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黑人电影(黑人胖子的电影)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黑人电影:微妙的,诡异的

作者:圆首的秘书

曾经执导过《为所应为》《黑潮》《丛林热》等电影的著名黑人导演斯派克·李携新作《黑色党徒》入围去年戛纳主竞赛单元,最终败给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得到评委会大奖。

《黑色党徒》

影片讲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在美国科罗拉多斯普林斯的一名黑人警官的故事。刚一开场,一条非常戏谑的俚语字幕就表明,“这部电影改编自一件非常非常扯淡的真事”,让人不禁想起《焦点新闻》开头那句“如有雷同,绝非巧合”,严肃里带着讽刺,让人忍俊不禁。片中,男主角罗恩·斯塔尔沃斯(约翰·大卫·华盛顿饰)顺利通过面试,成为了当地第一名黑人警官,而他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打入当地的黑人学生联合会,探听黑豹党(黑人激进运动组织)在联合会中的宣传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他听到了激动人心的演说,并且和学联女主席之间产生暧昧情愫。

刚一完成任务,他就被上级调入了情报组,而且马上搞了个大事情,以自己的真名实姓打电话给当地的3K党,请求加入这一白人种族主义激进组织。虽然罗恩确实是认真的:他想要打入这个组织的内部,但一个黑人要求加入3K党仍旧是一件“非常非常扯淡的真事”。在这种情况下,他只能和他的同事福利普·季默曼(亚当·德赖弗饰)合作完成这一工作,前者负责电话沟通,后者负责真人现身。但问题是,季默曼本人也是犹太裔,如果被3K党成员当场发现,面临的就是杀身之祸。于是,影片就在一种幽默和惊悚并存的诡异气氛中前进,一方面是黑人警官罗恩·斯塔尔沃斯不断获知联合会活动的消息,另一方面是他和同事在3K党中获取其机密信息,最终破获了一个大案。

为了在3K党中自保并不断接近核心成员,两名警官必须表现得极为激进才能获得认可,不管是言论还是行为。如果3K党成员发表了一通侮辱黑人或犹太人的言论,他们只能说得更绝,比如3K党人说:“集中营从没出现过,就是一个谎言。”警官就会义正词严地反驳他:“你嗑药了吗?大屠杀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美的事情!”这样一句话出自犹太人之口,既给观众带来非常强烈的喜剧效果,同时也开始让他面临身份认同的考验:以前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种族问题的存在,现在得靠天天骂自己才能活下去,巨大的身份撕裂让两名警官意识到种族的界限,而作为警官,他们的任务就是要避免这种撕裂蔓延到整个社会。

其实如果只到这里,《黑色党徒》也不过就是又一部黑人电影,顶多是一部话题之作,何以当得起戛纳评委会大奖的殊荣呢?斯派克·李这部电影的特异之处就在于,他并没有单纯地讲述一个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故事,而是从更多的方向和层面上对美国历史上黑人与白人复杂的政治社会互动进行了呈现。

比如影片一开头,导演就引用了一段《乱世佳人》的片段。无论是对美国人还是全世界电影爱好者来说,《乱世佳人》显然都是一部地位不容动摇的经典作品,但斯派克·李却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长久以来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我们看到,这一片段运用抒情的、史诗的、全景式的方法所展现的,不是北方军队的胜利,而是南方邦联部队的溃败;女主角斯嘉丽嘴里说出的,也是一句“上帝啊,救救邦联吧!”而不是“上帝啊,黑人解放啦!”在片段结尾处,拉高的镜头还对准了历史上美国南方邦联的旗帜——但是,上帝真的应该“救救邦联”吗?如果说南北战争正是围绕是否废除奴隶制而打响的,那么南方奴隶主和他们的部队,值得这样的拯救和抒情吗?换句话说,《乱世佳人》拍摄手法所体现的道德伦理,不正是白人至上主义吗?

同样有趣的是银幕背后发生的事情:《乱世佳人》中黑人保姆的扮演者海蒂·麦克丹尼尔斯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奥斯卡最佳表演奖的黑人,这在1940年无疑称得上一项“壮举”。然而,这种表面上的进步中,又蕴含着实质上的保守:这位女演员所扮演的,恐怕并不是真正的黑人女性,而是白人眼中的黑人女性,是被歪曲甚至丑化的黑人形象——她们通常身体肥胖、口音浓重、忠实如狗……这样的形象获得表演奖,到底是想对黑人高超的表演水平的嘉奖呢?还是想强化一种刻板的黑人形象呢?

与之类似,同样展现美国南北战争历史,由大卫·格里菲斯拍摄的、被公认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也以不同方式多次出现在《黑色党徒》中:先是作为投影出现在片头,然后作为“影中影”被3K党成员观看,“平行蒙太奇”和“最后一分钟营救”两种被格里菲斯运用得炉火纯青的叙事方法也被斯派克·李完全化用到自己的电影当中。然而我们也知道,《一个国家的诞生》也为美国的种族主义站台,甚至在历史上助长了3K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上看,斯派克·李在《黑色党徒》里对很多电影的引用,都是意味深长的,他试图向观众表明,电影既是历史的影像,也是影像的历史;每一部伟大的电影作品或一种电影美学背后,无不存在着一种关于现实世界的主张,甚至就是鲜明的政治主张。

《一个国家的诞生》

这里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如果一种政治主张完全是反人类的,那么观众和作者又该如何看待其指导下创作出来的电影作品?这种作品所反映出的电影美学观念,是否应该和政治主张一道,被扔进历史的垃圾桶?斯派克·李也通过影片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他非但没有在影片中倡导以暴制暴,还对激进的黑豹党和3K党都有所警惕,非但没有反对平行蒙太奇,甚至还在全片最重要的地方用上了它,并且成功增强了影片的效果。应该说,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黑色党徒》所倡导的都是一种政治和美学上的共生,完全不像很多人提到的那样,是一个“激进的黑人宣言”。

对比之下,去年漫威电影《黑豹》正是致敬了“黑豹党”这个名字,虽然影片所宣扬的并非“以暴制暴”,但也很难称得上是“平等共生”,尤其是当马丁·弗瑞曼饰演的白人特工臣服于黑人国王的时候,或者,当瓦坎达国王来到联合国,睥睨一群白人的时候,我们立马就明白了,《黑豹》所投射的不过就是所谓白人世界的“倒影”,是一个“黑人至上主义”的乌托邦,这种对种族问题的理解,比斯派克·李低了好几个段位。

《黑豹》

诚然,《黑色党徒》是一部描写美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种族矛盾的电影,但很值得玩味的是,电影一方面并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时间(虽然从服装和造型上还是有年代感的),另一方面又加入了大量有关当今美国种族情况的指涉,比如黑人警官说:“美国永远不会选出大卫·杜克这样的人当总统吧?”他的上司则回了一句,“作为一个黑人,你还是太天真了,赶快醒醒吧。”更明显的是在结尾,斯派克·李直接插入了一段特朗普召开新闻发布会的片段,暗示其对激进种族主义行为的袒护,这使得影片对白人中心主义的探讨完全覆盖了从《一个国家的诞生》的1915年到特朗普当选总统之后的一百年时间。斯派克·李借此表明,无论是在影像中还是历史上,种族主义从未消失过。

影片结尾,一切证据都被销毁,警局的预算也被缩减,斯派克·李并没有说明个中原因,但我们还是隐约感觉到其中作祟的“白色幽灵”。幽灵从上世纪10年代一直延续到最近,依旧没有散去。就在2019年开年,第76届金球奖将最佳音乐/喜剧片的殊荣授予《绿皮书》,结果奖杯还没焐热,主演维果·莫腾森就在一次映后问答时,不过大脑地提到了带有侮辱性的“黑鬼”(nigger)一词。消息立马引发了巨大争议,虽然莫腾森此后一再致歉,但这个“口误”恐怕还是会对“冲奥”大热《绿皮书》造成一些实质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想要让当场凝固的空气融化,驱散白色的幽灵,恐怕又需要一些时日了。(圆首的秘书)

豆瓣9.5分!电视史上最赚钱的一部美剧

有一部特殊的美剧。

没有重量大咖、没有烧脑剧情,仅凭借着娓娓道来的生活情节竟然拿下9.5的超高分。

它不狗血、不污毒、不脑洞、无小三,却让6万多人共同为它打上了五星好评。

这部口碑逆天的神剧为NBC创造了十年以来星期二晚上的最高收视纪录,也让走了几年妖魔鬼怪路线的NBC打了个翻身仗。

这部剧取得的巨大成功吸引了广告商,但NBC要价惊人,第二季首播30秒的广告75万美元,在这一季剩下的剧集中,一条广告的价格高达47.5万美元。

它正在成为电视史上最赚钱的美剧——

《我们这一天》

当第二季回归的时候,它评分更是直彪至9.6

从第一季追过来的观众早已奔走相告,抹泪欢呼。

《我们这一天》由丹·福格尔曼编剧,约翰·里夸和格伦·费卡拉指导。

一共18集,每一集犹如一部40分钟的浓缩电影。

剧中人所面对的问题就像是我们要面对的,让我们情不自禁地代入,学会去拥抱平凡的自己。

它的每个镜头每句台词都会往你的眼睛、耳朵、心里面钻。

爱过再失去总比没爱过好,但我希望你尽量不要失去。

你要知道如何把生活赠与你最酸涩的一颗柠檬酿成一杯甜美的柠檬汁。

他们说,在山的那边住着幸福,于是我和他们一起出发,归来时泪雨滂沱。

《我们这一天》的故事,以36岁开场,而且是丧丧的36岁。

这一天,是杰克的36岁生日。

当他拥吻怀了三胞胎的妻子时却被告知,羊水破了。

但不幸的是,其中一个孩子由于脐绕颈胎死腹中。

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杰克和瑞贝卡收养了一个同一天出生就被抛弃的黑人男孩。

兰德尔是一名事业有成的黑人,在36岁生日这天,他找到了素未谋面的亲生父亲,本想说羞辱他的话然后再摔门而去,最后却把他带回了自己家中。

并且开始为身患绝症的亲生父亲寻找医生看病。

凯文是一个三流演员,靠着出演自己都觉得恶心的角色为生。

在他36岁生日这天,他终于无法忍受,在情景剧的拍摄现场大骂剧情的荒诞和观众的庸俗。

不久后,失控的视频就流传于各大网络。

他的双胞胎妹妹凯特一直被肥胖所困扰,错误的以为自己把耳环摘下来体重就会减少一点。

蛋糕和食物也被贴满了黄色便利贴,到处写着“不要吃”。

生日当天,她扔掉了爱吃的零食,去参加了减肥交流会,可还是因为过于肥胖而摔伤了腿。

看似是不相关的一群人,却被精心安排的时空线索交汇起来。

原来兰德尔、凯文和凯特就是那对夫妻的三个孩子,双胞胎兄妹和领养的黑人孩子。

两代人的生活虽然讲述得时空交错,可编排巧妙,一丝不乱。

第一季里杰克爸爸意外领盒饭,杰克的死因也成为了折磨粉丝整整一季的疑惑。

甚至有网友为本剧取了一个贴心的名字《我们的爸爸是怎么死的》。

无论是作为爸爸还是丈夫,杰克都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角色。

刚做父亲时,杰克也被生活的混乱搞蒙了,经常喝酒到很晚。

但当他感觉到妻子的失望时,守在卧室门口睡了一晚,因为这是道歉方式里离妻子最近的地方。

然后第二天用最温暖的微笑送出昨晚被遗忘的月亮项链。

能哄得妻子原谅的并不一定都是套路,还有真心。

初为人父,杰克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到对每个孩子都倾注平等的爱。

无意间,父母会把更多的关注放在特殊的黑人弟弟和胖妹妹身上,这也让被忽视的凯文感到沮丧。

于是,杰克拉住凯文很认真地对他说:

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我也在努力。

《请回答1988》中德善的爸爸也说过同样的话。

每个爸爸都一样,努力让自己变成父亲的模样,太催泪了。

为了让兰德尔能够在黑人群体中确立自己的偶像,杰克带着他参加武道馆。

他让兰德尔知道,爸爸是可以信赖的爸爸。

他会肯定七岁女儿的话:

凯特公主,你说的对,夫妻之间有问题就去解决。

然后开着两小时的车去听妻子的演唱会。

杰克从小教育孩子团结有爱,一家人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并且建立了只有他和孩子们才知道的秘密口号:big three

一直到孩子们长大后,每当三兄妹遇到困难时还会齐心协力大喊“big three”振作自己,重温爸爸那份坚定的爱。

尽管杰克在第一季里就已下线,但他对三个人的教育却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正如瑞贝卡所说:

我们都不是完美的,但这不是我们的问题,是完美本身不存在,于我而言,他已经接近完美了。

生活其实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而我们或多或少都能在《我们这一天》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凯文临近中年却还总把工作搞得一团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好什么。

兰德尔一直受困于黑人种族的身份中,对亲生父亲的病危深感压力。

而凯特也一直活在肥胖的困扰下。

从孩子们的童年到中年,从父母的中年到老年,镜头始终冷静地放大着平凡生活中的细节。

尽管你会感到苦涩,会有失落,但这就是生活。

当杰克夫妇的第三个孩子胎死腹中之后,负责接生的医生坐在杰克身边告诉他:

接受生活强塞给你的这颗酸涩柠檬,然后学着将它制作成甘甜的柠檬水。

这正是《我们这一天》想要表达的,肥胖、节制、收养、种族主义、疾病以及失去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些坏东西组成了生活中酸涩的味道,却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学会坚强。

《我们这一天》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在生活不如意之时,来上一碗这样清淡而暖心的鸡汤显得尤为珍贵。

影后全裸出镜,就拍这么个烂片?

动物收容所,来了个辣妹。

她似乎对管理所的小鲜肉情有独钟,言语极尽挑逗;

“介意我摸摸你的腊肠吗?”

“哦,我说的是狗~”

她的提议,让人无法拒绝;

她的动作,总是透着有意无意的性感。

小鲜肉哪里顶得住,直接就跟她走了。

这个被勾引的小青年,就是我们的主角小白。

一个富二代。

他品学兼优,被世界排名第七的普林斯顿大学录取;

他琴艺精湛,无论是独奏还是弹唱,都信手拈来;

他彬彬有礼,去哪儿都是西装革履,凸显精致。

他有爱心,在动物收容所上班,和每只动物打成一片。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内向。

直到19岁,都还没交过一个朋友。

直到今天,他遇到了命中注定的辣个女人。

身材火辣,穿着清凉。

言语间,极尽挑逗……

涉世未深的小白哪里把持不住,立马就跟女人走了。

殊不知眼前这位辣妹,其实是他爸妈花钱雇来的。

任务只有一个:

夺走他的第一次。

倒不是说,这对富豪有啥特殊的癖好。

主要是当爹的老白年轻时也很内向。

直到上大学前的暑假,和一个女孩交往。

经历过一夜成长,从此变得性格开朗。

于是老白打算如法炮制,请来麦姐和儿子下象棋。

这不就是网络段子里,富豪请小姐给儿子“开窍”的情节吗!

不是很懂你们有钱人的脑回路。

这对富豪兜兜转转,找到了麦姐。

她没啥正经工作,旅游旺季当滴滴司机,淡季在酒吧打工。

日子过得浑浑噩噩,倒也还过得下去。

直到昨天,她拖欠物业税,车被拖走了。

失去了唯一的赚钱工具,麦姐只能另谋生路。

否则就连母亲留下的房子,也要被银行收走。

绝望之迹,她看到了小白父母刊登的招聘启事。

酬劳中的别克君威,令她心动不已。

有了车,就能继续开滴滴,房子也能保住了。

麦姐是父亲婚外情的意外产物,和母亲相依为命。

或许是这个原因,她的性观念非常开放,私生活特别乱。

从来没有下定决心,过安定的生活。

富豪要求麦姐不能太直接。

得有前戏,有情感铺垫。

于是麦姐来到小白工作的动物收容所。

假装一见钟情,展开猛烈攻势。

19岁未经人事的小处男,还不是任她拿捏?

但是在小白看来:

陌生辣妹,开着可疑的货车,要带你去个陌生的地方。

你刚想报警,手机就被没收了。

这肯定是绑架啊!

于是迎接麦姐的,是防狼喷雾的洗礼。

但是麦姐并没有气馁,为了拿下小白,她做了很多努力。

包括但不限于:

请小白去酒吧约会。

却刚好撞见前男友,好感度-100

夜闯海滩禁游区,邀请小白裸泳。

没想到衣服被人偷了,麦姐不得不光着身子,大战三个醉鬼。

最终两人因意见分歧,吵了一架,好感度-100

麦姐请小白去自己家里,跳起了激情贴身热舞。

小白:你好重啊。

好感度-100

麦姐怒了,打直球要和小白下象棋。

小白:行。

早知道这么容易,先前还铺垫个屁!

万万没想到啊,距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

不知道是衣服太久没洗,还是海里有啥东西,总之小白爆发皮疹。

得,没法下棋了。

麦姐和小白的身份地位天差地别,他们之间的互动还算有趣。

然而接下来的剧情,就越来越俗套。

经过几天的相处之后,麦姐和小白都动了真心。

情窦初开又孤僻的小男生,哪里顶得住麦姐的刻意引诱。

对方稍稍袒露心扉,他连未来的孩子叫啥都想好了。

好感度 9999999

甚至打算放弃学业,留在这座海边小镇。

而麦姐这位情场老手,可能是平日里走肾走得太多。

突然走心,居然被打动了。

俗不俗?

而且大家别忘了一点,麦姐和小白之所以能见面,全靠老白夫妻的委托。

于是俗套的编剧,开始发力了。

用一次意外,让小白得知了真相。

*特斯拉的反向广告

本以为是真爱,没想到是逢场作戏。

小处男的心碎了一地。

俗不俗?

好在经过一系列的波折,故事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麦姐和小白解开了误会,也正视了这段感情。

俗不俗?

最终麦姐得到了那辆别克,却并没有回到原来的生活。

她将母亲留下的房子,低价卖给了朋友。

解开执念,拥抱新生。

小白也按原计划,去普林斯顿大学就读。

但他们之间的友谊,不会随着距离而消减。

就问你们,俗不俗?

这部电影叫《不要见怪》

前半段确实挺怪,后半段是见怪不怪。

看之前,我满怀期待:

是什么,让刚生完孩子的影后“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提前复出?

是什么,让青年演员安德鲁推迟入学哈佛?

这是一部不打码,就不能播的青春性喜剧吗?

再一看,港版译名《调教你chu男》,台版译名《珍爱硬起来》。

噢哟,好刺激,尺度得多炸裂啊。

结果看完之后,整个人都痿了。

因为它实在是太老了、太俗套了。

放浪形骸的成熟辣妹,和优雅单纯的小少爷,两人互相拯救的剧情。

好像是从好莱坞剧本库里,翻出来的压箱底的存货。

或许是出品方索尼,想加上点现代元素,掩盖剧本里出土文物的气息。

结果是屎上雕花。

在这部电影里,你能看到:

中年白人组成的中产阶级家庭;

对孩子的人生指手画脚的白人控制狂父母;

满脑子都是龌龊思想的亚裔;

体型肥胖的热心肠黑人大妈;

不是玩手机、搞直播,就是开“银趴”的高知群体;

以及詹妮弗扮演的度假胜地原住民。

编剧的野心实在太大了。

他既想讨论青春期的烦恼,又要解决单亲原生家庭的困境。

这么沉重的议题,远非一部“性喜剧”能够承载的。

这么麻烦的问题,也不是一场“商务约炮”能解决的。

想走心,没走得通。

想走肾,也没走对地方。

让32岁的成熟大姐姐,勾引一个19岁血气方刚的小青年。

这就是非常典型的“小马开大车”的本子剧情。

不知道“小马拉大车”?那太好了,建议你别去搜。

性喜剧最关键的激情戏,完成得不尽人意,始终差一口气。

片中不乏秀身材、贴身热舞的软色情。

但是当你好不容易拉着进度条快进,终于熬到了男女主躺进一个被窝。

却发现小白既没经验,还早泄。

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来搞黄色的观众,仿佛走错了“寸止挑战”的现场,那叫一个懵圈。

不知道“寸止挑战”?那更好了,真不建议你去搜。

这玩意也配叫性喜剧?

原片放B站,都不会因为尺度被卡审核!

那么预告片里宣传的大尺度在那儿?

别说,还真有。

《不要见怪》只是一部小成本喜剧,而詹妮弗的片酬却高达2500万美金。

她在片中全裸出镜,纤毫毕现,“为艺术献身”。

但是地点、形式、行为,都不对劲。

她是深夜在海滩上全裸,和三个醉鬼搏斗。

施展出撩阴腿、过肩摔等狠辣招式。

这就好比,你花了几千万,拍卖到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张大千的荷花。

然后拿它们揩屁股。

暴殄天物!

很难想象,如今已经32岁的詹妮弗,还在演这种无脑的美式青少年喜剧。

不过鉴于70岁的刘晓庆老师,前不久还在网大《冰雪狙击2》里演十几岁的少女。

对着50岁的郑国霖叫“爹”。

咱也不好多说什么,尊重祝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艺术追求。

但是导演和编剧生产这样的文化糟粕,简直是在犯罪。

千万不要小看了“性喜剧”,更不要将它污名化。

一部成功的“性喜剧”的价值,能够跨越时空。

既满足了青春期的年轻人,对于两性关系的好奇心。

当年我和舍友们,在宿舍里聚众批判《色即是空》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美国派》也是我了解资本主义的纸醉金迷,为数不多的途径。

对于成年人而言,可能早就被生活的重担压到喘不过气。

下班后连嘘嘘都困难,哪儿还有什么别的想法。

一部性喜剧,就是逃离生活的出口。

还有一些性喜剧,主要卖点并不是视觉刺激、精彩的“对弈”。

《性爱自修室》用有趣的情节讲性观念,名副其实的“自修室”;

《好想做一次》,情节根本没有标题那么露骨,深入探讨文化的融合,传统对女性的束缚;

《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以一种坦诚的态度,讨论女性的“性愉悦”。

一段关系的双方,本来就都应该是“享受者”,而不是一方压抑自己,给另一方服务。

即便是在性观念相对保守的我国,处在商业消费文明的侵袭,和传统道德失落的困境中。

也能诞生出优秀的性喜剧。

比如大鹏主演的《屌丝男士》,请AV女优主演、打各种软色情的擦边球。

就连乔杉的“大保健”系列,都拍了好几集。

性喜剧应该被当做喜剧的亚种,被正视、被研究。

也不该被当做编剧和导演偷奸耍滑,不动脑子的借口。

如果你赞同我的观点,请点赞关注,把它分享出去。

今天就说到这里,咱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