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尿白蛋白(糖尿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1296)
如何降低尿蛋白?糖尿病高血糖会影尿蛋白吗 ?
肾脏就像一台过滤器,负责决定「留在体内的物质」和「该被排出的物质」。若肾脏受损便无法正常运作,尿液也会验出不该出现的物质。今天就来聊聊什么是尿蛋白以及如何改善!
「尿蛋白」顾名思义是尿液中的「蛋白质」。一般来说,经过肾脏血管的蛋白质不会被过滤到尿液中·但当肾脏功能出现问题时,蛋白质会因过膜受而渗漏至尿液中,进而被检测出来。
尿蛋白能帮助糖友在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检测方法可以是分析尿液中的白蛋白量、肌酸酐,再计算两者的比值:
- 数值<30 mg/g 为正常值到轻微白蛋白尿
- 数值介于 30-300 mg/g 为中度白蛋白尿
- 数值>300 mg/g 为重度白蛋白尿,代表肾功能受损到一定程度
尿蛋白的检查对糖友来说,更有助于发现慢性肾脏病·师也会评估血液中的肌酸酐计算肾小球过滤率(eGFR),了解目前病患的肾功能情况,再分出不同疾病期和风险程度
提醒:白色数字为透析风险的倍数。相较于对照组(eGFR:90-104,UACR<10)的族群,座落在最高风险的患者族群,发生透析或是肾脏移植的风险相对增加至少 240 倍以上。
尿中出现泡泡就是尿蛋白?般来说,尿液中的泡沫不见得都是尿蛋白,有可能是排尿太急或尿液浓稠而产生的通常「尿蛋白」的泡沫经过五分钟也不会消散,甚至会出现较小颗、稠密,类似啤酒上的泡沫·如果符合以上状沉要尽速到医院检查,因这可能是发生心血管疾病、脏疾病的早期征兆
高血糖会影响尿蛋白吗?糖尿病与蛋白尿的关系研究显示:未期贤病或洗贤的患者有将近 4成都是糖友。
如果糖友的血糖控制不佳,容易使肾脏过泸率增加、造成肾脏功能过劳:肾脏小血管长
期泡在糖水中也容易受损,更会提高糖尿病肾病变的风险
如何降低尿蛋白?五原则避免肾功能恶化发现白蛋白尿增加后,通过调整生活习惯、适当药物治疗,还是有机会让肾功能恢复正
常、避免巨量白蛋白尿的产生:
- 调整饮食
选择低盐、低 Gl的餐点,并注意份量与均衡性
- 增加活动量
每周 150 分钟的中强度活动,维持良好的代谢
- 维持充足睡眠
避免睡眠不足造成血压和血糖的波动。
- 进行体重管理
减轻 5% 体重能改善血糖与血压的表现
- 及早用药治疗
目前也有经临床实证,能控制血糖、血压,以及抗发炎与纤维化的三大类药物,能帮助延缓肾功能恶化
最后也想提醒糖友们,如果已经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建议每 3-6个月要进行一次尿蛋
白检查、勤快检查肾脏功能·如果蛋白尿症状没有改善,回诊时也可以主动向医师讨论
是否有适合的药物治疗选项,才不会错过治疗黄金时期喔!
糖尿病肾病,做对一件事,跟尿蛋白说拜拜!离尿毒症透析越来越远
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下3种情况,当心糖尿病肾病!1.尿蛋白排泄率,3个月内连续检查,肾小球尿蛋白排泄率超过20-200μg/min;
2.估计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并排除由其它原因引起的慢性肾病,就可以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
3.持续蛋白尿,尿蛋白>0.5g/24h,连续2次以上,并且能排除其它引起尿蛋白增加的原因,可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前段时间,一糖肾患者复查反馈:尿微量白蛋白转阴,降到正常范围内。此前,这个患者有2型糖尿病史4年多,长期服用各种降糖药物,空腹血糖控制尚可,基本稳定在6~8mmol/L,但后来由于工作压力加重,他自己控糖也不规律,血糖反复波动,空腹最高至17mmol/L,尿蛋白偶尔反复弱阳持续半年,腰酸痛,夜尿频繁,严重时一夜需起5~6次,尿液浑浊。后来去检查发现空腹血糖9.7mmol/L,尿糖( ),尿微量白蛋白80,尿潜血( )。确诊为糖尿病肾病早期。
后来患者看到我的科普,向我求助。我观察到患者舌暗红,苔白微黄而干,辨证施治考虑:白茯苓、黄连、萆蘚、花粉、太子参、熟地黄、玄参、覆盆子、石斛、磁石、蛇床子、丹参、川芎、鸡内金。
糖尿病肾病,一定要定期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别等着自己出现水肿或有轻度的胫前或足部浮肿,才想起来查尿。但可惜的是,大部分病人是因为尿常规检查中出现了蛋白质,才后知后觉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肾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很容易发生肾脏损伤的,而且早期可能明显的自觉症状,导致很多患者延误了治疗。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应进行至少一次尿白蛋白检测和肾小球滤过率评估。 平时如果有疲倦、乏力、面色发黑、头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尿频、夜尿增多、食欲不振、皮肤瘙痒、颜面和腿部水肿等表现,及早重视!别等到进透析室再后悔。
提示:中医治病,需经辨证,一人一方,不可自行使用。
#糖尿病肾病##糖肾##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衰##肌酐##尿毒症#
糖尿病人为什么要定期查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的最佳检查方法,然而在我国,超过60%的糖尿病人从未做过这项检查,甚至有的糖尿病人在出现了浮肿、泡沫尿后才就医,往往已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所以说,糖尿病人每年至少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至关重要,本文将揭示这项检查的意义,并澄清几个常见误解。
一、尿微量白蛋白是什么?
我们可以把尿微量白蛋白想象成肾脏疾病的“报警信号”。给大家打个比方吧,健康人的肾脏就像精密滤网,会把蛋白质牢牢拦住,但是当这个滤网出现细微破损时,少量白蛋白就会漏到尿中。这时尿常规可能还显示“阴性”,但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却能捕捉到这种早期异常。
二、尿微量白蛋白是如何产生的?
肾脏由数百万个肾小球组成,这些“小筛子”在长期高血糖侵蚀下会逐渐硬化。早期肾损伤时,筛孔会先漏出中小分子蛋白(主要是白蛋白),随着病情加重才会漏出大分子蛋白。这就是为什么尿微量白蛋白能比普通尿蛋白早5-10年发现问题的原因。
三、为什么建议每年查一次?
要求糖尿病人每年查尿微量白蛋白绝非“多此一举”,而是基于三大科学依据:
首先,糖尿病肾病发展具有隐匿性。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确诊时,已有7%的患者存在微量白蛋白尿。每年筛查可确保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就及时发现问题。
其次,早期干预效果显著。《中国糖尿病肾病防治指南》指出,在微量白蛋白尿阶段积极干预,约40%患者可逆转为正常。一旦进入大量蛋白尿期,肾功能将不可逆地进行型恶化。
最后,尿微量白蛋白检查还能预警全身血管病变。尿微量白蛋白阳性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2-4倍。
四、长期不查的风险
若多年不查尿微量白蛋白,就像蒙着眼睛走路一样,一旦出现明显蛋白尿时,肾功能可能已丧失50%以上,不仅治疗费用大增,还会最终走向透析。
五、关于检测的常见误区
① 我尿常规正常,肾脏肯定没问题
真相:普通尿检要等尿蛋白超过200mg/L才会显示“ ”,而微量白蛋白尿的标准是大于30mg/L就会被检出。因而,只看尿常规会漏诊早期肾病。
② 留尿太麻烦,抽血查肌酐就行
真相:血肌酐要在肾功能损失过半时才会升高。就像水库水位下降时,上游小溪早已干涸——尿微量白蛋白就是那个“上游信号”。
③ 查出异常就完蛋了
真相:微量白蛋白尿阶段正是黄金干预期。通过控制血糖血压、使用RAS抑制剂等措施,完全可能让肾病按下“暂停键”或“返回键”。
研究证实,严格管理可使糖尿病肾病进展风险降低56%。这小小的检测,可能就是守护肾脏的第一道防线,糖友们千万别再忽视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