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有黑色(肥胖黑色素)
肥胖有四种颜色 “黑胖”最严重
受访专家:曲伸,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石 轩)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特点是超重和肥胖比例都很高,2016年,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了全球成年人体重调查报告,中国拥有4320万肥胖男性和4640万肥胖女性,中国肥胖人数已位居世界首位。
四色肥胖症状各不同
肥胖可以根据代谢和发病原因分成不同的类型,我们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及医学检查将肥胖初步分红、白、黑、黄四种,便于大家理解。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曲伸建议,“白胖子”应在医生指导下制订详尽的饮食和运动干预计划,并严格实施。“红胖”人群需要抽血对全身内分泌激素的分泌状况作全面评估,尤其要关注甲状腺、肾上腺等的功能。一旦发现异常要予以及时、科学、规范的医学干预。“黄胖”人群往往能量总体摄入并不高,只是由于基础代谢率低于常人而导致能量相对过剩,从而引起超重或肥胖,所以,由内分泌专科医师调整各激素水平是当务之急。
“黑胖”情况最为复杂,往往伴有多种内分泌代谢基础性疾病,因此除了内科药物干预,有时还需接受内分泌外科手术。
减肥是一辈子的事
对于肥胖者而言,减肥是一辈子的事,不能因为一时的减肥效果好而忘乎所以。
曲伸教授坦言,到医院来看肥胖的人确实不太多。这是因为看肥胖比较麻烦,先要做很多检查找出病因;二是,看肥胖随访特别严格,有的肥胖病人一旦体重减轻了,就兴高采烈再也不去医院复诊了;第三,各种减肥茶、代餐、辟谷等偏激的减肥方法盛行,虽然它们能让体重减轻,但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弊大于利。
肥胖是一种病,减重是一种医学行为,每个人肥胖的类型都不一样,治疗的方法也不一样。因此,患者一定要到医院等专业机构找专业医生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正规的、系统的治疗,科学减重。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国,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起来。温馨提示:以上为科普百分百网上阅读所浏览内容,转载分享只为知识传播和学习宣传,本文内容仅代表原作者观点,如有意见建议,请私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处理。欢迎关注,谢谢。
小胖儿变黑 当心被糖尿病盯上
小明从小就是个胖孩子,长得壮实,很讨人喜欢。家里人认为他虽然胖点,但营养好,而那些瘦孩子,不用别人说,自己看着都心塞,感觉像家长没带好。但最近小明的父母发现,小明的脖子、腋窝黑黑的,总是洗不干净。这是怎么回事呢?
如果仅仅在脖子、腋窝、腹股沟等个别部位出现皮肤发黑的情况,那么需要考虑“黑棘皮病”,如果是肥胖的青少年发生这种情况,大多属于假性黑棘皮病,但往往提示有胰岛素抵抗及较高的糖尿病风险,需及时就诊检查血糖等。
假性黑棘皮病是体内胰岛素过多、胰岛素抵抗的一种表现,而胰岛素与血糖关系密切。
孩子这么小就出现高胰岛素血症,过多的胰岛素会导致体重进一步增加,心、脑、肾的负荷增加,血压升高,并且会极大地加重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负担。长此以往,胰岛的功能就会不断地受到损害。终有一天,当胰腺分泌的胰岛素量不足以代偿胰岛素抵抗的时候,就会形成糖尿病。从这个意义上讲,“黑脖子”可能就是最早期的糖尿病表现。因此,如果孩子本来就比较胖,一旦出现类似黑棘皮病样的改变,需要警惕糖尿病。
首先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尤其别忽视空腹血糖、餐后两个小时血糖等糖尿病相关检测。如果检查结果表明已经患有糖尿病,那么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专门的治疗方案,坚持规范治疗;如果相关检查指标在正常与糖尿病之间,就已“拉响”糖尿病的警报,这部分人需要接受专业的糖尿病教育,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要多吃蔬菜、水果、牛奶和豆制品,少吃甜食、咸菜,尤其不要让孩子吃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洋快餐”,还要减少含糖软饮料的摄入。
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不偏食、不挑食。另外,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锻炼来预防糖尿病。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运动种类。管好了孩子的生活方式,控制好孩子的体重,黑棘皮病自然会得到缓解。
文/北京天坛医院
内分泌科 方红娟
原创声明: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自助获取转载授权。
身体某些部位突然变黑,需要警惕黑棘皮症?
家里老人常说:脖子后面总是黑黑的不好!
可要是细问哪儿不好,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直到看了新闻。
——对,就是容易得“黑刺皮病”,这病还致癌呢!
Emmmm……
这是黑棘(jí)皮病。
得了黑棘皮病,就会发现皮肤“较软”的地方(如腋窝、颈侧、乳房、腹股沟、脐窝、外生殖器及肛门周围等),皮肤变黑了。
这些皮肤除了变黑,也会变得更加干燥、粗糙及肥厚,表面还会出现许多细小乳头状的隆起,触感很像是天鹅绒之类的布料,摸起来很柔软。
很多人看到这儿,可能会想:
腋窝、腹股沟、脐窝都是黑黑的,摸上去挺柔软的,这就不是我吗?
别担心,黑棘皮病属于一种十分罕见的皮肤病,而且最常见于颈部。
腋窝、腹股沟、脐窝变黑了,可以试着用手指沾点水搓一搓。
如果能搓下来点“泥”,并且皮肤黑色变浅了,就无需担心黑棘皮病。
好几种原因都会导致黑棘皮病,而恶性肿瘤只是占其中之一。
恶性肿瘤
会诱发黑棘皮病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是消化系统肿瘤,最常见的是胃癌,其次是胰腺癌、肝胆管癌、结肠癌、直肠癌、食管癌、生殖系统肿瘤等。
肥胖
肤色较深的肥胖者,更容易出现黑棘皮病。
遗传因素
很多遗传性综合征具有黑棘皮病表现,如矮妖精貌综合征、门登霍尔综合征、脂肪营养不良等。
雄激素过多、胰岛素抵抗
具有雄激素过多症、胰岛素抵抗和黑棘皮病三联征,简称HAIR-AN综合征,亦称抗胰岛素A型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容易产生抗胰岛素自身抗体,导致黑棘皮病症状。
某些药物
糖皮质激素、烟酸、己烯雌酚、胰岛素等药物,都有可能会诱发黑棘皮病。
即使颈后、腋窝、颈侧、乳房、腹股沟、脐窝等皮肤部位搓不出来“泥”,也不用太担心黑棘皮病就一定会“致癌”。
这个时候比起“担心”,更紧急的任务是去医院皮肤科进行检查和确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治疗。
恶性肿瘤相关性的黑棘皮样皮肤,可以在肿瘤切除后可自行缓解;
肥胖导致的黑棘皮样皮肤,在患者体重恢复正常后大多消退;
……
那么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黑棘皮样皮肤,和角质过多(泥过多)引起的皮肤发黑呢?
一般情况,这些“发黑”的角质问题,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维A酸类、维生素D类似物、尿素等软膏进行涂抹,从而剥脱角质,让皮肤恢复到本来面貌。
注意⚠️️:维A酸类药物属于非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治疗最初几周,可能会岀现红斑、灼痛、瘙痒或脱屑现象,待皮肤适应之后这些现象会逐渐消失;如果红斑、脱屑等持续存在,应降低药物浓度或减少用药次数。
而且使用维A酸类药物有几个注意事项,在使用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
1⃣️不宜使用于皮肤皱褶部位如腋窝、腹股沟等。
2⃣️避免接触眼和黏膜。
3⃣️日光可加重维A酸对皮肤的刺激导致维A酸分解,用药部位应避免强烈日光照晒,本品宜夜间睡前使用。
4⃣️使用后应洗手。
5⃣️儿童应考虑用药利弊,慎用。
(本文经过百科名医医学团队及专家审核)
参考文献:
[1]王宝玺.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
[2]方洪元,邢卫斌,张秉新.实用皮肤性病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Pollitzer S. Acanthosis nigricans: A symptom of a disorder of the abdominal sympathetic[J]. JAMA, 1909,53(17):1369-1373.
[4] Ng HY. Acanthosis nigricans in obese adolescents: prevalence, impact, and management challenges[ J]. Adolesc Health Med Ther, 2017,8:1-10. DOI: 10. 2147 / AHMT. S103396.
[6] Ayaz T, Baydur S, ahin OZ. Relation of Acanthosis nigricans to metabolic syndrome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women[ J]. Metab Syndr Relat Disord, 2014, 12 ( 6 ): 320-323. DOI: 10. 1089 / met. 2013. 0145
点击了解更多黑棘皮病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