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慢性的并发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导致严重靶器官损害需要紧急救治包括)
糖尿病最致命的并发症,近一半糖友会发病!出现这些症状尽快就医
62岁的李先生在10年前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未规律服药,血糖控制时好时坏。直到半年前,他开始出现脚踝水肿、夜尿增多等不适症状,检查发现尿蛋白超标,最终诊断为糖尿病肾病,而且已进展到IV期,肾功能仅剩30%。
“早知道这么严重,我一定好好控制血糖!”
其实,李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约20%-40%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其中约1/3会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糖尿病肾病已成为慢性肾病的首要病因,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事实上,糖尿病肾病如果发现得早,是完全有机会阻止病情恶化的,而早期剩余的肾功能也足以维持正常的生活。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肾动脉硬化等多种因素有关,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病率越高。所以说,对于糖友来说,必须时刻警惕肾脏发出的预警信号,有问题及时干预。
1. 微量白蛋白尿:这是最早出现的预警信号。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就会导致尿液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并且逐渐进展为大量蛋白尿。而大量蛋白尿一旦出现,肾功能会快速下降,这不仅是病情加重的标志,还会引发低蛋白血症、水肿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 夜尿增多:肾脏是生成尿液的器官,一旦肾功能受损就可能影响正常的排尿,早期蛋白尿表现为尿液中有泡沫,后续因为肾脏滤过功能受损,就会出现少尿甚至是无尿的症状,而夜间排尿次数增加。另外,还可能出现血尿、浓茶色或酱油色尿等,这些都可能是肾病恶化的表现。
3. 水肿:水肿通常先从下肢开始,逐渐蔓延至全身,其程度与蛋白尿严重程度和肾功能受损程度密切相关。水肿,尤其是脚踝和眼睑水肿,提示蛋白尿加重。
目前,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还是从根源上入手,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以延缓肾功能恶化。在用药方面也没有特效药,常用的传统药物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局限性。
1. 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这两类药物虽然是降压药,但因为具有一定的改善蛋白尿,保护肾脏的作用也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只不过,这两类药物仅能用于早期,帮助延缓肾病进展,无法逆转损伤,对晚期患者效果有限,而且还可能引起高钾血症。
2. 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前者常用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后者常用利拉鲁肽、度拉糖肽等,这两类药物算是比较新的降糖药,同样兼有降低蛋白尿,保护肾脏的作用。对于预防糖尿病肾病,延缓肾功能下降来说,它们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也不是肾病特效药。
有没有专门针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药物呢?
答案是有的!
目前,非奈利酮是唯一获批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该药属于一种新型的选择性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通过高度选择性地与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阻断其过度激活,从而降低尿蛋白水平,保护肾功能,是专门用于治疗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慢性肾脏病的一种药。
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非奈利酮适用于2型糖尿病相关慢性肾脏病成人患者,尤其是在使用 普利类、沙坦类等药物治疗后,仍存在肾病进展风险的患者。不过,在使用非奈利酮时,需要密切监测血钾水平,因为它有一定的导致高钾血症的风险,尤其是在肾功能不全或同时使用其他可能影响血钾的药物时。同时,对于有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三、防治糖尿病肾病,做好几点很关键!除了上述几类药物,目前还有一些新药处于研究阶段,有望在未来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当然了,糖尿病肾病的管理本就是比较复杂的一件事,不只是降糖难,而且糖友常合并有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极大地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所以,想要有效防治糖尿病肾病,必须从多方面来发力。
1. 早期干预:早期干预主要就是控制好血糖、血压等关键指标,同时定期进行肾脏相关检查,管理好蛋白尿,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进行干预。要求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血压控制这<130/80mmHg。
2. 药物选择: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药物选择至关重要,因为有些药物本身就会影响肾功能,所以对于肾功能下降的患者需要及时调整用药。肾功能正常优先选择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肾功能不全注意避免使用二甲双胍。
3. 生活方式干预:无论是为了管理糖尿病,还是为了预防糖尿病肾病,健康的生活习惯都是基础,饮食除了控制糖分摄入外,还需做到低盐、低蛋白、低脂饮食;运动每天半小时,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戒烟限酒;规律作息,熬夜也会伤肾,尽量在晚上10点前入睡,给肾脏充分的休息。
总之,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重大健康威胁,但早期发现和科学治疗可以显著延缓其进展。对于糖友而言,个体化治疗和综合管理是关键。希望每位糖尿病患者都能重视并发症,定期筛查,科学用药,拥抱健康未来!
糖尿病的危害有多大,您知道吗?糖尿病的五大慢性并发症是什么?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逐年上升,已达到12.4%(2018-2019年统计),相当于10个人中至少有1人患糖尿病,现在这一数字可能更高。
糖尿病的危害有多大,您知道吗?
据统计,患糖尿病10年以上者,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几乎为50-80%,这些并发症可能是影响生命健康的主要元凶。
一、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
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可引起心肌广泛性坏死,称为糖尿病心肌病,可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血糖升高是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大危险因素,加之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极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二、糖尿病肾病
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主要累及肾脏、视网膜。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中、晚期会出现蛋白尿、少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严重时血清肌酐常升高,严重影响肾脏排泄功能,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进展为尿毒症。
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病人常合并程度不等的视网膜病变,是造成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视物模糊等表现时,一定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及时治疗。
四、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发病时间久了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常见脑老化加速及老年性痴呆,也可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和精神、神志方面的问题。
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最常见于周围神经炎,一般最先开始于双下肢远端对称性麻木、疼痛、瘙痒等,多发神经根病变常见腰段多发神经根病变,表现为髋、臀部疼痛,后骨盆近端肌群软弱、萎缩。
另外,有些糖尿病患者还会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多影响胃肠、心血管、泌尿生殖系统等。表现为胃排空延迟,腹泻,便秘,休息时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大量出汗(冷汗),严重者可猝死。泌尿系统表现为尿失禁、尿潴留。生殖系统表现为阳痿。
五、糖尿病足
与糖尿病有关的足部溃疡、感染等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最主要原因。一旦足部溃烂、坏疽可能并发严重菌血症甚至休克致人死亡。
当糖尿病患者出现以上任一并发症时,第一,要把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控制好,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年龄超过80岁的老年人这一指标可以适当放宽。第二,要积极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如使用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营养周围神经的药物,活血化瘀的药物,改善血脂的药物,稀释血液的药物等等。
糖尿病到底会不会影响寿命?
糖尿病不仅仅是心血管疾病的等危症,更能引起肾病、眼病、足病,甚至使患者进入透析、致盲致残。
一、糖尿病会影响寿命么?
糖尿病是否影响寿命取决于血糖控制情况和并发症的预防。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或感染均可影响寿命,情况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综合征、乳酸酸中毒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此外,低血糖也是很危险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就诊,严重的也会危及生命。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展到一定程度也会危及生命。如糖尿病肾病发展到尿毒症阶段、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导致心梗或脑梗。
感染: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感染且不容易控制,每年死于严重感染的糖尿病患者不在少数。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日常饮食可以选择哪些水果?
二、尿里有糖就是糖尿病?
不一定。虽然糖尿病的名字里有个「尿」字,但尿里有没有糖不是诊断糖尿病依据,诊断糖尿病还是要检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才行。
除了糖尿病,当一次性进食大量高糖食品、或患有某些肾脏病、或由于妊娠期间肾糖阈 (肾脏所能承受的最高血糖浓度)降低时,都有可能出现尿糖阳性。所以尿糖阳性,不一定就是糖尿病。需要进一步检查血糖来确诊。
三、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不严重?
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是一种比较危险的情况:如正在开车或从事高危工作时发生低血糖,可能会发生危险;糖尿病人发生低血糖有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低血糖昏迷时会导致摔伤;严重低血糖可危及生命。
所以发生低血糖时,糖尿病患者应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糖尿病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所以容易被忽视。很多人往往是因为乏力而就诊,或是在测血糖时发现血糖异常升高。那么糖尿病早期会有什么征兆?👇🏻
百科作者
孟令夫 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审核专家
田建卿 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身体小毛病不要拖!
一对一咨询医生 对症治疗好得快
首次问诊 9.9 元起
策划制作
策划:Nix | 监制:枕玉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设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