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活动心慌(肥胖的人心慌是什么原因)

四川名医 0
文章目录:

饿得心慌、手抖、还出汗?这可是患病的征兆啊!

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

我咋知道自己有患糖尿病的风险呢

其实很简单

有一种情况下必须保持警惕

那就是

餐前低血糖

反复发生在吃饭前的低血糖,感觉饥饿、心慌、手抖,进食后可以缓解就需要小心了。

虽然很多人这个时候血糖没有升高到诊断糖尿病的水平,但这已经预示可能是糖尿病已经在敲门了。

1

糖尿病的非典型症状——餐前低血糖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但其实糖尿病还有一些非典型症状……

比如:有些患者并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而是常常表现为餐前饥饿难忍及低血糖。

这是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延迟,与血糖的变化不同步,餐后血糖达高峰时,胰岛素分泌却没达峰值,到下一次餐前血糖回落时,胰岛素分泌反而达到高峰,这样就造成了低血糖(反应性低血糖),引发餐前饥饿感。

有餐前低血糖,就会得糖尿病么?

肥胖、脂肪肝、血脂紊乱、高血压的病人,既往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和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妇女,这些人群均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上述人群,如果出现餐前低血糖症状,要高度怀疑糖尿病前期的可能。

这时候,千万不要不以为意,需要去医院做延长的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来诊断。

2

出现餐前低血糖该怎么办?

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没有得到正确诊断之前,往往靠多吃糖果、巧克力、甜点等高糖、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来缓解低血糖症状。这样会加重餐后高血糖,使糖尿病前期很快进展为真正的糖尿病。

正确的做法

改变生活方式,通过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阻止或延缓真正的糖尿病发生。

如果仍有低血糖症状,可以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食物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将一日三餐分为 4~5 餐,可以帮助缓解低血糖的不适。

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比如阿卡波糖,可减慢碳水化合物吸收,缓解低血糖。

3

糖尿病还有哪些非典型症状

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利用障碍,如此一来,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只能靠分解体内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从而导致患者体重下降。

异常排汗

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时可出现汗液分泌异常,即便天气不热(尤其是吃饭时)也常常大汗淋漓,且以颜面、上身为主,下肢出汗较少。

排尿困难及尿潴留

高血糖可损害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影响膀胱的收缩与排空,患者表现为排尿困难、尿滴沥、尿失禁。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上述情况,首先应考虑前列腺肥大,还应注意排除是否存在糖尿病引起的“神经原性膀胱”。

手脚麻木

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表现为对称性的手足麻木、疼痛、灼热、感觉减退或消失,也有患者会产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觉。

视力减退

糖尿病可引起视网膜病变及白内障,从而影响视力,发病率随着病程与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对视力影响最严重,常常因视网膜出血而造成视力突然下降。

皮肤瘙痒或长疖子

有些人无缘无故老是感觉皮肤瘙痒,皮肤反复长疖子,这些都可能是糖尿病的信号。这是因为高血糖可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而引起皮肤瘙痒,特别是女性会阴部瘙痒尤为常见。同时,由于局部抵抗力下降,皮肤容易感染生疖。

不明原因体重下降

小康妹儿提醒:

糖尿病早防早治最重要

更多的糖尿病科普、线下讲座活动

尽在糖友家

当心!一旦眼睛出现这8种症状,可能是大病征兆!

怎样打败糖友的“头号杀手”?答案在这里!

这个伤肠胃的坏习惯,或许你一天要伤好几次!

口臭,是不是肠胃不好引起的呢?

♥戳以上链接直接浏览♥

本文编辑:江瑾然 内容来源:医学界内分泌频道、丁香医生等

图片来源:123RF、SOOGIF等

注意!心慌背后,暗藏致命疾病→

心脏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它就像发动机一样,日夜不停地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心跳节律正常时,我们感受不到心脏在跳动,但是当心跳失去原有的规律,我们就会有心慌的感受。心慌是一种身体的预警,也是一种疾病的提示,背后可能隐藏着致命的疾病。

心慌背后隐藏的疾病都有哪些?

心慌感受的背后,隐藏着四种疾病:早搏、室上速、房颤、室颤。

早搏指异位起搏点发出过早冲动引起心脏搏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患有早搏的人群会有胸闷、心累、心跳到了嗓子眼等症状。

室上速是心跳突然加快,又突然恢复正常。室上速患者会有乏力、手抖、头晕、坐立不安、不能快速走路等症状。

房颤是心房里的电流乱跳,完全没有规律。房颤患者会有心跳紊乱、多尿、一侧肢体无力的症状。

室颤是心脏不能完成有效收缩,像在蠕动一样。室颤患者则会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等症状。

哪种疾病最凶险?

这四类疾病中最为凶险的是房颤和室颤。房颤最大的危害是会产生血栓,引发脑梗,危及生命。患有高血压、肥胖、打呼噜、睡眠呼吸暂停、高脂血症的人群更容易发生房颤。

室颤是致命性的心律失常。一旦发生,患者会有猝死的风险,需要身边的人在3分钟内积极抢救。剧烈的身体活动、精神情感活动和大量饮酒是导致室颤发生的高危因素。另外,有家族早发猝死病史的人要尽早到医院筛查。

经常心慌,都是晚睡惹的祸?

熬夜会导致人体神经功能紊乱,引发早搏,出现心慌的感觉,这是心脏给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当身体发出预警信号时,需要及时调整作息。

吃“红色”食物养心,每吃一口都是赚到吗?

不是所有的红色食物都养心。中医认为,人体和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肝、心、脾、肺、肾,对应青、赤、黄、白、黑。赤就是红色,归心经,这是红色食物养心这个说法的来源。红色食物中大枣、红小豆具有养心的作用,但是很多常见的红色食物不是以养心为主要作用的,比如西红柿健脾消食,红色柿子椒清热解毒,枸杞滋养肾阴。

转自:央视财经《职场健康课》

来源: 呼和浩特日报

活动后气促、心慌、胸闷?医生提醒:这种病很隐蔽……

59岁的乔阿姨一周前发现自己活动后总是气促、心慌、胸闷,感觉喘不过气来,要休息10-20分钟才能缓解。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后,超声影像科主任医师王月爱在心脏彩超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患者右心稍大、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反复分析后,觉得很大可能是肺动脉栓塞。

超声医生紧急联系心血管内科专家,做进一步细化检查,发现患者下肢静脉血流瘀滞,凝血功能异常,马上给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最终确诊了肺动脉栓塞。医院迅速协调,乔阿姨被转入血管介入科进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术后乔阿姨胸闷气促症状明显改善。

什么是肺动脉栓塞?哪些人群容易患肺动脉栓塞?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影像科主任医师王月爱进行了详细介绍。

什么是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栓塞是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它包括肺动脉血栓、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和空气栓塞。

急性肺栓塞患者可能突发发生不明原因的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状,甚至晕厥、咯血;慢性肺栓塞起病相对缓慢,一般发现相对比较晚,主要表现有右心功能不全和重度肺动脉高压,继而出现咯血,伴随有低氧血症、烦躁、肝脏肿大,腹水等表现。

肺动脉栓塞的高危人群

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先天性易栓基因携带者等携带肺动脉栓塞原发性危险因素的人群;

外伤,包括髋部骨折、股骨骨折,下肢骨折,以及大手术术后病人,如腹部大手术、冠脉搭桥术后、疝修补术等;

长期卧床患者,因各种疾病导致的患者出现长期卧床均会导致患者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增加,肺栓塞风险增加;

心血管疾病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

肿瘤病人,尤其是终末期肿瘤患者;

长期口服避孕药、口服激素的人群;

高龄、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假体植入术后患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妊娠以及产褥期妇女、肾病综合征患者等。

王月爱主任医师提醒,肺动脉血栓栓塞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未经治疗的肺动脉血栓栓塞病死率高达25-30%。所以对于此类疾病要提高警惕性,若高危人群中出现疑似表现者,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END

王月爱:女,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影像科副主任、超声影像科党支部书记,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超声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产前超声诊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卫生协会超声医学分会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出血委员会青年委员、湖南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理事、湖南省先天干预畸形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教育科技学会医学影像科技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在国家级核心期刊杂志上共发表专业论文约30篇,SCI论文1篇。主持厅级及地市级课题共5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共6项,主持课题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及湖南中医药管理局成果推荐奖1项,参与7部专业著作的编写,其中4部为副主编。

供稿:陈晓琼、罗佳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王鑫

校对:陈双

审核:黄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