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炎于糖尿病(膀胱炎是糖尿病惹的祸)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尿路感染?
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这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具体如下:
- 高糖环境: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含有的高浓度尿糖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使细菌容易在尿路中繁殖,进而引发尿路感染。这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 血糖控制不良: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其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功能减弱,导致组织修复能力和抵抗能力降低。此外,高血糖状态还可能使微血管发生病变,导致血液循环障碍,降低机体组织对抗抗生素的敏感性,从而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 免疫系统衰退:糖尿病患者中,中老年人占比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会逐渐衰退,这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并延长治疗时间的重要因素。
- 神经源性膀胱炎:糖尿病容易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炎,可能会导致尿潴留,为细菌提供了更多的生长空间和机会,从而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 性别和年龄因素:
女性糖尿病患者:由于女性尿道较短,细菌上行感染比男性更容易。此外,女性尿道口常有大肠杆菌存在,性交或导尿等容易诱发感染。妊娠妇女尿路感染的发病率也较无妊娠的同龄女性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妊娠也是尿路感染的重要原因。
男性糖尿病患者:到五十岁以后容易患前列腺肥大,增加了尿路感染发生的机会。
- 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如果存在先天性畸形或者是尿路梗阻等情况,也会影响正常的排泄功能,导致尿液在体内堆积,从而引发尿路感染。
- 药物因素:某些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也容易诱发泌尿系统感染,比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能抑制葡萄糖吸收,使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也容易使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高糖环境、血糖控制不良、免疫系统衰退、神经源性膀胱炎、性别和年龄因素、泌尿系统结构异常以及药物因素等。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和血糖控制,以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
有泡沫尿就是肾脏出现问题了吗?医生坦言:这可不一定
昨天我的邻居跟我描述了一下他的情况,说自己最近小便的时候发现有很多的泡沫,从外观来看和啤酒比较相似,问我这是否肾脏出现了问题。
泡沫尿
与此同时,他也在网上查了一下,有一些医生说泡沫尿可能是蛋白尿,肾脏可能出现了问题,看了这些言论,他吓得一夜都没有睡好。仔细解答了他的疑惑后,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篇科普,今天医者良言就来好好跟大家聊一聊蛋白尿的相关话题。
1.泡沫尿是如何产生的?和什么因素有关?对于正常人来说,他们的尿液的表面张力其实比较小的,所以就不容易形成泡沫。也就是说只要是能够增加尿液表面张力的因素,就能够形成泡沫尿。
表面张力
可能大家对“表面张力”这个词语不太理解,这里我来解释一下。根据物理学的知识,我们都知道相邻的液体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个力其实就是表面张力。既然相邻的液体之间能够相互吸引,那它肯定也能够使液体的表面积尽可能地缩小。
虽然大家对“表面张力”这个词语比较陌生,但是它却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比如荷叶上聚集的水滴、自由行走在水面上的水黾都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表面张力主要和液体里面含有的某些物质有关,主要包括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主要包括钠离子、钾离子等)、胆红素、肌酐等,如果尿液中这些物质的含量增加,那尿液的表面张力也会随之增加,就容易形成泡沫尿。
2.是不是出现了泡沫尿就说明肾脏出现了问题呢?是否就说明不正常了呢?现在的网络都比较发达,很多朋友的身体状况出现了问题以后,都会选择去网上查询一下,但是网上说啥的都有,不太好区分到底是否有问题。
在这里医者良言可以很负责地告诉你们,肾脏出现了问题会出现泡沫尿,但是出现了泡沫尿却不一定是肾脏出现了问题,而且泡沫尿也不一定就是不正常的。
我们的肾脏有滤过和重吸收的能力,对人有用的物质,肾脏会把它们重新吸收到人体内,如果是对人体无用甚至有害的物质,肾脏会把它们过滤出去。蛋白质对人体来说是有用的物质,正常情况下肾脏是不会把它们过滤出去的。
但是当肾脏出现问题的时候,肾脏这个“筛子”的滤孔就会变大,使得原本不会过滤出去的蛋白质进入到尿液内,这样的话尿液表面张力就会增加,从而形成泡沫尿。
需要注意一下,形成泡沫尿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膀胱炎、糖尿病、肝脏疾病等,所以有泡沫尿却不一定就是肾脏出现了问题,还有可能是别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肝脏能够参与胆红素的代谢,但是当肝脏受损的时候,它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就会下降,尿液的胆红素就会增高,而胆红素能够增加尿液的表面张力,所以也容易形成泡沫尿。
为什么说有泡沫尿也不一定就说明有问题呢?这个其实主要是因为在一些生理状态下,也可以形成泡沫尿。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应该能看如果尿液表面张力增加的话就容易形成泡沫尿,而尿液中无机盐的浓度增加的话本身也容易形成泡沫尿。可能会有朋友说了,好好的人尿液中的无机盐怎么会增加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我们都知道,如果平时喝水喝的比较少,那是不是尿液就比较少呢?尿液之所以变少就是因为尿液被浓缩了,那里面的无机盐浓度肯定也是增加的。与此同时,如果一个人出汗出的比较多,那尿液也容易被浓缩,自然尿液的表面张力也会增加,也就容易形成泡沫尿了。
憋尿
除此之外,如果平时喜欢憋尿,那也容易形成泡沫尿。这是因为憋尿以后,膀胱里面的尿液比较多,小便的时候尿液的冲击力就会比较大,自然也容易形成泡沫。想一想平时河道开闸的时候,由于水流的冲击力比较大,是不是在下游容易出现泡沫呢?
3.既然正常人也可能会出现泡沫尿,那到底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正常呢?正常固然可能会出现泡沫尿,但是要判断这是否正常也并不难。就拿喝水太少或者出汗过多形成的泡沫尿来说吧,如果把这样的泡沫尿静置一会,泡沫就容易消散。
如果在尿液表面漂浮着很多的小的泡沫,而且这些泡沫久久不能散去,那基本可以考虑是非正常状况了。
这个时候,肯定是尿液中某些成分增加了,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去医院做一些尿常规的检查。如果发现尿液中的蛋白质增加了,而且合并有血压增高、水肿等症状,那基本可以考虑为肾脏出现了问题;如果尿液中的葡萄糖增加了,并且有多饮、多尿、口渴等的症状,基本可以考虑为糖尿病。
另外,我们也可以从尿液的透明度和气味来判断是否正常。我们都知道,正常的尿液是无色透明的,如果排出的尿液外观混浊、静置后有沉淀,除了考虑可能和饮食有关以外,还可能是某些疾病在作祟;如果尿液呈脓样混浊,并且有絮状物形成,基本可以断定为泌尿系感染。
对于正常人来说,正常新鲜的尿液有微弱的气味,如果出现了恶臭味,可以考虑为泌尿系感染;如果静止一段时间以后,出现了氨臭味,可能是尿潴留。
我是医者良言,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享健康知识,做你身边的健康小助手,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对你有益,就点个赞,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需求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吧!尿液泡沫多不消散是什么病症
尿液泡沫多且不易消散不一定是由疾病所致。尿液泡沫多且不易消散可能是由肾小球肾炎、膀胱炎、糖尿病、逆行射精等疾病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剧烈运动、摄入过多蛋白质、尿液浓缩等非疾病因素引起的。临床上,需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一、疾病性因素。
1、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会造成肾小球滤过膜损害,导致蛋白质进入到尿液中,改变尿液张力,从而出现尿液泡沫多且不易消散的现象,患者可同时伴有腰痛、血尿、血压升高、水肿等症状。这类患者可以通过使用氢氯噻嗪等利尿剂、环磷酰胺等免疫调节剂、硝苯地平等降压药物,以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
2、膀胱炎:当发生膀胱炎时,尿路中可能有产气菌存在,所以尿液中可产生气泡;另外,由于膀胱内可以产生较多炎性分泌物,在尿液冲击溶解下,容易引起尿液成分改变,从而出现尿液泡沫多且不易消散的现象,患者可同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这类患者主要通过使用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注意多喝水,以冲刷尿路,促进疾病的恢复。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尿液中的有机物质(葡萄糖)和无机物质(各种矿物盐类),可以使尿液张力改变而出现泡沫,这种泡沫一般较大,且不易消散,患者可同时伴有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等症状。这类患者可以通过使用二甲双胍、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等药物或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需注意,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出现泌尿系感染和肾病并发症,从而导致泡沫尿。
4、逆行射精:男性发生逆行射精时,有射精的感觉,但是没有精液射出体外,此时精液逆行射入了膀胱内,导致尿液中混有精液成分,进而出现尿液泡沫多且不易消散的现象,患者可同时伴有不育症状。这类患者通过使用左旋多巴、丙米嗪等药物进行改善;必要时,可以行膀胱颈重建术。
5、其他:多发性骨髓瘤、急性血管内溶血等疾病,也可导致尿液泡沫多且不易消散。
二、非疾病性因素。
1、剧烈运动、摄入过多蛋白质:机体在剧烈运动、摄入过多蛋白质等因素影响下,可以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生理性蛋白尿,即表现为排尿泡沫多且不易消散,这种情况是正常的,无需治疗。
2、尿液浓缩:在饮水过少、出汗过多等情况下,人体因水分不足可引起尿液浓缩,造成尿液中蛋白质及其他成分浓度较高,从而出现尿液泡沫多且不易消散的现象。患者多饮水后,此种情况就会逐渐缓解,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综上,引起尿液泡沫多且不易消散的原因较多,患者可以进行初步判断,除外非疾病因素后,再去医院泌尿外科就诊,通过尿常规、尿培养、泌尿系统B超等检查,明确病因,并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