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型呼吸(肥胖性呼吸困难怎么办)
危险!开车差点睡着,竟是晚上打鼾惹的祸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韩淑妍 冼咏琪
45岁的张大哥(化名)体形肥胖,有吸烟饮酒史,近半年来白天工作乏力,提不起精神,一直以为只是工作劳累,直到有次开车突然被电话铃声惊醒,才发现自己差点睡着了,幸好及时醒来才没有酿成大祸。
自觉不妥的张大哥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呼吸内科就诊,张大哥表示,自己晚上睡眠质量挺不错,妻子还经常抱怨他打鼾声音大。但是有时会憋醒,早上醒来出现口干。
综合张大哥的症状,接诊医生觉得他根本不是“睡得好”,反而可能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于是进行了睡眠呼吸监测诊断,结果发现张大哥确实是患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图/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睡觉打鼾=睡得好?广医二院番禺院区呼吸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何梦璋指出,很多人都以为,睡觉打鼾就是进入了深睡眠状态,睡眠质量才好。其实不然,当我们睡着时,咽喉的肌肉变得松弛,使呼吸道变窄。气流在狭窄的呼吸道运动中产生噪音,加上软腭舌体等软组织也在气流作用下振动,二者共同形成了鼾声。
所以,打鼾是由于睡眠时呼吸道变窄造成的。当呼吸道窄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呼吸道闭锁。医学上称之为睡眠呼吸暂停,它已经上升为一种危险性疾病。
无论是打呼噜还是呼吸暂停,都说明睡眠时吸入氧气不足,从而导致中枢神经兴奋,心率增加、全身血管收缩。这些变化不仅会引起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还会引起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脑卒中等,威胁生命安全,需要高度重视。
呼吸暂停(OSAHS),是人在睡眠中口鼻气流停止的时间超过10秒。其中,常见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指:在每晚至少7小时的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在30次以上;或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并且在呼吸暂停或低通气事件发生的同时,出现矛盾的胸腹呼吸运动。
除了打鼾声太响,OSAHS患者常受晨起头痛、白天嗜睡、工作表现差、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障碍、记忆力下降、夜间憋醒、夜尿增多、男性性功能障碍等问题困扰。
图/视觉中国
通过睡眠监测仪来作诊断何梦璋称,临床上会通过睡眠监测仪,在患者安静入睡的状态下,连续记录睡眠时6-8小时的口鼻气流、血氧、心率、胸、腹式呼吸、鼾声、体位等多项指标的改变,用于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根据这些指标,来确定病因、分型,判定预后、提供治疗方案。
①口鼻气流:用以了解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情况;
②血氧:了解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③心率:了解呼吸暂停或低通气时的心率变化情况,了解呼吸暂停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④胸式呼吸:区分呼吸暂停类型,如阻塞型和中枢型等;
⑤腹式呼吸:区分呼吸暂停类型,如阻塞型和中枢型等;
⑥体位:了解体位和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的关系;
⑦鼾声:了解鼾声响度、持续时间以及和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的关系,辅助区分呼吸暂停类型。
如何缓解睡眠呼吸暂停?何梦璋指出,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分别根据疾病的不同程度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
1.轻症者建议减肥,适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避免长时间仰卧;可用皮质激素滴鼻,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予氧疗、夜间持续正压通气(CPAP)。
2.咽部组织松弛,腺样体肥大,悬雍垂、扁桃体肥大导致呼吸道梗塞者,可手术治疗。
3.中枢型患者,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4.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者,可考虑睡眠时予单水平持续正压通气(睡眠呼吸机),同时积极治疗合并症。
另外,还有部分肥胖型哮喘患者会因为夜间睡眠呼吸暂停,诱发喘息发作从而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何梦璋提醒,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接触过敏原,规范用药,特别是坚持正确使用吸入装置,积极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减少喘息发作,减轻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科普创新月】家有胖娃还爱喘,别不当回事,小心肥胖型哮喘
阳阳是个7岁的小胖墩,疫情期间闷在家里,吃得多,运动少,胖了小10斤。一个礼拜前阳阳开始流鼻涕、打喷嚏,还时不时咳嗽几声。妈妈心想,真奇怪,每年一到换季的时候,阳阳准感冒。她给阳阳吃了两天止咳药,没见好转,想着能不上医院就不上医院,又给阳阳吃了三天抗生素,还是不见好,阳阳一跑跳或接触冷空气,就咳得更剧烈了。最近3天,阳阳总是天没亮就咳醒;昨天晚上还觉得胸口憋气,半夜里睡不踏实总想坐起来,嗓子里呼呼地响,像在拉风箱。
爸爸妈妈急忙带着阳阳来到医院,经过一番询问和检查,医生说:您家孩子很有可能是哮喘急性发作了。阳阳妈妈瞪大了眼睛:哮喘?怎么可能呢?医生说:我先给孩子做上雾化,再跟您详细说。
医生询问妈妈得知,阳阳出生时是个8斤多的胖小子,从小就比同龄人壮实许多,胃口好,食量大,还不爱动。大概4岁起,阳阳每年季节交替时都会反复咳嗽,一年3-4次。去年那次反复咳了两个多月,有没有过喘息妈妈也说不上来,只记得当时医生也给阳阳做了雾化,病才好。阳阳早晨起床时总爱打喷嚏、清嗓子,平时还有揉眼睛、揉鼻子的小毛病,说他多少回也改不了,最近一段时间眼睛下面还出现了浓重的黑眼圈,妈妈正纳闷,小小年纪也没熬夜,咋就变“熊猫眼”了呢。
医生解释道:
孩子的这些小毛病,很可能都是由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引起的症状。每到春夏或夏秋交替时,花粉、树粉等等过敏原就开始四处播散,引发流涕、喷嚏、鼻塞这些症状。阳阳的“熊猫眼”其实也和过敏性鼻炎有关,过敏性鼻炎的孩子下眼睑浮肿,局部静脉回流受阻,就出现了所谓的黑眼圈。您家孩子之前反复的咳嗽,有可能是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表现,这是一种以反复咳嗽为主要表现的哮喘类型,症状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视。孩子反复咳嗽,家长不要着急使用抗生素,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医生又问:
家里有没有养宠物?有没有人吸烟?爸爸说:之前养过一只小猫,阳阳一跟小猫玩儿,就鼻子痒痒、打喷嚏,所以只好把猫送人了,我和他爷爷吸烟,但是每次都在小院里吸完了才进屋。医生说: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可能导致孩子过敏,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可以帮助您了解孩子的过敏情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防护。但是过敏原的检测内容是有限的,您细心观察到的,更有意义。比如孩子跟小猫玩耍后出现打喷嚏,就很有可能是猫毛过敏的表现。尘螨和霉菌也是非常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建议勤换被褥,使用高温清洗、阳光暴晒,避免用物霉变。季节交替时尽量避免到野外游玩,外出佩戴口罩,必要时可以局部使用花粉阻隔剂。
妈妈着急地问:
大夫,真的是哮喘吗?这个病严重吗?我们能治好吗?还有,他这么胖,又得了哮喘,我们还可以上体育课吗?
医生语重心长地说:
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虽然无法根治,但只要长期规范治疗,大部分都能控制良好。对于哮喘患者来说,除了医生的治疗和指导之外,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也十分重要。您家孩子在哮喘的同时,还合并了肥胖,更加需要生活习惯上的自我约束。
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希望您能记住。
哮喘需要长期规范药物治疗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非感染性慢性气道炎症疾病,需要长期规范的药物治疗。雾化吸入治疗结束后,根据孩子的情况,选择长期吸入或者口服药物的治疗。建议哮喘专病门诊定期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不可以随意自行停药。我们最常使用的哮喘控制药物是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它可以直接作用在气道黏膜表面,效果好,用量少,全身影响轻,只要掌握规范操作和合理用量,不必担心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一会儿我会指导阳阳掌握正确的吸入装置使用方法。
哮喘治疗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参与、自我管理
在长期药物治疗的同时,鼓励孩子每天早晚监测呼气峰流速值,坚持写哮喘日记,峰流速仪操作简便,坚持使用可以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家中应常备吸入激素和哮喘症状缓解药物,家庭成员都应掌握急性缓解药物的使用方法。我们的目标是:不让孩子喘起来。因为每一次的哮喘发作,都是对肺功能的打击,都可能影响到未来的生活质量。
治疗哮喘的同时,肥胖问题不容忽视
肥胖是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小胖墩比正常体型的孩子更容易患上哮喘。而相比体型正常的哮喘患者,肥胖型哮喘往往发作更频繁,症状更严重,控制更困难,更加影响孩子的生活质量。哮喘患儿的家长往往担心运动诱发哮喘发作,限制孩子的体育活动,导致孩子越来越胖,肥胖又降低了患者对缓解药物的敏感性,影响治疗效果,产生恶性循环。因此,对于肥胖型哮喘的患儿来说,体重控制尤其重要。
我们主要从运动和饮食两方面来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在哮喘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孩子完全可以进行正常的体育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既有利于体重控制,又能增强肺功能,改善哮喘症状。建议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推荐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以游戏的形式,选择孩子喜欢的运动方式,一周3-5天,每天以60分钟为目标,至少20分钟中到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大部分最好为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慢跑、游泳、骑车等),天气良好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户外运动,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有助于维生素D合成,促进钙质吸收。还可以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
饮食方面,应当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饮食规律、多样化,可以选择鱼类、新鲜蔬菜水果、低饱和脂肪食物,有助于降低哮喘发病风险,改善哮喘控制。同时减少高糖、高脂、低营养食物的摄入,控制总能量摄入,推荐使用小餐具进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家长自身也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身作则,对孩子的健康饮食行为给予鼓励。肥胖哮喘患儿常常合并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缺乏与肥胖型哮喘的严重程度和控制不佳相关,在增加户外活动的同时,应注意规律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肥胖型哮喘的症状,提高哮喘控制水平。
此外,家长还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循序渐进改变生活方式,坚持下去,肥胖和哮喘都是可以控制的。
听完医生的一席话,阳阳的爸爸妈妈终于舒展了紧锁的眉头:谢谢大夫,我们之前对这些了解的太少,这下心里有底了,我们一定好好配合,一起努力,还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
文丨小儿内科 钱艺
图片源于网络
睡觉打呼是睡得香?专家:警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3月21号是世界睡眠日。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许多人头一靠床,就响起了鼾声,并且声声响亮,让床边人痛苦不堪。这不,最近南京市第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王玉红的专家门诊接连来了3个这样苦恼的病人。
患者李先生介绍,自己睡眠相当好,一躺下就睡着,白天有时坐着也能睡着。“别人都说一夜好觉,第二天神清气爽,可是为什么我白天还是犯困呢?”王医生表示,李先生体型偏胖,这种情况和肥胖有一定关系。
而患者于先生则是在睡觉时习惯打呼,“睡着后还会出现一阵一阵没声音的情况,憋得自己得抖一下,才会有呼吸。”王医生检查了于先生的口鼻腔后表示:“扁桃体3度肿大,堵住了口腔,鼻炎严重,堵塞鼻腔,导致整个上气道不好进气,所以睡眠打鼾憋气。”
患者赵女士是一位大学生,她介绍,最近室友反映自己打鼾声越来越频繁,“我很苦恼,我睡得迟,第二天精神良好,不影响学习。不知道我这是不是病?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不打鼾吗?”
上述三位患者,都经过了睡眠呼吸监测,结果显示,患者李先生和于先生都是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简称OSAHS),患者赵女士检查结果正常。
王主任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病情轻重看AHI(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大于30,即属于重度OSAHS。
王主任分析,患者李先生AHI 89.7,于先生59.5,均属重度型,患者赵女士为4.8,不属于OSAHS。从病情上看,李先生属于肥胖型,上气道软组织肥厚松弛塌陷为主要原因,需要患者积极减肥,并应立刻佩戴呼吸机治疗,不建议手术。于先生明显属于气道堵塞,可行相应的手术治疗,术后可明显改善睡眠状况,但后期仍需积极控制体重。赵女士的情况,很多人都有,属于呼吸音重,会发出声音,但呼吸平稳,几乎无暂停,属于正常情况。王主任提醒赵女士不要熬夜,睡眠规律,采用侧卧休息等可减轻睡眠鼾声。
王主任还介绍说,睡眠障碍还有一种中枢型,通常有脑部外伤及疾病史,暂不属于OSAHS范畴。
2021年3月21日,第14届世界睡眠日来了,今年的主题是“规律睡眠,健康未来”。医生提醒,好的睡眠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希望大家少熬夜,不熬夜,控制体重,规律睡眠,这样才能赢得健康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