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小孩会糖尿病(儿童糖尿病怎么治疗)

科学辟谣 0
文章目录:

孩子吃糖多,会得糖尿病?

有人说:“孩子吃糖多,会得糖尿病”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这个说法不准确。孩子吃糖多并不会直接导致糖尿病,但这是一个需要警惕的因素。

糖尿病的成因复杂多样。儿童常见是 1 型糖尿病,是因为身体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胰腺中的胰岛细胞视为敌人,导致这些生产胰岛素的细胞受损。所以,这种糖尿病与吃糖量无直接联系,而是自身免疫系统的异常所致。而 2 型糖尿病,常常与家族遗传、不良生活习惯(比如长期的高糖高脂饮食和缺乏运动),以及体重超标紧密相关。虽然吃糖过多不是直接的致病原因,但它会增加体重,从而间接提高患 2 型糖尿病的风险。

因此,营养学一直强调要控制糖的摄入,适量是可以的,但过度摄入则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如体重增加、龋齿以及血糖波动。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应当引导孩子养成均衡的饮食习惯,限制高糖食品的摄入,并鼓励他们多吃富含纤维和营养素的食物。同时,保证足够的体育锻炼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一环。

策划制作

作者丨范运柱 嘉会医疗主治医师

审核丨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博士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委员

责编丨王梦如

审校丨徐来 林林

3岁娃确诊糖尿病!这些坏习惯不改,你家会出“小糖人”

本文189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3岁的孩子怎么会得糖尿病?”

很多家长听到这个消息时,第一反应都是不敢相信。但这并不是个例。“小糖人”真的正在变多,而且比你想象的更近。

最近,一则新闻在家长群引发热议:广州一名3岁男童因频繁尿床、体重迅速下降,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医生表示,这名孩子发病时,血糖高得惊人,甚至已经出现酮症酸中毒,差点危及生命。

家长痛哭:“我们从没想过他会得糖尿病。”但医生的一句话让人警醒——“现在的孩子,生活方式比大人还糟。”

越来越多孩子“中糖”,我们该警惕什么?

过去,糖尿病是中老年病,而现在,它正悄悄盯上儿童。

根据《中国儿童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儿童糖尿病年均增长率高达4.4%,特别是1型糖尿病,占比超过90%。而在10年前,孩子确诊糖尿病几乎是罕见的事。

为什么孩子也会得糖尿病?

医生指出,糖尿病并非“吃糖吃出来”的病,而是一种代谢性疾病。1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β细胞损伤,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甚至消失,和遗传、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密切相关。

2型糖尿病也在儿童中迅速上升,和饮食、体重、活动量直接相关。

糖尿病不是突然来的,它悄悄埋了很多“坑”

让孩子患上糖尿病的,不是某一天的某顿饭,而是长期的坏习惯。尤其是下面这几种,很多家庭都中招

一、不吃正餐,天天零食不断

很多孩子三餐糊弄,零食管够。薯片、糖果、奶茶、炸鸡,成了标配。家长觉得孩子吃得高兴就好,殊不知这是给胰岛“添堵”。

糖分、油脂、添加剂堆积,导致胰岛负担过重,长期下来,胰岛素分泌紊乱,血糖失控就是迟早的事。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已超过19%。肥胖,正是2型糖尿病的“温床”。

二、久坐不动,户外活动严重不足

小时候的我们吃完饭满大街跑,现在的孩子吃完饭坐沙发、躺床上、刷平板。

运动不足,直接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长期久坐,还容易造成脂肪堆积、代谢紊乱,血糖调节功能也会异常。

国家卫健委曾发布儿童青少年健康行为报告,超过70%的小学生每天户外活动不足2小时。

三、睡眠混乱,作息紊乱

别小看睡眠,孩子的激素调节、胰岛功能修复都在夜间完成。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胰岛素抵抗增加。

研究发现,睡眠少于8小时的青少年,糖尿病风险明显上升。

孩子不是不能吃糖,而是要“会吃”

很多家长一听糖尿病就开始“谈糖色变”,完全不给孩子吃甜的。其实这是误区。

糖不是敌人,不科学的吃才是。关键在于“总量控制”和“分布合理”。

正确做法:

控制甜食频率,一周1~2次足矣

选择天然糖源,如水果、杂粮,而非添加糖

吃甜食要搭配正餐,不要空腹吃

不喝含糖饮料,白水是最好的饮料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儿童每日添加糖摄入应控制在总能量的10%以下,最好不超过5%。

孩子得了糖尿病还能好吗?

1型糖尿病目前无法根治,但可以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管理,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2型糖尿病通过早期干预,有机会逆转甚至痊愈。

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长期管理。

警惕这些信号:

无缘无故频繁喝水、尿多

经常喊饿、吃得多但体重下降

经常疲乏、注意力不集中

皮肤干燥、容易感染

一旦发现异常,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血糖和胰岛功能。

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

孩子的健康,90%取决于家庭。你怎么吃,他就怎么吃;你怎么生活,他就怎么模仿。

医生说,现在很多“小糖人”刚确诊时,家长比孩子还崩溃。但你想过没有,这个病,其实是我们一天天“喂”出来的。

孩子不懂事,但你得懂健康。

如何帮孩子建立“抗糖体质”?

不是吃药,而是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餐规律,不暴饮暴食,也不拖拉

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

每天至少运动1小时,不论是跳绳、跑步还是打球

保证充足睡眠,小学生建议每天睡足10小时

控制体重,孩子肥胖不要觉得“可爱”,而是健康警报

家庭饮食也要做榜样。别一边告诉孩子别吃炸鸡,一边自己坐在沙发上吃薯片。

孩子的糖尿病,其实可以预防

儿童糖尿病虽然来势汹汹,但它不是无法阻止的。很多时候,只要家庭稍微改变一点点,孩子就可以远离疾病的“黑名单”。

别等确诊那天,才开始后悔。

孩子的健康,是我们每一个决定的结果。从今天开始,少一包零食,多一顿正餐;少一场熬夜,多一个早安。

你养的不是个小胖墩,而可能是下一个“小糖人”。


参考资料: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报告》.2023年

[2] 国家卫健委.《儿童青少年健康行为监测报告》.2022年

[3] 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糖摄入量指南》.2020年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妈妈回应男孩4岁时患糖尿病:既是家族遗传,又与后天饮食有关系

5月26日,辽宁阜新,男孩4岁时患糖尿病,9年来天天打胰岛素治疗。妈妈介绍说既是家族遗传,又与后天饮食有关系。孩子的爸爸、大爷、姑姑都有糖尿病。父母离异后奶奶抚养他,他拿饮料当水喝,天天吃甜食。“小孩一天要打四针胰岛素,不打睡不着觉。”

专家指出,即使体重正常,不良的生活习惯如久坐不动、高糖饮食同样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均衡饮食、定期运动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

海峡网综合海报新闻、CCTV生活圈

来源:海峡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