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无所谓(肥胖无所谓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96.2%受访家长认为应提高对青少年肥胖的重视

“小孩子胖没关系”“胖乎乎的更可爱”“长大自然就瘦了”……面对青少年肥胖,不少家长都存在认知误区。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979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小时候胖嘟嘟的更可爱”是家长最常见的错误意识。96.2%的受访家长认为有必要提高家长对青少年肥胖的重视。

北京市民张秋节(化名)的儿子刚满5个月,她感到很多家长对小孩肥胖都持有错误看法,觉得小孩越胖越招人喜欢,使劲给孩子喂奶粉、加饭量,生怕孩子吃得少了。“经常看到有的小孩胖成了‘米其林轮胎’,非常夸张,家长还以此为荣,觉得是自己小孩吃得好。其实胖嘟嘟和肥胖是有很大区别的,肥胖对孩子以后身体发育有不良影响”。

面对孩子的肥胖,不少家长都没有足够重视,甚至存在认知上的误区。本次调查显示,“小时候胖嘟嘟的更可爱”(31.7%)是家长最常见的错误意识,其次是“胖说明营养跟得上”(26.5%)。其他还有:“孩子还小没长定型,胖点没啥事”(24.6%),“等长个儿时自然就瘦下来了”(15.9%)。

高三学生家长李春觉得,很多导致孩子肥胖的问题,家长完全可以做到干预、纠正,但因为没有正确的认知,有时反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96.2%的受访家长认为有必要提高家长对青少年肥胖的重视程度。

河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张晓伟感慨,家长在青少年肥胖方面存在错误认知的情况太常见了。“我们做的一个课题是肥胖儿童家庭整体干预模式的研究,这项研究拿了河北省医学科技一等奖。我们发现孩子‘胖’的第一责任人就是家长。为什么呢?首先,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多吃点无所谓,让孩子敞开了吃。其次,孩子超重了、肥胖了也觉得无所谓。”张晓伟提醒,如果孩子的体型或体重超过一定指标,就要引起高度关注,采取措施来干预。

他提到,很多家长认识不到孩子现在胖对将来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好就行,身材以后再调整,错了。比如同样是五年级的孩子,普通孩子体内可能只有100万个脂肪细胞,而肥胖的孩子还可能多长出来50万个脂肪细胞,为将来储存更多脂肪。青少年发生肥胖,除了增加脂肪细胞的体积外,还增加了脂肪细胞的数量。将来成人之后,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这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更高”。

(洪静澜对此文亦有贡献)(记者 杜园春)

来源: 中国青年报

96.2%受访家长认为应提高对青少年肥胖的重视

“小孩子胖没关系”“胖乎乎的更可爱”“长大自然就瘦了”……面对青少年肥胖,不少家长都存在认知误区。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979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小时候胖嘟嘟的更可爱”是家长最常见的错误意识。96.2%的受访家长认为有必要提高家长对青少年肥胖的重视。

北京市民张秋节(化名)的儿子刚满5个月,她感到很多家长对小孩肥胖都持有错误看法,觉得小孩越胖越招人喜欢,使劲给孩子喂奶粉、加饭量,生怕孩子吃得少了。“经常看到有的小孩胖成了‘米其林轮胎’,非常夸张,家长还以此为荣,觉得是自己小孩吃得好。其实胖嘟嘟和肥胖是有很大区别的,肥胖对孩子以后身体发育有不良影响”。

面对孩子的肥胖,不少家长都没有足够重视,甚至存在认知上的误区。本次调查显示,“小时候胖嘟嘟的更可爱”(31.7%)是家长最常见的错误意识,其次是“胖说明营养跟得上”(26.5%)。其他还有:“孩子还小没长定型,胖点没啥事”(24.6%),“等长个儿时自然就瘦下来了”(15.9%)。

高三学生家长李春觉得,很多导致孩子肥胖的问题,家长完全可以做到干预、纠正,但因为没有正确的认知,有时反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96.2%的受访家长认为有必要提高家长对青少年肥胖的重视程度。

河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张晓伟感慨,家长在青少年肥胖方面存在错误认知的情况太常见了。“我们做的一个课题是肥胖儿童家庭整体干预模式的研究,这项研究拿了河北省医学科技一等奖。我们发现孩子‘胖’的第一责任人就是家长。为什么呢?首先,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多吃点无所谓,让孩子敞开了吃。其次,孩子超重了、肥胖了也觉得无所谓。”张晓伟提醒,如果孩子的体型或体重超过一定指标,就要引起高度关注,采取措施来干预。

他提到,很多家长认识不到孩子现在胖对将来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好就行,身材以后再调整,错了。比如同样是五年级的孩子,普通孩子体内可能只有100万个脂肪细胞,而肥胖的孩子还可能多长出来50万个脂肪细胞,为将来储存更多脂肪。青少年发生肥胖,除了增加脂肪细胞的体积外,还增加了脂肪细胞的数量。将来成人之后,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这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更高”。

(洪静澜对此文亦有贡献)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11月04日 10 版)

来源:中国青年报

13岁男孩体重110公斤,肥胖导致自卑和并发症,暑期成儿童减重黄金期,医生:预防重于治疗

暑期来临,除了旅游、夏令营和各种兴趣班,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将孩子的健康问题提上日程。各地“儿童肥胖门诊”也迎来了就诊高峰。

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陈斐斐介绍,肥胖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的重要因素。每逢寒暑假,医院会开设“儿童肥胖门诊”,为肥胖儿童提供科学的减重方案。她介绍,在“儿童肥胖门诊”坐诊期间,每周问诊日都有因肥胖而前来就诊的儿童。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曾表示,我国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大概是10%,并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对此,陈斐斐也指出,儿童肥胖门诊的火热,与儿童暑期时间充裕、肥胖问题严重、生活方式改变等原因密不可分。“暑期时间充裕,家长可以带孩子来医院进行评估和干预,不影响学业。同时,暑期家长和孩子相处时间较长,容易发现孩子在行为及生活方式中的问题,也能利用大块的时间制定和执行减重计划。”

医院暑期减肥夏令营。图/受访者提供

【1】每5个儿童中就有1个超重或肥胖

在医学上,判断儿童是否超重,有一套国际公认的判定标准。即依据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标,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kg/㎡)的比值来判定。如果孩子的BMI达到了同年龄、同性别的85%~95%,属于超重;如果孩子的BMI指数超过同年龄、同性别的95%,可以被诊断为肥胖症。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6岁以下儿童中,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6至17岁青少年中,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这个数据说明,每5个小朋友里面就有1个超重或者是肥胖的。

武汉市第一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陈斐斐告诉记者,肥胖会引发儿童性早熟,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引发诸如小阴茎、睾酮分泌异常、骨代谢异常等一系列健康问题。更重要的是,肥胖还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自卑、焦虑等。“在我们看诊的过程中,肥胖孩子大多不自信。家长普遍反映在学校、家庭等环境中,孩子曾受到异样的眼光和言语的侮辱。”

陈斐斐分享了近期的一次问诊。一位13岁的男孩、身高1.65米、体重高达110公斤。该男孩因肥胖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不愿与外界交流,经常缩在家里,不愿动弹。“进一步检查发现,他不仅存在心理问题困扰,还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等多种健康问题。”

九派新闻注意到,陈斐斐所说的情况并非个例。4月中旬,有博主发文称,自己8岁的孩子,身高1.46米,体重却有53公斤。在学校里,孩子因为体重过于肥胖,其他同学总是叫他“大胖”,学校体育老师反映,孩子稍微动一下就大口喘气,所以从来不参与运动。

一名来自成都的家长也有上述困扰。她说,孩子出生时体重较轻,营养不良,所以自小就注重补充孩子的营养,没怎么控制孩子的食量,加上公婆对孩子的宠爱,今年11岁的男生,身高1.43cm,体重48公斤。孩子告诉她,班上有同学总是喊他“胖子、肥猪”,这令他很难过。

6岁至18岁学龄儿童青少年BMI筛查超重与肥胖界值。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儿童肥胖多跟家长认知误区有关

儿童肥胖是由什么因素导致的?陈斐斐说,这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她介绍,儿童肥胖与基因、遗传和生活方式相关。首先,若有家族肥胖遗传史,或父母有一方肥胖,孩子肥胖的概率会相对增加。

其次,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肥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她指出,在看诊的过程中,过度饮食、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是引起肥胖的重要因素。“在看诊档案中,我发现很多肥胖的孩子都存在饮食无节制,高油高脂食物摄入过多的情况。比如上次问诊的110公斤的小男孩,糖醋排骨都是整盘地吃。”

针对不良生活习惯引发的儿童肥胖,陈斐斐指出,这与家长对儿童肥胖的认知误区有关。在多数家长的健康认知中,最常见的误区是觉得小朋友“胖乎乎”很健康,只要没有并发症的产生,许多家长对儿童肥胖并不在乎。

她说,尤其是一些爷爷奶奶带大的儿童,肥胖情况格外常见。“老人会觉得孩子读书很辛苦,应该多给他增加营养,让他胖一点,这样抵抗力才会好。”

还有一个误区是“小时候胖一点,长大了就自然会瘦下来”。这种认识会造成儿童长大后更难减重。

“在儿童时期,尤其是早期生长发育阶段,如果摄入过多的能量导致肥胖,会使体内的脂肪细胞数量增多。脂肪细胞数量一旦增多,在成年后就很难减少。”陈斐斐说,“脂肪细胞在儿童至青少年时期基本固定了,如果幼时因肥胖而增加了脂肪细胞数量,后续即使努力减肥,往往只能改变脂肪细胞的容积(即脂肪细胞储存脂肪的多少),难以减少脂肪细胞的总数,成年后比其他人更难瘦下来。即使瘦下来,也比同龄人更容易增肥。”

除此之外,陈斐斐还指出,“只运动,不忌口”也是儿童减重失败的重要因素。“比如一包40克小薯片,其含有热量需要跑步半小时才能消耗完。很多家长只让孩子运动,但不强调忌嘴,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陈斐斐强调,儿童肥胖比成人的危害更大。中国营养学会2017年公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超重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为3.3倍。这种健康风险可持续至成年期,成年后,肥胖儿童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与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相比,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为4.3倍。

小男孩在量腰围。图/视觉中国

【3】科学减重需“全家总动员”

九派新闻注意到,每年暑假来临之际,全国各地的儿童减重门诊迎来就诊高峰。不少家长们利用假期时间,带孩子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减重指导。

对此,陈斐斐表示,儿童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寻求科学的方式帮助儿童减重,已成为不少家长的选择方式,“我们暑期举办的‘儿童减重夏令营’,8月份的都已经招募满了”。

谈及儿童肥胖门诊的火热原因,陈斐斐表示,这与儿童暑期时间充裕、肥胖问题严重、生活方式改变等密不可分。“暑期时间充裕,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医院进行评估和干预,不影响学业。同时,暑期间家长和孩子相处时间较长,容易发现孩子在行为及生活方式中的问题,也能利用大块的时间制定和执行减重计划。”

儿童肥胖者是选择自行减重的方式,还是寻求医生的科学干预?陈斐斐告诉记者,两种方式的目的都是希望儿童的体重降到健康区间。家长如果能够督促儿童“管住嘴、迈开腿”,自行减重是十分可取的。但是如果儿童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达到肥胖指数,或者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建议家长还是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指导。

她补充道,儿童青少年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在减重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减重的方式,即达到减少体脂与保证营养摄入的双重目标。家长不要轻信任何减肥产品,以防造成不必要的身体损伤。同时,也不要让孩子尝试轻断食、碳循环、节食等饮食方式,这些方法可能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最后,陈斐斐强调,与治疗肥胖相比,更重要的是预防肥胖的发生。预防措施包括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等。她建议,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饮食计划,并长期坚持。并且科学减重应“全家总动员”,家长要以身作则,减少购买和食用高糖高脂食物,为孩子树立健康饮食的榜样。

【来源:九派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