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研究新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优势多
在众多慢性病中,糖尿病是让人非常头疼的一个。据商丘市中医院糖尿病科主任李留霞介绍,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病,目前尚不能根治。但如果能尽早得到合理的治疗,医患配合,就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使病人和健康人一样生活工作,一样的获得长寿。李留霞说,多年的实践证明,糖尿病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效果非常好。
李留霞说,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最可怕的是并发症,而糖尿病的控制也要综合来考虑,不能把目光仅仅盯在血糖上。要有效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胆固醇,有助于降低患心脏病、中风或其他糖尿病并发症的概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具有良好的前景、独特的优势,但中西医结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既用西药又用中药。”李留霞说,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观念,主要是吸收中医和西医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各取所长,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取得优于单一疗法的更好效果。
为让大家更直白地了解中西医结合法,李留霞主任将其基本思路与方法介绍如下:辨病和辨证治疗相结合糖尿病的现代医学治疗,有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等多种方法。有相当数量的病人,应用上述疗法后,高血糖得到控制,但临床症状,如口干口苦、精神疲倦、四肢乏力等未能得到改善。按中医理论来分析病情的类型,找出病因,确定是属于“燥热伤阴”或“气阴两虚”等证型,给予辨证施治,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在临床治疗上,对于病情复杂,血糖难以控制的糖尿病,李留霞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加中医辨证施治,也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对于早期发现的糖尿病,单用中药辨证治疗,配合饮食、运动治疗,疗效也很好。中西医结合疗法给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祛邪和扶正治疗相结合“祛邪”即祛除病邪,“扶正”指调节人体内环境、改善体质、提高胰岛素的生理作用等。
据介绍,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发生口服药物继发性失效,已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上的难题之一。在口服降糖药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分别给予中药辨证治疗(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等),可明显提高疗效。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不外乎改善症状和降低血糖两个方面,中药辨证治疗,改善症状效果良好,同时有些中药又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这样既能减少西药的用量,又能避免口服降糖药的副作用!
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涉及到糖尿病治疗的方方面面,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学习糖尿病知识、药物治疗,需要糖友根据自身情况设定符合自身的治疗方案。 京九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云层
中西医结合 治疗糖尿病
本期对话:董萍
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医师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是一组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基本病理生理为各种原因造成胰岛素相对(ⅱ型糖尿病)或绝对缺乏(ⅰ型糖尿病),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临床上可见烦渴、多尿、多饮、疲乏、消瘦等表现。病程冗长,病变累及全身包括脑、心血管、肾、神经、视网膜、皮肤及足,危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常易并发化脓性感染、尿路感染、肺结核等,严重威胁病人生命。
糖尿病目前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fpg)≥7.0mmol/l或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11.1mmol/l。
目前糖尿病仍是世界医学界尚未攻克的难题,无论是西医西药,还是中医中药都只能控制病情,无法根治。一直以来,市中医院都在积极探索将中医和西医治疗中的特点和优势有机结合,尽快降低血糖,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现在通行的糖尿病规范疗法由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健康教育和心理治疗五部分组成,俗称“五驾马车”。目前常用药物有胰岛素、磺脲类、格列奈类、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和dpp-4抑制剂等。不可否认西药降血糖的作用迅速而明显,这是中药无法比拟的。可是有相当一部分的病人,采用上述疗法后,异常升高的血糖虽得到控制,但还是有口干舌燥、精神疲倦、四肢乏力等不适症状。此时则可以配合中药治疗,中医治疗糖尿病是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主,采用益气养阴、清热活血等治疗原则,调整人体内环境,改善患者代谢状况。经过全身综合调治后,症状会明显改善。
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专家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以西药控制血糖,辅以中药,既可减少口服降血糖西药或胰岛素的用量,又可改善机体代谢及微循环等状况,缓解症状,共同抑制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汤建明杨泠)
名医堂丨甘洪桥:中西医结合 可有效防治糖尿病
封面新闻记者 田琳琳
医生资料
甘洪桥
甘洪桥,副主任中医师,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四川省第十三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第六批学术带头人后备人;四川省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发展促进会内分泌专委会常委;四川省中西结合内分泌学会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内分泌分会理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委会理事。
师从全国名医庞国明教授,率先在省内开展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1、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血糖管理、饮食和运动指导);2、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3、肥胖、体重管理等。
“甘医生,这两天有客人来,我吃的有点多,我的血糖会不会出问题呢?”“甘医生,胰岛素注射多了,会不会对身体有伤害?”……每天,在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甘洪桥建立的几个微信群,一个个病友将自己的问题发到群里,寻求甘医生的解答。甘洪桥会在工作间隙一一答复,在周末还随时会收到病友们的电话求助,自己也会耐心解答。
“虽然自己做的看似是婆婆妈妈的小事,但都是关乎市民健康的大事。”甘洪桥感叹,我国的糖尿病人逐年增多,而科普知识普遍缺乏,糖尿病科普任重道远。
本期封面天天见健康正前方“名医堂”栏目,专访到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甘洪桥,请甘主任谈谈糖尿病预防及治疗知识。
甘洪桥(左一)查看患者病情
病程轻的患者 经评估可中药降糖
甘洪桥介绍,科室会结合糖尿病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对于一些年纪轻、早期发现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严格评估,运用中药降糖,效果比较好。有一个病人,早期发现糖尿病后,他很排斥西药,经评估,科室给他运用纯中药降糖,结合运动和饮食调节,血糖慢慢降下来了。但这并不是说中药可以治愈糖尿病,目前来看,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无法治愈糖尿病,只能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
甘洪桥说,中医治疗糖尿病是多因素在起作用。比如说益气养阴中药对胰岛素有双重调节作用,即对胰岛素分泌不足者,有增加作用;对胰岛素分泌过多者,有降低作用,即现在所说的改善胰岛素抵抗。对于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目前既存在胰岛素分泌不足,又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中药可以达到双向调节的作用。虽然中药治疗糖尿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但还是要客观对待,对于那些血糖很高、病程又比较长的患者,决不能单纯用中药去降糖,该用西药时就一定要用,否则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比如糖尿病酮症甚至酮症酸中毒。
中医治疗糖尿病 对预防并发症有很大优势
说到治疗糖尿病,很多人都知道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但是,甘洪桥说,控制血糖,这仅仅只是治疗糖尿病这个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面的路还很长。有关研究发现,单纯控制血糖还不能从根本上逆转糖尿病的进程,各种糖尿病并发症仍会逐渐显现,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现在来看,阻断糖尿病的疾病进程,延迟甚至完全防止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成为更为重要的课题,也是当代糖尿病研究者和科学家的首要关注点。在这方面,西医西药有一些办法,但是办法不是很多,效果也不是特别突出。而在这一研究领域,中医中药的优势却非常突出。
甘洪桥介绍,中医中药虽然在控制血糖方面比较温和,不像胰岛素那样快速有效,但是在预防并发症方面却有突出的优势。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消除或减轻临床症状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优势之一,比如应用中药活血化瘀疗法,可以很好地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减轻疼痛、麻木等症状,改善患肢血管的循环,保护肢体的功能,在提高长期慢性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对于糖尿病肾病中期以前的患者,应用中药治疗可以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小球动脉硬化的进程。
中西医结合 有效治疗糖尿病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常常会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甘洪桥说,这是因为,一是中药与西药联合应用,既可有效发挥西药降糖效果,又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同时应用中药后还可能减少西药的用量。举个例子来说,对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来说,可以应用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来控制血糖,同时应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药物。这就是各取所长。
二是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证实和揭示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机制所在,为更好地治疗糖尿病提供理论依据。中医降糖有着很多年的基础,但是没有理论依据作支撑,是不被大众所接受的。目前,只有通过西医的方式才能使大家明白中医降糖是实实在在的,不是夸大其词。通过临床和基础研究,揭示出其中的一些科学内涵,为指导中医临床提供很好的思路。
控饮食、常运动 防治糖尿病四种方法
甘洪桥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防治糖尿病。
首先要控制饮食。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关,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曾提出糖尿病患者“慎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唐王焘还提出了限制米食、肉食及水果等。他们均强调,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
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也总结出不少药膳验方。如猪胰子1只,低温干燥,研成粉状,每次服9克,每日2次;三豆饮:绿豆100克、黑豆50克、赤小豆50克,煎汤服用;苦瓜炒肉:鲜苦瓜100克、瘦猪肉50克,武火炒后食用等等。但服用这些验方时也应将其计算在每天摄入的热量之中。
必须配合运动。《诸病源候论》提出,消渴病人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外台秘要》亦强调:“食毕即行走,稍畅而坐”,主张每餐食毕,出庭散步。说明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这一点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的选择要适当。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度”,“不能强所不能”。
注重调摄情志。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和情绪有一定关系。因此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适当的中药治疗。传统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三消论治。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不能仅停留在分析三消水平上,应该纳入包括现代医学检查项目在内的,所有能反映病情多方位的指标,用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辨病相结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