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截趾(糖尿病截趾术后护理)
每30秒,就会有一个人因糖尿病足而截趾,万不可因“糖”失足千古恨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对于我们人体很关键的部位,但这个部位往往会被我们忽视,因为它离我们的距离有一点遥远,都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它——就是承受着我们身体全部重量的双脚。
现在许多刚出生的婴儿都会印下这样的脚印,因为它是我们生命的开端。
但是,有很多人他们现在想印这样一幅完整的脚印是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什么?因为有一些可怕的疾病会导致我们出现肢体的残疾,而有一些可能很常见的疾病会让我们有一天面临着被截肢的风险!如:糖尿病足。
在一档著名健康养生栏目里提到过这样一组数字:现在每30秒,就会有一个人因糖尿病足而截趾,甚至截肢。
对于糖尿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相对于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心、脑、肾的损害,糖尿病足往往不会引起病人及家属的重视,但是糖尿病足如不能及时的治疗,其后果最终会发展为截肢,而因糖尿病足截肢后的病人5年后的死亡率在50%到70%。
罹患糖尿病后,约有30%要进入糖尿病足阶段,糖尿病足在发病前也有一系列前期症状:如麻木、疼痛、感觉丧失等,下面简单介绍:
1.糖尿病足发展过程
2.糖尿病足的临床分型
3.糖尿病足防护
1
糖尿病患者每天要观察脚(足背,脚心,脚后跟,脚趾缝)有无红肿,血泡,破溃,如肥胖或老年患者,可以通过镜子的反射来观察。
2
保持足部卫生,每天洗脚。
正确洗脚方法:①水温在37度以下②时间在10—15min之间③用浅色毛巾擦干脚及趾缝④涂抹护脚霜防止足部干裂
3
修建指甲时,不要剪太秃,长度超过脚趾头1mm,有不平整处用指甲锉轻轻打磨平整。
4
选择合适的袜子。
①浅色袜子———便于观察足部有无溃疡或破溃,袜口不可过紧或过松
②选择吸水性透气性良好的棉袜,以减少细菌滋生,还可选择5趾袜,保持足部干燥
5
选择合适的鞋:穿宽松柔软透气的鞋,糖尿病患者不要穿皮鞋,凉鞋等,防止摩擦,损伤。
长按二维码关注
文字|十一病区 侯莹雪
排版|宣传科 康曦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小牙签引发截趾 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小心受伤
华声在线9月11日讯(新湖南客户端·华声在线记者 李传新 通讯员 梁辉 蒋浩 贾真)通常情况下,一根小小的牙签即使戳破皮肤,最多就是出点血、有点疼,过几天就没事了。没想到,长沙市民杨先生却因此惨遭截趾。
前不久,57岁的杨先生被家中地毯下藏匿的一根牙签戳伤左脚底,牙签插入脚底约5mm,有些疼痛。虽然觉得自己皮糙肉厚,但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吃了点“红霉素”口服药。谁知三天后,杨先生的伤口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较之前更加红肿,并有破溃、流脓、发热等症状。感觉情况不妙,9月3日来到省人民医院创伤骨病科门诊就诊。由于伤口感染严重,并出现高热、寒战、气促等全身症状,杨先生在医生的建议下住进创伤骨病科病房。
入院后,许自力主任医师仔细查看伤口发现,杨先生的足背及足底皮肤缺血坏死,诊断为“左足部感染并脓肿、骨筋膜室综合征、感染性休克代偿期”,同时还伴有“房颤并快速心室率,心功能Ⅳ级,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如不及时手术,感染会越来越难控制。就在完善术前检查时,医生护士都吓了一跳,杨先生的血糖竟然高达26.9mmol/L。原来,他的伤口难以愈合,罪魁祸首就是糖尿病。同时,他的心率高达190次/分,还伴有严重的心房纤颤,手术存在极高的风险。
与心内科、麻醉科及病人家属沟通后,先将杨先生的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左右,9月7日,由许自力主任医师等医护人员为他施行“左足脓肿切开引流术”。由于杨先生左脚第三个趾头已经缺血坏死,为防止感染进一步加剧,9月10日,医生不得不手术切除这个脚趾。下一步,杨先生还要进行左足皮瓣移植手术,医生表示,如果感染控制不佳,则可能再次截趾。
“这种情况在糖尿病人群中并不罕见”,许自力主任医师介绍,皮肤出现小伤口,正常人几天就会痊愈,而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再合并周围神经、血管病变,导致下肢血液循环障碍、感染化脓。临床上经常能遇到糖尿病患者因为皮肤瘙痒、剪指(趾)甲、泡脚、穿鞋磨破、烤火、拔火罐烫伤等造成皮肤破损,最终导致不良预后。
许自力提醒,糖尿病患者遇到蚊虫叮咬、皮肤瘙痒时应避免搔抓、挤压,以免细菌侵入造成感染;在做理疗、热敷、泡脚、烤火、使用热水袋时应特别留心,防止烫伤;一旦皮肤损伤出现感染,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糖尿病病友剪趾甲引发的截趾案,告破!
案情陈述:王女士的遭遇
三个月前的一天,王女士在修剪趾甲时不小心剪破了脚上的皮肤,当时自己也没太在意,小伤口没有必要去医院,就去药店买了点“消毒液”自行处理一下,可是伤口却迟迟不能愈合,三个多月过去了,她的右足皮肤逐渐红肿、溃烂、发黑,还出现了两个鸽蛋大小的溃烂,坏疽,深可见骨,已经不能走路。
经过三个多月精心治疗,王女士的伤口一点点愈合起来,进行了截趾,避免了大截肢。
案情分析:小伤口为何招来糖尿病足
王女士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原来她这是“糖尿病足”。在这之前,王女士竟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
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伤口,怎么会发展到这么严重呢?其实这是典型的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很多患者对这种并发症了解不多,往往直到脚部已经严重溃烂甚至面临着截肢时才到医院就诊,结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令人惋惜。
结案报告: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想要远离糖尿病足,最好的方法就是时刻注意预防,防患于未然,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痛苦。综合起来,就是要避免以下三个误区。
误区一:“小伤”没事
很多糖尿病足患者最初的足部溃烂多由搔抓皮肤溃破、水疱破裂、烫伤、冻伤、碰撞伤、修脚损伤、新鞋磨破伤等,引起小范围、局部皮肤损伤,这些“小伤”往往不会引起患者的重视,根据既往经验,相信自己愈合能力强,觉得简单处理甚至不处理,很快就会愈合。这将失去糖尿病足最佳的治疗时机,病变范围增大、溃疡加深、感染加重,甚至出现足部坏死,这时到医院治疗很可能面临截趾、截足,甚至截肢的严重后果。
正确做法:任何小伤都要重视。
误区二:脚没破,问题不大
长期患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下肢血管神经损伤逐渐加重,虽然曾经出现过破溃并很快愈合,但这并不代表再次破溃后也会如此。
正确做法: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必须时刻注意足部防护,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发生。
误区三:自己换药,省钱、省事、省力
伤口早期处理不当,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伤情将迅速发展,感染很快波及全足,这将需要长期换药并进行多次手术才能修复,即使修复也很难保住患足。这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使治疗时间延长,而且大大增加了治疗费用,使患者及家人在经济和精力上负担加重。
正确做法: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检查足部非常必要,而且糖尿病足破溃后早期正确处理非常关键,通过专科医师的伤口处理、血糖调节及改善循环等治疗后,伤口可很快痊愈,避免截肢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广大糖尿病病友:勿以糖高而为之,勿以伤小而不为。
更多内容您可以上糖友网tnbzy.com或者关注微信号:tnbzy2013
本文为《糖尿病之友》原创,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