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产后肥胖爱出汗(产后发胖是因为湿气重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产后汗多,真的是虚?

生完孩子后,很多新妈妈都会有这种感觉:即便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休息,也是挥汗如雨的,有些人认为这是产后体虚的表现,必须大补“元气”才行。那么,产后汗多,真的是身体虚弱吗?真的需要大补特补?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的产后出汗都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调节现象。女性在怀孕后,为了满足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身体都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循环血容量也会较孕前有所增加,与此同时,伴随着激素水平和能量代谢的变化,使得大量的水分和钠盐潴留在体内。待宝宝出生后,随着体内新陈代谢活动和激素水平的显著下降,机体不再需要那么多循环血容量了,之前潴留在体内的多余的水分也慢慢地排出体外了。所以生完孩子后的新妈妈都会觉得出汗特别多,但随着体内多余的水分被排泄出去后,一般一周左右的时间,这种出汗多的情况也就慢慢好转了。

对于这种生理性的产褥期出汗,新妈妈需要做的是注意做好皮肤的清洁卫生,勤清洗,勤换贴身衣物及床单被褥,同时还要做好居室房间的通风换气,夏季气温较高时,还可用空调或电风扇辅助降降温,但要注意风口不要直接对着产妇吹,以免受凉感冒。

饮食上,在经历了妊娠、分娩的漫长过程后,新妈妈的身体都会稍微虚弱一些,所以产后也都需要适当地进行调理一下,以促进身体各个机能更好地恢复,但需要注意的是,切勿刚生完就大补特补,以免虚不受补,一下补得太急太快,反而可能会加重新妈妈的胃肠负担,造成腹胀腹泻,或是导致新妈妈乳房过度充盈而引起胀痛甚至并发乳腺炎。一般来说,刚生完孩子的第一周,正常饮食即可,之后,再根据自己的体质,在正常饮食的基础上适当进补。

那么,新妈妈需要补的是什么呢?其实,对新妈妈来说,最科学的进补是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蛋白质是维持生命与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新妈妈产后补充充足的优质蛋白质,不仅有利于伤口的愈合,还能保证奶的质量,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因此,新妈妈生完宝宝一周后可以适当吃一些鱼类、禽类、肉类、蛋、大豆及其豆制品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也要注意适当控制进补的量,避免大量进补高脂肪、高蛋白营养品,以免造成脂肪积聚体内,导致新妈妈便秘或肥胖,而且大量进补高蛋白食物,也还可加重宝宝的胃肠负担,造成宝宝胃肠功能紊乱或增加其过敏的风险。另外,新妈妈在生宝宝的时候流失了一些血液,因此在产后也要注意适当增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血等,同时也要注意摄入维生素C含量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铁的吸收和伤口的愈合。

但如果新妈妈出了月子了也还一直大汗不止,或是出汗的时间多发生在夜间睡着后,汗出湿衫,醒来即止,那么则需要到医院检查一下,必要时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辩证调理。中医学认为“气随津脱”,汗使人体津液中的一种,过多的出汗会导致产后妇女出现气虚状态,表现为疲倦乏力、精神不振等,因此,当产后多汗时,可予以中医治疗。

潘医生提供产后健脾养阴止汗保健药膳参考:

方组成:黄芪15、当归5、山药10、枸杞子10、杜仲15、女贞子10、糯稻根20、浮小麦30,用1000ml水煮成600ml饮用。

功效: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收敛止汗。

指导: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中医科 潘明沃 副主任医师

新妈妈月子里为什么出汗多?最好进行饮食调理

你知道为什么新妈妈爱出汗吗?出那么多汗怎么护理才能避免月子病?

月子里出汗多的原因

分娩后几天,新妈妈会感觉出汗特别多,尤其在吃完饭、睡觉或者刚睡醒时更甚,在临床上我们把这称之为“产褥汗”

产后皮肤排泄功能旺盛,妊娠期间积聚在体内的水分大部分会通过皮肤排出体外,这是产后身体恢复,进行自身调节的正常生理现象。

另外,产后喝热的汤水比较多,还有就是怕宝妈着凉温度室内温度会略高,这都是出汗多的原因。

虽说“产褥汗”是一种生理现象,但针对新妈妈的科学护理还是很重要的,传统的坐月子需要“捂汗”的出汗多的妈妈们“火上浇油”。之前的新闻说到:山东一产妇三伏天坐月子,家里人怕着凉不仅让穿长衣长裤,不开空调和电扇还盖着被子,导致中暑抢救无效死亡。

产后出汗多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一般在数日内会有好转,但月嫂也要注意护理,以免产妇患上偏头痛、腰痛、腿痛或其他月子病。

产后出汗多怎么办

1、注意饮食。进补时最好要根据产妇的体质,循序渐进,进补的量也要适当,特别是产褥早期,在均衡膳食的同时,也要注意清淡饮食,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子宫的收缩和恶露的排出,减少产后并发症。

否则,新妈妈由于消化系统比较弱,一下进补过多,容易造成腹痛腹泻,或是导致乳房过度充盈而引起胀痛甚至并发乳腺炎。需要喂奶的新妈妈如果进食的食物一下子太过于丰富油腻,还可能会让宝宝吃了这些奶水后出现胃肠不适等。

2、不吃生冷食物。以免寒凉伤胃,阻碍血液循环,引起胃痛或腹痛,也会导致宝宝腹胀腹泻。

3、注意保暖。虽然我们提倡天气热坐月子开空调,但分娩后,产妇汗腺分泌旺盛,出汗多,冷风、寒气很容易乘虚而入,很容易引起神经性疼痛。因此要避免直接吹风、贪凉,穿着应当舒适、柔软、保暖。

4、及时擦干汗水。产妇容易由于受凉引起血管收缩,影响了血液的正常供给,而因循环障碍引起偏头痛、腰痛、腿痛等毛病。出汗时,要随时把汗擦干,及时更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

5、注意居室环境。室温在26~28℃左右相对合适;房间里要阳光充足,适当开窗换气,但换气时妈妈和宝宝最好暂时离开房间一会;床铺不要放在风口处,要注意屋子的通风透气,保持空气新鲜。

6、多喝汤水。产妇在分娩时由于大量液体排出,是应该补充一些高热量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而且产妇在产褥期多喝汤水也有利于乳汁的分泌。

7、注意清洗衣物。产妇的被褥、内衣、睡衣等,应该经常性地晾晒和拆洗,以保持干燥舒适,避免细菌滋生对产妇产生不良影响。

注意!!

如果是病理性出汗,需要引起重视。病理性出汗的现象包括:持续出汗、气短、倦怠、嗜睡、口干喉燥。当察觉到病理性出汗的症状时,请务必及时就医。

产褥汗的饮食调理

01.当归红枣炖排骨

食材:当归、枸杞、红枣、排骨、葱姜

做法:

将排骨切块之后放入开水之中焯一遍,取出之后清洗干净血水;将准备好的排骨放入锅中,加入准备好的枸杞、红枣以及当归和葱姜,还需要放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之后小火慢炖直到排骨软烂即可;加入适量的食盐就可以起锅了。

02.木瓜银耳汤

食材:银耳、木瓜、冰糖

做法:

将银耳泡发然后清洗干净、将银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之后转小火熬至银耳粘稠;随后放入准备好的木瓜以及冰糖,煮开之后即可食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分钟课堂| 产后爱出汗是体虚?

刚生完宝宝那几天,妈妈经常感到“大汗淋漓”,明明没有“捂汗”也常常会把刚换上的衣服打湿,尤其是晚上和睡醒时。家里人开始担心了,是不是身子虚弱?赶紧补补吧?

其实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褥汗”,一句话解释这种生理现象的原因是:

孕期激素改变 水、电解质潴留 激素水平恢复,多余水分、电解质排出

孕期体内激素改变,尤其是雌激素的水平随孕期逐渐增加,导致组织中较多的钠、钾、氯潴留,因此发生了体内潴留了过多水分。分泌后,雌激素水平下降,身体其他各系统及内分泌功能也逐渐回复孕前状态,大部分多余的水和电解质也通过肾脏(尿液)和皮肤(出汗)排出。因此在产后最初几天无论是尿量还是汗液都会明显增多,这时身体的正常现象,并不是疾病症状,更不是所谓的“阴虚体虚”。一般几天后就会好转啦,不需特别处理,但应注意防风保暖,谨防感冒。

小菜妈妈,复旦大学营养学硕士,80后新晋妈妈

微信关注:小菜妈妈 (mammycai),跟我一起唠唠小娃,吐吐槽!更有精彩活动持续进行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