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Eg糖尿病(糖尿病eag是什么意思)

国际糖尿病 0
文章目录:

无论是否患有T2DM,代谢减重手术均可降低成人胰腺癌风险

发表在Diabetes/Metabolism Research and Reviews的一篇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发现,无论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T2DM),接受减重手术的成人患胰腺癌的可能性比未接受手术者降低54%。当研究人员仅评估成人T2DM患者时,接受减重手术者患胰腺癌的风险比对照组低79%。

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哈佛医学院代谢项目博士后研究人员Angeliki M. Angelidi表示,虽然减重起着重要作用,但其他潜在机制也可能发挥作用,特别是肥胖和T2DM患者,他们可能在代谢减重手术后经历更多或更明显的生理变化。这提示,代谢减重手术可能提供除减重之外的显著益处,特别是对于高危人群,如肥胖和T2DM患者。

该荟萃分析共纳入11项队列研究和1项随机对照试验,涵盖3 711 243例成人,其中656 762例接受了减重手术,其余未接受减重手术。

结果显示:

4项研究纳入成人T2DM患者。其中,接受减重手术者的胰腺癌绝对发病率为0.04%,对照组为0.29%。与对照组相比,接受减重手术的成人T2DM患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较低(RR=0.21,95%CI:0.07~0.57)。

3项研究纳入非T2DM成人。其中,接受减重手术者的胰腺癌发病率为0.08%,对照组为0.15%。与对照组相比,接受减重手术的成人发生胰腺癌的风险降低(RR=0.56,95%CI:0.41~0.78)。

在对所有成人(无论是否患有T2DM)的分析中,363例接受减重手术者被诊断为胰腺癌,而对照组为7204例。同样地,减重手术组发生胰腺癌的风险低于对照组(RR=0.46,95%CI:0.3~0.71)。

在亚组分析中,接受袖状胃切除术的成人发生胰腺癌的风险低于未接受任何手术的成人(RR=0.24,95%CI:0.12~0.46);接受Roux-en-Y胃旁路术患者与对照组之间,或者接受袖状胃切除术患者与胃旁路术患者之间,胰腺癌风险均无显著差异。

研究人员未发现发表偏倚的证据。他们在文中写道,代谢减重手术降低胰腺癌风险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对胰腺癌的两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和T2DM的有利影响可能是产生有益作用的一个潜在解释。

Angelidi表示,尽管有这些发现,减重手术不应仅仅被推荐用于降低胰腺癌风险,接受减重手术的决定应因人而异。她还指出,需要进一步的全面和精心设计的研究来确定代谢减重手术对胰腺癌风险的长期预防作用,阐明潜在机制,确定患者特征,从而决定哪些人将从某一干预中获益最多。

参考文献:Angelidi AM, Martinou EG, Karamanis DG. Metabolic-Bariatric Surgery Reduces Pancreatic Cancer Risk: A Meta-Analysis of Over 3.7 Million Adults, Independent of Type 2 Diabetes Status. 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24 Oct; 40(7): e3844.

新冠“三阳”登上热搜,长沙“三阳”患者以轻症为主

来源:【华声在线】

文/视频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琪 实习生 刘冰柔 张春艳

近期,#新冠三阳的人开始陆续出现#登顶热搜。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的“三阳”感受,表示症状比前两次轻,也有少数表示“三阳”的症状更严重。

长沙情况如何?“三阳”症状是否已经出现?三湘都市报记者8月18日进行走访了解。

经历:5月才“二阳”,8月又“三阳”

突然发烧,低热,喉咙痛……8月12日,市民赵靓从四川、重庆旅游一圈回来,身体突然出现不适感。

症状和之前新冠病毒感染非常相似,赵靓拿出抗原测试盒,结果显示,真的是新冠病毒感染。

“第三次感染来得这么快,我确实没有想到。”赵靓表示,自己5月份才“二阳”,应该还处于抗体水平比较高的时期,没想到又感染了。

让她稍微放心的是,这次发烧持续了两天,症状也不是很严重,自己没有吃药,大概两天就康复了。

走访:“三阳”出现,医院已有接诊

记者走访了长沙市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目前长沙“三阳”人群也陆续出现。

长沙市芙蓉区文艺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因为没有特别要求做核酸检测,未统计近期新冠感染人数。但陆续出现了有发烧等新冠病毒症状的患者,症状较轻。

(市民在网络上分享“三阳”抗原检测结果。 )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发热门诊医生介绍,由于来医院看病的患者本身就不多,检测出的新冠患者只是偶尔情况,这其中“一阳”、“二阳”、“三阳”的患者均有。

长沙市第一医院发热门诊,记者走访了解到,近期医院每天都有检测出新冠的患者,大概每天有两三个,较之前有所增加。

目前医院接诊到的“三阳”患者以发热、咳嗽等轻症为主,基本门诊处理,无一重症。有所变化的是前往医院治疗的新冠患者,明显没有之前焦虑,相对平常心对待。“不少是自测阳性后来医院,目标很明确,就是希望医生帮忙对症用药。”受访医生表示。

同时,网络平台上,也有不少湖南人分享了自己的“三阳”经历。

链接

11月将现新一轮感染高峰?

有专家预计,9月开学后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会增加。但按照免疫力周期推测,下一波新冠流行可能出现在今秋11月左右。

这种说法是否可信?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呼吸内科主任孙志佳对此持观望态度。他表示,这种说法有一定依据,新冠疫苗抗体一般能够保持6个月以上,从5月份的“二阳”高峰推算,大概到11月抗体消耗完毕。

“抗体存在时间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病毒之间有相互竞争关系,目前来看,新冠病毒的致病率和传播力呈下降趋势。11月秋冬之交,不排除流感病毒占主要优势。加上新冠致病力减弱,症状跟流感相似,很多市民未必会测核酸,即便测了也可能因为长时间没做操作不规范,或检测产品不在有效期内,出现‘假阴性’‘假阳性’,因此统计数据真实性也有待考证。”

新变异株是在共存状态下演变而来

8月初,世卫组织将EG.5新变异株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凌云对此表示,目前人群与病毒之间处于慢性携带共存状态。事实上,病毒要存活就要突变、变异,在群体免疫压力下不断更新是病毒的生存法则。

研究显示,EG.5仍是奥密克戎大家族一员,是XBB1.9.2的“后代”。今年2月这一变异株首次被发现,此后病例数有所增加。6至7月世卫组织所有通报病例中,感染EG.5变异株占比已从7.5%上升至17.4%。尽管总体风险较低,但基于变异株遗传特征、免疫逃逸特征和增长速度,世卫组织估计EG.5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凌云表示,“相比封闭环境下演变而来的变异株,EG.5变异株属于共存环境下演变的变异株。根据病毒突变趋势,应该是日渐缓和。”

建议接种流感疫苗预防“叠加”

尽管没有证据显示EG.5新变异株更易出现重症风险,但高风险人群(基础情况较差的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等)如未接种疫苗,还是应该完成全程接种。

一旦感染者检测出阳性,推荐越早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越好,既可以降低病毒载量、减缓症状,也能阻断家庭内的传播途径,保护家人。

凌云表示,抗原检测对奥密克戎株的敏感性仍非常好,如有相应症状,应先测抗原明确是否感染,第一时间用药。目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的选择有很多,可在医生建议下服用,没有必要硬扛。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9月又是一年“流感季”,流感叠加新冠致死率会明显增加。建议老人、孩子、医务人员等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实现60%—70%的流感保护力,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EG.5变异株已在多地形成优势流行!广东专家:人体免疫记忆会缓冲毒力

8月19日

国家疾控局发布的

关于新冠病毒EG.5变异株

相关科普问答中提到

我国监测结果显示

新冠病毒流行株中

EG.5变异株占比呈上升趋势

从4月的0.6%增长至8月的71.6%

国内外研究显示

EG.5变异株的流行优势

主要由于其免疫逃逸能力增强

既往感染产生的中和抗体

对EG.5变异株的中和能力出现降低

近日

佛山疾控发文表示

EG.5变异株在佛山流行毒株中

逐渐占据优势

EG.5变异株是否会成为

“三阳”的“推动器”?

广东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是否有增加?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疑难感染诊疗中心主任彭劼介绍,一直都有因急性发热的患者前来发热门诊就诊。近一个星期,该门诊就诊总人数无明显增加,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比例有所上升。

彭劼表示,大部分年轻患者病情较轻,只需在门诊进行治疗;个别因感染新冠病毒而住院的患者,大多是高龄老年人或有糖尿病、肾功不全、肿瘤等基础疾病的人。从患者的病情表现来看,并没有加重的迹象。

“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其体内的抗体是有一定保护作用的,可以缓冲毒株的毒力。”彭劼解释,EG.5变异株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XBB.1.9.2的一个亚分支,其致病力并没有增强。只要新冠病毒变异株没有脱离奥密克戎的分支,人体就会有交叉免疫记忆。

彭劼表示,由于人体内的抗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抵抗力强、有感染新冠病毒经历的人,感染时间会晚一些,反之,就要提高警惕。总体来说,可能会出现错峰感染的小高峰,但EG.5变异株的“毒力”并没有增强,同时,病毒为了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其“毒力”可能会越来越弱,大众不必过于紧张。

彭劼表示,目前新冠病毒的传染性仍然很强,每个人要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做好个人防护很重要。他建议公众,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和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做好个人防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时要科学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开窗通风,科学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接种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疫苗。

彭劼提醒,新冠病毒感染强调对症治疗、早期干预。如果发现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可以进行抗病毒治疗,服用奈玛特韦片、莫诺拉韦、来瑞特韦、先诺特韦等药物。但需要注意的是,抗病毒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不建议公众囤药。

新闻多看点

EG.5变异株是什么?

国家疾控局解答

昨日(19日)

国家疾控局发布了

关于新冠病毒EG.5变异株

相关科普问答

1

新冠病毒EG.5变异株是什么?

EG.5变异株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XBB.1.9.2的一个亚分支,最早于2023年2月17日在印度尼西亚被发现。7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监测中的变异株”(variant under monitoring,VUM),8月9日,将其调整为“关注变异株”(variant of interest,VOI),强化全球对EG.5变异株特征和公共卫生风险进行评估。目前,全球共有三种列为VOI的新冠病毒株,除EG.5变异株外,还有XBB.1.5变异株和XBB.1.16变异株,三种病毒株均属于XBB变异株系列。

2

EG.5变异株的生物学特征有哪些变化?

EG.5变异株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增长较快,展现出更强的传播优势。国内外研究显示,EG.5变异株的流行优势主要由于其免疫逃逸能力增强,既往感染产生的中和抗体对EG.5变异株的中和能力出现降低。

我国监测数据显示,EG.5变异株感染者与其他XBB亚分支感染者的临床分型无明显差异。近期,出现EG.5变异株流行的部分国家(例如美国、日本、韩国等)住院病例数有所增多,但没有因感染EG.5变异株导致疾病严重程度增加的报道。世界卫生组织8月9日评估认为,EG.5变异株显示出传播能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强的特点,但未发现其致病力明显变化的证据,也未造成全球公共卫生风险明显增加。基于现有证据,EG.5变异株的全球风险等级被评估为低风险。

3

EG.5变异株在全球的流行情况如何?

5月以来,EG.5变异株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迅速增长。截至8月17日,EG.5变异株已在全球至少52个国家或地区被监测发现。从各大洲流行情况来看,除了非洲上传序列数较少以外,EG.5变异株在亚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占比均呈明显上升趋势。

4

EG.5变异株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如何?

我国监测结果显示,新冠病毒流行株中EG.5变异株占比呈上升趋势,从4月的0.6%增长至8月的71.6%,目前已在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形成优势流行,未来一段时间内很可能继续保持此趋势。我国今年4—6月份经历了奥密克戎XBB系列变异株的流行,已建立的人群免疫力对同属于奥密克戎XBB亚分支的EG.5变异株仍具有免疫保护作用。近期,全国新冠疫情总体处于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疫情对各地医疗系统带来的压力较小,短期内不会发生规模性疫情。

5

公众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与预防其他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一样,公众应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规律作息,保持居室整洁,经常开窗通风,科学锻炼身体,保证健康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建议公众,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和严重基础疾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做好个人防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前往人群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时科学佩戴口罩。

综合 南方日报、国家疾控局

来源: 广东广播电视台今日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