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的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指导建议)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该如何饮食和用药?这篇功略很全面!
由于发病因素相似,糖尿病与高血压这两种疾病往往相互并存、相互影响。
相关研究表明,在高血压人群中,55.9%的人伴有糖代谢异常,而在糖尿病人群里,58%的人合并有高血压。数据表明,35%至75%的糖尿病并发症均与高血压有关。
01
血压过高,并发症出现风险增大
糖尿病人一旦合并高血压,最容易诱发各类心脑血管疾病,像动脉硬化、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并且心脑血管疾病的致死率比单纯患糖尿病至少高出2倍。
高血压会致使糖尿病人微血管病变的风险大幅增加,容易引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等病症。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的危害极大,所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需要兼顾血糖和血压,在稳定血糖的同时,注意按时监测血压,以便及时控制病情,最大程度地降低靶器官损害,减少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血压控制目标通常如下:
01血糖控制目标
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8.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
02血压控制目标
糖尿病人血压控制的目标为<130/80mmHg。
对于老年或者伴有严重冠心病的患者,鉴于血压过低可能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血压控制目标可放宽至140/90mmHg以下。
医生会依据各个患者的不同状况,在此前提下做出一些细微的调节,具体的控制目标要以医嘱为准。
02
糖友合并高血压
饮食注意“2少1多”
控制饮食乃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稳定血糖、降低血压的基础方式。
相较于普通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饮食方面更需注重“2少1多”,以便更好地稳定血压。
01少食用食盐
若食盐摄入过多,会使血容量增加和血液黏稠度上升,致使血管管腔变窄,血流阻力增大,进而让血压进一步升高。
通常糖尿病患者每日食盐摄入量不宜超出5克,而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对食盐摄入量的要求更为严苛,一般不应超过2克。
02降低高胆固醇摄入
过多摄入高胆固醇食物是导致和加重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议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尽可能避免食用动物内脏、肥肉、鱼籽等高胆固醇食物。
与一般糖尿病患者相比,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需适当减少肉类的摄取量,一般每天水产类如鱼虾吃5口,禽肉类如鸡鸭吃3口,畜肉类如猪羊吃1口左右就行。
温馨提示:鸡肉中富含的精氨酸,能够协助清除血管中的斑块,扩张血管,对稳定血压极为有益,适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适当食用。
03补充钾元素
钾元素能够促使人体内多余的钠元素排出体外,发挥软化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建议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人适量补充诸如紫菜、银耳、香菇等富含钾元素的食物,从而更有效地稳定血压。
但要注意,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人不适合补充钾元素,以免血钾升高。
倘若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血压仍未达标,或者初诊时血压就高于140/90mmHg,那么就需要开始进行药物治疗。
03
常见的6类降压药
当前临床使用的降压药主要分为6类:ACEI(普利类)、ARB(沙坦类)、CCB(地平类)、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和α-受体阻滞剂,其中前5类属于一线降压药。
在药物选择方面,除了考虑降压效果之外,患有高血压的糖尿病人还应当考虑以下3个方面:
1.有无靶器官保护作用;
2.能否降低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
3.对糖代谢有无影响等。
通常而言,普利类和沙坦类降压药能有效延缓糖尿病肾病与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进程,是糖尿病人降压的首选药物。
04
联合用药有门道
糖尿病高血压往往难以控制,所以常常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联合使用,并且剂量通常需要达到2-4倍。
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而言,沙坦类(ARB)与地平类(CCB)药物联合应用时,对血糖的影响较小,是当下公认较为理想的联合用药方式。
而普利类(ACEI)和沙坦类(ARB)联合运用时,降压效果提升不显著,还容易提高高血钾症的发生几率,因此不建议二者合用!
来源:健康谈
#糖尿病# #高血压# #脑卒中# #饮食健康# #健康科普排位赛# #健康真探社#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医怎么治?降糖清眩方:益气养阴、补肾填精
北中医李教授原创人文医学科普第891篇
大家好,有人问自己糖尿病同时血压高有没有能少吃西药或代替西药的中药方。
给糖尿病同时高血压的中医方法,首先我们要看看按照中医的理解,既有糖尿病又有高血压是什么原因。这两个疾病有无相似或相同的病因病机。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疾病范畴,病机主要是阴津亏虚,燥热偏盛,核心是阴虚湿热内蕴,属于本虚标实的疾病。本虚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且阴虚可生内热,燥热可灼伤肾阴,两个因素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而高血压呢,属于中医眩晕症、头痛范畴,一般认为是多种致病因素导致机体失衡导致的。主要病机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而肝肾阴虚,肾水不能涵养肝木,阴虚不能推动阳气,阴虚则阳气相对亢奋,还得不到制约,阳亢会上泛于头窍而出现眩晕、头痛。
所以总结来看,可认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是因为糖尿病的阴虚为本,阴虚不敛阳,肝阳上亢引起。
而中医里肝肾同源,肾水不足,则肝木没有肾水的涵养,肝阳亢奋,还会盗取下面肾水,久之肝肾更虚。肝阳上亢,乃至化风,虚阳和风邪上扰清窍,所以出现眩晕、头痛。
肾水不足,水火不相济,就会导致心火亢盛,火扰心神,或肝火扰心,所以心神不宁、烦躁不安、睡觉不好乃至失眠。
按照五行理论,肾属水,肝属木,水木相生,肾和肝属于母子关系,因此唯有肾水足可涵养肝木,肝木调畅,气机舒畅,则诸症均好。
从病理胡桑,母病及子,子病犯母,肾虚会导致肝失所养,引起肝阴不足,阴虚而阳亢,肝阳亢奋,所以眩晕血压高。
肝失所养,疏泄异常,让肾之固摄异常,津液直达膀胱,大量水谷精微下泄,引起肾阴,尿液血糖高,这就是糖尿病。
所以糖尿病的同时高血压的也很常见,反过来也一样,高血压也会引起后期合并糖尿病。
好,现在搞清楚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病因,调理思路就出来了,因为二者的主要阴虚,所以养阴为根本大法,要立足于解决糖尿病消渴这个思路同时解决高血压的问题,依据古今中医文献结合几十年的临证经验,中医以滋补肾阴为基础,拟定出下面的经验方降糖清眩方,组方(应平台科普审核规则不标详方):
生地黄、丹参、牛膝、山药、麦冬、葛根、天花粉、天麻、钩藤。
这个方子里,山药可养阴生津、补肾固精。天花粉能养胃生津,清肺润燥,这俩药是治疗消渴症的要药,共为君药。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麦冬能养阴润燥生津,二者配伍能一个走肾、一个走肺,让金水相生,上下可济。葛根解肌退热,滋润筋脉。丹参活血化瘀,二药相合可相互促进,共为臣药。
天麻、钩藤组成天麻钩藤饮,是调理肝阳上亢的经典方,钩藤清热平肝、熄风定惊。天麻可平肝熄风止痛,二药是治疗眩晕的要药。
牛膝作为阴经验,滋补肝肾、强健筋骨,导药(火、血)下行。
全方诸药能益气养阴、补肾填精、平肝熄风,可同时调理糖尿斌合并高血压。这个方子重在益肾,标本兼顾,整体施治,所以降糖降压效果好。
如果血瘀严重,可加三七粉、鬼箭羽。
同时生活饮食上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急躁易怒,不焦虑,不抑郁,合理膳食,少钠盐摄入,不喝酒不抽烟,坚持有氧运动,减轻体重。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下面的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2010年第8期《 山东中医杂志》吕育才等文章《郭宝荣辨治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经验》。#春日领好运#。
中老年阳痿与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如何安全用药
今天我们不回避、不遮掩,聊一聊中老年男性最容易忽视但最该重视的健康问题:慢性病患者,如何在治疗原有疾病的兼顾性功能,安全用药?
首先要明白,阳痿不是单一问题,而是全身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阳痿,医学上叫勃起功能障碍,是指男性在性生活中无法达到或维持足够的勃起,影响性生活质量。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能与血管、神经、内分泌、心理等多种因素有关。
特别是中老年人,很多人并不是单纯的“性疲软”,而是身体系统已经亮起了红灯。
特别是那些已经患有慢性病的人群,阳痿往往是这些病症的“早期信号”。
你以为是年纪大了,其实可能是血管堵了、神经坏了、血糖高了、心脏衰了。
血管问题,是中老年阳痿最常见的“元凶”。
正常的勃起依赖于充足的血液流入阴茎海绵体。如果血管堵了,血流不足,自然“硬”不起来。
而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正是最容易引发血管狭窄和弹性下降的罪魁祸首。
很多人以为阳痿是心理问题,有研究显示,超过70%的中老年阳痿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系统异常。
这说明,阳痿是“男人的事”,更可能是“心脏的事”。
糖尿病则是另一个让性功能“悄悄滑坡”的慢性杀手。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损伤神经和血管。勃起需要依赖神经信号的传递和血液流动,而糖尿病正是破坏这两个系统的“高手”。
特别是那些病龄超过5年的糖尿病患者,阳痿的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
更糟糕的是,很多糖尿病患者还合并高血压、高血脂,三种病加在一起,几乎就是“阳痿套餐”。
你想治性功能问题,却发现根本无从下手,因为身体已经“全面告警”。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警惕,阳痿可能是猝死的信号灯。
听起来吓人,但这确有其事。
研究发现,阳痿与心脏病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勃起功能下降,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的早期表现。
也就是说,阳痿可能比心电图还准。
如果你是一名心脑血管病患者,最近又出现了性功能下降的问题,一定不要轻视。
这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心脏可能快撑不住了。
除了疾病本身,一些治疗慢性病的药物,也会对性功能造成影响。
这点很多人不知道,甚至连部分医生也未必会主动提醒。
有些降压药就可能影响性欲和勃起能力。虽然这些药物能稳定血压、保护心脑血管,但长期使用后,可能会让人“性趣缺缺”。
这并不是药物“副作用”的问题,而是药物作用机制之一。
再比如一些调脂药、镇静药、抗抑郁药,也可能影响性激素水平或神经传导,进而加重阳痿。
如果你在服用这些药后发现性功能变差了,千万不要擅自停药,而应该及时向专业医生反映,寻找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很多人以为,阳痿是男人的隐私,其实它是全身健康的“先知”。
有一个真实的案例值得一提。北京一位55岁的出租车司机,患有糖尿病多年,一直控制得不好。
近一年他发现性功能明显下降,但觉得“男人嘛,老了都这样”,没当回事。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晕倒在车上,送医后发现是严重的心肌缺血。而最早的信号,其实就是他那持续下降的性能力。
如果他早些重视“阳痿”这件小事,也许就能早点发现心脏病变。
我们需要重新认识阳痿,尤其是中老年群体。
它不是丢人的事,而是一个需要被看见的健康问题。
它背后可能是血糖失控、血压过高、动脉硬化、神经损伤,甚至是心理健康问题的综合反映。
真正可怕的不是阳痿本身,而是忽视它。
那该怎么办?中老年人如何在治疗慢性病的兼顾性功能?
不要自行停药换药。很多人一发现性功能变差,就怀疑是药的问题,然后擅自停药,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慢性病的治疗是基础,不能因为“性”而丢了命。
要主动和医生沟通。如果你服药后发现性功能出现问题,应该勇敢地告诉医生。
专业医生可以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找到一个在保障生命健康的尽量减少影响性功能的平衡点。
第三,重视生活方式的改善。饮食清淡、控制体重、规律运动、戒烟限酒,这些看似基础的建议,才是真正能改善慢性病和性功能的“良药”。
不要小看每天30分钟的快走,它对血管、心脏、神经的修复作用远超你的想象。
第四,心理健康同样重要。焦虑、抑郁、自卑这些情绪也会影响性功能。
很多中老年男性因为“失能”而陷入自责和否定,其实只要你愿意面对,问题就能被解决。
中老年人要学会“既要又要”:既要活得健康,又要活得有质量。
性功能是生活质量的一部分,不是奢侈品。它和睡眠、饮食、精神状态一样,是身体整体状态的反映。
你不需要羞于面对它,更不能因为怕麻烦就忽略它。
慢性病的治疗是马拉松,性功能的维护是旅途中不可忽视的风景。
我们不能为了前进的速度,而丢掉沿途的风景。
最后想说一句话:阳痿不是老年人的宿命,而是健康管理的信号。
别把它当成“难以启齿”的秘密,而要把它当成“值得关注”的健康指标。
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本就是长期战,只有科学用药、理性面对、综合干预,才能让你在年过半百之后,依然拥有体面、健康、有质量的生活。
你不需要年轻的身体,但你值得拥有“被尊重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钟雪梅,陈敏,凌雅韵,等.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25,36(06):732-736.
[2]刘建平,王雪梅.勃起功能障碍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华男科学杂志,2023,29(01):31-34.
[3]王志强,李春峰.老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与高血压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10):2507-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