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的主题(肥胖主题手抄报内容)

新华社 0
文章目录:

(图表·漫画)科普|关注肥胖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4年3月4日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世界肥胖日的主题是“让我们谈谈肥胖和…… ”,关注日益增长的儿童和青少年肥胖问题。世卫组织说,肥胖是一种复杂慢性病,且会导致其他多种疾病发病风险提升。

在个人层面,预防肥胖的关键在于实现消耗能量与摄入能量的平衡。

新华社发 王鹏 作

肥胖主题毕设走红之外的疑问:肥胖有原罪吗

作者:张田勘

即将从中央美术学院家居产品设计专业毕业的徐某昕设计了一个与自己肥胖有关的主题展鉴,名为“摸摸我的肚子。”在展鉴中,她蜷缩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一间展厅的角落里,把自己埋在布艺沙发的褶皱之间,那五团布垫,肉粉色,像堆积的云朵,也像她的肚子。

肥胖歧视似乎是一种存在已久的社会现象,徐某昕自嘲式的展鉴,意图是与肥胖和解,也是希望人们理解肥胖。在徐某昕看来,肥胖不是原罪,这个观点也得到很多人的赞同:肥胖和瘦弱一样,是个体和身体多元化的客观体现。

只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还是拿肥胖来嘲讽和开玩笑,甚至有人把肥胖看作一种生理和心理的疾病。他们认为,一个人管不住自己的嘴,说明其意志力太弱,也有的用人单位不愿意招聘肥胖者,认为他们或许有潜在的性格问题。

显然,这是把肥胖简单化了。研究表明,全球肥胖和超重者约占三分之一,即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30的肥胖者有7亿人,BMI在25-30之间的超重者有15亿人。肥胖和超重的成因多种多样,饮食不当和缺少锻炼只是其中的一些原因,还有一些原因是肥胖者本人难以抗御的,例如先天遗传因素。

肥胖具有遗传性,刚刚在《科学》杂志发表的美国纽约医学院、杜克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高校的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再次证明,一些人的肥胖并非因为他们爱吃不爱动造成的,而是基因导致的。对墨西哥、美国和英国随机645000名志愿者的健康数据并对其基因组的蛋白质编码区外显子组进行测序后,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导致人肥胖的基因GPR75,这个基因如果功能正常,则让人肥胖,如果发生突变,则不会肥胖。这一基因发生突变的人,比没有该基因突变的人肥胖风险降低了一半以上。

这个研究的重要性还在于,通过对比身体质量指数(BMI)较高和较低的志愿者的遗传数据,研究人员确定了16个与BMI相关的基因,它们都与肥胖有关。在深入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大约每3000名志愿者中就有1人携带了突变的GPR75基因,因此,他们比普通志愿者体重要轻5.3千克,而且肥胖的几率降低了54%。这个发现,为研发治疗肥胖的药物指明了方向。

美国耶鲁大学预防研究中心主任卡茨,在2014年4月17日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肥胖不是一种病”的文章,也可以看作从科学上为肥胖正名。卡茨认为,把肥胖定义为一种病会“误导”成千上万的人,让他们以为他们的身心不那么健康。那么,如果肥胖和超重并不影响健康,也较少导致身体功能的受损,是否可以不因身材而遭受嘲笑呢?这要从肥胖产生的源头来看待问题。如果肥胖并非因为自身原因,而纯粹因为遗传原因造成,那应当把这样身体状况当作生命多样性的一种状态予以认可。

然而,人们看到徐某昕的肥胖,抑或说是看到其他的肥胖者,并不区分原因,也不会想要了解他们肥胖的原因,正如很多人并不了解肥胖后面的遗传因素一样。今天,如果尊重科学,而且认识到有些人的肥胖并非本人的原因,只是生来如此,以及即便是肥胖但并不影响什么,那么,在工作和学习等场景中,社会就应当对这些肥胖者报之宽容,接纳他们。这或许是社会对待肥胖的应有之道。因此,徐某昕设计的展览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张田勘)

来源: 光明网-时评频道

世界防治肥胖日丨控制肥胖,健康享“瘦”

来源:【长城网】

为了提高人们对“肥胖”的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的5月11日

定为“世界防治肥胖日”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事

除了发胖!

如今

肥胖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

十大慢性疾病之一

正确认识肥胖非常重要!

通常来说,身体质量指数

也就是BMI指数

是国际上常用的

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一个标准

计算公式为:

BMI等于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

体重的单位是千克

身高的单位是米

BMI正常值一般在20至25之间

超过25为超重

30以上则属肥胖

通过BMI值

还可以对肥胖程度进行划分

国际标准为

BMI值在

30到35的为轻度肥胖

35到40为中度肥胖

而40以上就是重度肥胖

一般情况下

我国适用的BMI标准如下:

BMI值“24”

为中国成人超重的界限

BMI值“28”

为肥胖的界限

男性腰围≥85厘米

女性腰围≥80厘米

为腹部脂肪蓄积的界限

不健康饮食:

现今社会

食物种类繁多

“大吃一顿”几乎成了

一种普遍的娱乐

这就成为了肥胖的主要原因

情绪因素:

为了解除心情上的烦恼

情绪上的不稳定

不少人也是用“吃”来发泄

这也是引起饮食过量

而导致肥胖的原因

运动不足:

有专家指出

现在肥胖的主要原因

还是现代人吃得多动得少

而全球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人数

在过去40年中增加了10倍

且儿童肥胖具有成长伴随性

遗传因素:

也有研究显示

人的胖瘦

受遗传因素影响的比例

为40%到70%

而剩下的60%到30%是要靠

后天的身材管理

常见的肥胖相关并发症

或相关健康问题有很多

包括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骨关节炎等

肥胖还会危害心脑血管

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

冠心病、脑卒中等

在影响呼吸系统方面

可诱发哮喘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

制定科学锻炼计划

每周坚持运动5、6次

每次最少40分钟

有氧运动是最基本的

体育活动方式

日常的健步走、慢跑

登山、游泳等运动

都属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不仅可以提高心肺功能

减轻体重

还可以

调节血压、改善血脂

制定科学饮食计划

少吃高能量食物

日常饮食建议选择低能量食物

主食类可以多吃粗粮

粗粮富含膳食纤维

维生素B等

营养更丰富

饱腹感更强

适量吃肉类

多吃鸡肉、鱼肉等

避免吃脂肪含量高的肉类

多吃蔬菜、水果

应多吃绿叶蔬菜

或十字花科的蔬菜

如生菜、菠菜

西蓝花、菜花等

水果应选择低能量

如苹果、草莓

番茄、柚子等

春风日暖,衣衫渐薄

是时候甩掉身上的赘肉了

管住嘴,迈开腿

控制肥胖,健康享“瘦”

(据新华网、人民网、科普中国等综合)

本文来自【长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