作用,是主犯,应按其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被告人廖某起次要、辅助作用,是从犯,依法应当从轻处罚。

法院判决,贺某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8万元;廖某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8万元;在缓刑考验期内,禁止廖某从事食品生产、销售及相关活动;贺某、廖某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五年内,禁止从事食品生产、销售及相关活动。

为什么吃了添加复方甘草片的高汤,

身体会被检出含罂粟成分?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黄剑臻主任药师介绍,复方甘草片的主要成分包括甘草流浸膏、阿片粉、樟脑、八角茴香油、苯甲酸钠等。其中阿片粉和罂粟壳的成分类似,临床上对干咳、喉咙刺痒等症状有较好疗效,但长时间持续服用,很有可能形成依赖和成瘾,主要表现包括让人精神振奋,心情愉悦

停止使用时,则会产生一定的戒断反应,比如萎靡不振、打哈欠、流鼻涕、焦虑不安、震颤等表现,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幻觉等精神症状。除了成瘾风险,胃炎和胃溃疡患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儿童,还有其他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的人都要慎用。

黄剑臻说,复方甘草片加在粉汤里,能一定程度上让汤更浓稠,味道更鲜、更香,所以可能会被某些商家利用。但复方甘草片是处方药,食药监局对其零售环节有严格管理,需要通过医生开具处方才可以购买,需严格遵医嘱合理使用。复方甘草片作为药品使用时,都要严加注意,更不应添加在食物里使用。

记者搜索发现,201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复方甘草片和复方地芬诺酯片购销管理的通知》,要求这几类药品销售环节设置专柜由专人管理、专册登记,如发现超过正常医疗需求,大量、多次购买上述药品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属于原作者,向原创者致敬)

编辑:汤紫涵

吃“健康食品”,交了不少“智商税”

“健康食品”年年有,今年尤其多……许多打着天然健康、无糖零脂肪的麦片、能量棒、饮料等成了大众追捧的“网红食物”。其实,在营养专家看来,很多所谓的“健康食品”并不健康,很多人在这方面都交了不少智商税。

网红麦片暗藏健康陷阱

“健康美味”“安全营养”……打着这些旗号的网红麦片受到追捧,它们加入了果干、酸奶粒、巧克力、坚果等原料,看起来似乎营养全面。

其实不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指出,这类麦片虽然口味更好,却藏着不少健康风险。以麦片中的果干为例,在加工过程中,水果中的水分丢失,糖分得到了浓缩,因此与同质量的鲜水果相比,果干热量更高。并且,一些猕猴桃干、芒果干等往往要加入大量糖,否则果干会太酸。

朱毅建议,大家平时最好选择用燕麦粒熬粥,或选择纯燕麦片冲泡燕麦粥,再搭配一些新鲜水果和坚果,这样既能规避添加糖的健康陷阱,还能保证丰富维生素的摄入。

吃代餐食品可能更易长胖

今年以来,在电商主播的引领下,各种网红代餐食品如代餐奶昔、代餐棒、代餐饼干、代餐面包、代餐粉等C位出道,迅速蹿红。“一边吃、一边瘦”“有效减肥不反弹”“一瓶可以节省2小时运动量”“口感好,比吃正餐都可口”是这些代餐食品的宣传标签。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代餐食品并不能真正减肥。”江苏省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主任戴永梅说,如果单纯长期吃代餐食品,等同于节食减肥,减掉的是水和肌肉,表面上体重迅速减轻,但随着肌肉的流失,人体的基础代谢率会降低。一旦恢复正常饮食,就会迅速回到原来的体重。如果反复折腾,还会形成易胖体质。一般而言,代餐食品主要针对超重和肥胖人群,普通减脂人群没必要食用,尤其不建议病人及老年人吃代餐食品。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提醒,很多代餐食品基本是粉状的东西,对餐后血糖控制非常不利,中老年人最好不要尝试。

“无糖食品”给人的错觉多

时下,市面上的很多“无糖食品”在中老年群体中很受欢迎。这类“无糖食品”是否代表着健康?

对此,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朱惠莲说,真正能做到“无糖”的食品很少,很多人会把“无蔗糖”“无添加蔗糖”当作“无糖”。所谓的“0蔗糖酸奶”“无蔗糖饼干”等其实可能含有麦芽糖浆、麦芽糊精等成分,同样会升高血糖,且升高血糖的效率比蔗糖还高,不利于控制血糖。还有人会把“无添加糖”当作“低热量”。虽然这些产品没有额外添加糖,但有些食品原料本身就含很多糖分。比如某些粗粮饼干口感粗糙,给人“健康”的心理暗示,但为改善口感会加入很多油脂,同样属高热量食物。

朱惠莲建议,在购买“无糖食品”时,应关注是否含有其他添加糖,如配料表中有麦芽糖、果葡糖浆、糊精等,不建议购买。此外,老年人应尽量多吃新鲜的天然食物,少吃声称“无糖”或“低糖”的精加工食品。

这些“健康食品”最好也少吃

除了上述提到的一些食品,下面这些所谓的“健康食品”也最好少吃或不吃。

糙米卷。为了让难吃的糙米变得好吃,这些食物往往会添加不少棕榈油、盐、糖、植物油等,这样一来,其热量会大大增加。一般而言,吃下5根糙米卷就等于吃了两碗大米饭。

粗粮饮料。如果大家仔细看配料表,这些粗粮饮料中大多含有多种添加剂,长期喝这种饮料代替粗粮粥,会造成营养不良,甚至诱发糖尿病等。

成品高汤。这种“浓缩原汤”中有牛肉粉、鸡肉粉等调味料,多吃对身体有害。

乳酸饮料。这些饮料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很低,而且还添加了很多成分。比如说草莓味的乳酸饮料,就很可能用了草莓味的香精。这样的饮品虽然比碳酸饮料要好一些,但对健康同样没有任何帮助。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