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下眼睑肥胖(下眼睑肥厚怎么办)

中国家庭报 0
文章目录:

都是水肿惹的“胖”

有的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胖了”不少,眼皮浮肿,脸看起来圆圆的;有的人每到下午,就觉得双脚肿胀,用手指按压足背或脚踝,还会有凹痕;有的人则是在乘坐长途火车或飞机后,脚胀得难受,平日穿着宽松的鞋子也绷得紧紧的,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真的“胖了”?

其实,这种情况多见于水肿。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从而使组织发生肿胀,易发生水肿的部位有小腿、手部、腹部、胸部等部位。若水肿发生在腿部、手部或腹部,有可能是严重疾病导致的症状,需引起重视;当水肿发生在肺部时可威胁生命,因为这通常是严重的心脏疾病所导致的。因此,当你久坐后发生下肢疼痛或水肿,数天不能消退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文/青梅

水肿不单单是肾脏问题

发生水肿,一般人总会联想到可能是肾脏出了问题。事实上,引起水肿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只是短期且局部性问题,也可能是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生病”造成,所以不能像感冒一样,随意自行解决,应及时到医院,找专业医生进行诊断治疗。一般水肿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

怀孕——怀孕可引起手部、足部或面部水肿。

药物——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会引起水肿,如某些治疗糖尿病、高血压或疼痛的药物。

长途旅行——当人因长途旅行久坐时,可引起下肢的水肿。

肾脏疾病——如果患有肾脏疾病,可以导致下肢或眼部周围水肿。

下肢静脉疾病——正常情况下,静脉可将身体各个部位的血液输送回心脏。而当静脉瓣功能不全时,静脉无法将足够的血液输送回心脏,这就会导致下肢水肿。

血栓形成——当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时,可引起下肢或脚踝部水肿。

心衰——心衰是心脏疾病的一种类型,它可导致心脏不能正常泵血,从而发生下肢、腹部和肺部的水肿。

肝脏疾病——患有某些肝脏疾病的患者会出现腹部或下肢水肿的症状。

出现水肿早治疗

治疗水肿的方法有很多种,这取决于引起水肿的病因。治疗方法可参考以下做法:

首先,要治疗水肿的原发病因,应用消除水肿的相关药物。

其次,要改变饮食习惯,减少饮食中盐的含量。建议穿着弹力袜 ,也就是“加压弹力袜”,这种袜子紧贴踝关节或腿部,能减少水肿的发生。

最后,某些患者可通过抬高下肢的方法减轻水肿,通常每日需抬高3-4次,每次坚持30分钟以上,高度以超过心脏水平为宜。

糖友水肿需警惕疾病加重

刘先生是个老糖友,血糖一直控制得很好,可最近几天他发现自己出现了水肿,这是怎么回事呢?于是他赶紧到医院复诊,医生检查后发现,刘先生出现了肾病性水肿,经过治疗已有所好转。

如果糖友早晨起床时发现眼睑或脸水肿,可能提示肾病性水肿。我们知道,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长期的高血糖导致微血管发生了病变,此病变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所以,提醒广大糖友们,为了防止或尽早发现糖尿病肾病,建议每年至少检查1次尿微量白蛋白。如果糖友已存在糖尿病肾病,建议同时也做眼底检查,因为它与糖尿病眼病有密切的关系。

此外,如果糖友发现下肢或脚踝部出现水肿时,常常提示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心脏病是由于长期的高血糖并发了大血管病变,或为心脏供血的微血管发生了病变,这在老年糖友中尤为多见。因此,当糖友出现了下肢凹陷性水肿,应警惕糖尿病心脏病导致的隐性心衰。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糖友下肢发生血管或神经病变时,也会出现水肿,需要到医院做血管或神经病变的相关检查,例如下肢血管彩超、神经传导速度等。可见,糖友出现水肿,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要忽视水肿这一健康信号。

“顽固”水肿竟是蛋白惹的祸

40多岁的周先生去年发现自己腿肿后,并没有及时到医院进行对症治疗,而是自行在药店买了一些利尿剂吃。服用一段时间后,周先生的水肿不但没有消退,反而越来越严重,这才引起了他的重视。随后到当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肾病综合征”。

可是治疗一段时间后,周先生的水肿仍然是没有消退,蛋白也没有降,这时体重还增加了。他感觉自己再这样继续治疗,只会浪费更多的钱,于是就出院了。为了能把自己的病治好,周先生也尝试了各种偏方,可是并没有什么显著效果。

最近他发现尿中有大量的泡沫,到医院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7.42克,于是终于找到了引起水肿的元凶——竟是蛋白惹得祸。

蛋白尿会引起水肿,是由于长期大量蛋白尿造成血浆蛋白过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液体从血管内渗入组织间隙产生水肿。实际上周先生的病治起来很简单,就是降蛋白、消水肿,使体重下降。在他之前的治疗中体重没降反而逐渐上升,就是因为没有对症治疗。因此,对于水肿,一定要采取系统的对症治疗,不要因为抱有侥幸态度而耽误了病情。

在接下来的治疗期间,周先生不仅按时用药,更是按要求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经过一周的治疗后,周先生的病情终于有所缓解。

宝宝全身水肿,当心急性肾炎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面对相同病症时,表现出的症状也可能不同。对于宝宝同样如此,有时虽然得了严重的疾病,而只是表现为普通的感冒发烧,因此而被耽误治疗,如下面这个案例:

5岁的迪迪在一次重感冒痊愈半个月后,妈妈发现其面部水肿,过了两天双脚也肿了起来。妈妈带他到医院化验尿液,检查了两次,结果都正常,但血压却一直较高(140/94mmHg)。经抽血检查相关项目后,最终诊断为“肾外症状性肾炎”,住院治疗两周后,迪迪的病情明显好转。

在儿童泌尿系疾病中,急性肾炎发病率最高,典型病例已被人们所熟悉,而变异性急性肾炎(即肾外症状性肾炎)却往往容易被家长和基层医生所忽视,以致延误诊治。

据国内相关专家调查,尿液轻微改变或全无改变的非典型急性肾炎,约占急性肾炎住院患者的5%-10%,这种病好发于4-12岁的儿童,绝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前驱感染症状,如发病前1-3周可有感冒、扁桃腺炎等病史。因此,如果发现家里的小朋友,在感冒发烧痊愈后出现水肿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六招教你应对孕期水肿

能够成为一名幸福的准妈妈,是每个女人无上荣耀的事。但是孕期水肿往往让准妈妈们无法忍受,尤其是原来姣好的身材,现在却变得无法直视:腰腿浮肿,鞋子也跟着大了几号。那么,引起准妈妈水肿的原因有哪些呢?

妊娠期水肿的原因

原因一:内分泌。胎盘分泌的激素及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增多,造成体内钠和水分滞留,体内水分积存,尿量相应减少。

原因二:静脉回流受阻。增大的妊娠子宫,压迫腹部的血管,使盆腔及下肢血管内的血液淤积,回流不畅,压力增加,水分在压力作用下容易渗透到组织间隙,形成水肿。

原因三:血液稀释。妊娠期血容量可比非孕期增加40% 左右,但红细胞增加的幅度不如血浆增加幅度大,血浆蛋白则没什么增加,血液相对变稀,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移向组织间隙而发生水肿。

如何应对妊娠期水肿

1、左侧睡消肿。孕妈妈应注意休息,每天卧床休息至少9-10小时,中午最好能休息1小时,左侧卧位可利于水肿消退。

2、抬高双腿。下半身的静脉血很难返回心脏,是因为人体的心脏离脚实在太远了,因此把脚稍稍抬高能够使血液更容易回到心脏,浮肿也就比较容易消除了。

3、手部运动。建议孕妈妈把两手高举到头部,先弯曲再伸直每个手指,有助于减轻手指的肿胀。

4、注意保暖。浮肿,即水分积存。为了消除浮肿,必须保证血液循环畅通、气息顺畅。为了做到这两点,除了安心静养外,还要注意保暖。

5、适当散步。借助小腿肌肉的收缩可以使静脉血顺利地返回心脏,因此,散步对于浮肿的预防是很有效的。

6、按摩。按摩时要从小腿方向逐渐向上,这样才有助于血液返回心脏。睡前进行按摩,可以解除腿部酸痛,有助于睡眠。

分诊图——水肿

水肿初起多从眼睑开始,继而延及头面、四肢及全身。也可先从下肢开始,然后延及全身。水肿部位压之凹陷,如病情严重,可出现胸水、腹水、心包积液,同时伴有腹部胀满、胸闷心悸、气喘、不能平卧等症。既然水肿这么严重,那么出现水肿挂什么科呢?

肚子大,湿必重!一张方子,排湿气,甩肥肉,值得借鉴

本文理论依据:《现代中医诊疗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小药医师。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说说湿气的事儿。

昨天,我在后天看到一位读者朋友留言,说一个20多岁的人,体重将近300斤,问我该咋办。

其实,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同样感觉堵得慌。

对于肥胖这个事儿,我们总以为,只是患者自己一个人受到伤害。

其实,肥胖者的家属,心里头更着急。

因为很多时候,肥胖者本身,是很难观察到,或者说体认到自己的肥胖程度。毕竟,一般情况下,他看不见自己,只能看到别人。

眼不见,所以心不烦。他对自己的肥胖没有感性认识。

反倒是与患者朝夕相处的家人,他们看得最多,也就担忧最多。

现在,我想说一张配伍。我不敢说,它一定适合某个患者。我只能说,它代表了大多数肥胖患者的体质偏颇,和一般的中医调治思路。

我希望,我的解说,至少能给肥胖者,以及肥胖者的家属,带来一点慰藉。

陈皮,制半夏,茯苓,苍术,白术,枳壳,荷叶,山楂,泽泻,大黄,薏苡仁,草决明。

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2个月为一个疗程。

这个配伍,其实很普通。从结构来看,所有药物都是常用药,平淡无奇。中医业内人士看了,也不会觉得特别。

只不过,这个方子,有过相对广泛的临床验证。它最初曾刊载于2002年的《河南中医》上。据报道,此法治疗单纯性肥胖,中医辨证属脾虚痰浊中阻者30人,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有效率超过了93%。

能让人瘦成一道闪电吗?很难。但至少,可以让患者的体重,有一定的下降,身体其他方面,也有一定改善。所谓“瘦成一道闪电”,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已。过快降低体重,不是好事儿。

这方子,你记住,针对的是脾虚痰浊中阻型的肥胖。

此类人什么特点呢?

这就是身材肥胖,脉象滑,触摸上去,脉道里好像裹了一层胶水,脉搏打着滑就跳过去了。舌头颜色偏淡,但是舌苔白腻,厚腻,有的甚至发黄腻。这种舌脉,你记住,就是痰湿内盛的表现。脉道为痰湿所阻,舌头为痰浊所犯。

此类人,由于痰浊太盛,所以不但身体肥胖,而且头晕脑胀,脑袋发沉,不清醒,爱睡觉,总犯困。中医讲,这叫“头重如裹”。这是痰浊上犯到脑袋所致。

痰浊之邪,源于脾。脾虚失运,才有痰湿。脾,又主我们的眼睑。所以这类人的眼睑,往往浮肿。

痰浊之气,四处游荡,无处不到。痰浊溢于口,则口甜口黏口腻。痰浊蕴于胸,则胸闷。痰浊蕴于中焦,则胃胀痞满。痰浊蕴于四肢,则四肢困重,不想动。痰浊蕴于肠道,则大便不爽,甚至便秘。只不过,人家这个便秘,可能不是干燥,只是排解的过程特别费劲。

当然,我上头说这些,不见得完全同时存在于某一个人身上。一般来说,只要符合辨证标准,其他症候基本吻合,我们就考虑是脾虚痰浊中阻之症。

对这类人,我前面提到的验方,就相对适合。

这里,陈皮、半夏、茯苓,取二陈汤的意思。陈皮行气除湿,半夏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湿。

苍术和白术,都是苦温燥湿之品。苍术和陈皮搭配, 又有平胃散的意思。

枳壳行气散结,使得肠腑之气得以通畅。它和大黄搭配,主要目的在于通患者大便,使得痰浊之气可以通过后门排解一部分。

泽泻、薏苡仁和茯苓搭配,可以利水除湿。这就是让痰浊从小便排解出去。

荷叶这味药,可以祛浊、化湿,升脾胃清阳之气,振奋中焦气机。山楂,可以降脂化浊。草决明,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可以有效调整血脂,并且有润肠通便之能,辅助大黄来通便泄浊。

所以说,这张配伍,以健脾化湿为主,以通便泄浊为辅,层次分明,要领突出,是比较可行、严谨的组方。

这张组方的实践者,是当时北京四零二医院的杏林同仁。我希望我的读者朋友,可以将其保存好。应用之前,要请中医师辨证指导,看患者是否属于脾虚痰湿中阻。如果是,可以适当借鉴化裁。如果不是,就不要盲目应用。辨证要点,我前面都讲过了。

另外,就单纯性肥胖而言,患者必须结合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才能见到明显疗效。这两者,必须长期坚持,不能松懈。任何的汤药,离开了患者对生活习惯的改善,都无济于事。因此,要想真正有效地解决肥胖问题,患者必须有过人的毅力。减肥,一定是一件艰苦而漫长的事儿,几乎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怎么知道是“肿”还是“胖”?找对窍门消灭“虚胖”!

你是否有过临睡前喝太多水,结果第二天走在路上碰到熟人说“你最近圆润了不少”的悲惨经历,或者周末躺一天,镜子里的脸就成了海绵宝宝的情况,甚至明明体重轻了不少,整个人看上去却依然臃肿和松垮。

如果你开始对镜子里的自己产生质疑,那么就要考虑下:你可能不是胖,而是肿了的假设。因为 “肥胖” 和 “水肿”就像一对孪生姐妹,常常会让人傻傻分不清。

怎么知道是胖还是肿?

一个小测验

1.眼皮变得肿胀,褶皱不明显;

2.按压脸部、腹部、手腿的皮肤后,反弹很迟缓;

3.肌肉都很松软,四肢无力;

4.早起后双手握拳,手指与手指间有肿胀感;

5.容易疲惫,经常感觉无力、气喘;

6.偏好重口味(比如油炸和过咸过甜)的食物;

若中三条以上,那么基本可以判定为水肿体质了!

我们为什么会水肿?

其实,水肿说到底就是血液循环不畅通,导致代谢障碍,从而引起身体自然的排水受阻。

从内因上说,先天基因的损伤有可能让你成为容易“水肿”的体质,例如肝功能不全引起的功能蛋白缺乏,或者肾损伤带来的重吸收问题,都会造成水肿(当然,这类人并不多)。

从外因上说,下面这几点就很普遍了:1、饮食不控制,吃大量的加工食品(添加剂和各种激素的累积毒素效应)和重口味食物(盐分会加重水分滞留并妨碍营养吸收),使代谢变差;2、运动量少;3、过度劳累,睡眠不足或作息紊乱。

如何解救水肿?

其实水肿也没有辣么可怕。只要掌握了方法,身体代谢调节好了,水肿可以很快就消了。比起一堆脂肪在身上,可谓是闪电瘦身。

从饮食入手

在饮食上要“忌重”,以低盐分、低糖分、低油分的食物为主。爱吃咸的辣的童鞋,最好改变一下饮食习惯,多吃一些清淡健康的食物。此外,还要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营养均衡,还可以吃一些帮助排水利尿的食物,如冬瓜、薏米、赤豆、玉米须茶、菠菜等。

调整作息,充足睡眠

夜间是重要的排毒时间,而熬夜则会让生理机能无法正常运作,多余水分和废物没办法正常代谢,就容易造成水肿。

利用碎片时间运动

在生活中要“多动”,不要习惯性久坐,因为多运动有助于加快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利于体内的水分能及时排出。可以利用步行代替坐车,用爬楼梯代替电梯等方式来增加日常运动量。另外,每天进行有氧运动30-40分钟则更好,比如慢跑、瑜伽等。

而有腿部浮肿问题的人则要注意切忌久坐久站,要多多活动腿部,保持双腿的血液循环有助于帮助消除水肿,并且可以经常按摩双腿,促进淋巴顺畅,让水肿不会积聚在小腿上。另外,空中踩单车,睡前抬高腿等运动也能够帮助改善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