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肥胖鼻沟唇(鼻唇沟太宽怎么办)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孩子睡觉打呼噜、口呼吸?警惕腺样体肥大!

家住沙河的洋洋(男)今年3岁2个月,父母发现,两年来,洋洋每晚睡着后,都会像成年人一样张着嘴巴打鼾,声音还很大。特别是感冒期间,发出的鼾声更为严重。如今,洋洋晚上睡觉时常常惊醒,身高也似乎比同龄孩子矮点。

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会打鼾?

近日,洋洋被父母带到北京京都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经检查,耳鼻喉科张宗芬主任找到了洋洋打鼾的“罪魁祸首”,原来是腺样体肥大,需要手术治疗。

腺样体肥大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 9.9%~29.9% 也就是说约十分之一孩子患有腺样体肥大。

那么,什么是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肥大表现有哪些?腺样体肥大危害有哪些?如何治疗和预防?本期我们邀请耳鼻喉科张宗芬主任来为大家进行专业讲解!

01什么是腺样体肥大 ?

腺样体又叫增殖体或咽扁桃体,它位于鼻咽顶部,即鼻腔后面、咽的上面,是一团淋巴组织。正常情况下,小孩2-10岁是腺样体肥大时期,6岁时长到最大,10岁以后开始萎缩。当上呼吸道感染时,腺样体可发炎增大。在儿童时期,由于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的原因使腺样体慢性发炎,就会增生肥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小儿腺样体肥大病症。

02腺样体肥大的病因

鼻咽部、邻近解剖部位发生的急性炎症刺激、鼻-鼻窦炎(据报道53.9%的腺样体患儿伴发鼻-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食物不耐受、喉咽反流等。

03腺样体肥大的表现

鼻腔:腺样体肿大,造成鼻塞,打呼,张口呼吸。

耳部:腺样体阻塞耳咽管开口,并发中耳炎,中耳积液。

口咽部:腺体肿大,阻塞呼吸道,造成睡眠中呼吸暂停

04腺样体肥大的危害

鼻塞、张口呼吸:肥大的腺样体堵塞后鼻孔,导致鼻塞。严重者影响上下颌发育、牙齿排列和咬合关系。如果合并扁桃体肥大、肥胖,则可能导致夜间呼吸暂停, 发生缺氧、发育迟缓等。

鼻窦炎:鼻腔通气差,分泌物潴留,会诱发鼻窦炎。

中耳炎:腺样体肥大导致局部炎症加重,诱发急性中耳炎或分泌型中耳炎。

慢性咳嗽、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患者容易有鼻涕倒流,合并鼻窦炎的患者症状会更加严重。

腺样体面容:孩子长期口呼吸,会导致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上切牙突出、牙列不齐导致咬合不良,下颌下垂、唇厚、上唇上翘、下唇悬挂、鼻唇沟变浅、面部表情呆板,也就是常说的腺样体面容 。

05腺样体肥大的治疗

保守治疗:注意营养,预防感冒,提高机体免疫力,积极治疗原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腺样体将逐渐萎缩,病情可能得到缓解或症状完全消失。

药物医疗:有的患儿常常伴有鼻炎、鼻窦炎,经过恰当的治疗鼻腔通气好转,临床症状可以减轻。

手术治疗:如保守治疗无效,应尽早手术切除腺样体,手术常同扁桃体切除术一并进行,如果扁桃体不大且很少发炎则可单独行腺样体切除。

06怎样预防与护理?

1.尽量避免小孩长期感冒、流鼻涕、鼻塞、咳嗽、搓鼻子、揉眼睛、打喷嚏等症状,如果还伴有听力不好、明显打鼾等症状,则应去医院诊断治疗。

2.霉菌过敏对于生活在湿热气候环境中的儿童,是一个严重问题。所以,家长应注意避免或减少患变应性鼻炎的儿童暴露于霉菌变应原,比如不要让儿童躺在地毯上看电视或玩耍,因为在地毯与水泥地之间存在大量霉菌;还应注意降低房间内的湿度有助于减少霉菌生长。

3.注意孩子的健康卫生,养成饭前洗手的好习惯。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这6个外貌变化,千万别忽视!可能是救命信号

怼着脸拍几张照片

看看脸颊、额头、鼻子等部位

就能评估冠心病风险?

这可能是真的哟

看脸部照片或能评估冠心病风险

据中国循环杂志报道,阜外医院郑哲教授等联合全国其他八家医院研究人员和清华大学季向阳教授团队在《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通过计算机深度学习算法,看脸部照片就能评估一个人的冠心病风险。

这项研究纳入6000多例择期接受冠脉造影或冠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研究者发现:

额秃(发际线后移)、头顶秃、耳垂折痕、耳前折痕、眼袋深、鱼尾纹深、额头皱纹深、眼眶周围有皱纹、鼻沟、鼻唇沟(法令纹)深、老年斑、口唇苍白等头面部特征,被算法认为可能与冠心病存在较显著关联。

研究人员指出,符合上述面部特征越多,冠心病的患病率升高的趋势越明显。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尤其是有以下一个或多个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最好进一步检查:高龄、男性、高血压、糖尿病或血糖异常、血脂异常、吸烟、超重、腹型肥胖(腰围粗)、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

对镜自查,它们很可能是“救命信号”

脸上、身上的这些特殊表现,对评估心血管健康确有一定的参考性,尤其是对于“三高”、家族史、肥胖等人群来说,它们很可能是“救命信号”:

01

耳垂折痕

耳垂上如果出现一道“沟”,且长期存在,不会自行消失,要留意留意“耳褶心征”,临床上又称为Frank征。

自1973年首次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耳垂皱褶征受到越来越多科研学者的关注。国内外多项流行病学的证据显示,耳垂皱褶与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存在有一定的相关性。

另外,还有专家认为,抬头纹变得多且深,或眉间出现很深的“川”字纹,或成年人鼻根出现一根横纹或一条青筋(称为鼻褶心征),建议也多关注一下心血管指标。

02

脖子变粗

2019年亚太心脏病学会发布研究指出,当男性颈围大于40厘米,女性大于36厘米时,患者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3倍。

为何脖子粗和心血管疾病有关? 这是因为,颈围变大通常与人的体重增加有关,随之而来也会出现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症状,如甘油三酯升高、尿酸升高、胰岛素抵抗等。

此外,颈围较大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会降低,它可防止动脉硬化,保护心脑血管。

03

眼睑黄瘤

如果眼睑出现椭圆形扁平黄色隆起,开始时为米粒大小,略高出皮肤,严重时布满整个眼睑,这很有可能是眼睑黄瘤。

这是一种代谢障碍性皮肤疾病,多见于中年女性、高脂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

另外,黄瘤还能分布在腋窝、腹股沟、肘部、脚踝等部位。

04

眼角膜老年环

如果老年人照镜子时发现,黑眼珠与眼白交界的地方,有个像戒指一样灰白色的圈,不疼也不痒,要警惕角膜老年环。

角膜老年环一般双眼发病,刚开始时出现在角膜上、下方,而后逐渐发展为环形,宽度约1至2毫米,并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宽、颜色变深。

眼科医生提醒,虽然角膜老年环一般不影响眼睛各项功能,但它与血脂代谢异常、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

05

“扑克脸”与歪斜脸

当人的心血管系统受到破坏,如冠状动脉有明显狭窄,机体会本能地把各种耗氧动作降到最少,甚至出现面无表情的“扑克脸”。

要警惕“扑克脸”可能是心梗的前兆。特别如果还伴有胸口疼痛,无缘由的心慌,不明原因的胸背疼、肩颈胳膊疼、牙疼、胃疼、出汗、心跳加速等症状,要高度怀疑心梗,立即就医。

另外,如果口脸歪斜明显不对称,甚至出现口水顺着一边嘴角流、肢体单侧无力、说话不利索,则要注意可能是中风征兆。

06

杵状指

如果发现手指尖、脚趾末端变得肥厚、呈拱形隆起,要警惕是杵状指的表现。

杵状指一般呈双手双脚对称性发作,指甲从指端伸出时所呈的角称为甲上角,正常人甲上角≤160°,杵状指时此角≥180°,且末端指节软组织呈球状,形如鼓槌。

制图:马晶晶

如果手指出现了以上症状,有可能患有这些心脏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脏病,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

此外,杵状指也可能提示肺部疾病、炎症性肠病、肝硬化及胃肠道肿瘤等疾病。

需要强调的是

通过脸色、面相、体型来辨识疾病

并非100%准确

不能贸然通过一个症状就下诊断

作者:健康部落

来源: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

专家:感染后半年内通常不会再次感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药方”→

近来,

新冠病毒感染者数量持续增加,

患者对自身病情如何把握?

高烧不退怎么办?

什么情况下应该就医?

对此,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

李侗曾逐一解答。

60岁以下人群基本不用担心

“哪些人需要去医院?

现在这是应对疫情的关键。”

李侗曾说,

国家卫健委强调分级诊疗,

轻症和无症状感染者在家休息,

自己对症处理即可。

判断风险高低,

主要依据年龄、基础病和疫苗接种

三方面因素,

其中最重要、最简单的就是年龄。

今年上半年的香港疫情中,

80岁以上老人

未接种疫苗的病死率为16.48%,

接种第三针疫苗的病死率为1.2%,

相差16倍之多。

80岁以上老人

全程接种疫苗

可以大大降低死亡风险。

60岁至80岁之间人群

则要更多参考基础病情况。

如果基础病比较稳定,

无论是否用药,

都可以先居家观察。

但一定要密切观察,

高血压患者监测血压,

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监测血氧。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

如胸闷、憋气、呼吸急促、血氧下降,

或感到意识模糊,

高烧38°以上超过三天没有缓解,

都要及时去医院就医。

60岁以下人群基本没有问题。

但如果基础病已经非常严重,

肯定也要去医院;

如果有基础病但比较稳定,

也没问题。”

高烧持续超过三天应就医

新冠感染后的持续高烧

使一些患者感到压力。

李侗曾再次强调,

新冠感染后高烧比较常见,

但一般不超过三天。

新冠感染后高烧可以达到39°甚至40°,

确实很难受、很痛苦,

也让人很担心。

退烧后如果感觉身体状态比较好,

那就也没什么问题。

“如果高烧超过三天没有好转的趋势。

比如第二天、第三天烧到39.5°,

第四天还是39.5°

发烧的间隔时间也没有延长,

原来4小时到6小时一烧,

到第四天还是

就应该去医院查一查是什么问题。”

李侗曾说。

从身体状态来说,

如果退烧之后身上还是很乏力、很虚弱,

也应该尽快去医院看看。

儿童退烧后

如果仍然嗜睡、吃得不好,

或者频繁呕吐,

也应及时就医。

肥胖人群无须担心奥密克戎

在疫情暴发初期

德尔塔变异株流行时期,

国际多项研究显示

BMI(身体质量指数)超过30的人

感染新冠后死亡风险较高。

但在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流行阶段,

包括老人在内的所有人群,

感染后发展到肺炎的风险都很小。

肥胖人群如果年龄不大,

基本上也不会有问题。

“老年人感染奥密克戎后发展到重症,

也都是因为本身的基础病。

单纯因为新冠病毒得肺炎,

占比非常低的。

老年人因为肺炎导致重症的也就1%,

绝大多数人是由于基础病导致重症的。”

李侗曾说。

感染后半年内再感染风险非常低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极强。

感染过之后,

是否意味着具备了一定的抵抗力?

再感染的风险有多大?

李侗曾指出,

感染后再感染的风险

主要与自身免疫力和间隔时间相关。

“感染过以后,

半年内肯定不用担心再感染了。

老年人、婴幼儿再感染的风险比较高,

但基本上也是在感染过三个月、半年以后。

对年轻人、免疫功能正常的人,

基本上半年内再感染的风险是非常低的,

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再次感染的风险也

与病毒进一步变异的情况有关。

李侗曾指出,

未来,

病毒变异越明显,

再感染的风险就越大。

在自身年龄、基础病等条件之外,

疫苗接种已成为减少新冠病毒危害的最重要“变量”。

李侗曾也强调,

感染前接种疫苗或者

感染康复后再接种疫苗,

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再感染的风险。

国家药监局已批准

39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

12月9日,经国家药监局审查,批准佰奥达生物科技(武汉)股份有限公司、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泰普生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3个企业的3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已批准39个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产品。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加强相关产品上市后监管,保护患者用械安全。

新闻多一点——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

(2022年12月10日)


一、治疗方案 

(一)成人治疗方案

1.症见发热、恶风寒、肌肉酸痛、咽干咽痛、乏力、或鼻塞流涕、或咳嗽者,宜服用具有疏风解表功效的中成药,如疏风解毒胶囊(颗粒)、荆防败毒颗粒、清肺排毒颗粒、散寒化湿颗粒、感冒清热胶囊(颗粒)、荆防颗粒、正柴胡饮颗粒、九味羌活丸(颗粒)、四季感冒片、感冒疏风胶囊(片、颗粒)等。

2.症见咽痛明显,发热、肌肉酸痛、乏力、或咳嗽者,宜服用具有疏风清热,化湿解表,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颗粒)、金花清感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热炎宁合剂、银黄清肺胶囊、连花清咳片、六神丸(胶囊)、银翘解毒颗粒、金叶败毒颗粒、蓝芩口服液、复方芩兰口服液、清咽滴丸、喉咽清颗粒、桑菊感冒片、桑夏菊颗粒、痰热清胶囊、双黄连口服液、柴芩清宁胶囊、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颗粒、消炎退热颗粒、清开灵颗粒、小柴胡颗粒等。

3.症见咳嗽明显者,宜服用具有宣肺止咳功效的中成药,如急支糖浆、咳速停糖浆、宣肺止嗽合剂、通宣理肺丸(颗粒、口服液)、杏苏止咳颗粒、连花清咳片、杏贝止咳颗粒、橘红痰咳液、感冒止咳颗粒等。


4.症见乏力、伴胃肠不适、如呕吐、腹泻者,宜服用具有化湿解表功效的中成药,如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等。伴便秘便干者,可服用防风通圣丸(颗粒)。


5.症见鼻塞流涕明显者,宜服用具有解表通窍功效的中成药,如鼻窦炎口服液、散风通窍滴丸等。 

(二)儿童治疗方案


1.症见恶寒发热、肌肉酸痛者,可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儿风热清口服液等。

2.症见发热、咽干咽痛、咳嗽者,可用金振口服液、儿童清肺口服液、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减味小儿化痰散等。

3.症见发热、食少腹胀、口臭、大便酸臭或秘结者,可用健儿清解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4.症见咽痛明显者,可用小儿清咽颗粒、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等。


5.症见咳嗽明显者,可用清宣止咳颗粒、小儿止咳糖浆、小儿清肺止咳片等。

6.症见乏力、纳食不香者,可用醒脾养儿颗粒等。

考虑儿童体质特殊,病情变化迅速,宜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出现病情变化的,需及时就医。


(三)特殊人群如婴幼儿、哺乳期妇女、孕妇、老年人以及合并基础疾病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各地医疗机构可利用“互联网 医疗”,开展居家健康指导、健康宣教、用药咨询等服务,指导群众合理使用中医药。


注意:上述中成药选择其中一种,按照说明书剂量服用,一般3~5天或症状消失即停止用药,如症状无缓解或加重,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二、预防方案
(一)药物干预


1.代茶饮:生黄芪9g、金银花5g、广藿香3g。每日一剂,开水泡服,代茶频频饮服。适宜普通人群的预防服用。


2.玉屏风颗粒:每次5克,一天三次。适宜容易体虚感冒、自汗恶风者预防服用。


(二)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


1.功法锻炼:太极拳、八段锦等。


2.穴位按摩


(1)按揉合谷穴


位置:合谷穴位于虎口,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操作方法:采用拇指按揉法在穴位上操作,右手拇指按揉左手合谷,左手拇指按揉右手合谷。揉动的过程中,以自己感到酸胀为度,带动皮下组织运动,拇指和皮肤之间不能有摩擦。在两侧合谷穴上按揉持续时间各约3~5分钟,每天早晚各做1次。


(2)揉擦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操作方法:采用擦法操作,左手擦左侧,右手擦右侧。先擦热双手,握空拳,以两手拇指指间关节背侧,紧贴于鼻梁两侧,上下摩擦;或以中指指腹上下摩擦。上下一次为一拍,可做4个八拍或以发热为度。每天早晚各做1次。


(3)按揉风池穴


位置:风池穴位于后枕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方法:采用拇指按揉法操作。双手放在头部两侧,掌心对着耳朵,双手拇指分别按在两侧的风池穴上。揉动的过程中,以自己感到酸胀为度,带动皮下组织运动,手指和皮肤之间不能有摩擦。


3.饮食有节


每日三餐规律进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食物多样,保证谷类、优质蛋白质类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多饮水。如有食欲不振、腹胀、便秘等症状可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药食两用食品辅助治疗,如萝卜、山药、薏米、藿香、菊花、荷叶、丝瓜、冬瓜等。


药膳,如银耳雪梨百合羹


组成:银耳、雪梨、百合、冰糖。用法:银耳用温水泡20分钟,将泡好的银耳去根,撕成小块。雪梨去皮核,切成小块。百合掰成小块。将所有原料放入锅内,加入适量的水,烧开后调成小火炖煮20分钟,待锅内汤品炖制稍微粘稠,开大火加入适量冰糖,待冰糖融化后出锅,温食、凉食均可。每周三服。


4.起居有常


作息规律,夜卧早起,保障充分睡眠。顺应气候变化,及时调整衣物和室内温度,注意防寒保暖和节气保健。应避免到人群聚集场所。


5.劳逸有度


运动和休息适度,可适当运用中医功法锻炼,或根据个人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6.情志畅达


应保持愉快心情,切勿发怒,顺应自然规律,不厌长日,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


三、康复方案


(一)中成药康复


1.症见气短、多汗、胸闷、心悸、干咳者,宜服用具有补肺益肾功效的中成药,如生脉饮、金水宝胶囊、蛤蚧定喘胶囊等。


2.症见乏力、纳差、腹胀、便溏者,宜服用具有健脾和胃功效的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参芪口服液、潞党参口服液、香砂六君丸等。


3.症见失眠、焦虑、抑郁者,宜服用具有养心安神功效的中成药,如加味逍遥丸、百乐眠、疏肝解郁胶囊等。


(二)中医非药物疗法康复


1.艾灸疗法


常用选穴:大椎、肺俞、上脘、中脘、膈俞、足三里、孔最、肾俞等。


方法:大椎、肺俞与膈俞(或中脘与上脘):用温灸盒灸30分钟;足三里或孔最或肾俞:清艾条温和灸每穴15分钟。频次:每日1次。选用艾灸疗法时,一般隔2天施灸1次,每穴灸10~15分钟,持续2周;症状明显可交替选用不同穴位每天施灸,5次后休息1~2天,然后继续施灸5次。10次为1个疗程。


2.经穴推拿


(1)穴位按摩:太渊、膻中、中府、肺俞、肾俞、大肠俞、列缺、中脘、足三里等,咳嗽、咽痒、干咳者,可加少商、尺泽等。


方法:以大拇指放置于穴位上,拇指指腹触摸皮肤并稍加按压,小幅度的环转按揉腧穴,以产生酸胀温热感为佳,每次1~3分钟。


(2)经络推拿: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任脉、督脉等。


方法:取坐位或卧位,均匀呼吸。用一手手掌大鱼际沿经络循行方向紧贴皮肤施力作直线往返快速摩擦,可两手掌交替进行,100~120次/分钟(每手摩擦 50~60 次/分钟) ,每条经络摩擦1分钟为宜。


3.耳穴压豆


常用耳穴:支气管、肺、肾、内分泌、神门、枕、脾、胃、大肠、交感等。


方法:耳穴压豆是将贴有王不留行籽的耳豆贴敷于相应耳穴并稍加压力,以穴位产生酸麻重胀感或发热为度。贴敷后每天自行按压数次,每次3~4分钟。每次贴压后保留1~2天,取下后让耳穴部位放松一晚,次日再以同样方法贴敷,一般5~6次为1个疗程。


4.拔罐


背腧穴为主,如肺俞、膏肓、脾俞、肾俞、大椎等。


作用:拔罐是简便的中医康复手段,在调节亚健康状态、治疗多种疾病方面有较好效果。


注意事项:拔火罐应注意防止烫伤及引燃易燃物,留罐时间不宜太长,拔罐时如出现四肢发冷、恶心呕吐、心悸、面色苍白、冷汗、头晕等应立即停止,并让患者平卧休息。


5.其他方法


可使用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传统功法适当锻炼。

(来源:锦观新闻)